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茂公传奇>第七十六回 茂公受封荣归故里 仲泰奉旨佥事入朝

第七十六回 茂公受封荣归故里 仲泰奉旨佥事入朝

作品名称:茂公传奇      作者:田禾      发布时间:2019-12-02 11:28:51      字数:6809

诗曰:
  虔诚奠基展宏图,世太清平万民福。
  禄利赠封宁不计,品爵地位又何如?
  夕阳晚照休虚度,余下光阴睹丰足。
  回首天涯遗恨少,江山社稷万邦殊。
  且说刘甲辰兄弟俩刚走到江西某地,得知陈友谅与明玉珍的起义军已占领江南诸地,元朝皇权就快灭亡。二人决定不再往前走了,便晓行夜住、紧走慢赶回至施城将东南义军与元军的战事状况向茂公作了详尽汇报。
  不久去河北、山东的程朝朴与覃兴全和去云贵、四川的方乾、方坤全都带回了重要情报,大家所了解的详情基本相同,义军与元军战况形势与吴昊臣所讲无二。至此,茂公与吴昊臣商议,决定树明玉珍红巾军大旗,继续开展与元朝的军事斗争。
  茂公既然与吴昊臣达成了默契,承诺了决定跟随明玉珍元帅起义,就必须得到明元帅正式颁布任职等事宜。
  至正十六年春,在吴昊臣的作用下,茂公随吴西行来至明玉珍帐前听候将令。
  明玉珍元帅见茂公果然一表非俗。开言道:“久闻茂公狼军威名,因此来川时未至施南拜访,以致留下遗憾。幸有昊臣先生相荐,茂公治军理事是难得人才,我能与茂公联手推翻元朝实是有缘,让我们从此携手合作定有大成。”
  “谢明大元帅抬爱,我牟茂能在明元帅麾下效力实是三生有幸,推翻元人是当今壮举,牟茂无不积极响应,茂当义不容辞冲锋陷阵。”
  “那好,从今往后咱们并肩携手打败元军,收复我华夏疆土,直到彻底战胜元朝为止。本帅今暂委任你继任施南宣尉使一职,带领狼军扫平西南黔江云贵诸地元兵,建立好各地方土司新政权。就以本部人马从即日起程向西南挺进,直到胜利再回师江渝。”
  茂公西行接受明玉珍元帅布署与任职后回至施州,将狼军一改原有性质,成了反元红巾军。原班人员中许多将士无不拍手赞成,无不引以为豪。茂公对大家道:“如今我等已不是元人的部属,而是元人的克星,已是明玉珍红巾军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当鼓足勇气为打败元朝而战斗!对待这一行动不知大家有何感受?”
  章坚与潭仁同来的几位兄弟都是被元人迫害的汉子,提起消灭元人推翻元朝更是交口赞成:“我们打到元大都去夺了皇位,天地轮流转,江山轮流坐,如今应该改天换地了。”
  刘甲辰道:“从今往后我们已非元人的帮凶,一切是为自己打天下。为了天下太平而战,是我们跟随茂公挥刀向元人讨还血债的时候到了。”
  程朝朴道:“当年因为不愿受制于元人,我程家三兄弟不愿与元人服役,心中对元人恨入骨髓。若不是茂公有此良苦用心,我们也不会凑到一块熬到今日。既然时机成熟,现在正是当灭元人之日,我们紧随茂公的步伐前行,为红巾军献身,为国建功立业。”
  方乾、方坤、洪天鹰更是信心倍增,这回要把神箭与飞刀用在元人的头上。
  茂公根据元人地方势力处于守势,目前接受的任务是收服川西南地区,料想川南周边各州府县元军不多也不精。只要用兵得当一定会势如破竹,茂公便做出两套进军方案让大家充分讨论:
  “第一,集中兵力攻打各州县城。这样做的优点是:人员集中力量大,可以胜算在握,使我军万无一失。但也有痹病,会拖长收复西南的时间。
