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111、历史人物

111、历史人物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10-08 22:37:17      字数:12934

  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626年,高祖皇帝的儿子秦王李世民,与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激烈竞争太子储位,在玄武门伏击杀死了李建成和支持李建成的弟弟齐王李元吉。然后,他迫父皇先册封他为皇太子,然后传给他皇位,是为唐太宗。
  李玄:铁拐李,居华山,虚无派掌门人。他和童子救了落伞在华山的陶昌,并教他炼丹术、道教,曾是陶更生的师傅。他指点过他寻觅五岳图,但缺中图。陶昌掉落的地方正是中图,细心的他拓下来,在铁拐李的指点下,汇合成完整的五岳图,可寻觅飞天之术。李玄指出图中所示在凉州敦煌之莫高窟,人称千佛洞之五百洞,内是五百罗汉像,秘密就记载在洞内。松鹤给铁拐李与好友之间送信。铁拐李告诫陶昌不要学孙猴头,同时介绍好友孙思邈给陶昌,并暗中嘱咐孙悟空来指点他,孙悟空又介绍神龙指点他。
  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西魏时代出生,是个百岁老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李靖:(公元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理论家、民族英雄;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这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坟墓如同卫青、霍去病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因为他战功显赫,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颉利可汗:东突厥可汗,634年死于长安;
  陈玄奘:(602~664),中国唐代僧人。旅行家,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通称玄奘法师。俗称陈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玄奘出行的基本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渡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龟兹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印度。于645年(唐贞观19年)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回国。玄奘历时十多年的西行求法,行程五万里,堪称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战乱中,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战,在拥立李世民称帝时起了重要作用。贞观四年(630),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贞观十二年至十四年,侯君集负责对吐蕃、高昌的征伐,取得平定高昌的大捷。但他入高昌时,私取宝物;将士也竞相盗窃,君集自身不正,不敢禁制。还朝后,被人揭发,下狱,虽得免罪,却没有奖赏,他心怀不满。十七年,有人告发太子承乾策划政变,结果承乾被废黜,党附于承乾的君集也被杀。
  李道宗:江夏王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
  李大亮:(公元586年出生)唐初将领。陕西泾阳人,曾任凉州都督。
  李道彦:唐朝宗室。
  高甑生:唐初武将。武德年间为秦王府裨将。其人作战勇猛,曾与尉迟敬德一起在洛阳城外生擒王琬。后因功封为利州刺史。
  契苾何力:突厥人,祖与父都为可汗。‘契苾’是他所属部落的名称,而‘何力’则是他的名字。契苾何力作为少数民族的将领,为唐朝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作出过重要贡献,先后征战四十多年,史称“沉毅能断,有统御之才”。
