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铁骨铮铮九峰魂>二十一、初进万年裕

二十一、初进万年裕

作品名称:铁骨铮铮九峰魂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21-05-27 10:29:00      字数:5058

  当时李健民带着和兰老师从横河走到大碶,他们都已经走到早半上了,他们去塔峙岙,这山连山弯连弯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能到?和兰老师在路上不断地问李健民,“快到了吧,还有多少路?”健民总是说:“快了,快了,快到了,再进去大概总还有七八里路吧。”他对和兰老师说:“你三年前从石碶到横河来不是走路来的吗?你那么远路都走了,还在乎这么些路呀?”
  和兰老师说:“那时候我爸逼我出嫁,我走投无路,心里只想逃到姐姐地方来,走得越远越好,不让他们找到我,所以我不怕路远走来的。”
  健民听了说:“是啊,只要有决心再远的路也总能走到的。今天叫你走这点路还在话下?”
  和兰老师听了说:“我是能走,我读高小的时候,从石碶冯家到黄古林,每天来回走三十里路都会走,我是担心你呀。你挑着行李从横河走到大碶,又要从大碶挑到塔峙岙去,累不累呀?”
  李健民望了和兰老师一笑说,“甭说走横河到塔峙岙这么点路,当年我和七弟从老家横河到宁波读书,有时航船开走了,也用两只脚走到宁波去的。只比你从石碶走到横河稍为近一点。但至少也有五六十里路吧。五六十里路都能走,这么十几里路更不在话下了。”
  可是和兰感到健民挑着行李是很累的,看他已经流汗了,和兰说:“你放一放吧,我看你汗已经流出来了。”健民随手擦一把汗说:“没有事,这点点行李算什么。”
  和兰又说:“百步无轻担,你还是歇一会吧。”健民听她老叫他歇,他就在山边一株大树下放下担子歇下来。他们见旁边溪坑里流水淙淙,溪水清澈见底,那是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和兰就拿出毛巾去溪坑洗了一下脸,感到无比阴凉。她又把毛巾洗了一下绞了一把让李健民也擦擦脸。见溪水这么清亮,清得见底,这时正好口也渴了,和兰又拿了一只茶缸到溪坑里去淘了一杯溪水来喝。一喝感到那溪水不但阴凉,还有点甜,两人都高兴地咕噜咕噜地喝个痛快。
  喝了溪坑水又在在树荫下坐下来休息,一阵清风吹来,他们感到舒畅了许多,汗也收进去了,路上的疲劳顿时全消。
  在树荫下休息了一会,他们继续赶路。和兰抢着去拿扁担,说:“让我来挑一会吧。”李健民忙夺过行李担说:“我来我来,我是男人,力气总比你大一点。”
  和兰抢他不过,只得笑一笑再让他去挑,她羞涩地望望他,见他比自己高过半个头,外表看看身板也还结实,感到和他在一起有种安全和可以依靠的感觉,很是欣慰。心里想,幸而和他一起来,要是两个都是女的,走这么多山路要挑这么两头行李,一定要累死了。于是他们继续向目的地走去,看健民一会又挑得出汗了,和兰老师就边走边拿了湿毛巾伸手替他擦擦额头上的汗。
  因为有好久没来这个地方了,有时不免走到十字路口就犹豫不决起来,于是只得问在山坡上的割柴人。割柴人说,“塔峙岙地方很大呢,你要去那个村?”健民告诉他:“我们去青林村。”割柴人说,“到青林村是还有一段路了。你们从这里进去,经过牌门村,城湾村,再经过金家村,东岙村,才能到青林村。”
  健民这才想起来,小时候跟阿爸是从横河出发经西边的九峰山和育王岭那边走进去的。这会他们是从东头大碶这边走过来的,因为小时候去塔峙岙时爹爹总喜欢到大碶买点东西再进去的,所以从大碶走得多。可这条路多年没走了,所以感到远了。但是进了牌门村就感到快了,因为到了那里一个村连接一个村,走起来就不觉得路远了。又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就摸到了。
  但到了那里,要健民抬头一看,前面是山,左面是山,右面还是山,又迷惑了。看看周围又找不到一个人,他们抬头见前面山坡上有个背上背个背斗挖草药的在半山上寻草药,就走过去问那挖草药的人:“老阿哥,请问到青林村怎么走?”挖草药的人听得叫抬起头望望他们说:“青林村啊,青林村还要再走过去一点,你们弯过这座山就看见了。”他们谢过了过路人,果然转出前面面的一座山,这座不很高的一座山就叫青林山了。来到了青林山李健民就熟悉了。他们朝着西边走,再走到青林山脚下朝东的一座山边,李健民老远的就看见了造在半山坡上的高高的像一座庙宇的四姑家的别墅。那是一幢有五间分前后三进的一幢大房子。因为造在山坡上,远看就像一幢庙宇。房子坐西朝东,一条石蛋子路一直铺到山坡上的房前。左右和后面都是树林,周围围着高高的围墙,里面种着许多花木,乍一看就像个宏伟的庙堂。走近一看两边高高翘起的门楼,用柳体写着“万年裕”三个大字。这个万年裕是附近村庄上都知道的别墅。别墅主人是一个在上海做大律师的,叫刘渔笙,名那,字予醒,就是这里镇海县大碶塔峙岙人。他是清末时的一个监生。后在神州法政学院法律系毕业。参加过辛亥革命。1922年至1933年在上海当律师,与方积蕃同为当时上海滩上的著名大律师。因此当地人都称他为刘大律师。也有简单的叫他刘律师的。这个刘律师其实也是李健民父亲李琯卿先生的朋友,可谓是世交,后来他就把自己的四妹嫁给了他。就成了李健民的四姑丈。“八一三”以后,日本人打进了上海,刘律师就带着全家住到这山区的老家来了。
  
  这时李健民带着和兰来到万年裕门前,他轻轻地敲了一下铁门,只听里面叫一声谁啊,有人走出来开门,打开门一看,和兰见是一个穿着青布衣衫的三十几岁衣着朴素的农妇,那农妇女把李健民和和兰老师上下打量一下对他们说:“你们是从那里来的?”
