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杜鹃岭逸事>第五章 突发情况

第五章 突发情况

作品名称:杜鹃岭逸事      作者:枫林老矿工      发布时间:2021-05-01 20:21:24      字数:3983

  军代表乔冠英的内心的担忧很快就应验了。首先是选派医生的事情。杨总工在第二天就以筹建处名义动手起草了分别向东福市政府的卫生局和省重工局关于增派医生到杜鹃岭煤矿筹建处的请示函。但那时并没有网络和特快专递,杨总工用的是自己的办法,要求手下的一名负责矿建项目的技术员在专程送审图纸的同时,也将同时请示送到了重工局领导的手上。
  其实重工局的领导和乔冠英之前还在东福市与重工局的几位领导讨论筹建方案的时候,乔冠英就提出要有随队医生,仅仅携带有充足的各类药物和器材还是不够的。乔冠英说,省里提出的要求是“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政策,我们想象中的杜鹃岭煤矿很快就会按上级的要求,从地面建设转入矿井施工,打隧道、搞基建,碰伤磕伤,几百人的一个建设营地,没有个医生是万万不行的。重工局的主要领导就把调配医生到杜鹃岭煤矿的事情一直放在心上。当时给乔主任的允诺是派两名护士先与先遣队同行,医生随后就来。但建设营的几百人都完成组队,从东城市到达燕城北部山区的建设营驻地了,但选派建设营医生的事情并没有着落。
  重工局和领导先后与几个医院的领导联系支援外科医生的事情。但各大医院都缺人,尤其缺少外科医生。因为那几年大学已经停招了几年,在重工局负责机关以及直属几个单位医疗的洪秋杰医生当年参加医院工作的年龄也就是二十三岁。因为他是文革开始后毕业的最后一届五年制的东南医科大学的毕业生。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同班同学,他们夫妇俩刚刚分配在东南省的重工局系统。在重工局职工医院的住院部任职医生。
  重工局的几位领导也知道医生难派的原因是东福市本身各大医院都缺少医生、都需要医生。另外不少医生在东福市生活工作条件要比条件艰苦的山区好得不知道多少倍,关键是一个新建矿区,连住都困难,学校、电影院、街道和市场更是遥远的将来才可能逐步完善的事。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已经在城里读书的孩子谁来照顾?以后读书怎么办?除非是轮流去,虽然那个年代是讲思想、讲贡献的年代,但具体到个人头上,这件事情还是难办。不少人还找出各种困难、各种关系,这让决定人选的重工局领导也感到难办。究竟谁去支援东福市办的煤矿去的医生经过多日的考虑,具体名单也还是迟迟无法确定下来。重工局的党委成员们只好在省重工局直属医院的内部医生中想办法找人了。重工局的党委书记(当时也称核心小组的组长)也是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他考虑到煤矿工作的最好是一对年轻夫妇会比较稳定。而新到住院部工作不久的两位医生正好也是一对夫妇。他专门与洪医生谈了多次关于调整他到新建单位杜鹃矿当医生的事情。
  在单位中,有一种人始终容易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成为人群的中心。他无论在何处,都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人。洪秋杰就是那种性格沉稳、谈吐不凡、具有突出的亲和力和处变不惊的人。他长相英俊、眼光自信、一幅金边框的眼镜更显得他的聪慧。党委书记面对这个优秀的年轻医生,感到自己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不如直接将组织的为难之处告诉他,希望得到他的理解。他说自己也是心有不忍,也舍不得,但确实是没有办法,一个重工局直属医院,连一个医生都派不出,这象什么话?并承诺以后医院有新的毕业生分配过来,会立即考虑将他们安排下去,他们俩夫妻依然可以再回到东福市,回到重工局医院。这一次也就先下去个一年、半年,因为筹建矿井,有一个三百多人的建设营在山区的建设营地正在繁忙的拼搏之中,他们急迫地需要医生。洪医生知道,他们这一届毕业生基本上就有一半是留在省城各医院的,还有另一半同学就分散在本省各地的兵团各师、团的职工医院中。
  话分两头,当距省城近千公里的杜鹃岭煤矿的一份书面请示函送到重工局的时候,洪医生已经上了开往燕城的火车。虽然洪秋杰面对妻子内心充满歉意,但妻子通情达理,只有一句话,她说“你到哪,我也到哪,我们在一起就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考验。不就是下去半年、一年吗,没什么可怕的。”妻子的态度让洪秋杰内心稍稍好受了一些。洪秋杰对妻子的歉意是自己承诺一定会让心爱的她过上幸福的日子。但现在一切都做不到了,到山区去、到煤矿去,这让洪医生十分无奈。
