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垅上行>第二章: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第二章: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作品名称:垅上行      作者:润柳      发布时间:2021-04-13 08:42:41      字数:4945

  二十五
  在一条已经几近干涸的小河的堤岸上,长着一些叶子已显枯黄的小叶柳,一阵风吹过,便“簌簌”的落下许多;叶子落在河堤上,落在河底的枯黄的草丛上,风一吹,顺着草间的空隙滑落在河底那干涸的河床上。
  此刻,静静的河堤上坐着一个八九岁年纪放羊的男孩子,他的左边放着的是一杆长长的驱赶羊群时用的木把竹节的鞭子,右边搁置着一个浅蓝条格的粗布包,上面放着几本书;小男孩手里也拿着一本,正聚精会神的看着,嘴唇也一动一动地嘟念着,似乎完全溶入到了书本中。
  几头羊在周围散落着,正低头拱吃着地上的杂草,其中几只偷偷地躲过看书的小主人,不安分地东张西望着。也许是远处的另一片杂草丛吸引了它们,于是悄悄地溜开,向那片杂草丛走去。如此一来,羊便这一只、那一只地散落开来。
  而这一切,小男孩似乎还全然不知,依然聚精会神地看着,直到有一只走的太远的羊,见不到同伴而发出“咩咩”的叫声时,小男孩才从书中回过神来。站起身四下看了看,才发现羊已经跑的四下都是了,这才急忙把书用粗布蓝格的包包好,找一块儿石头压住,随即拎起身旁的鞭子,向散落的羊们奔去。
  当他用鞭子驱赶着那几只好不容易拢在一起的羊往回返时,突然看见小河沿边的路上气喘吁吁地走过来一个人。他打量着来人,从装束上看他不同于乡下人,来人显然也已经发现了小男孩,便加快了脚步。
  来人正是栗达观,在他陡然升腾起那样强烈的想法之后,立刻迸发出一种犹如当年创建商贸公司时的激情。他决心要把想法变成实际,为乡亲们办一点实事,同时也利用这次机会,把革命的火种散播出去。因此他决定出资筹建一所学校,让喜爱学习,渴望得到知识的乡下孩子们有此机会,能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进而从根本上改善这种落后的面貌。
  刚才,他从四平村学堂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和学堂里的老师进行了交流、沟通。教书的老先生也是一个正直的、思想先进的人,因在外积极宣传先进思想,而被当局驱逐流放至此,以教书为生。他为栗达观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立即表示了支持,并把联络附近孩子们上学的事包揽在了身上。出师很顺利,栗达观很高兴,待和老先生探讨完毕之后,他走出村子;打算再去附近的几个村子做一些宣传工作,去联络一下想上学的孩子们,让更多的人能知道这件事,能参加进来。
  他首先想到了杨修武的亲戚、附近河子村的林水河,让他家那个热爱学习的三儿子能有个上学的机会,并以此动员更多的人家。
  想着这些,他头顶烈日来到了河堤附近,这么多年没回来过了,家乡的一切已经很是生疏,他有些搞不明白河子村到底在那个方向了。正想找个人问下路,可这个时候,路上还真看不见一个人,正着急的时候,突然看见河堤上立起一个小孩来,身边还有几只羊,原来是一个放羊娃,太好了,正好问问他。于是便径直走过来,边走边说:“小伙子,在放羊啊,边看书边放羊,可要小心别把羊放丢了!”随即笑了起来。
  栗达观爽朗的笑声打消了小男孩的戒备之心,他只觉得眼前的老人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他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嘿嘿”地笑了:“老人家,您有什么事吗?这大晌午的!”栗达观看着小男孩可爱的样子,心中也腾起一股喜爱之情。小家伙放羊时还看书,可真爱学习啊,又联想到自己办学的想法,愈加觉得很有必要。
  当下,见小男孩反问自己,便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和蔼地问道:“小伙子,”栗达观尊敬的称呼着小男孩,继续说道,“我想问个路,我对这里不熟悉,去河子村怎么走呀?”
  “啊,你上河子村!”小男孩看看老人,略一思索,接着说道,“这不,前边就是。”
  说着,用手指了指前边村子的方向,紧接着又问道:“咦,老人家,你不是本地人吧,怎么快到了却不知道村子在哪?你是做什么的?上河子村有什么事?”