  执失思力:突厥人,执失氏,唐朝大将,与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一起,是唐初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军事将领。
  薛万彻:唐初将军。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原籍敦煌(今属甘肃)。薛万均弟。
  薛万均:唐初将军。原籍敦煌,后迁徙京兆咸阳。
  伏允:(?~635)吐谷浑可汗,隋仁寿三年至唐贞现九年(603~635)在位。吐谷浑,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公元4世纪建国,立国300余年。
  慕容顺:步萨钵可汗伏允和隋朝宗室女光化公主的儿子,吐谷浑王,635年死于内乱国人之手。
  天柱王:伏允可汗的谋臣,有四子,长子、二子、四子死于唐军之手。
  独孤达:瓜州、沙州刺史,文学家,廉政爱民惜才尚佛的长官。其夫人安氏,是安修仁的女儿。长子独孤深,在京都任军职;次子独孤远曾跟随李大亮征战南方,后驻留在南方了;小女独孤娇。
  李昌:瓜州州吏,信佛之人;
  谢叔方:祖籍河南太康,雍州(今陕西西安)万年人,是谢安的第13世孙。隋朝末,李渊起兵太原,他的四个儿子也都是能征惯战之将,叔方投入李渊第四子李元吉部下为将,所至之处,屡立战功,甚受李元吉倚重。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念他是员战将,抗拒自己是各为其主,现在既然皈依,便不再追究以前的事。贞观初年,谢叔方被派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任职,任过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伊州(今新疆哈密)刺史。这里的民风剽悍难制,稍有不满便会起兵闹事,谢叔方驾驭有方,以德服人,关心百姓疾苦,刑狱尽量公平。西州、伊州的少数民族对他十分佩服,“如事严父”。后来又调往南方,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广州都督。高宗时病故。
  达延芒结波:伏允可汗的儿子,慕容顺的弟弟,即尊王,因没得到继承权而偏居且末,与兄长不再往来。
  诺曷钵:(?-688)吐谷浑王。慕容顺之子,被封河源郡王,授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贞观十四年(640),太宗以弘化公主妻之。
  宣王:吐谷浑丞相,641年专权,欲劫其奔吐蕃,遂逃奔鄯善城。唐鄯州刺史杜凤祥与其威信王合军击破宣王;贞观十五年(六四一)四月,果毅都尉席君买带领精锐骑兵一百二十人袭击宣王,大败之,并将他的三个兄弟杀死。
  刘德敏:丛亭里刘氏刘敏后裔,北齐高平太守刘轸的儿子刘通(刘烈)次子刘德敏,官任梁州都督。统沙州剌史、上柱国、望郡县开国侯。
  麴文泰:唐时高昌国主。麴伯雅子。高昌延和二十二年(623)嗣位。贞观四年(630)偕妻宇文氏朝唐,太宗赐其妻李姓,预宗亲,封常乐公主。十四年唐军临碛口,西突厥援军不至,他惊惧无计,病发死;
  乙毗咄陆可汗:(?-653),西突厥可汗,名欲谷设,阿史那氏.始毕可汗之子。西突厥北庭;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奔西突厥,于638年后自立为乙毗咄陆可汗。639年阿史那同俄之臣与欲谷设勾结引兵攻同俄,同俄兵败逃往中亚后于同年卒。642年欲谷设将部将泥熟啜处死,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于是逃往吐火罗。653年,乙毗咄陆可汗死,其子颉苾达度设称真珠叶护;
  阿史那步真:西突厥将领,率兵进驻可汗浮图(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用武力威胁高昌,假投降唐军,与摩诃偷盗高昌国库,被抓,后返回西突厥。贞观十三年(639年)阿史那弥射率所部处月、处密部落投靠唐朝,阿史那步真遂自立为咄陆叶护,但其部落多不服,步真无奈,也携家属投靠唐朝,授左屯卫大将军。
