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帝王骚客>第十五章 帝王骚客之南北朝(5)——南齐武帝萧赜

第十五章 帝王骚客之南北朝(5)——南齐武帝萧赜

作品名称:帝王骚客      作者:隐居凡尘      发布时间:2020-03-04 18:45:56      字数:3115

  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这首诗是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谢眺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新体诗。诗以清新流媚的笔触描绘了东田山水的自然之美,同时表现出了诗人因仕途不济的闷闷不乐,和回归自然之心。与南北朝以前的诗歌相比,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且平仄对仗,押韵工整,一扫玄言余习。
  新体诗又名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诗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必须避免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
  这种诗体强调声韵格律。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合称竟陵八友):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以及后来的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等。
  永明诗体的出现,纠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所提出的“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前有浮声,后有切响”,即“扬与抑”、“平与仄”相反相成的总体精神和指导原则,为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诗是在齐武帝永明年间产生的,这与齐武帝时政治稳定、百姓安宁以及齐武帝的一些政策有着不可言语的关联。
  公元482年,齐高帝萧道成病逝,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
  萧赜即位后,牢记齐高帝萧道成的遗训,提倡节俭,不滥杀宗室亲戚,关心百姓疾苦,政治相对稳定。永明元年下诏:“比岁未稔,贫穷不少,京师二岸,多有其弊。遣中书舍人优量赈恤。”不久,再次下诏:“水雨频降,潮流荐满,二岸居民,多所淹渍。遣中书舍人与两县官长优量赈恤。”第二年,他又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贫穷之人,要加以赈济。他提倡并奖励农桑,灾年时,还减免租税。
  齐武帝还下诏多办几所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
  《南齐书•良政传序》说:“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
  在文学上,南齐宗室中应数萧子良最高,萧子良文学集团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但是他的父亲萧赜在文学上远远不及他的造诣。即使如此,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齐诗卷一》中还是收录其诗一首。
  估客乐
  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
  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
  古今乐录曰:“估客乐者。齐武帝之所制也。帝布衣时尝游樊邓。登阼以後。追忆往事而作歌。使乐府令刘瑶管弦被之教习。卒遂无成。有人启释宝月善解音律。帝使奏之。旬日之中。便就谐合。敕歌者常重为感忆之声。犹行於世。宝月又上两曲。帝数乘龙舟。游五城江中放观。以红越布为帆。绿丝为帆。纟率石为篙足。篙榜者悉者郁林布。作淡黄。列开。使江中衣出。五城殿犹在。齐舞十六人。梁八人。”《唐书》乐志曰:“梁改其名为商旅行。”
  估客,同“贾客”,即行商之人。相传萧赜未登基前,曾游历樊城、邓县(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熟悉了《估客乐》这一支歌曲。登基后,追忆往事,写词诗,并让乐府官吏奏入管弦以教习乐工。但他的歌辞写得不好,无法同原来的曲调谐合,于是他召来当时“诗僧”释宝月,命其重新写作了两首《估客乐》辞。释宝月诗曰:
  其一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其二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释宝月后来又续作了两首《估客乐》如下:
  其三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所欢不?
  其四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这几首歌被编入舞蹈,在南齐时由十六人表演,在萧梁时由八人表演。直到唐代武则天时,宫廷乐工还能歌唱《估客乐》辞。《古今乐录》、《通典》、《旧唐书》、《通志》、《文献通考》都记载了关于《估客乐》的记载。
  萧赜的这首诗回忆昔日途经樊城、邓县,是一首追忆往事之作。最后一句“意满辞不叙”,写出了往事难以用语言描叙的无限怀恋。相比之下,释宝月这四首诗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细致地描写了一位楚地女子思念恋人的形象和感情。第一首用送别时拔钗相赠的细节,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依依难舍之情。第二首是这女子对恋人的嘱咐,写出看女子的深情和体贴。第三首描绘的是这位女子焦急等待的情态,深刻的表露了女子的相思之情。第四首是这位相思女子的自忖,表达出女子深切怀念。释宝月的诗朴实自然,富有艺术浓烈的特色。不仅描写出了女子对外出商贾的思恋之情,而且从侧面描写出了北方北魏因年年战事而名不聊生,但南齐却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若配上曲演奏,更能体现释宝月诗的细腻、深情。
  虽然萧赜的诗词造诣并不突出,但他对国家的关怀,对生活的节俭却堪称后世君王的楷模。萧赜不仅在位期间节俭,就连死后,他也希望丧事从简。为此还特下诏曰:“我识灭之后,身上著夏衣,画天衣,纯乌犀导,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及织成等,唯装复夹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长短二口铁环者,随我入梓宫。祭敬之典,本在因心,东邻杀牛,不如西家禴祭。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设菜食。陵墓万世所宅,意尝恨休安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诸主六宫,并不须从山陵。内殿凤华、寿昌、耀灵三处,是吾所治制。”
  公元493年,萧赜得病,诏命皇太孙萧昭业继承皇位,要百官尽心辅佐,丧礼从简,将自己选定的葬地定名为景安陵,不准出家为僧尼,不准建造塔和寺院,当天萧赜病死。庙号为世祖,谥号为武帝。
  永明年间的太子萧长懋忠厚仁孝,处事练达,很受朝野爱戴。十余年来,从未出过差错。把皇位传给太子,齐武帝是放心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齐武帝做梦也没有想到,太子萧长懋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前面。晚年丧子,这是中国人认为的人生四大悲,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本来就带病在身的萧赜更是如晴天霹雳。
  太子萧长懋去世后,萧赜曾一度为立储之事发愁。次子萧子良是最合适的人选,德才兼备,身边又有沈约、王融、萧衍、范云等,皆是当时著名的才学之士。但若立萧子良,违背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古训,打乱了皇位继承顺序,难免人心不服。最后齐武帝决定立皇长孙萧昭业为皇位继承人,让竟陵王萧子良辅佐他。
  《南齐书》记载:“文惠皇太子薨,昭业每临哭,辄号啕不自胜,俄尔还内,欢笑极乐。在世祖丧,哭泣竟,入后宫,尝列胡妓二部夹阁迎奏。”
  让萧赜想不到的是,文惠太子死后,在他面前哭哭啼啼表现的极为孝顺的皇太孙萧昭业,在萧赜归天后,刚刚大敛,萧昭业就把武帝的乐工演员们召来奏乐歌舞。乐工演员们怀念老皇帝,边献艺边流泪,小皇帝则在宝座上嘻笑自若,欢饮大嚼。武帝发丧之日,萧昭业刚刚送葬车出端门,就推说自己有病不能前去墓地。回宫后,马上召集乐工大奏胡曲表演歌舞,喇叭胡琴,声彻内外。大臣王敬则问身边的萧昭业亲信萧坦之:“现在就这么高兴欢歌,是不是太早了点?”萧坦之也不乏幽默,回答:“这声音正是宫内的哭声啊!”
  不理政事,只贪图享乐的萧昭业在位只一年,便被萧鸾所杀,废为郁林王。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萧鸾在位期间深居简出,不失为一个好皇帝。待到皇位落到他的儿子,也就是南齐著名的昏庸皇帝东昏侯萧宝卷手里,南齐王朝走向了他的尾声,成为了南朝四个王朝中最短的一个王朝,仅仅历经二十三年……
  萧赜即位后十余年间兢兢翼翼,却在储君问题上未能效尧舜之君,而是拘泥于所谓的“皇家古训”,不得不让人为之惋惜。只能说,他是一个好皇帝,却不是一个圣君。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