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如何经营好一个家>第016章:妈妈也能当干部

第016章:妈妈也能当干部

作品名称:如何经营好一个家      作者:满庭芳香      发布时间:2021-04-08 11:05:07      字数:4640

  因为二哥要去当兵了,已经通知他去换衣服。二哥去当兵,生产队和大队都反对,队长的理由是:“你去当兵了,谁来给我们算账?也辜负了我们的培养。”
  二哥还是报了名,征兵的条件他都没问题,考取了征兵处的人要到当地来信访。武装部部长邱庆上说:“不用去访问,他们地方上的干部怪多的很。”
  二哥换了军装又回来耍了几天,妈妈对二哥说:“开金,你还要几天才走,你去看看幺家婆和幺舅舅他们。”
  这几天二哥也不得清闲,他要把会计的账务交给新会计李方明;二哥不能去教书了,大嫂又还没有满月,三哥就去教我们,三哥去教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因为三哥教书不使用拼音,上语文课的时候教生字直接读,不用拼拼音,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他。觉得这样才是最方便的,何必去读那么难听的拼音,好多家长也说:“徐开友教书嘛,就是教得好,你看人家教认字教得清清楚楚的,不像刘老师教的听都听不懂。”
  同学们叫他:“徐老师,”
  他说:“我只是跟大嫂带几天课,我是放牛娃儿,不要叫我徐老师,就叫我放牛娃。”同学们也觉得这样叫最亲切,大嫂满了40天去教书了,三哥就回去做活路记工分了。
  大队上开社员大会,好多学生看见三哥都叫他放牛娃:“刘天权,你怎么叫他放牛娃?”刘天权的父亲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叫三哥。
  “你不晓得他来带了几天课,他本来是个放牛娃儿,所以我们叫他放牛娃。”刘天权跟他父亲解释。
  “傻戳戳的!骂你都不知道,你们就成了牛儿了。”我不觉得这是骂人的,三哥本来就是放牛娃儿。
  “开全,你看不看连环画?”
  “三哥,要看。”他给我拿了一本图书,叫《杨七郎打擂台》这是我第一次看图书,以前只听说过,没有拿到手上看过。这本书也是三哥借的,上面好多字都不认识,就只有翻到看图,不知道看了几遍,也没有看懂。
  姐姐对我说:“开全,你把图书拿起来,我们两个人一起看。”姐姐拿到图书边看边念叫我也跟着念,这样才看懂了一点点。
  我又把图书拿给大嫂:“大嫂,你看不看图书?”把图书给大嫂,让她也欣赏一下。
  “要看,我这里有杂志,只是你书读得少,好多字还不认识,等过段时间你再拿去看。”
  “姐姐认得到,她读我跟着读,这本图书就是她读,我就跟着看,还学会了好几个字。”听说我和姐姐一起看,她就把杂志给我了。杂志不像图书,没有图片,好多字姐姐也不认识,读着读着又打结了。
  “开全,快起来捡柴去了,捡到有烧的才有柴火卖。”说起卖柴火,也不是每家人都有柴火卖,要把好柴硬柴留到卖;自己就得勤快点去捡柴烧。每天早上姐姐就带着我背着背篓拿着竹扒扒。她背一个大背篓,我背一个小背篓;她把自己的扒满又帮我扒满,才回家吃早饭。
  卖柴火捆柴也很有讲究,三哥教我如何捆柴:“把干柴好柴放在面上就像一个人的脸面,也叫面子货。”他用一个竹篾片做一个圈圈,干柴放好了,把湿柴火放到里面。
  妈妈带我去学赶场,三哥也带我去学赶场,他教我如何捆柴,还要教我如何用绳子捆柴,如果没有捆好就不好挑得,挑到路上要打转。
  “开友,你去锯两根树木,星期天带开全去赶场,卖了树木买几斤肉回来打牙祭。”听妈妈的安排,我们去锯了两根一大一小的树木。
  拿到石晒坝里,把两根树木的皮剥了,放几天晾干水分。中江逢场日就是星期天,这天早上三哥说:“你把树木拿到先走,我随后来追你。”
  拿树木比挑柴要好得多,拿累到了,放在土坎上也能休息;换肩也好换,只用把头一低就换到另一个肩膀上去了,也可以一旋转就换到另一个肩上了。树木市场在人民桥头下面,城墙根的河边上,从人民桥下去有两个石阶梯。
  好多人都喜欢把树木拿到城门口那里去摆放,买树木的人都是从小南街到城门口来。我拿着树木从人民桥下来,走到城墙边;拿倒有点累了,人又有点多,一不小心把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撞到了。心想糟糕,闯祸了。
  头脑一激灵马上把树木换了一个肩,旋了一个方向,成了屁股对着撞的那个人,往前面走了几步,马上把树木放到城墙上,坐到一块石头上休息。被撞的人找另一个拿树木的理论,这个人没有撞人,觉得很冤枉,肯定不承认。我非常的害怕,真怕找到我头上来。
  三哥到了,那两个人还在争吵:“走吧,你不拿到市场上,怎么卖得掉?”我只好拿起树木,跟着三哥走。
  到了城门口找好地方放下来,我对三哥说:“我不小心撞到了那个人的后脑勺,就是还在争吵那个人。”我跟三哥说了事情的经过。
  “好到你反应快,要不然要陪耍当,说不定还要挨一顿。”这是绝对的。因为我是小人,打不赢他,被冤枉那个人都被他拉得团团旋。
  我的卖了,三哥的很难卖出去,最后来了一个人买成了,还有要求:“要跟我送到东门口去。”因为这个人买了几根树木,送到东门口拿到钱天都快黑了。
  这时候才想起还没有吃午饭,三哥问我:“我们吃面下饭还是吃罐罐汤下饭?”