  阿史那弥射:(?-662年),西突厥兴昔亡可汗,室点密可汗五世孙,在本蕃为莫贺咄叶护。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遣鸿胪少卿刘善因立弥射为奚利邲咄陆可汗,其族兄阿史那步真欲自立为可汗,遂谋杀弥射弟侄二十余人。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不相容,贞观十三年(639年)率所部处月、处密部落投靠唐朝,授右监门大将军。阿史那弥射跟随太宗征高句丽有功,封平壤县伯。显庆二年(657年),转右武卫大将军。闰正月二十一日,唐高宗发大兵,分南北两路讨伐西突厥,北路的主帅是苏定方,南路则由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统领。西突厥汗国亡后,唐朝在当地设置了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统辖咄陆五部。662年,阿史那弥射被阿史那步真诬告被杀。
  阿史那矩:西突厥宗室,入高昌作为监国,从而操纵高昌国政,高昌战役失败后,逃回西突厥;多计谋,联合麴文泰攻打伊州,遭受失败。
  牛进达:唐琅琊郡公名秀,字进达,一个能征善战的唐朝大将;
  姜行本:唐代大臣,能工巧,贞观中为将作大匠。唐太宗修九成、洛阳二宫,行本总领之,名为“骑”,每游幸,即骑以从。高昌之役,以行本为行军副总管。十七年,太宗将征高丽,行本谏以为师未可动,太宗不从。行本从至盖牟城,中流矢卒;
  夷男:唐初薛延陀部首领。姓一利咥氏。拥部帐七万余家,附于东突厥颉利可汗。贞观二年(628)反攻颉利,受唐册封,称真珠毗伽可汗,建牙郁督军山(今杭爱山),为漠北诸部共主。四年,以颉利已败,乃东还建牙于都尉揵山北,拥众二十万。数遣使至长安献马、牛、羊、橐驼,请婚。十五年攻袭突厥李思摩于漠南,为唐兵所败。后仍朝献往来如故;
  智盛:麴文泰子,麴文泰死,旋唐军至,智盛降,高昌亡。侯君集接受了麴文泰之子麴智盛的投降,将他押解回长安;
  麹雍:长史;
  慧威法师:凉州清应寺(现武威市海藏寺)法师,河西佛教领袖,既看重法师佛学造诣,对玄奘求法之志深表同情。他请陈玄奘讲经,帮助陈玄奘逃脱凉州之地;
  龙突骑支:焉耆王。突骑支,龙姓,7世纪西域焉耆国王。贞观六年(632年),焉耆国王龙突骑支请求唐朝重新开放沙漠道路,唐太宗批准,导致高昌不满,高昌袭击抢劫焉耆的使团和商队。高昌在贞观十二年(638年),与处月和处密部落,攻击焉耆,攻陷5个城市,抓获1500个焉耆男子和妇女。他和弟弟龙先那准过去营救,得到陶昌的帮助。之后同意陶昌的请求,与大唐结成同盟,一举击败高昌。曾镇压叛乱的部落元孟,幸好得到陶昌的帮助不死,从而扶持元孟当部落首领。后倒向西突厥,减少对唐朝的朝贡。安西都护郭孝恪以三个兄弟龙颉鼻、龙栗婆准、叶护在西州的一个龙栗婆准当他的向导。后攻克焉耆,俘获龙突骑支。龙突骑支和他的家人被送到长安,唐太宗释放了他们。(永徽二年(651年),龙突骑支的弟弟龙先那准去世,唐高宗放回龙突骑支,让他重新当焉耆国王。拜为左卫大将军,归国。死后,其子龙嫩突立;龙嫩突,龙姓,8世纪初西域焉耆国王。龙突骑支死后,龙嫩突即位。武则天长安年间,以焉耆国小人少,他们对于使者过客不堪其劳,武则天下诏安西四镇经略使禁止傔使私马、无品者肉食。开元七年,龙嫩突死,龙焉吐拂延继立。)
  龙先那准:龙突骑支的弟弟;(?-651年),龙姓,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拥立的西域焉耆国王,龙突骑支、龙栗婆准的弟弟。648年,唐太宗派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率军攻焉耆。西突厥拥立的焉耆国王龙薛婆阿那支放弃焉耆,逃到龟兹东部,阿史那社尔擒杀之。社尔拥立龙薛婆阿那支的堂兄龙先那准为焉耆国王,以其地为焉耆都督府。(永徽二年(651年),龙先那准去世,唐高宗放回早年被俘虏的龙突骑支,让他重新当焉耆国王,拜为左卫大将军。)
  辛獠儿:中郎将,先锋;
  薛孤吴仁:左武卫将军、上柱国、中郎将;
  伯屈昉:左屯卫中郎将、上柱国、富阳县开国;
  赵元楷:中国隋唐的政治人物,天水郡(今属甘肃)人。隋朝宰相赵芬的幼子,有才干。炀帝时为历阳郡丞。竭百姓财,贡上用。超拜江都郡丞,兼领江都宫使;
  阿史那·社尔:(公元?~655年),突厥族,亦称阿史那·社尔汆。著名唐朝初期将领。阿史那·社尔与契苾何力、执失思力一起,是唐初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军事将领。阿史那·社尔为突厥处罗可汗次子;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农历5月,唐太宗去世,阿史那·社尔出于对恩主的感谢和深厚的情谊,请求以身殉葬,以侍卫陵寝。唐高宗李治派人向他说明太宗的遗嘱,不许殉葬。后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加位镇军大将军。