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帝王骚客>第二十一章 帝王骚客之南北朝(11)——北魏孝明帝元诩

第二十一章 帝王骚客之南北朝(11)——北魏孝明帝元诩

作品名称:帝王骚客      作者:隐居凡尘      发布时间:2020-03-11 19:50:07      字数:3738

  明朝的万贞儿实中国十大恶妇之一,她因嫉妒而残害皇子的事众所皆知。历史总是这样惊人的相似,早在北魏的后宫,就演绎过这样一场悲剧。
  拓跋宏死后,次子元恪即位,是为世宗。世宗皇后于氏,正始二年(公元506年)于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元昌。
  元恪对当时的尚书令高肇极为信任,并委以朝政大权。当时北朝的政令几乎全出自高肇之手。
  景明四年,高肇的侄女被元恪封为贵嫔。高家是北朝最显赫的家族,高氏的伯母即高肇的妻子是宣武帝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表兄高猛娶了元恪的妹妹长乐公主。
  显赫的家世加上高氏美艳的姿色,高氏入宫后倍受元恪的宠爱。
  高氏生下一个儿子,可惜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后来又生下一个女儿。她非常想要一个儿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自从生下女儿建德公主后再也没有生育。
  她知道女人娇媚的容颜只是一时,若没有儿子的话很可能宠遇衰竭。高氏是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自己的儿子死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只有发泄在于皇后的身上,她恨不得将于皇后撕成碎片。
  高家也早就不满于家得势,想法设法废掉皇后让高氏代取。于是高肇与高氏暗中合谋要毒死于皇后。正始四年,于皇后忽然得了暴疾去世。宫禁内外都知道是高氏下的毒,但是高氏的阴谋毫无破绽破绽,而且高肇左右了朝政,谁也不敢说出实情。元恪虽然隐约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但并未深究。不久,年仅两岁的元昌得病,高氏勾结侍御师王显不予尽快治疗,不到两天元昌病死。
  高氏不久被封为皇后,专横跋扈,后宫嫔妃人人自危,也没有人能接近元恪。高肇更是恃势骄横,权倾中外,他随意修改先朝的制度,剥夺大臣的封秩,一时间怨声载道,朝野都为之侧目。
  但是高氏当上皇后不久,宫中还是有位叫胡充华(其名不详,一说胡承华,充华为南北朝时期的女官名,嫔妃的称号)的嫔妃怀孕了。宫女们都劝她自己打胎,免得孩子生下来遭受毒手。但是胡充华却坚持要将孩子生下来,宫女们都惟愿她生位公主而不是皇子。胡充华对元恪说:“依照国家的制度,儿子为储君,母亲应赐死,但妾却不怕一死,宁可让皇家有可以继承的人而不愿贪生!”
  不久,胡充华生下一男婴,取名元诩。元恪怕儿子再被高氏所害,因此专门找人照看,高氏最终没有得逞。元恪也保住了他唯一幸存的儿子。
  特别说说胡充华,《北史演义》称胡仙真。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北史•后妃传》记载:“司徒国珍女也。母皇甫氏,产后之日,赤光四照。京兆山北县有赵胡者,善于卜相,国珍问之,胡云:‘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过三人知也。’后姑为尼,颇能讲道。”
  胡充华善于诗文,《中国文艺词典》把她列为中国女词人,其代表作品《杨白华》词: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
  《梁书》记载:“杨华,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为魏名将。华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华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辞甚凄惋焉。”
  杨华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与王神念其名。相传他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是著名的美男子。从词的内容来看,与《梁书》的记载基本吻合。虽然杨华离她而去,但是她的淫荡生活从未停止过。
  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评其:“胡妇媒词,乃贤于南朝天子远甚。”沈德潜《古诗源》中评其:“音韵缠绵,令读者忘其秽亵”。
  有关胡充华的淫乱生活,野史上较多,有的书上甚至把她写成十足的荡妇。无论其私生活如何,其才华毋庸置疑。
  胡春华不仅善诗文,而且习于骑射,射箭能穿针孔。《北史•卷一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云:“幸西林园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又自射针孔,中之,大悦,赐左右布帛有差。”“寻幸阙口温水,登鸡头山,自射象牙簪,一发中之,敕示文武。”可见她是一位女中豪杰。
  公元515年元恪因病去世,五岁的元诩即位。胡充华指使元诩尊皇后高氏为皇太后,轻轻松松就架空了她的权力,胡充华被尊为皇太妃。当时高肇在外远征,被召回杀害。胡充华又勒令高太后剃发为尼,徙居在瑶光寺。
  不久胡充华被尊为皇太后,入居崇训宫,很多大臣为了讨好她便上书请求临朝听政,朝中大权落入了她一人之手。胡充华掌控朝政不久,就开始大力建造华丽宫廷,大肆崇佛、荒淫无度。
