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父亲的战争岁月>第三章 参加抗日游击队

第三章 参加抗日游击队

作品名称:父亲的战争岁月      作者:黄爱民      发布时间:2019-10-14 11:16:44      字数:3544

  在父亲家乡附近的清江市(今淮安市)淮阴县(今淮阴区)高埝乡(今青浦区和平镇),驻扎着一个联队的日本鬼子,他们以这三点为支撑点,分别在各集镇建立了许多坚固的据点,并收编了如堆西的土匪一类的各方土匪为还乡团,组建了规模庞大的伪军部队,分别配备给各据点的日本鬼子。
  鬼子和伪军、还乡团依仗着人多势众,经常联合起来,对方圆几十里的村镇进行扫荡,他们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对无辜老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无数房屋被烧,遍地都是被杀的百姓尸体。每次鬼子扫荡后到处都是哭声、喊声,枪声连成一片,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
  六月的一天中午,太阳高高挂在当头,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了,由于大伯离家参加了县抗日游击队,二伯在家协助母亲养蚕,父亲正跟随爷爷在黄集街卖粉条和一些新鲜的蔬菜,他们的摊位是靠近一家茶馆的拐角处。
  爷爷和往常一样,站在街旁,右手拿草帽当扇子扇着风,多年的叫卖生涯使他学会了用眼来观察过往的路人,通过他们的举止来判断这些人是出来逛街的,还是买东西的。爷爷一边满脸堆笑地向过往的每一个人不停地点着头,一边眼光十分犀利地注视着那些有购买意图的行人。由于是老生意了,因此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到他们家的摊位买东西,尽管左右也有不少人同样也在卖粉条,但爷爷的高明就在于别人跟风卖粉条时,而他在卖粉条的同时,还卖些新鲜的蔬菜,卖粉条是为了巩固老顾客,卖蔬菜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开拓新的业务。
  父亲在爷爷一旁当下手,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宁静而繁荣的景象。忽然,远处有人喊道:鬼子来了,快跑啊!
  瞬间,刚才还是一片祥和景象的小镇顿时像炸开锅一样,行人纷纷往沿街的店铺里钻,而父亲他们这样的买卖人就惨了,想到辛苦做出的东西要遭到鬼子、汉奸糟蹋,个个心急如焚。父亲和爷爷手忙脚乱地收拾着摊位上的东西,抬头一看,远处一小队鬼子已经由西向东一路跑来,后面还跟着一些伪军,他们路过的地方到处是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凶悍的鬼子根本不和别人纠缠,他们在前面开道,那些伪军汉奸在后面见东西就抢,几乎什么都要,一些试图和他们争夺东西的人,都被鬼子用刺刀捅死。
  对于鬼子扫荡父亲他们已经见得多了,也掌握了一些规律,他们基本上是以抢劫为主,有时也会抓一些青壮年和妇女。青壮年用于修工事,或强迫他们加入伪军,妇女的命运就很惨了,她们被鬼子汉奸奸淫三五天后放回,许多刚烈的妇女往往在回家的路上就跳洪泽湖自尽了,而这种妇女会得到家人的谅解和厚葬。
  父亲和爷爷躲在一家好心的小店铺内默默地看着鬼子汉奸烧杀抢掠,那天鬼子汉奸比以往都凶狠,他们不但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而且临走时还点火把黄集西头半条街都烧光了。
  火光把整个黄集街印照的一片通红,那一缕缕冉冉上升的青烟伴随着百姓的哭喊声飘向远方,述说着一个个悲惨的故事。
  父亲目睹了眼前的一切,心中那种对鬼子汉奸的仇恨油然而生,在那一刻,当兵去,打鬼子!这种念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爷爷似乎看透了父亲的心思,默默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
  事后听说,那天鬼子扫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一个兵在外出时被杀,抛尸荒野,于是,鬼子对附近的老百姓实行报复。
  转眼到了一九四四年,全国的抗日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后,已经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父亲家乡的抗日形势也和全国一样,苏北的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我党、我军十分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日寇为了挽回败局,他们疯狂的到处捕杀我爱国进步人士,并加紧了对各抗日根据地反复围剿和大扫荡,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种情况,党组织决定针锋相对,号召有志青年参军参战,到抗日前线去,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一个寒冬腊月的雨天,爷爷从乡里开会回来后急匆匆赶回了家,一进门对父亲说:“快,三儿,去叫你二爷、老爷来,我有重要的事和他们商量!”
  按当地风俗,凡与父亲的同辈都称之为爷,而老爷却是父亲兄弟中最小的称之为老爷。爷爷在心目中一直是个不紧不慢的人,这回爷爷的果敢让父亲很意外,他预感到一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于是赶紧跑到二爷、三爷家去请他们。