唐永徽四年(公元655年),阿史那·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并且把他的坟冢修成葱山的形状,并立碑,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赐谥“元”。史书点评:阿史那·社尔出身突厥贵族,原与唐朝敌对,在归降唐朝以后,忠心不二,临阵奋勇,屡建功勋。他入朝为驸马,出则为战将,不避艰险,征战四方,尤其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身上,既体现了李世民的民族政策的胜利,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功勋卓著,从不自傲。历代史臣皆赞称阿史那·社尔:“历代武臣,壮勇出众者有诸,节行励俗者鲜矣。社尔廉慎知足。”
  衡智锡:右监门中郎将、上柱国、淮安县开国公;
  伯屈昉:左屯卫中郎将、上柱国、富阳县开国;
  李海岸:左武侯郎将;
  时德衡:前开州剌史;
  王进威:右监门府长史;
  白苏伐叠:龟兹王,号时健莫贺俟利发。白苏伐勃?之子。贞观四年(630年)向唐朝献马,唐太宗赐玺书,抚慰加等。后来臣服西突厥。郭孝恪伐焉耆,遣兵援助焉耆,自是不再向唐朝朝贡。苏伐叠死后,弟白诃黎布失毕继位;
  裴阿靡支:隋末唐初疏勒国王。治迦师城(今喀什)。西突厥以女妻之,遂臣于西突厥。唐贞观九年(635年)遣使朝贡,献良马。贞观十三年(639年),又贡文物。贞观二十年(646年)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遣使求婚于唐,太宗令其割疏勒等五国以为聘礼,未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平定龟兹,以疏勒为都督府。以裴阿靡支领都督,隶于安西都护府。
  尉迟居密:于阗王;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唐太宗贞观年间,于阗王遣子入侍唐廷。唐王朝在于阗设立“毗河都督府”,境内广筑城堡,驻兵屯田。贞观六年,于阗王尉迟屈密当朝,被授予相当于都督的毗沙将军衔位;贞观九年,遣子入侍,标志于阗与唐朝正式确立君臣关系。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西突厥南庭;
  乔师望:驸马都尉,首任安西都护府长官。
  郭孝恪:(?-649年),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初名将。郭孝恪早年率众归附瓦岗,与徐世勣同守黎阳,后随其降唐,封宋州刺史、阳翟郡公。李世民东征洛阳时,采纳郭孝恪“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的建议,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因此迁任上柱国。后历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又入朝为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贞观十八年(644年),担任西州道行军总管,擒获叛归突厥的焉耆王。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担任昆丘道副大总管,进讨龟兹。在留守龟兹国都时,由于没有防备,遭到国相那利的袭击,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有三子:郭待诏郭待封郭待聘。
  郭待诏:郭孝恪的儿子,龟兹战役战死。
  统叶护可汗:射匮可汗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统叶护可汗继立,统叶护可汗是西突厥复兴的关键人物。统叶护可汗有勇有谋,他继续父亲的扩张政策,北并铁勒诸部,向西与波斯帝国抗衡。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西突厥与东罗马帝国联手,从东部及北部发动对波斯帝国的进攻,第二年,波斯帝国被迫投降。这是统叶护可汗最值得称道的霸业,西突厥其时的势力极为强大,雄视中亚,成为区域霸主。西域诸国尽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中,统叶护可汗对西域诸国派遣管理人员,并且征收税赋,使西域诸国成为西突厥的后花园。武德年间,东西突厥混战,统叶护可汗战败,可汗浮图城以东之地尽失,伊吾又为东突厥役属。
  苏农泥孰:以屯卫将军苏农泥孰为检校处月、处密吐屯,出北道,安抚西突厥治下的处月、处密二部。
