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岁月如歌>第二章 从师学艺

第二章 从师学艺

作品名称:岁月如歌      作者:周世宇      发布时间:2021-03-27 11:03:22      字数:6413

  向阳机械厂是国家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当儿,工业建设正值热火朝天之时,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众多小型国企之一。它是县工业局把本地原有的两家集体所有制企业:铁业生产合作社和木器生产合作社,合并组建而成的。并任命了仝光富和黎春凯分别担任该厂的党支部书记和厂长。原铁业社的党支部书记吴铁,也被任命为该厂党支部付书记。
  组建伊始,新的领导班子,对原有的班子作了如下调整:铁业社的社长孙福祥,为锻压车间主任;木器社的社长肖长贵为木工车间主任;铁业社的付社长徐轩为机器车间主任;木器社付社长翟树敏为生产科长兼总调度。
  新组建的工厂原有的场地太小,工作现场拥挤而杂乱,生产设施也过于简陋,完全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县委又划拨了一家企业闲置的两个仓库作为生产车间;还划拨了一家弃用的祠堂,给厂里暂作为办公和生活用房。现在的办公室就设在祠堂内一间较大的房间内,其它的房间则作了仓库、食堂和新工人的宿舍。
  合作社里原有的几十名工人,除徐轩算是个钳工外,其余的都是铁匠、木匠和白铁匠,很多是文盲或半文盲;能生产的产品,也只是一些简单的铁制农具、木制家具和一些白铁皮做成的日用品。生产手段完全是手工作业,没有任何的机器设备,也没有一个懂得机械的技术人材。
  县委的意图是要兴办一座名符其实的机械制造厂,以填补本县机械工业的空白,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与后劲。向阳厂的现状与县委的意愿相去甚远。
  面对这一局面,为了求得较快地发展,扩大生产能力,将手工作坊逐步转向机械加工与制造,黎春凯特地去了外地,陆续聘请了一批技术工人。聘来的技术工人中有车工齐德顺,焊工刘学冬,钳工王子林,铸工朱和文等。这些人地加入,加上原来的木工和锻工中的佼佼者,总算是搭建了工厂技工队伍的最初班底。
  有了技术工人,又从银行贷款,尊从他们的意见,先后购买了几台机械设备:车床、钻床和电焊机,安装在车间里。几位技工又合力为铸造车间自制出一小型的化铁炉,并做了些做铸造模型的方框。同时又从县计委批来了招工指标,通过工业局从县城陆续招收了一批青年学徒,分别安排到机器车间,铸造车间和锻压车间,打算把他们培养成机械技术方面的新生力量。
  秦明刚和其他几位新来的学徒工们,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厂的。
  招聘了技术工人,又买来了机器设备。县委根据当前农村的需求,结合向阳厂的实际能力,不失时机给它下达了新的任务,要求他们生产打稻机,用于当前农村收割水稻的脱粒工作。以减轻农友收割时的劳动强度。
  两位厂领导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们向县委表态说:名为机械厂,不生产机械产品,实在是说不过去。我们一定尽快的把打稻机制造出来,让机械厂名副其实。
  打稻机虽不算是什么很高级的产品,但毕竟也算是一个机械产品了。工业局也很快的为他们搞来了一套打稻机的图纸。在两位头头的带领下,以几个技术工人为骨干,带着全厂职工,立即开始了打稻机的试制工作。朱和文负责铸件的铸造,齐德顺负责零件的机械加工,肖长贵带领木工们做出了打稻机的脱粒滚筒和下面的谷箱,徐轩与王子林干钳工活,并负责最后的装配。大家通力合作,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第一台打稻机试制出来了。经过试机,机器运转灵活,脱粒效果让人满意,向阳机械厂向县委交出了第一份合格的答卷。
  如今,打稻机已成为工厂的主要产品,每月都可完成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的生产任务。由政府部门销往农村社队。
  秦明刚报到后的第二天,早早的起了床,在食堂就餐后,于上午八点前来到车间。这时徐主任已经来了,还有许多人也都到了,车间里比起昨天来,显得要热闹了许多。徐主任见秦明刚来了,招手要他过来:“小秦,你过来,我带你见师父去!”
  秦明刚跟着徐主任来到车工班,走到一位年近四十,身材健壮的中年汉子面前,他正用油枪给车床加注润滑油,徐轩对那汉子说:“老齐,又有件好事。你又要新收一位徒弟了。”
  “啊,好啊。正好育华刚分开了。”中年汉子听了,跟徐主任说道。
  徐主任指着站在一旁的秦明刚介绍说:“就是这孩子,昨天就来报到了。叫秦明刚,十六岁,初中毕业。仝支书吩咐,让他跟着你学车工。”
  “啊,仝支书吩咐的?”