  每个朝代的后宫之争,无论输赢,多以悲剧收场。胡充华与高氏之争无疑也是一场悲剧。元诩是这场悲剧中的幸存者,也顺利的当上了皇帝。然而,他的人生却没有因此而脱离悲剧。如果用算命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他顺利的躲过了人生的第一大劫,却没能通过第二大劫。北魏也因为宣武帝元恪没有遵守“立其子杀其母”的古训,而直接导致国破家亡。《魏书•肃宗纪》史臣曰:魏自宣武已后,政纲不张。肃宗冲龄统业,灵后妇人专制,委用非人,赏罚乖舛。于是衅起四方,祸延畿甸,卒于享国不长。抑亦沦胥之始也,呜呼!
  元诩即使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但其在人们地位似乎那么微不足道,就宁他仅留予后世的半首诗,还是那么微不足道。
  幸华林园宴群臣於都亭曲水赋七言诗
  化光造物含气贞。(太后)
  恭己无为赖兹英。(帝)
  《北史•卷一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太后与明帝幸华林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以下赋七言诗。太后诗曰:‘化光造物含气贞。’明帝诗曰:‘恭己无为赖慈英。’王公以下赐帛有差。”
  华林园,本是三国吴国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因此,这个名字在《北史》中出现的概率实在是太高了,其中大多是记载宴请臣工的。诗中的这次宴会是在元诩七岁的时候,与其说是诗,还不如说是他们母子的对话。胡太后说:“大自然制造万物都有它自己的与众不同,有他们自己的用处。”我看来,这句大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味。年幼的元诩答道:“我年幼无知,更没有什么作为,朝政诸事只有辛苦英明的母后了!”对于我来说应该不算是拍马屁,毕竟那时的元诩还小。但是多少证明了胡太后当时在朝中的威信,皇上也不得不恭维啊!
  元诩就在那“恭维”里过了他在位的十多年岁月,直到有一天,他终于不再想恭维了。但是,这样的结局只有是“母死”或者“子亡”。无论是什么结局,注定是一场悲剧……
  《北史》说胡充华与元诩“母子之间,嫌隙屡起。”公元528年,19岁的元诩不甘受其母控制,下密诏命尔朱荣率兵入京勤王。不料密信被太后缉获,事情败露,胡太后大怒,于是毒杀了儿子元诩。元诩死后谥曰孝明皇帝,庙号肃宗。
  胡太后杀死自己的儿子,不仅残忍,而且愚不可及,这多少有一点与她饱读诗书有些不符。但历史就是如此,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皇,但是,她却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很少有人知道,唐代还有起义军领袖文佳皇帝陈硕真,辽国有一位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都是女皇帝。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女性,阴差阳错的做过一段时间皇帝。
  元诩虽是,皇位却不能空。那时,元诩还没有儿子。恰好,当时一位妃子生了一个女孩,胡太后便对外谎称是个皇子,于是将这个女婴立为皇帝。中国历史上就稀里糊涂的出现了两个女皇。但是谎言终归不是事实,这个女孩也没有因为一个谎言而被太多的人记住,宁名字都无人知晓,后人称北魏殇帝元姑娘。
  不久,胡太后杀了元姑娘,对外公布了这个谎言,又另立元诩的族侄,年仅3岁的元钊当皇帝。一时间天下哗然。契胡部酋长尔朱荣首先发难,一面宣言要追查皇帝元诩的死因,一面不承认胡太后政府,另行拥立元诩的族叔元子攸为帝,向洛阳进攻。这支军队没有费吹灰之力就拿来了洛阳,胡太后和婴儿皇帝,被尔朱荣装入竹笼,投入黄河。时隔两个月。胡太后便与她毒死亲生儿子团结了!
  接着尔朱荣以“祭天”为由,将北魏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两千多人诱到河阴淘渚(黄河洛阳间地名)之后,用骑兵团团围住,宣布罪状说:“国家所以衰乱,你们应负责任。”下令屠杀,在骑兵蹂践下,包括北魏帝国第一奇富的宰相元雍在内,两千余高门第世家的高级贵族和高级官员,全被杀死和踏死,政府为之一空。这就是历史上旷古绝今的“河阴之难”。
  早在元诩即位前,北魏的统治阶级已经十分腐败。世宗元恪在位期间,朝廷上贪污腐败之风就已经十分严重。顾命大元、咸阳王元禧昏庸无能,侵吞了大量田地和盐铁产业。辅政亲王元详,则大搞“官倒”生意,明码标价卖官鬻爵。高阳王元雍曾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其奢侈超过西晋石崇和王恺。后来外戚高肇专权,朝廷更加腐败。
  李延寿《北史》:“宣武之后,继以元成,孝明冲龄统业,灵后妇人专制,任用非人,赏罚乖舛。于是,衅起宇内,祸延邦畿。卒于享国不长,抑亦沦胥之始也。”
  由于政治腐败,加之自然灾害,民间可不堪言。各地百姓、官员纷纷起义。
  公元503年(景明三年),鲁阳蛮民起义。
  公元506年(正始三年),秦州羌吕苟儿起义。
  公元510年(永平三年),秦州沙门刘光秀起义。
  公元511年(永平四年),汾州山胡刘龙驹起义。
  公元514年(延昌三年),幽州沙门刘僧绍起义。
  公元515年(延昌四年),冀州沙门法庆起义。
  公元521年(正光二年),东益州、南秦州氐民起义。
  公元524年(正光五年),敕勒族酋长胡琛起义。同年,莫折大提于秦州起义。
  ……
  这一次又次的起义,加上元诩在位时的六镇起义等等,使得北魏政权越加衰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