  房玄龄:唐朝宰相
  侯莫:唐朝大将
  陈实:唐朝大将
  苏海政:(656~671前后),唐釭海道行军大总管、风海道总管、阳海道行军总管右卫将军、检校右武卫将军、沙州(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刺史。
  薛万备:中国唐朝军人。本敦煌人,后徙雍州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薛世雄之子,薛万均和薛万彻的弟弟,有至行,居母丧,庐墓前,唐太宗下诏表彰。645年,以尚辇奉御从唐太宗伐高句丽。唐军进军白岩城。五月廿九日,高句丽乌骨城派一万人增援白岩,将军契苾何力以八百名精锐骑兵阻击,何力挺身冲锋,腰上被长矛刺中,尚辇奉御薛万备单枪匹马前去救助,在万人丛中救回何力。何力情绪更激愤,包扎上伤口又去拼杀,大败高丽兵,杀死一千多人。648年十二月,阿史那社尔攻下龟兹都城,让安西都护郭孝恪守卫,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率领精锐骑兵追击龟兹国王白诃黎布失毕。阿史那社尔打败龟兹后,行军长史薛万备请求借兵威劝说于阗国王伏阇信入京朝见,社尔听从。649年七月初六,伏阇信随薛万备入朝,唐高宗下诏让他谒见太宗灵柩。薛万备官至左卫将军。653年二月初六,因为房遗爱、薛万彻、李元景谋反,李恪同母弟蜀王李愔被废为平民,安置在巴州;房遗直贬为春州铜陵尉,薛万备流放交州。罢除房玄龄在太宗庙陪祭的殊荣。
  仓部郎中崔义超:
  权祗甫:左卫郎将
  阿史那·屈利啜:西突厥重臣,啜(啜是突厥官位),西突厥重臣、大将、宰相,曾受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颉利之命,阿史那·屈利啜因为大意,居然死在将领飞龙之手。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大臣阿史那·屈利啜,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阿史那·屈利啜,西突厥重臣、大将、宰相,曾受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颉利之命,为其弟迎娶焉耆国的龙氏莫言花,以达到联姻并迫使焉耆国与其联军来对抗唐朝。焉耆国,国君为龙氏。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焉耆国王龙突骑支始遣使来朝。自隋末乱世,碛路闭塞,故而西域至中原朝贡皆借道高昌国境。龙突骑支当时请开大碛道以便行人,唐太宗许之。因此高昌国王大怒,怂恿国人大掠唐朝边境。西突厥莫贺设与咄陆弩失毕作难,来奔,咄陆弩失毕复攻之,遣使言状,并贡名马。到了咥利失可汗即位后,与焉耆国很亲善,故倚为互援。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处月国、处蜜国与高昌国联合起来,攻陷了焉耆国的五座城池,不但掠走了一千五百余国人,并大肆焚毁庐舍。唐太宗得知后,诏令大将军侯君集率兵讨伐高昌国,侯君集在攻击前曾遣使告之焉耆国王龙突骑支,龙突骑支大喜,引兵辅佐唐军。后高昌国破,侯君集归还了高昌国所俘掠的焉耆国人及其五城,龙突骑支为此还遣使者入长安向唐太宗致谢。后来,龙栗婆准的从兄龙薛婆阿那支自立为王,号瞎干,抓了弟弟龙栗婆准献给龟兹国,龟兹国王将龙栗婆准杀之。唐太宗震怒,派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军讨伐龟兹国,龙薛婆阿那支早有准备,在戈壁东境组织军队抵抗唐军,结果为阿史那·社尔一举击败,擒住了龙薛婆阿那支,历数其罪,斩之,为龙栗婆准徇葬。之后,唐太宗改立龙突骑支的弟弟龙婆伽利为王,以其地为焉耆都督府。后来,阿史那·屈利啜因为大意,居然死在将领飞龙之手。在阿史那·屈利啜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后分别省文简改为汉字单姓屈氏、啜氏等,融入汉族、蒙古族、女真族中,世代相传至今。
  阿史那复利:阿史那屈利弟弟,娶妻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的女儿龙莫言花
  阿史那处那:另一个西突厥将军,由他的属下吐屯代替焉耆国王管理焉耆,向唐进贡。但是当他的使者来到长安,唐太宗斥责使者说:“我攻打焉耆,你是谁,怎敢占据?”西突厥恐惧,放弃了焉耆,焉耆贵族拥立龙栗婆准的堂兄龙薛婆阿那支为新国王。