  “是。”徐主任回说,又转身对秦明刚说,“小秦,这是齐师傅。以后你就管他叫师父,跟着他学车工好了。”
  秦明刚看着齐师傅方正的脸膛,大而有神的眼睛,恭敬地称呼:“师父好。”
  齐师傅停下手里的活,打量着眼前这位一脸稚气的新弟子,见他温顺懂礼,眼神青纯而明慧,给他的第一感觉很是顺意;又听着他恭顺地称他“师父”,立时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和蔼地说:“好。明刚,今天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了。”
  秦明刚看着齐师傅,温顺地说:“谢谢师父。”
  这对师徒相认后,徐轩笑着对他俩说:“老齐,明刚就交给你了。小秦,你就跟着你师父好好地学吧。”之后离开车工班,回到了自己的钳桌旁。那时候,向阳厂的车间主任,还没有完全脱产,只是半脱产,还得干活。
  齐师傅叫齐德顺,是黎厂长从地区聘来的全厂唯一的一位五级车工。正因为是唯一的,新进厂的车工学徒,都先后由他一人,一个一个的带着学技术,轮到秦明刚已经是第四个了,前面的三个,因为生产打稻机任务繁忙,都先后分开单独干活了。齐师傅性情直率而健谈,求真务实,有一手娴熟的车工技术。现在是车工班的班长。
  车工班共有三台车床,有一台是最近才买来的,两台是原来购买的二手皮带车床。三台车床都距墙一米,与墙倾斜30度,相互间距一米二,并排地安装着。中间的一台车床旁,一个中等个头,身材厚实的青年车工正在车床旁加注润滑油,这是车工们上班工作前必须要做的。
  齐师傅带着新收的徒弟走到青年车工身旁,介绍说:“这是你大师兄,叫王德志。”又对王德志说,“这是新来的师弟秦明刚。”
  “大师兄好。”秦明刚礼貌地向大师兄问好。
  王德志抬头看着稚气未脱的秦明刚,笑着说:“小秦好,欢迎你来到车工班。这下我又多了个小师弟了。”
  秦明刚憨憨地笑着:“请师哥多指教。”
  “还有两个师兄上晚班,要到晚上九点才来。”齐师傅对秦明刚说。
  接着齐师傅带他回到前面的车床旁,这台车床表面很新,是最近才买来的新机床。齐师傅说:“我们操作的是这台车床。”秦明刚看了车床上的标牌,上面标的是“C618型普通车床”。第一次跟着师父站在车床前,看着车床上光洁发亮的导轨,闻着车床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机油味,秦明刚心中很是新奇,微微地有些儿兴奋。
  一会儿,齐师傅开始了他对新徒弟的入门教育,首先介绍车床的用途,他侃侃而谈:“车床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器呢,它是用来对金属零件进行切削加工的一种机床,是通过工件的旋转运动结合着刀具地直线进给运动来完成的。把它加工出来的各种零件,与其它各类机床加工出的零件装配起来,就可组合成各种机器。所以说,车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工作母机!这些工作母机能制造出各种机器来,比如汽车,火车,轮船,甚至飞机的制造都离不开车床。”
  这起始地启蒙教育就让秦明刚心头一热,想着:“车床竟有这大的用途!”不由的对车工,这项他将终身从事的职业,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也就更加专心地听了下去。
  齐师傅接着又介绍着车床的结构,每说到一个部件,就对应地指着那一部分。秦明刚也把师傅说的都一一地记在心里。
  介绍了车床的结构后,接着又说:“车床工作时它的许多部件都是旋转着的。操作车床时,必须严格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若违规,就可能造成人身的安全事故。”接着他又一条条地讲述了车床操作的安全规程。
  这些都关乎到人身地安全,秦明刚也是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领会。
  最后齐师傅说:“要做一名好的车工,首先要懂得爱护车床。上班工作之前要对车床的各个注油孔加油,使车床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这一来可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二来操作起来也会灵活轻巧,机床离不开润滑油,就像人离不开水一样;下班时要仔细的将机床擦干净。这是一个车工每天必须要做的。”
  齐师傅看着这位新来的小徒弟,闪着明亮的眼神,专注地聆听自己的讲述,心中颇为满意。接着,他又说道:“现在我就启动车床,实地加工零件。”
  干活之前,他想考一下徒弟的接受能力,指着车床左端的那个箱式的部件问道:“这是啥部件?记住了没?”
