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药王传奇>目录 第一章 少年立志 第二章 白石指点

目录 第一章 少年立志 第二章 白石指点

作品名称:药王传奇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20-01-21 18:04:56      字数:3091

  吉春《药王传奇》目录
  
  第一章少年立志
  第二章白石指点
  第三章欢乐村名
  第四章追赶马车
  第五章巧治扭腿
  第六章病骡得救
  第七章锯木姜汤
  第八章一碗肉汤
  第九章巧取箭头
  第十章单方济世
  第十一章起死回生
  第十二章阿是穴位
  第十三章降龙伏虎
  第十四章倒在路口
  第十五章药锅宜借不宜送
  第十六章虎口吊环
  第十七章五龙温泉
  第十八章海上仙方
  第十九章臂箕肿胀
  第二十章白糖麻花
  第二十一章断病如神
  第二十二章引线诊脉
  第二十三章敬德追袍
  第二十四章巧医唐王
  第二十五章提个竹筒
  第二十六章师徒换位
  第二十七章柏树招风
  第二十八章蛇根似草
  第二十九章巧挖乌灵
  第三十章鹿口衔草
  第三十一章药王定时
  第三十二章药王告示
  第三十三章葫芦头名
  第三十四章甜杏翠柏
  第三十五章二月初二
  第三十六章议立庙会
  第三十七章一草之地
  第三十八章捉拿人参
  第三十九章借来天梯
  第四十章太白茶叶
  第四十一章蚂蚱疗疾
  第四十二章老鹳药膏
  第四十三章葱叶导尿
  第四十四章火罐针灸
  第四十五章医治怪病
  第四十六章太宗御道
  第四十七章屠苏药酒
  第四十八章真假药王
  第四十九章罐罐婆像
  第五十章医治驼背
  第五十一章药王显灵
  
  第一章少年立志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五台山下,住着一户姓孙的人家。这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替人洗洗补补,靠这点血汗钱养育活口,儿子孙思邈年方九岁。孙思邈虽然年幼,可知道母亲的辛劳,家里日子的艰难。他发奋读书,想着将来成就一番功名,也好让母亲过儿年舒心的日子。他牢记着母亲教导他的话:“俗话说:甘罗十二为丞相,刘秀十三走南阳,儿啊,为母不是要你做高官,只要你有甘罗和刘秀那般志气,挣个一官半职,为母也就有出头之日了。”他把母亲讲的这句俗话写在手心里,铭记在心,日夜苦读,强记博览。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几年,他便学富五车、通晓经书了。只是他的身体在苦读中劳累垮了!他面黄肌瘦,记忆力衰退,这使他痛苦不堪。
  这一年瘟疫流行,华原人半数被病魔夺去生命。孙思邈也染上了瘟疫,高烧不止,卧床不起。母亲日夜守在他的床前,哭肿了双眼。她无钱给独子请郎中看病,眼看爱子就要被夺走性命。她痛苦之余,只有跪倒在灶王爷像前,苦苦叩头哀求的份儿了!但那灶王爷依旧呆坐如故,毫不动心!母亲的心碎了!她寻来一根麻绳,在低矮的屋梁上打了个死结活套。如果儿子一毙命,她立即悬梁自尽,娘俩一块走!正在这时,闯进一位鹤发童颜的云游郎中来,他把一包草药递给母亲说:“就剩下这最后一包救命药了,快拿去熬熬给孩子灌下,病尚有救!”这时正好孙思邈清醒过来,听到这话,强挣着爬起身来,在炕上对郎中叩了个头,拜谢了他的救命之恩。郎中走了,母亲架火熬药,悄悄拭去脸上感激和希望的热泪。
  救命药熬好了,母亲把一碗乌黑的汤药儿端给孙思邈,孙思邈接过药正要喝下去。这时,邻家的大婶发疯般扑进来,对孙母求救道:“大嫂,我家英儿瞪眼了,怕没救了!求你去看看。”
  孙思邈听了后,把那碗尚未喝的救命药往前一端:“大婶,把这碗药端去给我英弟灌下去,他就有救!”
  大婶不接:“这哪能行呢?你自己也重病在身哪!”
  “快拿去,要不英弟便无救了。”
  孙思邈端碗催促。
  孙母见状,也说:“大妹子,你就端去给英儿喝吧!”说着她从儿子手中接过碗,递给大婶。
  大婶沉吟了一下,接过后,从桌上拿过一个碗,倒了一少半药,把原来的那碗递给孙思邈,端着那碗药千恩万谢地走了。
  一碗汤药救了两个孩子的命。这事给幼小的孙思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天下多有一些郎中,多有一些草药,那么华夏瘟疫便不会死那么多人了!于是,他想做一个这样的救命郎中!他暗暗立下了这样的誓愿,勤学苦练,做一个采药治病的民间郎中,去给天下受苦人赠药治病。
  
