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雨打风吹去>第五章 第1节

第五章 第1节

作品名称:雨打风吹去      作者:廖梦君      发布时间:2020-06-05 09:30:21      字数:4656

  黄林林回到办公室,想起早上的约会,就朝三江边走去。一面走一面观街景,路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好不热闹。走到三角街,那里人货麇集,摆地摊的格外多,有卖点心的,卖果菜的,卖衣服的,卖皮包的,更抢眼的还有那些没有刊号的出版物,像报纸杂志,都印着女人的头像,尤其是那些外国女人的胸,一律暴露于外,以此吸引路人的眼球。黄林林走到一个地摊旁,随手拿起一张报纸,上面也无刊号,登的全是黄色或凶杀案。一张叫《黑色号外》的报纸,四个版登了十六篇文章,竟全用“黑”字打头,诸如《黑衣女人》、《黑摩托飞车夺女孩金项链》、《黑诊所里的强奸案》、《黑衣人谋杀万元户》,等等,不厌其烦。这些标题确是抢人眼球。黄林林靠近了往旁边一站,就有人连着买去了几份。黄林林细看内容,文章大都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那些人的名字也不像真的,有的甚至干脆就叫某男或某A、某B,多是莫须有甚至煞有介事的虚构和捏造。黄林林想,无非是为了搞钱,现在的报纸市场也太乱了。他问摊贩,这些报纸是哪里来的?摊贩不理他。这些文章都没有具体时间地点,宣传的是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不好吧?
  摊贩见他这么说,凶巴巴地吐了一句:你管得着吗?
  管不着就不管啦?黄林林说,恐怕我还真想管一管哩。
  你以为你是个人物吧?我倒要看看你怎么个管法!摊贩说着,将一把水果刀扎向地上。他是在威胁黄林林。黄林林往他跟前一站,说道:也许我还是个人物呢,想威胁我,你不怕工商局吗?
  摊贩一听工商局,话语马上软下来。再看自己比黄林林矮了一截,心知不是他的对手。就笑着说,好汉不要误会,你走你的路,我做我的生意。一面说,一面将蛇皮袋一拉,收起了摊,提拎着绳子就走。
  黄林林盯着他,一面高喊“别走啊,咱俩比试比试”,一面想,还是怕工商局啊,可为什么没人来管呢?现在的市场确实也太乱了,什么样的人都有。这样想着,看着小贩远去的背影,也迅速离开,朝江边走去。
  到得江边约定的地方,相约的人没有来,也不知什么原因。他只好一个人随意地走。看看天,看看地,看看江上的渔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少男少女们成群结队,嘻嘻哈哈,有说有笑。老年人坐在石凳上品着茶,悠然自得。还有的在下棋,那神态很投入,浑不知世事如何变化,纵然就此来一场地震,他们也懒得计较的。黄林林走到一个安静处,倚栏而立,静静地看着天上游走的云霞,看着太阳慢慢下山,想想世事人生有如这天象,心中似有所感。但他不是诗人,只在心中涌动着一些朦胧的意象,那意象就如下面的诗所描绘的:
  无边天海一如空,
  万像峥嵘瞬即穷。
  一抹斜阳山顶上,
  辉煌血色有无中。
  
  就在他出神的当口,忽听到江边传来喊声:“有人跳江了,有人跳江了。”黄林林寻声望去,果见一人在江面上扑腾,看那形态,似乎不愿就此离开这喧嚣的世界,并且可能已经后悔了。黄林林想去救,但自己不会水,与其说是做善事,不如说是去跳江,就只好干等着英雄的出现。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奋不顾身跳下了水,奋力朝那落水者游去。看得出,他的水性很好,而且力度也大,三五下就靠近了落水者。就见他一面伸出一只手抓住落水者的头发,一只手用力划水。不知怎么回事,黄林林看见年轻人在水面来回扑腾,就是不见靠岸。原来,那落水者只想抱住他,年轻人不让抱,他知道,一旦被她抱住,自己就麻烦了,弄不好俩人都会沉下去。年轻人朝岸边游。眼见就要近岸了,忽然一个浪头打来,又将他推去好几米。他吃了几口水,再次朝岸边游。快近岸时,有一个好心人伸出一根竹竿,一面喊,快抓紧,抓紧。年轻人将手伸过来,将要抓着了,却又是一个浪头打来,将他推回原处。他的力气已经耗去六七分了,如果不赶紧上岸就有危险。于是再次使尽全力朝江边游。这回又有一根竹竿向他伸过来,他就要抓住竹竿了,可那落水者反过来抱住了他的腰。年轻人手一松,身子往下一沉,两个人就都不见了。岸上的人急得直喊快救人,快救人。黄林林也高喊着。