  走的时候三哥就在家里带了一斤大米,三哥问我就回答他:“随便吃什么,就是有点饿了。”三哥用一斤米换了六两干饭,两碗面,米和粮票都是二两换一碗面,还要补钱。端了一份罐罐汤,罐罐汤泡干饭非常的香很好吃,罐罐汤1毛5分钱一份。罐罐汤都是用砂罐炖的,一个砂罐炖一份汤,卖罐罐汤的饭馆里,一口大灶上面有好多个小洞,一个洞放一个砂罐,有人买了罐罐汤,把砂罐提起来,下面还在冒火苗。
  以前跟妈妈赶场没有吃过这些好吃的。跟妈妈一起卖树木,她在家里做好小麦馍馍,带一水壶开水,水壶是大哥当兵拿回来的军用水壶;上面有一个棉布套子能够保温,饿了的时候吃一个小麦馍,喝一杯开水。把树木卖了以后,吃一毛钱一碗的稀饭。
  哪有今天和三哥一起吃的罐罐汤好吃,三哥还跟我说:“今天有点晚了,二天赶场早点来,我带你去看戏”
  跟三哥一路去看川剧,第一次看的是《哪咤闹海》,戏院里分楼上楼下,三哥买的票是在楼上观看;每人一碗盖碗茶,开始演戏了,锣鼓二胡声高亢和观众的掌声;演员的高超演技和大海的波浪,给人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热血沸腾。
  “三哥,太好看了,你又怎么知道这里有个川剧团?”心想妈妈为什么不知道有川剧团?也不知道有罐罐汤。
  “我也是跟大哥二哥他们来看过几回,才知道川剧很好看,还看不看图书?我们两个人吃饭看戏,只能用一块钱。”三哥带我到文化馆的一个巷道里,在这里有一个租书的,有一分钱一本两分钱一本的连环画。
  “你自己挑选,看上哪一本拿哪一本。”用一根铁丝把书挂在上面,挂了好几排,书多了不知道怎么挑选。三哥选好书坐在那里看了,我选了一本杨家将,《佘太君挂帅》三哥看完了,又看我这一本,交换着看。
  看了书就该回去了,到了卖零食的摊位上,我们一人买了一堆瓜子:“你吃得来瓜子么?瓜子要先咬破,不像南瓜子用手剥皮。”第一次吃瓜子还要三哥教我,两分钱一堆的瓜子有一大把,吃到有点香很好吃;舍不得吃,揣在兜里,歇一会又拿一颗来吃,边走路边吃,两分钱的瓜子要吃到上了陡石梯。
  生产队开社员大会,宣布让妈妈来当妇女队长,选妈妈当妇女队长,是因为她和队长唱对台戏得罪了他。人人都怕牦牛,妈妈不怕他不对的就要说他;生产队种粮食的时候,我们队上人多,土地散乱,队长安排了几个小组种粮食,妈妈带领一个小组的妇女播种。
  队长不知道在哪里学来的种庄稼的技术?土地面积少,粮食不够吃,种粮食的时候他吩咐播种子的:“今年要多播种子,多收粮食,能够增加产量。”
  “这是哪个说的?懂不懂得种庄稼,这样只有减产?”妈妈一听说要多播种子,比如说一亩土地只要15~18斤种子,要增加产量就得增加种子的倍数,一亩土地收500斤小麦,增加4倍的种子粮食就能收2000斤一亩。
  队长对妈妈他们说:“这是科学种地,你们只管照着做,明年保管多分粮食,能够吃饱饭。”
  妈妈没有听队长的,播种子时和几个妇女商量:“我们不听他的,就照往年的一样播种子。”
  到了年底,公社和大队干部都要到生产队来检查,看禾苗的长势给粮食估产量。不用说妈妈他们闯祸了,他们的种子撒得少,小麦禾苗还在土壤里,稀稀拉拉的,还有豌豆也是。其他小组听从队长的指示,种子撒得多,长起来的粮食绿油油地铺满了土壤。
  大队干部黄书记问:“这一片土地是哪个播的种子?”