  第二章白石指点
  山西中条山有一隐士,人称白石道人;医术绝妙,有起死回生之力。
  白石道人临溪搭一茅棚为栖身之处,他常常身背藤筐,手提药锄,到白云深处采药。采药归来,从沟底拣一把柴草,去溪中舀半锅清水,在棚外支三块青石,等得砂锅里的水沸腾滚翻,便由溪中捞起数块晶莹如玉的卵石,放入沸水内。做完这些事,他就仰卧磐石,头枕药锄,闭目养神;或者整日鼾睡。歇息够了,捞起煮在砂锅内的白石,有滋有味地嚼食起来。食罢,饮一瓢凉甜的甘泉,又背起藤筐,提着药锄,走向白云深处。白石道人将采得的药草晾、晒、烘、炒,配制成方,炮制成丸、散、膏、丹等各种用剂,送到乡间,为百姓驱病疗疾。
  当时,京兆华原有一个叫孙思邈的郎中,听了这个传说以后,决心要去中条山拜访白石道人。
  为什么孙思邈一心要去拜访白石道人呢?原来孙思邈少时家贫,体弱多病;饱尝贫病饥苦以后,他发誓学医,刻苦研究医家经典,努力收集方剂。武德年间,他已是年近四十岁的人了,在医学上也负有盛名,但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为了进一步取得医术上的成就,他仍不懈地四处寻访名医,请教医道。
  他把寻访白石道人的想法,告诉医友郭德威和校应样。谁知这两个医友也听到关于白石道人的传闻,正好相约来找孙思邈。于是,他们一起到佛祖庙中焚香发誓:找不到白石道人,决不西归。
  他们一行三人,饥餐渴饮,夜宿晓行。第四天来到奉先县(今蒲城县)东南洛河畔边的酽曲村。孙思邈和校应祥两人坐在草地上,等着随后的郭德威。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他们便到村中去打听。
  一位老者讲,天快黑时,有一位三十多岁郎中模样的人,绕过村东,顺着干涸的河道向西去了。
  听完老者的叙说,校应祥不禁“啊”了一声,瞪大了眼,而孙思邈却深思地摆了摆手,示意不让他多说。这一晚,他俩就在酽曲村歇息下来。
  深夜,孙思邈在一盏如豆的小油灯下,翻看《黄帝内经》;校应祥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唉!郭德威将咱们积攒的银两背着跑了。这、该怎么办呀?!”
  孙思邈放下手中的书,哈哈一笑说:“不必忧愁,世上贪财的人,何止郭德威一个!他只是拿走了银两,并没有背走去中条山的路嘛!”
  就这样,他们两个人沿途行医,继续赶路。不觉又过了五天。第六天下午,他俩来到古潼关渡口。俗话说:黄河无风三尺浪,更何况又赶上了一个恶天气。这时,天空黑云翻滚,北风呼啸,黄河浪高涛溅,水气弥天。
  这时校应祥腿打哆嗦,面无人色,他拉住孙思邈的衣袖:“你、你看这黄河,过得去吗?咱们还是回、回去吧!可不能在这黄河上送死呀!”
  “不必惊怕嘛,历史上古往今来,人们都是从这黄河上渡过的!”
  “我、我可死也不敢过、过这黄河!”说着,校应祥松开了孙思邈的衣袖,向后退缩。
  孙思邈看他神色失常、十分惊恐的样子,忍不住朗然大笑,接着叫住校应祥:“既然你不敢东渡黄河,那就回去吧!这是几件衣物,还有这几两纹银,你收拾好做盘缠吧。”
  但是,校应祥说什么也不收:“我、我对不住你,我胆小怕死,成不了大事。你、你一人找白石道人吧!”说罢,羞愧地离开了黄河岸边。
  孙思邈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中条山的深谷老林里找到白石道人。原来,白石道人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奇,而是一位很平常的人。也并非煮白石为食,而是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
  孙思邈讲了自己前来投师的因由,及一路的风雨坎坷,白石道人听了深为感慨。
  孙思邈一再要拜白石道人为师,白石道人真诚地说道:“你的医道很不浅,又广读百家,才华高,贫道实不敢当呀!”
  孙界邈再三恳求说:“弟子千里而来,难道真不肯收留弟子么?!”
  白石道人只好受了师徒大礼。
  白天,师徒二人进山采药。夜晚,在茅棚谈医论术,评古述今。直到这时,孙思邈才知道,白石道人本姓张,原是宫中太医,因憎恶隋炀帝无道、宫庭淫乱,冒死逃出皇宫,躲进深山,过着清贫隐居的生活。
  春芽发尽黄叶落,黄叶落尽春又还。茬苒光阴,不觉就是数载。孙思邈思念家乡,心中有些不安,但又丢不下老师。因此坐卧不宁。
  一天,白石道人对孙思邈说:“如今新皇上登基,天下也该平安几年了,我要出山行医,用不着你多牵心!”
  这样,孙思邈挥泪拜别老师,回到家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