  “第二,分三路进军、各个击破:一路向高乐山出发直插湘西龙山、永顺、吉首等地;第二路由石砫至彭水向南推进;第三路进军黔江至酉阳、秀山,如有必要三路军可跨过川贵湘三省汇合饮马贵阳城。然后直下广西再伐云南转战四川,我等便可北上再东进中原了。不过人员分散后风险大,夺取胜利的把握性就会降低。”
  刘甲辰道:“我更赞成采用第二套方案,分三路进军比较恰当。理由是,各州府县的元兵主力已不存在,所剩元兵一击而溃。何况分兵三路每支义军都有不下于四十旗以上人马,就是遇到铜墙铁壁我红巾军也能将他摧毁。”
  此时,大家都想着尽快推翻元朝,几乎到场的人都赞成第二套方案,既能打胜仗又能缩短时间收复西南。
  牟茂听罢决定按第二套方案进军,分三路军攻取西南诸地,形成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尽快抢时间早日收复西南。战略既已形成然后命令道:
  “第一路军,刘甲辰为主将,覃兴家、樊大勇、刘丙午为副将带领四十旗红巾军由凤山至永顺转战贵阳。
  “第二路军:章坚为主将,潭仁、方乾、方坤为副将带四十旗红巾军由石砫至彭水推进,然后进入贵阳汇合。
  “第三路军:牟茂、洪天鹰、程朝朴、鲁运昌带领四十旗红巾军直插黔江至酉阳、秀山,与前两路军在桂阳汇合。”
  完毕,又唤染海波、朱宇传、王钦、郜森、蒋君臣五人:“提前进入贵阳卧底,待大军到时里应外合破城。进入贵阳,达到既定目标然后再议攻取云南、广西等地。所用军需一概照领。计划半年内会师江渝。”其余人等各带本部人马镇守本土不得有失。
  各路狼军今日格外兴奋,听说与元军开战推翻元王朝,收复西南诸地,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出发这天,茂公来至校场进行一次战前检阅,红巾军众将士见了,各旗狼军振臂高呼:“跟隨宣尉司,打去元大都;把元朝皇帝拉下马,赶走孛儿只斤氏!”茂公见狼军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检阅完毕下令道:“出发!”
  且说茂公亲自带领第三路人马,出发第一站便是黔江。元人听说牟茂带兵前来进犯,早已待不住了。不等红巾军到来便早早狼狈逃窜。此一路上元军闻风而逃。红巾军一路并无阻碍。牟茂开仓放粮受到百姓热烈拥护自不必说。红巾军势如破竹来到川南各县。在元朝大厦将倾、苟延残喘、大势所趋的情势下,三路军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各州县。牟茂出檄安民后将政权移交当方贤达暂管,然后便挥师贵阳。来到城外,早有染海波、朱宇传、王钦、郜森、蒋君臣将城夺下,已把红巾军旗帜插到了城头。至此,茂公等专等另外两支红巾军到来。
  再说刘甲辰一路由龙山至永顺,有数百守备元人打听到并非牟茂亲自率军前来取城,便企图负隅顽抗。等到对阵时,刘甲辰飞钉斩了偏将,主将不战便拨转马头逃走再也不敢回来。刘甲辰等顺利进入永顺城安抚了百姓,然后于永顺城找出当地旧时土司暂接管,便继续带领狼军向贵阳进发。
  章坚这一路更不消说,未到之前元人听说明玉珍占领了川蜀,见大势已去,便不等义军到来早已撤走。章坚带着人马爬山涉水来到贵阳时,见城头已经插上了红巾军大旗。与茂公汇聚于此。川南周边的元军见败势不可逆转,已全部撤回北方去了。