  正在这时,一条船从上游缓缓划过来。划船的汉子闻得呼救声,紧摇了几下浆叶,快接近时,不由分说跳下水去。黄林林看了眼前的光景,感到人世界这种舍己救人的情分像人出汗一样地来得那么自然,他的心底油然生出一种要歌颂这一幕的情愫,他决定好好报道这感人的一幕,不负这些好心人。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他不断去接近这个感人的场面,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时候,就见船上跳下去的汉子游着不规则的自由泳,两只手臂不住地挥动,很快便游到了那俩人身边。他一只手游水,一只手推举着那落水者。趁水浪未起之际,急急划水。先下去的年轻人也配合着,俩人共同托举着落水者,仅五分钟,他们就将落水者救上岸来。黄林林立即走过去,对年轻人说:我是三阳晚报的记者,刚好路过这里,看到你毫不犹豫跳下水去救人,令我十分感动。我想问你,是什么力量令你如此不顾危险救人呢?年轻人想也没想就说,没什么,这很自然。
  你难道不怕危险吗?
  不怕,我会水,每天都游。
  嗯,那你是不是感到一种责任?
  年轻人迟疑了一会,然后说,责任也是吧,反正看到她是一条生命,不该这样死去,应该去救她。可能她也是一时想不开,人嘛,总有为难的时候,其实只要过了那个坎,就没事的。她肯定是感到委屈了。你可以去采访她一下。
  黄林林想,这个年轻人很实在,没有一点杂念,也没有要表现自己的意思,这样的品格更难能可贵。他听了他的就去采访那落水者。
  你为何要跳江呢?黄林林问。姑娘不吱声,一个劲地哭。
  你今年多大了?家里有什么为难事吗?
  姑娘仍然不说话。这当儿,从船上跳下的中年男人凑近了黄林林,中年男人看着他和落水姑娘,一面说,好危险,别人救你差点自己都上不来了。黄林林这才将注意力转向他,问道:您今年多大了?
  五十一啦。我在江上生活了大半辈子,游水救人是要讲方法的。不能蛮干。他的意思是年轻人不在行,不是里手。
  黄林林问,您叫什么名字?您看到当时的场面不害怕吗?
  这时候旁边有人喊,他是马老三,他水性好。中年男子笑了笑,黄林林问,你叫马老三?中年男子点了点头。
  你当时不害怕吗?
  那有什么?这种场面我见得多了。马老三左手拿着湿漉漉的衣服,只穿一条短裤。右手伸出四个手指比划着:算起来,我大概救过四十个人了,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有的是不小心掉下去的,有的是寻死路,反正各种各样的。上次就是在大桥下面,清晨我刚出船,就看见一个女的从桥上跳下去,我只花了十分钟就救她上来了。
  黄林林感到马老三有意无意地在宣传自己,但不管怎样,他的古道热肠是令人感佩的。于是说,您是好人哪,一生救过这么多人,做了这么多善事,是要好好报道一下。马老三听说要报道他,脸上漾出快乐,手舞足蹈的仍一个劲地讲述自己的业绩。
  黄林林回到报社,赶紧拿来稿纸,搦管而书,很快,一篇通讯出来了,题为《他救下了四十条生命》,下面一行副题——“一个好人的传奇”。此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了,为了赶快见报,黄林林没按程序走,直接交给早班室。早班室只有组版编辑应时平一人在,他对应时平说,这稿子明天一定要见报,明天谁值班?
  应时平说:吴总。
  那时你给吴总说一声,叫他关照一下!
  好的,应时平应了一声。心想,你是老总,何不自己直接去说?其实黄林林知道,他是管党群工会一线的,没有权力管报纸方面的事。只是出于爱好,有时也写点文章。这篇稿子究竟如何,他自己也不知道。就放在值班室的桌上,出来了。
  第二天,吴果安值班时看到了稿子,他迅速浏览了一遍,觉得事件不错,但文字较为粗糙,构思也不讲究。就想暂时放一放,待重新采写或可为报纸添彩。
  正在这时,李真知来了。吴果安说,黄林林写了一篇通讯,事件还不错,稿子没写好。我的意思,建议重新采写。您看怎样?
