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帝王骚客>第一章 帝王骚客之秦汉(4)——汉武帝刘彻

第一章 帝王骚客之秦汉(4)——汉武帝刘彻

作品名称:帝王骚客      作者:隐居凡尘      发布时间:2020-02-19 09:24:51      字数:5582

  柏梁诗
  日月星辰和四时(汉武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孝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倪宽)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周建德)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刘安国)
  周围交戟禁不时(卫尉卿路博德)
  总领从宗柏梁台(光禄勋徐自为)
  平理清谳决嫌疑(廷尉杜周)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公孙贺)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壶充国)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张成)
  擞道官下随讨治(执金吾中尉豹)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盛宣)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李成信)
  外家公主不可治(刺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东掌)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枅樽栌相支持(大匠)
  枇杷桔栗桃李梅(大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齧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这首《泊梁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首联句诗。相传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春,汉武帝起造了一座柏梁台。此台用香柏为梁,故名柏梁。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柏梁台上开宴,规定二千石以上的官,能作七言诗者,可以坐于上席。于是皇帝首先作了一句七言诗,亲王、大将军、丞相等按官位高低每人接下去作一句,都用皇帝所作第一句的韵脚,遂得此诗。
  联句诗,即每人一句或两句诗,连续做出的一种诗体。除这首《柏梁诗》外,出现得较为早的要数三百多年后,西晋贾充与其妻李夫人的联句诗:
  室中是阿谁,叹息声正悲。(贾)
  叹息亦何为,恐但大义亏。(李)
  大义同胶漆,匪石心不移。(贾)
  人谁不虑终,日月有合离。(李)
  我心子所达,子心我亦知。(贾)
  若能不食言,与君同所宜。(李)
  这位李夫人原名李琬,是贾充原配妻子。但不幸的是她的父亲李丰获罪被杀,而她,也因此被流放。在李琬离开后,贾充又取了一位叫郭槐的女子。之后李琬被赦回来,郭槐却不能容她,贾充遂给李琬另建住宅。这首联句诗就是贾充去看李琬时二人所作。
  自此过后,联句诗层出不穷,形形色色。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的每个章节的标题也是一首联句诗。联句诗大多为应景之作,水准不高,但也不乏有诗中的佳品,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汉武帝与群臣所作这首《柏梁诗》每人作诗一句,文武百官都讲诉他们的职责,若要了解汉朝官员,可以细看。诗中的人物除汉武帝外,石庆、卫青、郭舍人、东方朔都是典典大名的人物。
  这首柏梁诗在中国历史上以第一首联句诗而出名,除了这首柏梁诗,汉武帝还有几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如: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诗中的“兰”与后面得“菊”同意,比拟佳人。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山西万荣县北面)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就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自作《秋风辞》。”刘彻触景生情,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中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天马歌
  (其一•太一天马歌)
  太一贡兮天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古代囚徒穿红衣,故诗中的流赭[zhě]即指被流放的犯人。众所周知,匈奴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秦汉之际崛起于大漠,不断南下侵扰。汉高祖刘邦也曾在匈奴那里吃了败仗,此后汉朝采取被动防御,还会远嫁公主与邻国和亲。其中较为有名的有武帝时期的乌孙公主刘细君、解忧公主以及后来的王昭君。《汉书•西域传》记载: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乌孙昆莫。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乃自作《悲愁歌》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乌孙公主在异国他乡郁郁而终后,为了巩固与乌孙国的关系,汉武帝又远嫁解忧公主前往乌孙和亲。解忧公主先后嫁与三代乌孙王,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在乌孙积极参与政事,配合汉室,遏制匈奴,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年逾七十之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回到汉朝,天子怜悯她的境遇,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每逢上朝,解忧公主的礼仪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样。
  一方面,和亲加强了汉室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民族的团结做出了贡献。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和亲也是国家的耻辱。国家强盛后,武帝改变战略,变守为攻,多次主动出击匈奴,声势大振。汉武帝爱马,他之所以爱马,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进军漠北,跨出长城,需要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包括驯养大批战马和训练有素的驭马兵卒。养马成为战备之急。古人相信占卜,为了寻求优良品种,汉武帝占得”神马当从西北来”的卦词。
  最早贡马的是少数民族牧民暴利长,他在敦煌渥洼水边擒驯了一匹奇异野马,以“神马”之名于公元前113年来献。为了取得传播鼓动效应,汉武帝亲自谱写《天马之歌》,又称”太一之歌”,太一为北极大星,太一马即天马。后因汉武帝派人持千金前往大宛国购买,被大宛拒绝。武帝怒,发动天马战役,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围困四十余天,大宛求和,尽出其马供汉军选择。李广利挑取上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余匹,来不及进城,率马罢战而归。大宛马比乌孙马更为健壮,武帝大喜过望,于是转移桂冠,公元前101年,正名大宛马为“天马”,更名乌孙马为“西极马”。汉武帝又谱写《西极天马之歌》。
  (其二•西极天马歌)
  天马徕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这两首诗歌是大汉朝征服匈奴的见证,也是汉族人征服北方游牧民族的见证,这也见证了汉武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诗仙李白也曾做过一首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的《天马歌》: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
  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