  让也真是赶得巧,就在洪医生夫妇到达燕城县的当天晚上,杜鹃岭矿的先遣队人员就有十多人出现严重腹泻的现象。其中严重的一个晚上就上了十多次厕所,已经出现脱水现象,情势十分危急。但在矿上的只有两个护士,护士也此时只能拿一些常用的药物,给病人,就是一些止泄药。但病人的状态难于控制,而且是一波波连续出现。这个紧急情况让乔冠英主任感到压力很大。他立即在夜色中拉上先遣队的李金焰,俩人登上小船,摆渡到对面的铁路施工的铁道兵驻地,用军用电话打到重工局值班室,先向重工局领导报告了在先遣队中队员不少人员出现的腹泄情况,随便也询问医生调动的情况。值班领导在电话中回复说医生已经派出,是一对夫妇,他俩上午上的火车,火车需要走七个小时,这会应该到了燕城县了。同时要求乔冠英如果情况紧急,让他们向当地驻军救援。乔主任立即又打电话到时燕城办事处,要办事处马上将报到的医生接到矿区来。军代表乔冠英当然知道有个代号为303的部队医院就在燕城,这个部队医院是知名医院,技术力量和医疗水平都是顶尖的。但乔主任还不想在煤矿筹建一开始就有这么大的动作,他不想让别人还以为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看他的笑话,认为他无能、事多。道理很简单,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的单位不出?偏偏就是杜鹃岭煤矿的建设营出?他认为这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情,能自己处理最好。
  因为有铁路、青龙水库、以及杜鹃岭煤矿都在同一条线上几乎同时动工,当时燕砂公路的修筑进度也是十分迅速的。公路基本上就是抢建出来的。乔主任进入杜鹃岭矿的时候是坐船和步行,但才半个多月过去,简易公路就已经从燕城开通到杜鹃岭的河对岸了。这条公路的原路是一条乡村通往县城的小路。新建的公路为了加快速度,直接就由乡村的牛车道进行拓宽、降低坡度;对少数弯道多的地段就进行取直处理,这条省道很快就建成了。但也留下了问题,因为当时抢修的速度太快,一些地段的基础和暗沟等并没有处理好,在第二年的雨季来临的时候,不得不回头重新再次重新加固。这是后话了。
  在燕砂线公路通车当天,一部崭新的北京牌吉普车就开到了龙溪村的建设营驻地的空地上。司机是一个帅小伙,他也就是乔冠英的警卫员,他还兼着司机。乔主任一夜就没睡,一大早就叫上警卫员开着汽车立即赶到了到了永安,在筹建办的小招待所,负责日常工作的,是从厦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的一名干部,叫陈德兵。陈德兵告诉乔主任,他看到两名来报到的年轻大学生模样的人去了燕城县的市区招待所。因为两个单位之间路很近,城区也很小,开车只要转两个弯道就到了。他迅速来到县委招待所,很快就找到了洪孙两位医生。救人要紧。两位医生立即跟着就到了龙溪村。
  一路上,洪医生听了乔主任对建设营队员们所患的腹池症状的介绍。洪医生告诉乔主任,让他不要着急,所谓食物中毒基本可以排除,因为真的是中毒的话就不是上几次厕所这么简单了,估计是在吃错了什么不洁的食物,才会造成腹泻,并且比较严重而已。现在重要的是要对少数严重的有脱水现象的病人进行输液,防止他们严重脱水。建设营大多是年轻人,年轻人体质抵抗力都很好,一般病人在进行处理之后几天之内肯定就会恢复。听了洪医生肯定的话语,乔主任放心了。
  事情的起因与洪医生的判断是一致的。主要是食堂因为国庆节的到来,也为了庆祝职工食堂从露天搬迁进一个新建成的大草棚,而且锅灶也是新沏的,食堂的水管等也接好了,不用再到河里用桶去取水;用木板临时钉成的饭桌椅子也很齐全。食堂管理员一开心,就自做主张加了几个菜,也算是给职工们加餐。在煮出分给职工的菜品中,有一道是东福人喜欢的一种叫花蛤的海产品。虽然花蛤是高蛋白食物,但死掉之后马上就会有大量细菌滋生,吃了就会导致腹泻,重则食物中毒。
  花蛤是贝类中的珍品,因贝壳表面光滑并布有美丽的红、褐、黑等色花纹而得名。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花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煮食、凉拌、爆炒、做馅,味道均佳。但花蛤这道海产品是用卡车与其它生活物资一同是从几百公里之外的东福市拉来的。当年也没有适应长途运送这类海产品带冰箱的冷藏车。原本新鲜的花蛤在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运输后已经变质了。但食堂人员还是按照东福人的爱好处理花蛤,结果就出了问题。一部分不吃花蛤的人员一点事情都没有,而建设营中喜欢吃花蛤的东福年轻人基本就中招了。
  洪秋杰医生与妻子一到建设营,立即就与卫生所的几位护士打开建设营的小仓库,找到其中几箱贴着+字号标识的大木箱,这就是特意准备好从省城带来的医疗器材和各类药品。洪秋杰医生发现其中的药品中有不少好药就是连城里的大医院也不常见。几个人立即到职工住的大草棚中对二十多名有病状的工人立即进行了分类处理,腹泻症状轻微的就发给停泄药片口服;腹泻症状严重的职工,就进行打针注射和挂瓶处理。到了中午,这批年轻人病情已经完全控制住了,他们又一个个又活蹦乱跳了。
  此时乔主任通知施工人员专门用军用帐篷搭建的临时卫生所兼洪医生夫妇的临时住所也盖好了。让洪医生夫妇感动的是,里边摆放的办公桌、床铺和药品柜和全套的生活用品等,全是专门从燕城采购来的,办公桌上甚至有一个花瓶,花瓶还插有一大束漂亮的菊花。望着这束红黄色调为主的、各色相间的火焰般的菊花,洪医生夫妇大为感动,这就是军代表乔主任的心意和建设营年轻干部职工的热情。他知道军代表乔主任自己的办公室使用的办公桌也只是用装各类设备材料的木箱简单堆垒成平面后再加盖一张绿军毯而已。。
  洪秋杰医生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虽然心情复杂,但还是习惯将这几天的工作情况祥细地写进了日记本。他对书法比较有研究,他的钢笔字是带着柳体毛笔字的特点的。柳体的字态结构挺拔、优美;笔笔都讲究用锋和力道,他的钢笔字几乎可以当习字者的字帖使用。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上特别标注了这一天的具体时间,一九七一年十月二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