  队长回答:“这是封世珍播的种子。”
  走到豌豆地边又问:“这个种子是哪个播的?看粮食都长满土了,这才能增产嘛。”种子播的多,豌豆苗长满土了。
  这下妈妈他们这个组,所有的人都挨骂了:“封世珍,你经常跟我唱反调,这下好了嘛,粮食减产了,这个损失怎么赔?”
  吓得妈妈他们几个人大气都不敢出,更别说顶嘴,有可能真的没有收成,明年几家人都分不到粮食,全家人都得挨饿。
  检查粮食的产量,一季要检查几次,过了年下了春雨,粮食的长势发生了变化。农民有句俗话,叫春雨如油!连着下了几天大雨,种子播得少的,下了春雨看得见长势;种子播得多的,下大雨以后翻黄化苗了。
  上面来的干部问:“这是谁播的种子?这都有收成啊?”
  局势反转了,种子播得多的,开始是好看,种子多,苗子细,经过水淹好多田里都没有收成。
  妈妈经常骂牦牛,他气到了就去投诉公社书记刘弟顺,刘书记问队长:“她为什么要和你争吵?”
  队长告诉他:“封世珍这个人呢,做活路都还行,就是嘴巴尖的很。”
  “那就让她来当妇女队长,不好管她就让她去管别人,叫她也尝尝别人和她唱反调的滋味。”就这样妈妈当了妇女队长,当妇女干部就是带动妇女这一群人做活路。
  这下妈妈要管生产队的事情,还要操心家里的事情。有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看电影,回来的时候都已经半夜了。
  妈妈问我:“你在哪里?这阵才回来,锅里给你留到有吃的。”留的是小麦馍馍煮的汤,正在吃馍馍汤,一路的小伙伴,小狗娃儿掉到粪坑里去了。
  同样是去看电影,去了六七个小伙伴,小狗回来敲门,妈妈骂他:“你个短命娃娃,喊你扯猪草,你一天东跑西跑,你回来做什么?你莫回来了。”
  听见小狗娃儿吵闹,突然听见他妈妈说:“李方金,赶快点起来,小狗娃儿掉到粪坑里去了。”
  他家门口有一个猪粪坑,小狗娃儿在哪里敲门,他妈妈骂骂咧咧地来开门。门一打开往外面一推,小狗娃儿不小心就推到茅坑里去了。
  我吃着馍馍汤,心里感觉好温暖,妈妈不但没有骂我,还给我留了一碗馍馍汤。不知道小狗娃儿的爸妈给他留到有吃的没有?
  以前要看电影只有到电影院买票看。而且只有县城才有电影院,后来公社里成立了一个电影院,修了一间大房子,前面修了一个大台子;窗户完全是用木板做的,木板一块一块斜着叠上去,坐位完全是石条子砌的,坐在上面冰凉冰凉的。
  修的也是会堂公社开大会都在这里举行,开批斗大会,审判会和戏剧表演也在这里。为了防止人偷看,窗户才这样设计里面也能透气;看电影要卖票,5分钱一个人,没有5分钱就进不去。
  刚开始三哥带我去看电影,他买了票把我带进去:“开全,我在这里看,你看不到就到前面去看,电影完了,我在大门口等你。”人矮了,只有在前面去才好看,看的是《渡江侦察记》。
  第一次看电影,好多看过的小伙伴大声武器的介绍:“这个是好人,这个是敌人。”画面都还没有显出来,他就知道哪个是解放军,哪个是敌人的部队。看了电影都习惯向别人炫耀,不管看懂没看懂,都会向别人介绍打仗的情景如何的激烈。
  我也一样看过电影向小伙伴们分享,有几个小娃儿就没有进去,只有在外面听听声音,爬到窗户上去也看不见。没有大人买票就没有进去,我们的邻居就有几个,其中就有小狗,火儿,李上明。
  不只是他们,回去我就向父亲讲解电影:“爸爸,三哥昨天带我去看电影,好看得很,打仗激烈的很。”
  爸爸问我:“听你这么说,电影里的人还会活动,会说话走路?”
  “爸爸,就是跟真人一模一样,不但会说话,还有扛枪炮跑起来和真人一样的。”
  “那现在先进了!我在修公路的时候,在工地上看过电影,没有声音,也不会活动。”当时我也不知道,后来看坝坝电影才知道,这叫幻灯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