  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
  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李白游黄鹤楼时,看到崔颢的千古绝唱,只得提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而面对天马,李白没有因为汉武帝的《天马歌》而停笔,看来他是有信心超越汉武帝的《天马歌》才作的这首诗。
  的确,从很多方面讲,李白的这首诗确实超过汉武帝的《天马歌》。“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从李白的《天马歌》中,我读到的尽是“人生在世不称意”的苍凉,哪里有“涉流沙兮四夷服”的气势?因此,我总觉得李白的这首《天马歌》与汉武帝的相比,略逊一筹。诚然,诗歌的区别即诗人内心世界的区别,从汉武帝与李白两人的人生经历来看,两人的《天马歌》的区别不言而喻。
  汉武帝的一生是壮观的,正如一匹雄健的天马,不休止地在草原上奔跑。
  公元前140年,年仅16虽的汉武帝登基。再此之前,汉朝自高祖刘邦之后,经历了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五位皇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其母吕雉谋略、心计皆是巾帼不让须眉,朝中大权落入吕雉之手。
  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在位期间,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有着突出贡献,为之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吕雉死后,以上将军吕禄为首的吕氏家族成员企图发动兵变,彻底夺取刘氏政权。结果,被齐王刘襄、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大将灌婴等所击败。吕氏家族尽皆被斩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诸吕之乱”。
  公元前180年,周勃、陈平等拥立刘邦的第四子刘恒即位,即汉文帝。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改革刑法等,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公元前157年,文帝去世,享年47岁,庙号太宗。在《二十四孝》中,汉文帝为其母尝试汤药,被后世传位佳话。
  文帝去世后,长子刘启即位,即汉景帝。景帝即位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消弱诸侯势力,引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太尉条侯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的努力下,“七国之乱”很快被平定。“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国家统一,也在一定程度常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创造了条件。景帝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政治上,采用著名思想家,儒学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从此,儒学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军事上,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之一的“汉武盛世”(另外两个为开元盛世、永乐盛世)。
  虽然武帝盛世是西汉的全盛时期,但金无足赤,武帝盛世期间也不乏有许多瑕疵。这可以先从武帝的《瓠子歌》说起:
  瓠子歌两首
  (一)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忧兮柏冬日。
  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
  (二)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诗歌中的在瓠子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亦称瓠子口。瓠子河由此分一部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注入济水。《瓠子歌》第一首写瓠子河连发洪水,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汉武帝写出了瓠子河给百姓带来的灾害,却把灾害的源头归结给了上天的怨气、河伯的不仁,人力无可奈何。但是,殊不知,天灾也可以因人力避而远之。
  汉武帝也非常重视水利的治理,但是,汉武帝治水却触接了他的舅舅、当时的丞相田昐的利益。田昐上奏说“塞之未必应天”,用顺天意来阻挠汉武帝治水,致使百姓连连受灾二十月年。公元前120年(元狩三年),灾情最为严重,引起朝廷的不安。汉武帝下令将70万灾民迁徙到关中、朔方。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如此灾害,汉武帝却还把责任归咎于上天,不得不说,真是荒唐。但在当时,也可以理解。
  《瓠子歌》的第二首写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这年,大汉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汉武帝封禅泰山。为了封禅顺利进行,武帝调拨四万人筑堤堵黄河水。武帝还亲临现场目睹了一场人与大自然的较量。“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事实证明,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大自然的力量多么不可一世,人类总能想出办法战胜大自然。这次治水确实收到了功效,拿当时人们的话来讲,应该是:“成功的降服了蛟龙,说服了河伯。”
  《瓠子歌》两首描写了水灾的残酷和治水的场面,即是汉武帝即兴诗作。虽然其中的许多语言难以理解,但气势十足,联想当时水灾与治水的场景,足以让人心潮澎。
  田昐只是当时的一个小角色,武帝盛世时期的最大瑕疵要数武帝晚期的“巫蛊之祸”。
  巫蛊是即一种用来诅咒别人的邪毒之术,当时的人们对巫蛊之术深信不疑。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江充用酷刑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起兵反抗不果,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殃及的人数,远远超过了明朝的四大奇案,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冤案之一。汉武帝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征和四年颁布了《轮台罪己诏》,向天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朱熹赞曰:“武帝天资高,志向大,足以有为。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无几。轮台之悔,亦是天资高,方能如此。”毛主席称赞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公元87年,汉武帝驾崩,时年70岁,在位54年,庙号世宗。
  汉武帝时期的人才辈出,家喻户晓的名人亦是数不胜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名相公孙弘;“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史学大家司马迁;“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的司马相如;“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音乐家李延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东方朔;“十年持汉节”的苏武;打通“丝绸之路”的张骞。大将霍光、李广、卫青、霍去病等等。这些人共同演绎了大汉王朝武帝盛世的精彩篇章,也或近或远围绕在汉武帝周围,为大汉这段历史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也为中华历史添加了几份光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