  龙薛婆阿那支:龙栗婆准的堂兄,648年初,唐太宗派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率军攻打龟兹,也征用了铁勒、东突厥、吐蕃和吐谷浑的士兵。648年秋,社尔首先攻打处月和处密部落,迫使他们投降。然后,再攻焉耆。龙薛婆阿那支放弃焉耆,逃到龟兹东部,阿史那社尔擒杀之。社尔拥立龙薛婆阿那支的堂兄龙先那准为焉耆国王。
  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射匮可汗,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泥孰之侄孙。642年九月,乙毗咄陆可汗发兵入侵唐朝伊州(今新疆哈密),被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败,西突厥属部处密降唐。弩失毕及乙毗咄陆所部屋利啜等派代表至长安,请唐朝废黜乙毗咄陆,另立西突厥可汗。唐太宗遣使册立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射匮将原被乙毗咄陆可汗扣留的唐朝使者全部礼送回长安。乙毗咄陆可汗看到自己众叛亲离,逃往吐火罗。出生时间642年去世时间652年。644年,唐朝扶持的乙毗射匮可汗开始与唐朝修好,但也开始扩张自己的势力。646年六月,乙毗射匮可汗遣使向唐朝朝贡,请婚。唐太宗诏令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五国为聘礼。乙毗射匮可汗不顾唐朝的压力,开始向龟兹、焉耆等国渗透自己的势力。648年,唐朝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平龟兹,击溃了乙毗射匮可汗在西域的势力。唐朝晋封原乙毗咄陆可汗部将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他唐朝的鼓纛,派他去招抚尚未服从的其它西突厥部落。649年,唐太宗逝世,阿史那贺鲁觉得有机可乘,于七月脱离唐朝并发兵攻打唐朝的庭州。651年,阿史那贺鲁击败乙毗射匮可汗,招降其余西突厥部落,自立为沙钵罗可汗。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继任者,把女儿嫁给了龟兹的国王诃黎布失毕。
  诃黎布失毕:647年之前,龟兹国王白苏伐叠死后,他的弟弟白诃黎布失毕继位。被俘的龟兹国王布失毕以及国相那利被押解到长安城,唐王朝仍然一如既往采取宽大原则,对布失毕与那利二人给予释放,并且任命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郎将。
  韩威:伊州(隋于今新疆哈密置伊吾郡,唐改伊州。)刺史,率千余骑(一说千骑)为前锋
  曹继叔:右骁卫将军,白诃黎布失毕派他的宰相那利和羯猎颠,来抵挡社尔的前锋韩威。战斗一开始,韩威假装撤退,当龟兹军追击时,韩威和曹继叔反击,大败龟兹。子唐左金吾将军曹怀舜
  羯猎颠:龟兹将领。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龟兹国王白诃黎布失毕派他和宰相那利率军五万,抵挡唐朝阿史那社尔的前锋韩威。兵败退守拨换城(今阿克苏)。社尔围城40天后攻克,俘虏白诃黎布失毕和羯猎颠。社尔以白诃黎布失毕弟弟白叶护为新国王,将白诃黎布失毕和羯猎颠带到长安,被赦免。(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复封诃黎布失毕为龟兹王,与那利、羯猎颠还国。那利与诃黎布失毕的妻子阿史那氏(乙毗射匮可汗之女)通奸,658年,唐高宗召那利与诃黎布失毕至京师,囚那利,护遣诃黎布失毕还国。羯猎颠遣使降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布失毕到达龟兹东部边境时,龟兹大将羯猎颠不许布失毕回国,并遣使向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投降。诃黎布失毕悒悒而死。唐高宗派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擒拿羯猎颠,俘获了羯猎颠及其同党,全部将他们杀死。以其地为龟兹都督府,更立诃黎布失毕之子白素稽为王,授右骁卫大将军,为龟兹都督。五月,将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而以旧安西都护府为西州都督府,镇守高昌故地。)