  李健民告诉她说:“你告诉女主人一下,我们是从横河小李家来的。”那女的进去一会出来笑脸相迎说:“主人请你们快进去。”
  和兰老师跟李健民跟着那位农妇来到里面,只见一个穿着纺绸衣衫面目清秀的中年妇女从客厅里走了过来,看见李健民高兴地笑着说:“是健民呀,接到你哥哥来信后,我这两天一直等着你们,没有想到你们今天才来,这位……”她微笑地指着跟在他后面的和兰,李健民未说先脸红了说:“她叫冯和兰,是同我一起来这里教书的同事。”未等李健民说完,四姑李亚贞就笑着说:“哦,我知道了,你哥来信已经告诉过我了。”边说边向和兰热情地点点头:“快进来快进来!”她把他们俩迎进客厅。叫他们坐下后说:“三天前接到侠民的信,我知道你们要来了,我听了好高兴,我们这山角落里平常很少有人来的。听说你们俩要来,我是今天等明天,明天又等明天,你们迟迟不来,我以为你们不来了呢。你们今天终于来了。好好好,你们快坐!——阿根嫂快搬茶来!”健民和与和兰就在客厅里坐下。
  刚坐下吃茶,听得隔壁房间门声响亮,走过一个高大的男人来,四十多岁年纪,理着头发短短的平头,气宇轩昂,目光敏锐,穿着黑色的香云纱衫。一看到健民俩也高兴地过来说:“是健民啊?你爸身体还好吗?”那就是四姑丈,也就是刘大律师。健民忙说:“我爸近来还好——我们来太一村教书的事,麻烦姑丈了。”姑丈说:“不麻烦不麻烦,我和太一小学的校董陆保长是老朋友了,他们学校正好两个老师走了,听说你原是大碶公德小学的校长,校董听了好高兴。”李健民听了高兴地说:“这全靠姑丈引荐了,谢谢姑丈!”
  刘律师说:“哎,这算什么事,不用谢不用谢!自己人帮这点忙还不应该?只是那个小学的条件很差,学校办在祠堂里,住的地方就是祠堂的厢房,我看你们以后就住在我家好了,那地方住着太艰苦了。”
  李健民说:“这两天我们先在姑丈家住一下,到时候我们再搬过去。”和兰点点头说:“学校正式开学了,还是住到学校去方便一些。我们公德小学也是祠堂,我们已经住惯了。”
  “喔,也是这样艰苦呀?”刘律师望着和兰老师说。
  和兰老师说,“乡村学校都没有像模像样校舍的,大都做在祠堂庙宇里。这没有什么,我们已经住习惯了。”
  姑丈看看这个清秀的姑娘说:“没有想到你们这批年轻人肯这样吃苦,真是难得。但你们既然来到我这里,我这里有空房间,你们还是住到这里来的好,你们来住我们还热闹一点,你们尽管来住。”
  和兰说:“多谢姑丈了,但学校夜里也需要人照顾的,姑丈,开学以后我们还是准备住到学校里去。”她怕太打扰四姑家了。
  姑丈说:“这两天学校还没安置好,你们总得先在我家住两天吧?”健民说:“好的好的,我们暂时先住两天,待哪里打扫好后再搬过去。”
  一会,女佣打来热水来请他们洗脸。健民叫和兰先洗,和兰微笑着望了四姑一眼,也就不客气地搬过面盆来洗脸。然后和兰老师又洗了一下毛巾让健民也擦了一把。
  四姑对娘家来的侄子十分高兴,他们吃了点心后,就带他们到后面的一房间里去,四姑向一间大房间一指说:“晚上你们就睡在这个房间吧。”李健民一见里面只有一张宁式大眠床,挂着白纱帐,里面还有许多梳妆台和厨柜和小圆凳,是个新房样的房间,健民红着脸对四姑说:“四姑我们还没有结婚呢。”
  “哦,是这样,这也不要紧,我家房子很多,那就让你们一人一间住,你住这里;你女朋友再住一间吧。”健民点点头说:“那就叫姑姑麻烦了。”
  四姑说:“不麻烦。房间都是现成的,简单打扫一下就行。”一会女佣来陪和兰老师说,“你的房间也准备好了,我陪你去看看。”和兰就跟女佣到指定的房间去。
  和兰跟着女佣来到房子的左前方。推开房门,见里面是一间窗明几净的小房间,前面朝东,太阳能从山前照进来,左面就是刚刚进来的青林村,能听到村里的鸡鸣狗叫声,也能看见远处村路口过往的行人,觉得住在这里挺好的。这时她见女佣拿来扫把来打扫屋里,和兰见她长得身材娇健,手脚粗壮,看样子是个山村劳动妇女。她们本来就是要到这里来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抗日的,现在她见到这个阿嫂就亲切地问她:“这位阿嫂,你叫什么名字?”