  收复了川南等地。至此,明玉珍以为时机成熟,便建都重庆称王。自号“陇蜀王”。此时,茂公收复川南势如破竹,胜利的捷报传到陇蜀王明玉珍案头。明玉珍吃惊道:“按照这个速度,比我攻取四川速度快了三倍,假若攻下云南、广西,牟茂功劳大大超过我明家军。最后我陇蜀王怎样才能加封牟茂呢?不行,只能让牟茂就此打住,让他将军队撤回施南待命。依然让牟茂履行施南宣尉司原职。”
  牟茂接到陇蜀王撤军命令,只好停止进军,从此回师施南;也只好按明玉珍的旨意履行原施南宣尉司之职,余下将领按级也有加封名单如下:
  施城宣尉使一员:牟茂;
  宣抚司八人:章坚、潭仁、刘甲辰、染海波、诸宇传、王钦、郜森、蒋君臣(染海波等五人原职未变)。
  安抚司十人:刘丙午、覃兴家、樊大勇、覃兴全、樊二猛、覃珅、巴龙、郑烨、相旺,田冀司按名次分别于各分地方任职。
  至此确定了茂公等共十九人于施南内任职。除宣尉司牟茂带领狼军驻守施城,其余人员奔赴全州各地方任职……(详情略)
  另有八人:程朝朴、方乾、方坤、洪天鹰、鲁运昌、乌道雄、万啸天、万啸江调离施南去川南回归本土任用(详情略)。
  不言而喻,这是明玉珍这个陇蜀王为削弱分散狼军势力特作如此安排。
  到此,以茂公为首的二十七员红巾军首领各按其职奔赴各地任职不表。
  单说牟茂自知天府之国已无战事,不会再有调兵遣将事宜,升迁异地再不作指望。此时已是静下心来经营施南政事。国家虽有战乱,对于施南这块地方却是得天独厚,无任何干扰。由于近年来的治理,施南已有好的经济基础,大仓小仓囤满粮食,家家户户不愁吃穿用度;各地成为平安无事的清静之所。哪怕朱家军与元朝官军战争日盛,战火却未烧到施南这块地方来。
  剩余的时间里,牟茂想起了自己的家。许多年不曾照管过家事,家中一切农耕事务都是老丈人向员外打理,觉得太辛苦他老人家了。如今仲泰已经成人也该历练历练,于是叫来仲泰,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今年已满十八岁了,你的学业已经堪比为父,只差读那本无字天书,等你把那本无字天书读完爹就告老还乡。最近爹要去各乡走走,还要回村看看你外公外婆,你得将府衙之事承担起来,不要让爹失望。”
  “爹您就放心吧,孩儿自会把您交代的事情办好,只是这本无字天书应该如何攻读,请爹明示。”
  “我走后你多多请教刘甲辰先生吧!他会让你读好这本书的。”
  茂公欲回都亭府中,夫人不见仲泰跟随身边,抱怨地说道:“老爷怎么不带泰儿一起回家,将他一人丢在施南,你可怎好放心?”
  “儿子大了,该让他独立历练才是,不然他会永远长不大;何况你我年纪都渐渐老去,将来作古之后还得靠他自己呢!”
  “既是这样只能依着老爷。可是泰儿也该成家立业,如今老爷膝下只此一子,为牟氏繁衍子嗣着想,泰儿也该娶妻生子了。我向氏远房旁亲有一女子甚是贤淑,还未有人提亲,不如聘请媒镶前去牵线,把此女娶给仲泰为妻。老爷若应允,我这就去娘家张罗此事。”
  “也好,夫人看得上的我便满意,你看着办就是了。”
  时间已是至正十七年夏的一天。有吴昊臣从江渝到来与牟茂会面说道:“东南陈友谅杀寿辉称帝了,所以,明玉珍不满足于陇蜀王,也于重庆称帝。国号夏、年号天统。因许多有功之臣给予地方为官,独有我吴昊臣调来施南并被委任为宣尉使,有你茂公在此坐镇,我怎么能掀宾夺主?我吴某与茂公交涉后便会归隐山林。但我也知道:明玉珍坐不了几年,所以我不希望在此做短暂过渡。”
  “这怎么可以?千万不能违背皇上旨意,既是委任先生来施南坐镇宣尉使,牟茂当退隐归田便是,你和我还分什么彼此?”