  一会,二爷宋怀落,三爷宋怀礼都来了,爷爷三兄弟围坐桌前,借着昏暗的油灯,悄悄商量着什么,父亲在外面的堂屋拉长了耳朵仔细地听着他们的谈话。
  只听爷爷讲道:“根据乡里的指示,要求组织青壮年积极参军,这回没有指标,看看怎么发动?”
  三爷是个心急的人,他大声地讲道:“我看还是按老规矩办,自愿报名,动员男劳力多的人家出兵。”
  这二爷却不紧不慢地抽着旱烟袋,一句话也没有说,爷爷着急地问道:“老二,你的意见呐?”
  二爷这才发话:“依我看,要开个全村动员大会,大哥你把乡里的意思告诉乡亲们。”
  父亲兴奋地听着他们的对话,心想:这回我一定要当兵!
  第二天,在村东头黄步该家的私塾堂里召开了全村动员大会,每家都派人来参加动员会。爷爷向乡亲们传达了上级的指示,动员村里有志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打败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家乡。虽然当时父亲年仅16岁,当兵已经是他很久以来的心愿,这回他参军的决心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会后,父亲找到爷爷第一个报了名,对于他的请求,爷爷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他还是不能接受,因为他感到父亲年纪还小,当兵是要打仗的,而父亲还实实在在的没有发育成熟,爷爷当然心里很舍不得,他上下打量着父亲说:“三儿(父亲家中排行老三),你还是个孩子,当兵可不是开玩笑的,你大哥已经在县游击大队上了,等过几年你长大些我一准让你去。”爷爷的话让父亲很失望,但同时也提醒了他。
  对,找大哥去!
  父亲立即找到了正在家里休息的大伯黄国泰,请他帮忙说说情,大伯听完父亲的请求后,沉思了片刻后问父亲:“三弟,你真的要去吗?你不会后悔吗?”
  “是的,我一定要去,我绝不后悔!”
  大伯听父亲如此坚定的口气便爽快地答应了。经父亲和大伯再三恳求,尤其是大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爷爷奶奶,当兵的确能锻炼人,而且现在日本鬼子已经快完蛋了,等打败了鬼子,大伯建议爷爷再送父亲去读书。
  经过父亲的软缠硬磨和大伯的求情,爷爷奶奶只好答应了。
  一九四四年二月初的一天,这一天是父亲永远难忘的一天。
  父亲和村里的另外九名青年被批准光荣参军了,十人中父亲的年龄和个头都是最小的,许多乡亲都为父亲担心,最揪心的是我的奶奶,其实对父亲当兵她一直是不同意的,但在那个年代里,男人的权威是绝对的,只要爷爷同意了,她又能如何呢。当时父亲还年纪小,不太懂事,完全沉浸在当兵的喜悦里,根本没有注意到伤心的奶奶。
  还是在黄步该家的私塾堂里,村里为父亲他们召开了热烈、隆重的欢送大会,爷爷和二爷在会上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对父亲他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鼓励他们放心到部队去,多杀敌人,早日立功,家乡人民等待你们胜利的好消息。
  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奶奶还特意把家里的一只大花鸡杀了,炒了好几个下酒菜,爷爷还请来了父亲的两个叔叔,大家千叮嘱万嘱咐,要父亲到部队后一定要小心,大伯以过来人身份向父亲讲述了部队的许多事情,父亲都牢记在心头。
  那一晚,父亲家的油灯一直亮着,全家人几乎整夜都没有入睡,直到天亮。
  第二天下午四点左右,往昔寂静的村庄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全村人都出来为父亲他们送行。
  乡亲们为父亲他们戴上了大红花。他们在一片锣鼓、爆竹声中骑上了由乡亲们准备好的马、驴、螺等牲口,在全村乡亲们的欢送下,由我三爷、农会干部宋怀礼带队,踏上了慢慢革命征程。
  临行时,爷爷对父亲说:“三儿啊,你年纪小,到了部队上要听首长的话,千万别由着性子来。”父亲含着眼泪对爷爷说:“我一定记住你的话,到了部队好好干,争取多杀敌人,早日立功,为家乡父老乡亲争光。”这时站在一旁的大伯黄国泰对爷爷说:“放心吧爸爸,不是还有我吗?我会照顾好三弟的。”听了大伯的话,爷爷一手拉住大伯,另一手拉住三爷宋怀礼的手深情地说:“好啊,我就把三儿托付给你们了。”
  奶奶左手抱着刚满两岁的小姨,右手拉着七岁的四伯,早已泪流满面,她哽咽着对父亲说:“三儿要听话,一定要活着回来,妈等你。”二伯黄国宝声音颤抖地说:“三弟你放心去吧,好好干,爸爸妈妈我会照顾,家务农活我包了。”大婶娘抱着当时年仅三岁姑妈哭的像泪人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时此刻原本并不十分激动的父亲,也被眼前这一切深深地感染了,他望着爷爷那饱经风霜的黝黑脸庞,奶奶那拖儿带女和家人泪流满面的样子,酸楚的眼泪禁不住往下淌。
  这时三爷对父亲说:“三侄儿,赶快上马吧,天不早了,还有一段路呢,我们走吧。”于是父亲赶紧擦干了眼泪,毅然跨上了马,伴随着全村父老乡亲的欢送声,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从此踏上了漫漫革命征程。
  当时那种父母送子、妻子送丈夫、哥哥送弟弟、妹妹送哥哥的情景,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七十年,但却至今依然深深地映在父亲的脑海中,每当回想起此情此景,父亲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