  “主轴箱。”
  “对,是主轴箱。它里面装有主轴和很多齿轮,拨动主轴箱外部的变速手柄,可以改变箱内齿轮的传动组合,使主轴得到各种不同的转速。供我们加工各类不同零件时选用。”齐师傅很满意徒弟的接受能力,又继续深入地讲述了主轴箱内部的结构。
  接着齐师傅又指着主轴箱前端的一个圆形的盘状的部件说:“这叫三爪卡盘,是用来夹紧工件的。”他特别强调的说:“记住了,用卡盘装夹工件必须夹得牢靠,否则,车削时就会飞出伤人,引发事故。”
  “啊。”秦明刚特地点头答应着。
  “现在,咱们就开始加工零件。”他拿起一根圆钢,把它从主轴箱的后端穿入主轴的内孔,圆钢通过主轴内孔,从主轴前端卡盘的夹爪间伸出。他用钢尺测量圆钢伸出的长度后,将卡盘扳手插入卡盘外的方孔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扳手,将圆钢夹固,之后又扳动卡盘,将板手依次插入卡盘的另外两个方孔中,进一步将工件夹固。
  接下来又指着压紧在车床刀架上的一段不长的方形金属条说:“这是车刀。车刀是车床用来切削的重要工具。用螺钉压紧在刀架上,刀架是四方形,可以同时安装四把车刀,现在处于工作位置的是外圆车刀。”
  这些交待清楚后,齐师傅开始调整主轴的转速,他连续地板动主轴箱外几个手柄的位置后,对秦明刚说:“你看看,现在是每分钟多少转?”这又是对徒弟接受能力地一次测试。
  秦明刚看着主轴箱变速手柄上方的主轴转速表。根据师父刚才说的,表内每组手柄的组合都对应着一种转速。他认真地看着,仔细核对了这组组合相对应的主轴转速,确认道:“615转。”
  “对。”徒弟的接受能力再次得到师父的肯定。
  接下来,齐师傅按下了车床的启动按钮,卡盘连同坯料飞速地旋转起来。飞旋着的卡盘已看不清上面的夹爪,只见一团白光。
  接着,齐师傅双手同时熟练地摇动着纵、横进给手柄,车床拖板及刀架上的车刀,沿着机床的纵横导轨移动至飞速旋转着的坯料附近。
  把车刀移至工件外园上,在外园上试切并记住横进刀刻度盘上的数值,再把车刀纵向退至工件端头2-3毫米处,以试切的刻度为基准,横向进刀至一定的深度。随即合上纵向进给手柄,车刀慢慢地向飞旋着的坯料纵向移近,几秒钟后,车刀刀刃与飞旋的坯料接触,切削开始了!
  一霎间,一束晶蓝色的铁屑,卷曲成弹簧状,从车刀的刀刃上快速流出,且自行甩断,弹开,落入下面的油盘中。车削在快速地进行中,刀到处兰屑翻飞,卷曲折断后又有力地甩开,车削区内热气腾腾,锈尘飞扬。金属表层很快地被剥去了一层,呈露出光洁闪亮的加工表面。
  齐师傅聚精会神地操作着。秦明刚站在师父身旁,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看着发生在眼前的,也是他第一次见到的这一新奇的物理现象。“削铁如泥”,这个过去曾从武侠小说中读到的描述,今天竟然发生在他的眼前,让他亲眼见识到了!他好生地新奇!好生地兴奋!
  车削在不停地进行中,齐师傅车完了第一刀,退出后又车第二刀、第三刀。经过连续的进刀切削,零件很快的被加工成图纸要求的台阶轴的模样。这时他停下车床,用量具检查零件的各挡直径与长度尺寸。尺寸合格,再次启动了车床。松开刀架压紧手柄,将刀架过转90度,外园车刀被转到空闲的位置,切断刀到了工作位置,压紧了刀架后,摇动手轮和手柄,将切断刀移至卡盘边,双手匀速地摇动横向进刀手柄,切断刀从零件的外缘向中心匀速地切进,晶蓝色的卷成发条状铁屑从切断刀切出的槽中排出,随着“虚—”的一阵啸叫,一个完好而灼热的零件从坯料上切了下来。齐师傅用一个小纸盒接住,把它倒出在车床的拖板上。
  看着车出来的光滑晶亮的零件,这是秦明刚见到的第一个刚从车床上诞出的零件,不由地好奇地悄悄伸手模了一下,手立即被烫得缩了回来。不由的叫了声:“呀,好烫!”