  经牟茂诚心推让,吴昊臣方才打消了归隐的念头。随着吴昊臣的降临,原宣尉司牟茂降为宣抚司,暂往剑南赴任。
  从此茂公来到剑南,过去在剑南自是有过除匪经历。自从当年除去匪患之后,十几年中百姓过着平安日子。因此剑南人民对茂公怀有深情厚谊。
  这次来了就会长住下来。平日里进村了解民众生活疾苦,尽管风调雨顺,丰收之年有不收之家:有伤残病死、有鳏寡孤独,有老迈高龄的困难人群。只要有人需要救助,茂公都要尽力而为。或是送粮、或是助医,只要需要,能帮助解决的茂公绝对要帮。茂公总觉得困难人群多对自己脸上也无光。
  总之,在此多做点有益的善事方才有所安慰。茂公并不在乎降职的变迁,不管权重权轻,既为任一方尽量为百姓多办实事,才算真正的宣抚司。
  自从吴昊臣接手施南宣尉使以来,仲泰便回至家里。母亲托舅舅前去向家说亲,为仲泰娶媳妇,可仲泰刚满十八岁,他确是个孝子,说道:“舅公可以去提亲,自己没意见。但是,自己一定要去剑南顶替爹回家歇息;自己也好在山野乡村中历练,要把爹说过的那本无字天书学透。只有学好学透这本书后,到那时再回来娶媳妇可矣。”
  于是剑南从此又来了一位年少的安抚司。常常跟爹一起爬坡上岭穿越在深山峡谷中为乡民奔波了解民情,在剑南人口中亲切地尊他为“酉蛮土司。”
  且说国家近年来乾坤大变,东南陈友谅被同时期起义的朱元璋打败。从此朱元璋声威大振,逐渐收复了南北大片河山。元人终于交出了皇权。朱家军不久便要向西挺进。
  时间是至正二十八年,朱家军彻底推翻元朝,大举肃清地方军阀割据势力。明朝朱家军进军川蜀。明玉珍便要招回分布在各地的将领,以集中兵力抵抗朱家军西进。便下诏让吴昊臣火速回渝,再次宣调牟茂返回施南恢复宣尉使原职。同时吴昊臣委任仲泰为剑南宣抚司,至此牟氏两代土司在明玉珍时期已经形成。
  吴昊臣临走与茂公父子做了长谈:“此次朱元璋与明玉珍双雄争帝不知茂公有何见解?”
  “对大事判断我不如先生,但有关朱、明两支力量对比,恐怕朱元璋略胜一筹。想想东南陈友谅偌大势力俱被朱家军打败,而且是以少胜多。何况朱家军已形成势不可挡之势,今后政归一统当属朱家。不知吴先生赞成我的看法否?”
  “果然茂公神机,如此分析甚有道理,英雄所见略同。不过我在此对茂公有言相告,现在明玉珍对你我未必肯重用,决不会让你我出山继续带兵打仗。
  “所以,不用你我抵御朱家军,明玉珍必败无疑。夏国这座大厦已是摇摇欲坠,天府之国灭在旦夕。
  “当朱元璋进剿之日便是夏国红巾军失败之时,他年天下一统非朱元璋莫属。茂公不如早与朱家军取得联络,以利将来留条后路。如此作法便是前途无量;如果无动于衷便是灾祸临头。听说朱元帅比元朝皇帝还厉害,稍有不慎会贻害无穷,后果无可挽回。只当为仲泰贤侄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吧!我只能如此告诫茂公了。自此一别你我怕是再没机会见面了。”吴昊臣说完辞别茂公父子而去。
  吴昊臣走了。但他留下一席话引起茂公深思。他有意对仲泰说道:“泰儿对吴先生的忠告有何理解?”
  “吴先生是为了咱家没错,如果只是为了自身前途也未尝不可。为了一己私利与明玉珍反目为仇似有不地道之嫌,咱们反元还有情可原,因为元属外族势力,投明玉珍理所当然。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弃夏投明未免会有人闲言碎语,说我等是不仁不义贪生怕死之辈、这山望见那山高的忘恩势利小人。不这样做失去名利事小,这样做了失去名声事大。还是等到全国大政待定再做打算为妥。现在尽可能像过去一样,埋头屯田存粮,到那时战乱过后正好用得着。”
  牟茂听罢仲泰之言正合己意,泰儿已然成熟,自己感到后继有人,将来一定不在自己之下。
  1366年,明玉珍病逝,儿子子升继位。至洪武四年(1371年)明玉珍儿子子升宣布投降明朝。茂公见夏国大势已尽,此时陷入两难之季,明朝廷欲向施州地方土司征钱征粮,实则探讨人心,归顺者昌,逆我者亡。既是明朝建立,如今大事已定,天下尽皆休养生息。