  女佣说:“他们叫我阿根嫂,你也叫我阿根嫂吧。”
  和兰问她:“你是这里人吗?”
  阿根嫂说:”我是这里青林村的人。”
  和兰又问她:“你来这里多少日子了?”
  “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又问她家里还有什么人。阿根嫂说:“家里有男人,还有两个孩子,还有孩子的阿娘(祖母),大的女儿已经十多岁了会帮着她阿爹做事了,家里男人只种一些山地,吃口多生活困难,所以我就出来做佣人。”和兰微笑着点点头,又打听一下这里风俗人情山民们的生活情况。
  阿根嫂告诉她:“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很苦,大都靠种一些蕃茹六谷生活,有的到十几里外头平原地方种些水稻,种来一些粮食差不多要一半交给地主老板和乡公所。剩下的吃不到明年春上就没饭吃了。”和兰听了不时同情地望着她点点头。
  吃了中饭后,和兰和健民想叫阿根嫂同去村里看看,李健民对四姑说:“姑姑,我们想到太一村去看看,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来这里了,顺便也到各处都去转转,阿根嫂是当地人,我们在这里路不是很熟,想请阿根嫂带我们去看看可不可以?”
  四姑说:“可以可以,当然可以。阿根嫂,你倍他们去一下,他们平常很少来,对塔峙岙地方不熟悉,你倍他们去村里到处走走。”阿根嫂点点头说:“好,我会陪他们去的。”
  于是健民和和兰就由阿根嫂带着,他们走过青林村,又走过西岙村、东岙村、金家村、城湾村以及太一村、牌门村等村庄,阿根嫂边走边说,都转了一下。但见村庄房子都是沿山而筑,都是些低矮的小屋或是茅屋,几乎看不到楼屋。家家门前堆放着一些茅柴或竹梢。山坡下小屋旁,用石块垒起来一块一块的小地园里,种着青菜、苋菜、茄子和青椒。有地的地方是长着毛茸茸大叶子的南瓜藤和冬瓜藤,看来这就是他们平常吃的蔬菜了。他们在街上看见穿着厚厚山袜的山民们,有的挑着柴担从山上回来,有的赤膊在山坡上翻地,准备种什么秋作物。当他们看见阿根嫂时,就与阿根嫂打个招呼,并奇怪地望望跟在她后面的穿着整洁的健民和和兰老师。健民和和兰就微笑着向他们点点头。因为他们是小学老师,来村里准备办学的,走来过去自然很注意孩子,特别是学龄儿童。他们看到有的十几岁左右的男孩子也像大人那样,穿着厚厚的山袜和草鞋,汗流满面地挑着柴担从山上下来。和兰老师就问孩子:“小朋友,你有没的读过书?”孩子回答:“没有读过。读书要书钱,我家交不起学费。”冯老师笑着对他说:“太一小学快要开学了,你们去读吧,我们不要学费的。”孩子不相信地望望他俩。
  和兰老师问阿根嫂这里村里没有学校吗?阿根嫂说:“以前在青林庙办过学校,有两个老师。后来来了一队国军,住在庙里,上课时老是去骚扰女老师,把那个年轻的女老师吓跑了。女老师走了,那个男老师也走了。学校没了老师,学校也就解散了。冯老师问:“那些课桌椅是不是还在?”阿根嫂说,这我也不大清楚。和兰听了高兴地对健民说,“我们进去看看吧,这里的学校里面怎么样。”
  他们到了那里一看,庙前有一株大樟树,走进里面,见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庙宇,已经风倒败落。麻雀在庙廊里吱吱地叫,地上都落满了白蜡似的鸟粪。再走进去看看,后大殿里寂寞地坐着身上满是灰尘的红脸的关公和他的兄弟刘备和张飞。看看两边厢房,也各满了灰尘,厢房里还剩一些破旧课桌和长凳歪歪斜斜地堆在那里,上面也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没人整理和管理。看来这个学校已经停办很久了。
  于是他们就请阿根嫂陪到太一小学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