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龙凤隐>第19章 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错杀栋梁

第19章 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错杀栋梁

作品名称:龙凤隐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07-11 18:59:31      字数:3248

  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他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8000人加以特别的训练,组成“壮士营”,作为发动叛乱的骨干力量。他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将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等为谋士,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他畜养了几万匹战马,收集、打造了大量的兵器、弓箭,还用心腹胡将32人取代了不服他指挥的汉族将领。各种叛乱准备都在悄悄进行,只等一个机会到来,他就起兵叛乱。
  就在这时候,李林甫死了。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接任宰相。杨国忠没有什么本事,只是仗着杨贵妃得宠,才混上了宰相的位置。由于杨国忠曾经在皇上面前说安禄山要反叛,安禄山对杨国忠非常痛恨。现在杨国忠当上了宰相,安禄山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决定发动叛乱。他假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诏书,然后把将士召集起来宣布道:
  “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
  将士们大多觉得很突然,但既然是圣上旨意,谁又敢不从呢!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任命次子安庆绪为都知兵马使,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史朝清为范阳镇守,史思明长子史朝义为大将军,率军守冀州、相州。以张通儒、李庭坚、平冽、李史鱼、独孤问俗、高尚等组成智囊团,协助军机;让刘骆谷继续潜伏在长安作为内线,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润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等心腹将领随军征战。
  安禄山乘坐在铁甲车上,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军鼓之声震地。当时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打仗了,远近无不震惊。河北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叛军所经过的州县,当地县令或者开门迎接叛军,或者弃城逃跑,或者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整个河北。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奏报安禄山造反,而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并不相信安禄山会反叛。
  一连许多天,叛军攻城掠地的警报接二连三地送到玄宗皇帝的面前,直到十一月十五日,玄宗皇帝才不得不相信了。玄宗皇帝召集朝廷大臣紧急商议对策。满朝文武大臣都慌了神,惊吓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杨国忠洋洋自得地说:“怎么样,我早就说过安禄山要造反,被我说准了吧。不过没关系,皇上不必担心,安禄山的将士是不会跟他走的。我保证,用不了十天,安禄山的人头就会被人砍了送来。”
  待诏翰林李泌对安禄山的野心也有所察觉,说:“假如当初封赏给安禄山的不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之官,而是给他百里之国,也就不会谋反了。”
  到了这时候,玄宗皇帝虽然后悔,但是已经迟了。但是目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应对局面,虽然是亡羊补牢,但是牢还是得补。正好这时候封常青来到朝廷,在华清池面见了皇上,向皇上禀报了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的情况。玄宗皇帝听了非常愤怒,斥责安禄山不图报答皇恩,反而造反的罪行。然后问封常青谁可以带兵平叛。封常清说:“安禄山拥有大军二十万,侵犯中原,中原太平很久了,人不知战。然而事有逆顺,形势会有变化的,我自请赶赴东京,开府库,招募骁勇之兵,挑着马杖和马鞭渡河,很快就可以取得安禄山的首级进献朝廷。”
  玄宗皇帝此时正在忧虑中,听了封常青的话,受到很大鼓舞。第二天,玄宗皇帝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让他招募大军讨伐安禄山。当日,封常清骑马到东京洛阳招兵,不多日就招到士兵六万。
  玄宗皇帝仓猝部署对安禄山的全面防御: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飞骑、彍骑及朔方、河西、陇右等兵,又出禁中钱召募了关辅新兵,共5万人。
  十二月一日,高仙芝从长安出发,玄宗皇帝亲自在勤政楼为荣王、高仙芝举行宴会,又到望春亭为他们送行,并命边令诚为监军,高仙芝进驻陕郡。
  封常青率领六万新兵斩断河阳桥,在洛阳坚守。河阳桥为黄河南北交通要道之一,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重地。十二月,安禄山叛军渡过黄河,攻陷陈留,进入罂子谷。叛军先锋已经到了葵园,封常清派遣骑兵与叛军交战,杀死叛军数百人。叛军主力此时来到,封常清退入上东门,与叛军战又不利,叛军鼓噪从四城门进入,杀掠人吏。封常清又与叛军战于都亭驿,还是不胜。封常清再退守宣仁门,又失败。于是从提象门入,砍倒树木以阻碍叛军。封常清退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到高仙芝,封常清把战况告知高仙芝,二人觉得难以与叛军正面交锋,于是高仙芝退守潼关。
  玄宗皇帝得到封常清兵败的消息,立即撤掉了封常青的军职,让他以白衣身份在高仙芝军中效力。高仙芝命令封常清巡监左右诸军,以助自己。高仙芝率军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不听,使边令诚怀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皇帝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玄宗皇帝听信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大怒,于十八日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皇上诏命。封常清说:“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受戮贼手,讨逆无效,死乃甘心。”
  当初封常清兵败时,想奔赴朝廷,到了渭南,朝廷有命要他赶赴潼关,封常清当时就写了表文待罪。等到这天临刑之时,封常清把此表文交给边令诚呈送唐玄宗。表文写的是:
  “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封常清死后,尸体陈放在一张粗席子上面。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100名陌刀手,对高仙芝说:“大夫亦有恩命。”高仙芝听后立刻下厅,边令诚遂宣示敕书。高仙芝说:“我退,罪也,死不辞;然以我为减截兵粮及赐物等,则诬我也。”对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岂不知乎!”
  这时被招募的新兵皆排列在外,对高仙芝非常信任。高仙芝大声说:“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装束亦未能足,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故也。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
  士兵皆呼:“枉。”声音震天。但边令诚不听。高仙芝又看了看死去的封常清,叹息道:“封二,子从微至著,我则引拔子为我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子同死于此,岂命也夫!”言毕赴死。
  高仙芝与封常青被杀害,是玄宗皇帝犯下的重大错误,这一错误处置不仅自毁长城,还引起了军心的动摇,也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事实证明,封常清退保潼关的战略是十分正确,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战争绝不会旷日持久。但也只不过是玄宗皇帝犯的第一个战略错误而已,后来的哥舒翰、李泌、郭子仪、李光弼等将帅都提出过重要的战略计划,但玄宗皇帝都没有采纳。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