  茂公想,自己已然老朽,应当拥护新建立的国家政权。既已不能违抗,关系到地方安全,打了多年仗,人民望太平;自己更不想再动刀兵了,便派遣仲泰将钱粮送往南京朝贡。
  再说明朝开国初期正缺大批钱粮,此时有夷蛮地方资助如此大量钱物如“及时雨”, 似“雪中送炭”一般。洪武帝自然高兴,高兴之余却又犯难。似此夷蛮之地的枭雄对大明刚刚建立不久的政权会否构成威胁?对牟氏夷蛮如何处之,还有待商榷,便将对牟氏父子如何封赏、处置之事交由兵部议定。于是兵部议定结果曰:
  “帝以驭蛮当顺其情,所授诸司宜有等杀(等待),对元土官牟茂量授以职。若从之,令三年一朝贡如故事。”
洪武四年议。
  然后呈朱元璋皇帝定夺。于是,朱皇帝颁诏敇:封牟茂沿袭施南宣尉使土官原职。
  仲泰带着诏书喜讯回至施南。可茂公自以为,此次进京当封仲泰职官,但事与愿违。自己还得把宣尉使这副重担挑在肩上,可自己已觉老迈体衰。于是茂公干脆上表辞呈。并荐仲泰接替宣尉使之职。
  皇帝看罢辞呈,朱笔御批曰:“同意仲泰世袭父职。”这个仲泰两进两出朝中,礼数不差,不卑不亢,口才出众。朱皇帝发现仲泰不像别家公子哥儿,享乐矫情。仲泰却是年青有为,少年老成。的确,仲泰此时刚二十出头,能带着父亲使命进入朝堂颇有士大夫风范。定是可用之才,于是,对仲泰免去了施州宣尉使,前往受命京师都督佥事之职。
  至此,仲泰任都督佥事在朝中,但他办差兢兢业业,尊重同燎,谦逊谨慎,智谋文采光灿夺目,受到百官好评。于是,朱皇帝为仲泰佥事又加赠品级;其父牟茂虽是元朝官吏,但后来反元有功,虽是告老还乡,为嘉奖昔日曾经反元之功,诰赠封牟茂为“荣禄大夫”, 夫人向氏赠封“正一品诰命夫人”,仲泰妻向氏赠封为“副一品诰命夫人”。
  至此,因牟茂被划为元朝官吏,所以明朝只有赠封但没有给他立传。不过,他对施南人民的感情被载入史册。
  可是,仲泰任职不久发现皇帝朱元璋刚坐皇位不久,疑心重重,感到威胁朱家天下的人有身经百战的功臣;他们功高盖主,位高权重,随时有夺权的可能。自古赵有“煮酒释兵权。”朝廷保皇权的事例。
  朱皇帝欲学古人赵氏,把统兵的功臣请到庆功楼。当正在宴酒之时,突发大火,此时四门紧闭,功臣们无路逃生,大多被烧死在里面。唯有军师刘伯温早知皇帝之心,乘酒后出外凉风而逃得性命。仲泰闻听至此处,思之:朝中不是自己所待之地,伴君如伴虎,便借故写了辞呈递交皇上。
  辞呈曰:“因父母年老多病,在家无人赡养,老人思子心切。身为独子,仲泰本应先为国尽忠。次孝敬父母,可事难两全,臣想二者须则兼顾。其一,因川东土地荒芜,臣可回乡组织屯垦为国筹粮,引领庶民农耕、发展经济,以增加朝廷税源,略为皇上分忧。二可常在家中孝敬父母,这样臣可忠孝两全,特此叩拜恩准。”
  朱元璋看罢曰:“好吧!”于是朱笔御批曰:“准予请辞”。
  至此仲泰回乡屯垦。全家择居两汇塘。
  牟茂生于元仁宗延佑7年(1320年),卒于明洪武21年(1388年)。茂公英逝后葬于都亭城东大木杠金龙山下。早年立碑于文革期间被毁,现有新碑再竖。
  最初几十年,每年清明节有各地各族的人们络绎不绝前来焚香悼念。之后直至今700余年后,牟氏后裔数百人仍在每年的清明节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牟氏鼻祖。书说到此也该结束。
  有词为赞:《满江红》茂公英名千古
  北战南征,餐饮尽,风霜雨雪。抒虎啸,奋鹰扬处,力彰威慑。舍义施仁黎庶赞,匡扶济世朝廷悦。肩重任,为社稷江山,丹忠竭。   戡乱罢,何未歇。襄义举,施恩切。促农耕稼穑,施南兴崛。辟壤拓疆遵勇士,安良靖乱作豪杰。欲效忠,何以荐轩辕?青春血。
  (全书终)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