  那利:龟兹宰相。白诃黎布失毕坚守龟兹国都伊逻卢(今库车)。社尔攻打伊逻卢,白诃黎布失毕逃跑。社尔派郭孝恪守伊逻卢,自己继续追击白诃黎布失毕,白诃黎布失毕已逃往拨换城(今阿克苏)。社尔围城40天后攻克,俘虏白诃黎布失毕和羯猎颠。但那利逃跑,率领龟兹残余部队和西突厥救援部队反攻伊逻卢,由于出其不意,郭孝恪在战斗中阵亡。但那利攻不下伊逻卢内城,被迫逃离。龟兹人抓住那利,把他交给社尔。社尔以白诃黎布失毕弟弟叶护为新国王。
  阿史那贺鲁:西突厥末主阿史那贺鲁为室点密可汗五世孙,曳步利设射匮特勤劫越之子。起先,乙毗咄陆可汗任命他为叶护,驻扎在多逻斯川(今额尔齐斯河),统辖处密、处月、姑苏(或作哥舒)、歌罗禄、弩失毕等部。当乙毗咄陆可汗逃往吐火罗后,乙毗射匮可汗派兵驱逐贺鲁,其部落大多离散。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四月,贺鲁率领余部数千帐(户)内属于唐。唐太宗安排他们住在庭州(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莫贺城(今吉木萨尔西北三台),授予他左骁卫将军之职。贺鲁听说唐军将讨伐龟兹,于是率随从数十人至长安朝觐,要求担任大军的向导。唐太宗任命他为昆丘道行军总管,在嘉寿殿设宴款待,给予很多赏赐,并且将自己穿的衣服送给他。唐朝大将阿史那社尔平龟兹以后,648年冬十二月,唐朝晋封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他唐朝的鼓纛,派他去招抚尚未服从的其它西突厥部落。第二年春二月,唐朝在安西部护府下设置瑶池都督府,任命阿史那贺鲁为都督。这年夏六月唐高宗继位后,贺鲁又被晋升为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的西突厥部落后势力逐渐强大。他听说唐太宗已经逝世,即阴谋夺取西州(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高昌古城)和庭州。649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逝世以后,唐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变,乙毗射匮所部被贺鲁并吞。
  阿史那忠:在唐军威压之下率兵抓住颉利可汗的那个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的儿子,为西州道抚慰使
  宝藏王:高句丽第28任君主。642年,渊盖苏文发动军变,杀死高句丽荣留王后立宝藏王为高句丽君主。宝藏王是渊盖苏文摄政的军事政权的傀儡。公元660年,武烈王金春秋联合唐朝灭亡百济。公元668年,武烈王的继承者文武王联合唐朝灭亡高句丽,最终实现了三韩统一。新罗王朝的中期(公元654-789年)也是自金春秋继位起拉开序幕。
  义慈王:百济第三十一代王,为三十代武王之长子。义慈王年幼时即孝声远播,时人誉为“海东曾子”。660年与唐朝大将苏定方一起围攻百济都城,百济义慈王率左右连夜逃遁,随后投降,百济亡国。
  金德曼:号圣祖皇姑,亦称善德王、善德女王,真平王金白净长女,母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胜之女),新罗国第27位君主。金德曼性格宽厚仁慈,聪明机敏。真平王五十四年(632年),其父真平王去世,因真平王无子,国人于是拥立金德曼继位,上尊号为圣祖皇姑,成为新罗国第一位女性君主。
  皇极天皇:讳宝皇女,日本第35代和第37代的女性天皇。
  金春秋:金春秋是新罗第二十九代君主(公元654年至661年在位),真智王金舍轮孙,伊餐金龙树子,母亲天明夫人金氏是真平王之女,善德女王妹。
  渊盖苏文:高句丽荣留王(618年-642年在位)和他的大臣们计划除掉一些高句丽内部颇有势力的将领,并准备第一个干掉对其王位最有威胁的渊盖苏文。642年,渊盖苏文得知荣留王的计划后,邀请荣留王和他的大臣们视察他的军队,并设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百名大臣,后又闯入王宫杀死荣留王并分尸,而且没有给荣留王举行葬礼。644年,唐太宗发兵攻打高句丽,遇辽河水大涨,不得渡。渊盖苏文遣使贡白金谢师,不受。645年,唐太宗亲征之,于安市(今辽宁省海城市)大战而不能下之,遂还师。661年,唐与新罗的联军攻下了高句丽西南的盟友百济,并在随后的8年里持续攻打高句丽。662年,蛇水之战,渊盖苏文大胜唐朝。666年,渊盖苏文去世。渊盖苏文的三个儿子发生争斗。长子渊男生被他两个弟弟陷害后投靠唐朝,帮唐攻打高句丽。渊盖苏文摄政初期曾试图与唐谋好。他支持用道教取代佛教,并在643年派人到唐索要8部道经。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渊盖苏文的这一做法是为准备日后与唐的战争拖延时间假装安抚唐朝,因为渊盖苏文要吞并新罗的企图使唐与高句丽的冲突不可避免。公元644年,太宗派水路500船四万兵从莱州渡海攻平壤,陆路则发兵六万从东北趋辽东,自己亲率六军于前线督战。陆路上,唐军攻下了一直顶住了隋炀帝几次远征的重镇“辽阳城”,但唐军没有直捣平壤,而是在进攻辽阳城西南重镇安市城时,被安市城城主杨万春阻两个月而未能突破。考虑到即将来临的寒冬,太宗急忙下令撤军。在归途中还是遭遇大风雪,死亡数千人,这次远征以失败告终。