  稿子在哪?我看看。李真知说。吴果安将稿子递过去。李真知很快溜了一遍。
  咦,这是好事件,可惜了!赶紧采访,重写。于是他给黄林林打电话,要他过来商量一下。黄林林正在外面办事,一时赶不回来。李真知说,你把事件的来龙去脉给我讲讲。黄林林想,我把来龙去脉给你讲了,不是把自己发现的新闻拱手让给了你?他于是说,我没留他的地址,也不知他住何地。至于来龙去脉,稿子上已经写清楚了。
  李真知明白他的心思,不便多问,挂了话筒。他赶紧把陈可叫来,把稿子给他看了。然后叮嘱道,事情的经过大致如稿子上所说,这是一件很感人的事,但稿子没写好。你重新去采访,在最短时间内把稿子弄出来。注意这么几点:一、找到当事人,把事情的经过搞清楚,尤其要把握细节。二、拍几张照片,我会派摄影记者跟你同去,配照发在一版,做得大气一些,可以彰显正气。三、写成消息。四、最好做成系列报道。第一篇消息出来后,要有后续报道,把事件做深做透,造成影响,将来可以在全国获奖。
  陈可说,这个思路很好,我赶紧去。
  李真知又嘱咐道:你要把握好节奏,要注意故事的安排,要有悬念,不要在第一篇消息里就把全部包袱抖了,那样的话,后续报道就不好写了。
  好,我会注意的。
  于是,陈可领命而去。在费了一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了当事人中的一个,即那位爱宣传自己的中年人。陈可见到他时,中年人正在船上收渔网。见陈可来,问有何事。陈可说我是三阳晚报的记者,想来采访您。中年人马上放下手中的活,站起来,将陈可迎到船上。中年人告诉陈可,他叫马石三。在家排行第三,人称“马老三”。在船上干了大半辈子了,一家五口一年四季离不开船。陈可看船舱内的三个孩子,大的十五六岁,小的三四岁。中间那个是个女的,看上去就十一二岁。马老三说自己每天清晨出船,傍晚方归。常在江上游,见过的稀罕事不计其数。陈可把他的事一一记下。末了问他是否认识那个年轻人。马老三摇摇头,表示不认识。陈可只好告别他,回到岸上,继续找那个年轻人。
  左打听右打听,好不容易找到年轻人,年轻人却不愿意接受采访。问他姓名,他总是说没有什么值得写的。我没有成功,是那位大叔的功劳,你去采访他就够了。陈可一再问他,他仍不肯说多的,只是一句话,这样做很自然,遇上谁都会这样做。陈可说,就凭着这一点,我觉得你也了不起。后来,通过旁人才打听到他的名字:于人之。
  回到报社,陈可赶紧写稿。花了三个小时,把消息写出来了,重点写马老三,同时在文末点了“于人之”的名,对其不图名利的品格大加赞扬了一番。
  消息写完后,又有了新问题——怎么署名?陈可不敢造次。显然不能光署自己的名。他想,李真知是策划人,他的名字肯定不能少,而且必须放在前面。黄林林写了第一稿,虽然未能刊载,但起码信息是他提供的,所以他的名字也不能少。少了他的名字,一是不地道,二是埋没了人家的功劳。日后还会闹别扭,甚至闹矛盾。但他的名字放哪里?中间还是最后?如果放中间,那自己的名字就只能摆在末尾了。在别人眼里,这稿子就不是他写的,评奖所得奖金就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他的。而实际上,除了策划与提供信息,其他事都是他干的。利益面前,陈可颇费踌躇。但最后,他还是放下了一切,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他想,自己还年轻,来日方长。
  就这样,稿子交给李真知。李真知看后很满意,除了标题加上副题外,正文几乎没改一字。
  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黄林林也高兴,李真知更高兴。
  接下来的连续报道跟着推进,将事件引向深入,从马老三的家庭状态到他的特殊职业,从他本分的为人到想要改变自己人生的朦胧意识,从他对同类的出于本能的怜爱,到救人不计生死的勇气,连续报道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马老三的种种人生境界,既有矛盾,又表现得非常现实,令人信服。加以陈可文字上的干净利落,让读者感到了心灵的冲击。在当今社会重金钱而薄情义的情势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先在三阳市引起强烈震动,既而在全国引起反响。中央好几家媒体转载了此事。马老三也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他的家庭状况也因此得到改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