  小男孩一连串的询问,使栗达观觉得这个小男孩更可爱了。他笑了笑,接着回答道:“我是本地人,只不过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记不起来了。我是四平村的,要上河子村找一个人,听你的口气,你是河子村的啰?”
  “嗯。”小男孩抿了抿嘴答道,接着又问道,“您找谁呀?”
  “呦,看来你是好事做到底了,正好向你打听一下吧。我上河子村找林水河老汉,准确地说是找他家老三林向平,你认识这个人吗?”小男孩听到栗达观这样问,显出吃惊的样子。他并没回答老人的问话,只是盯着栗达观问:“你是四平村的,那么你认识一个叫栗达观的人吗?”
  栗达观听到小男孩的回话,也着实吃了一惊,心想:这小家伙怎么会知道我?他看着小男孩那水汪汪真切的目光,便直言说道:“小伙子,我就是栗达观呀,你怎么知道我呢?”小男孩听到这些,他惊喜地看着老人,好一会儿才说道:“喔,您就是栗爷爷,太好了。我常听舅舅说起过你,想不到在这碰上了,真巧啊,我就是你要找的林向平。走,跟我一起回家,有什么事尽管说。”说完,他向栗达观热情地伸出手。栗达观心中一喜,这还真找对人了,这也是缘分呀!他一边想着,一边紧忙把手伸过来,同小男孩的手握在一起。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两双手便再也不再分开了。当下,两个人手挽着手,一起向村子方向走去,羊儿们也“咩咩”地叫着,跟在小主人的身后,向村子走去。
  一高一矮的两个身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身后羊群腾起的阵阵尘土淹没了两个人的身影,尘土飞扬处,不时传来一老一少说笑的声音。
  二十六
  在栗达观的大力倡导和无私资助下,小学校终于办起来了。简陋的校舍里传来声色各异的孩子们的读书声,老师们是经过栗达观动员从附近村子里找来的一些受过文化教育、有一定知识的、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一些人。尽管从这里可以拿到一些生活补助,但更多是因为受到栗达观的影响,来为家乡的教育出力的;有的甚至明确不要任何报酬,甘愿奉献,和栗达观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栗达观对他们很是感激,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以及更远大的目标。
  “上学”对于终日劳作在土地上的人们来说,简直是一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这种事情一旦实实在在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以什么态度面对。
  一些人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无所谓的事情,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干活、去养家糊口好像才是本分,才是农民生活的标准模式。当然,之中也不乏思想较为超前,不仅自己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能识个一文半字;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不再像自己生活的模式那样,学一点知识,以后有出息和前途。
  虽然部分人有这样的愿望,但现实生活的窘迫,使他们实在无力挤出多余的钱来供孩子们读书,这样的想法也只能埋在心底。栗达观的行动恰恰把他们的原本无望的心绪又重新点燃,他们又看到了希望。
  因为,进这样的学校读书识字,只需缴纳很少的费用,从牙缝里省一点是有可能的。于是他们积极响应栗达观的行动,凑足很少的一点费用,急忙把孩子送进了刚刚成立起来的这个小学校。
  这样以来,学生也就各色各样了,有四五岁的、有七八岁的、有十一二岁;当然,再往上就几乎没有了,因为一到十五六岁,已然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了,甚至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不可能再让你去上学了。
  经栗达观的大量工作和耐心的说服教育,办学工作可以说是初见成效。他看着自己亲手建设起来的学校,虽然仍有些简陋,但听到里面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他内心是无比的快乐和欣慰。但他明白,这仅仅是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自己来不得半点的懈怠,只有继续前行,才能实现初衷和目的。
  因此,他仍奔波在四乡五里,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为办学事业兢兢业业、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他的行为和精神也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赞许,纷纷改变了过去敬而远之的态度,也试图在办学的过程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数日后,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在附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影响的加大,一些大城市由于各种原因回乡的有识青年,也慕名而来加入到义务教书授业的行列中来。
  他们的到来给办学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面;他们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以及对时令的看法,都深深影响了这里的每个学生,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种震撼。这些农家的孩子,通过他们的讲授,逐渐了解了外面的事情,知道了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和渴望改变现状的希冀。反过来,又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来改变父辈们苦难的生活模式。栗达观看到这一切,心中很是快慰,他仿佛看到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二十七
  天又不知不觉近了黄昏,家家房顶上的烟囱又冒出了袅袅的炊烟。由于粮食不多,吃饭在这里并不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人们简单的吃过之后,天色几乎完全暗了下来。为了省一些灯油,人们便三三两两的来到街头,搬个小木凳或蒲团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侃一通。有的说说自己地里的庄稼,有的说说自己家的牛棚盖得咋样了,间或掺杂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但谈的较多的,人们兴趣最大的当数“打仗的事”,这些所谓的前方的战事,不知乡人们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消息。
  “他大叔,”一个声音说道,“听城里给人做工的老王家小三说,北边正打的厉害呢,正往咱河边靠近,想来可真有些吓人!”