  齐师傅见了,皱着眉说道:“这怎么能模呀!我把它倒在这儿,只是让你看的呀。”
  秦明刚忍着灼痛,问道:“师父,咋这么烫啊。”
  齐师傅停下了车床,看了下他的手指说:“工具箱里有盒黄油,快把它搽在手指上,不一会就没事了。”
  秦明刚从工具箱内拿出黄油,把它搽摸在手指上,疼痛果然消退了许多。
  齐师傅看着他说:“刚车出的零件为什么会烫吗?你看。”他双手相互搓了几下,说,“我的手就只这样搓了几下,手心就发热了,这说明什么?摩擦发热呀。把这么一根钢料,外表扒去了这么厚的一层,而且还是在这么高的速度下进行的,这会产生多大的摩擦力呀,能不发热吗?切下来的铁屑都被烧成蓝色了,这说明铁屑的温度已达到400多度,留在零件上的温度,也会有90到100度的。”
  秦明刚听了,点头认可。
  “以后可得注意了。”齐师傅叮嘱说。
  说完他用卡盘板手把夹爪松开,把卡盘上夹着的圆钢又向前伸出一个零件的长度,然后又反复夹紧,启动了车床,开始第二个零件的加工。
  齐师傅继续操作着车床,如同加工第一个零件的程序一样,一直重复着车了下去,一个个连杆肖轴被陆续地车了出来,跌落在下面的油盘中。这样不停地工作着,中午12点去食堂吃了中餐,中餐后又接着干,下午6点又吃了晚餐,当时的伙食水平是素菜5分钱一份,有肉的菜1毛钱一份,饭是四两米一碗。年青的秦明刚胃口挺好,觉得食堂的菜很好吃。用餐票买了份一毛的菜,四两米饭。听大师兄说,晚上12点的饭是夜班补贴,免费的。
  晚上八点五十分,车间里已是灯火辉煌,交接班的时间到了。齐师傅车好了两百多个连杆肖轴,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关闭了车床。站在一旁自个抽起烟来,招呼徒弟清扫机床。
  遵照师傅的吩咐,秦明刚清除经过一天的工作,落在机床表面的铁屑,锈粉和尘埃,用擦拭布把车床全部地擦拭一遍。又把下面油盘里今天加工好的闪着光泽的零件,从铁屑中挑选出来,摆放到零件箱中。再用小铲把铁屑从油盘中铲入铁盘中,今天的铁屑足有二十多斤重,他端着铁盘把铁屑倒入车间外面的铁屑堆中。
  回到机床旁拿过油壶,在车床的导轨面上淋上一层润滑油。整个机床被擦拭的很是干净,导轨明亮发光。
  这时上夜班的二位师兄一起来到车间,前来接班。齐师傅把他俩招呼过来:“育成,育华,你俩过来!”两人过来后,师傅指着秦明刚说,“这是今天新来的师弟,叫秦明刚。认识一下。以后你们可就朝夕相处,一块儿干活了。”接着又向秦明刚介绍了两位师兄。
  秦明刚跟师父说:“师父,昨晚我们在宿舍里,跟两位师兄已经认识了。”接着又礼貌地对两位师兄说,“二位师哥以后多指教。”
  二师兄叫伍育成,二十岁,跟师傅学徒有半年了,他性格沉郁,不善言笑。长着一对平平的“一字眉”,沉静的眼神,让他显得特别庄重。他与大师兄王德志在一台车床上倒班。
  三师兄叫李育华,十八岁,跟师学徒只有四个月,为了加快生产进度,凑成四人分成两班工作,上个星期他才与师傅分开,单独干活。他体格健壮魁伟,性格豪爽慷慨,一双俊朗的大眼睛,笔挺的鼻梁,俊伟帅气。他与齐师傅上一台车床,今晚是来接齐师傅班的。
  两位师兄对这位新来的师弟,也表示出很大的热情,二师兄伍育成亲热地拉着他的手,拍着他的肩膀微笑着说:“欢迎你,明刚师弟。”
  三师兄李育华更是热情:“哈哈,明刚师弟,咱哥们的队伍又壮大了,以后咱车工班就更热闹了。”
  这时王德志也擦好了机床,走了过来,笑着说:“现在咱们是师兄弟四个了,队伍又扩大了。明刚的文化比我们高,师父刚才还对我说他的接受能力强。明刚,以后在文化上,你可得多帮助我这个半文盲的大师兄啊。”
  秦明刚一下子让大师兄说得很不好意思,忙不迭地说着:“大师兄,你这是怎么说的,我才来头一天,啥也不懂啊。倒是我得努力地向几位师兄学习技术才是,哪敢在各位师哥面前逞能啊。”
  王德志说:“我是说你文化比我们高,以后在这方面得帮助我们。”
  四兄弟在一起又言笑了一阵,气氛很是亲热。而后,秦明刚随了师父和大师兄一块下班了,李育华和伍育成则留下来上晚班,他们将一直工作到明早八点。
  这以后的日子里,秦明刚与他的三位师兄朝夕相处,一块儿工作,一块儿生活,一块跟师学艺,开始了他三年的学徒生涯。
  这师兄弟四人,就是以后人们谈及的“四大弟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