  苏我虾夷:飞鸟时代的大臣,在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藤原氏的始祖)、苏我石川麻吕等发动的乙巳之变中自杀的日本古代政治家、贵族。
  苏我入鹿:645年(皇极天皇4年),中大兄皇子等人在皇极天皇的面前杀了苏我入鹿。归化人汉直一族作为苏我氏一党,聚集在苏我氏的城寨。中大兄皇子派遣巨势德多作说客,苏氏军不战而溃,纷纷逃亡。苏氏虾夷点燃了自家邸宅,自焚而死。
  侯莫陈实:房玄龄派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实、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佑前去迎接。
  葛尔东赞域宋:640年(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遣噶尔·东赞为正使,吞弥·桑布扎、支·塞汝贡敦为副手,出使唐朝,成功地促使唐蕃和亲,派遣文成公主入蕃。在出使唐朝期间,噶尔·东赞因机智善变,极为唐太宗赏识。唐太宗封其为右卫大将军,并欲将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噶尔·东赞,诱使他为唐朝效力。噶尔·东赞以“臣本国有妇,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赞普未谒公主,陪臣安敢辄娶”为由,婉言谢绝了太宗的好意。645年(贞观十九年),太宗自高句丽班师回国,噶尔·东赞又奉松赞干布之命到长安朝贺,奏表示“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噶尔·东赞带去高七尺,可装酒三斛的黄金所制大鹅一只,反映了蕃唐间的亲密关系和噶尔·东赞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尉迟乐:尉迟居密的儿子—智严,为了取信大唐,尉迟居密让他长期留守长安。
  李明:最早生于贞观八年(634年),其母却非常出名,而且颇具争议——巢剌王妃杨氏,或者又称为齐王妃,是唐高祖李渊第四子齐王李元吉的正妻;也就是说,她同时是唐太宗的弟媳。其非常美丽,在李元吉死后被唐太宗所宠爱。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曾经一度打算立为皇后。魏征因此进谏:“陛下的德行堪比唐尧虞舜这样的贤君,不可以为了像辰嬴这样的女子把自己拖累”,这才让唐太宗放弃了这个想法。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明受封曹王,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被赐实封八百户,同年高宗即位,实封加满至一千户。
  李治: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武则天: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李世勣:李世绩,又名李绩(594~669)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入唐,赐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徒居东郡卫南(今河南浚县东南)。父盖,家豪富。李密降唐后,郭孝恪与李世勣也一同归降。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李世勣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世勣在并州十六年,百姓拥戴,突厥也因为世勣镇守并州而不敢犯边。太宗夸耀李世勣之威胜过隋炀帝所筑的长城。贞观十五年(六四一)十一月,太宗以李世勣为兵部尚书。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绩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