  “可不是,俺也听说两边打起来了。”一个声音回应道。
  “一边是步步紧逼,夺城连池,一边是无力抵抗,连连败退。唉,真不知到底什么结果?”附近一个声音接着说道。
  “还有让人担心的事呢,俺家二娃从刚成立的小学校里下学回来,也是满口的什么‘斗争、解放’之类的词,搞得我也不明白他们到底在搞些什么,只觉得心里有些不安。可千万别出什么事就是了。”
  人们在小声议论着,偶尔也传出几句“莫非真的要变天了吗”的疑问和困惑。
  天色越来越暗,人们也都渐渐散了,但那种迷茫和困惑的气氛却继续笼罩在村庄的上面。
  在栗家大院里,钱贵珍正忙着收拾刚刚吃过饭的碗筷和桌椅。由于新添了几个教书的青年,吃饭的场面便有些扩大了。
  尽管几个年轻人要自己在学校里做饭吃,但栗达观却不让,担心他们才从城里来,不习惯农村的生活,于是便把他们几个人召集到家里来,亲自让家人给他们做饭吃。
  青年们火热的工作激情和不叫苦、不叫累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栗达观,他们成了几乎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栗达观也从年轻人那里,获得了活力和青春,也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几个人和栗家一起吃完饭,都一块儿回学校了,因为,晚上还安排有夜校或者叫识字班,以最大范围的让人们接受知识的熏陶。
  钱贵珍忙活完手头的活,给栗达观沏了杯茶,放在公公的桌旁。然后,立在一旁,似乎有什么话要说。栗达观觉察到这些,微微欠了一下身子,对钱贵珍点了一下头,笑着说:“贵珍呀,有什么事吗?”
  “嗯,爸爸,也、也没什么事,就是……”钱贵珍唯唯诺诺地说着,“爸,您这些日子为办学的事跑前跑后的,整天顾不上休息。其实,这事我早想对您说了,只是又不知当讲不当讲。”
  栗达观笑了笑:“有事就说吗,一家人有什么不可以讲的!”
  钱贵珍见栗达观心情还可以,就继续说道:“爸,对于办学这件事,我是这么看的,现在学校也办起来了,一切也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您的意愿也达到了,您就、就……就此搁手吧!为了这事,您也操了不少的心,也该歇歇啦,否则您身体也吃不消呀!再者说了,现在世面上很乱,谁也保不准要发生什么。咱家已经经历了太多,我们真不想遇上什么事了,您这样做下去,说不定又要惹来什么麻烦,到时候我们连个立脚之地都没有了,一家人可怎么办呢?”
  钱贵珍缓了一口气,看看栗达观索性接着往下说:“再有,我们家的情况您也很清楚,现在也没有什么收入了,钱也是花一分少一分。自从办学和其他事情以来,我们搭进去了不少的钱,孩子们还小,往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呢,光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钱贵珍还想再说什么,可当她看见栗达观那逐渐变得严峻的面庞时,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默默地拎起水壶,往栗达观几要喝尽的茶杯里又注满了茶水,随即说了一句:“爸,您慢慢喝,我忙别的去了。”然后便转身离去了。
  栗达观回过神来,叹了一口气,看着茶杯里袅袅升起的水汽,回想着儿媳刚才的话,又陷入了沉思之中。透过雾气,他的思绪又变得复杂起来……
  这时,门外响起院门的开启声,以及栗顾田和下晚学的栗津的说话声,声音传到屋里,把栗达观从沉思中唤回到现实中来。他喃喃自语道:“不、不、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前行的脚步,我和其他人都在尽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责任!我们虽然经历了苦难,但在磨难面前不容许我们低头、弯腰,因为更多的事情再等着我们去做!”这声音在他胸中腾响,一股热流猛烈撞击着他的心。他立起身来,向外走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