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31、重返凉州

31、重返凉州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7-23 13:31:47      字数:8215

  贞观十三年三月。
  刘德敏来莫高窟,给上官磊送来了一些酒,顺便看望薛孤儿、陶昌。
  刘德敏带了了一些消息,他说:“贞观六年焉耆王突骑支遣使朝贡,复请开大碛路以便行李,太宗许之,满足了其重新开通从焉耆直通长安的商路的请求,此举无疑将严重威胁高昌执丝路贸易牛耳的垄断地位。高昌王麹文泰与焉耆国为了重修大碛路一事翻脸之后,高昌国便时不时去打击焉耆国。贞观十二年(638年),高昌国伙同西突厥的处月部落与处密部落,攻占了焉耆国的五座城堡,掳掠了一千五百人。由于高昌国的破坏,大碛路一直未能得以复通。高昌国王麹文泰中断了与唐朝的传统宗藩关系,不再朝贡,拒不遣返流落在高昌的华夏之人。阻断西域诸国的贡道,扣留他们去唐朝的贡使。”
  陶昌问:“刘大人如何看待高昌问题?”
  刘德敏说:“控制了西域既可张扬国威,保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又可牵制和削弱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并进而保障河西,陇右的安全,防止南、北两个方向游牧民族势力的汇合。对于已经控制了伊吾与鄯善的唐王朝而言,横亘在唐朝西进道路上的高昌国(国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便显得愈发碍眼。”
  陶昌问:“难道太宗会对高昌发动军事行动?”
  刘德敏说:“很难说啊,如果皇上觉得高昌让大唐难堪、难忍的话,可能性就大了。”
  薛孤儿问:“刘大人,不知高昌是个怎样的国家?”
  刘德敏说:“高昌国在西域诸国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以华人为主,前身是汉朝屯驻西域的戍卒所建立的营垒,原名高昌壁,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为高昌郡,最终因为柔然、突厥兴起而分离出去,演变成为了高昌国。但其文字、社会风俗、礼仪文化等依然如中国,为当时中原王朝的铁杆藩属国之一。在隋代,高昌国王麹文泰亦与隋朝关系非常密切。后隋灭唐兴,麹文泰还曾偕其妻宇文氏亲诣长安朝觐。唐朝对赐其妻李姓,封常乐公主,预宗籍,待以国婿礼,规格极高。”
  薛孤儿摇头说:“大唐与高昌同文同宗,兵戎相见,不可不可。”
  刘德敏说:“孤儿说得对,战争确实不适宜,造成无辜者死亡。不过,很多战争不是一个人说不能发生,就不会发生的。”
  陶昌问:“刘大人,您是不是有事吩咐?”
  刘德敏说:“我希望你们什么时候去趟高昌,搞清楚高昌断绝与大唐的宗藩关系是不是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同时探知一下高昌的军事动向、规模、水平等,以备不测。”
  薛孤儿说:“刘大人,我不想去,只想留在莫高窟,跟着上官长辈一辈子,建莫高窟。”
  刘德敏问:“陶昌,你呢?”
  陶昌说:“我愿意去,顺便去找找独孤娇,李玉和唐云她们。”
  刘德敏说:“很好,不忘好友,有情有义。薛孤儿不想去,我也不强求。不过,我提醒你一下,高昌是个信佛的国家。你迷上了佛教,假如你去了高昌,相信你会对那里的寺庙感兴趣的。”
  陶昌补充说:“听说去天竺取经的陈玄奘路过高昌,给麴文泰和高昌人讲过经呢。”
  薛孤儿点点头,问:“好吧,什么时候动身?”
  刘德敏说:“再等等吧,我总感觉今年要发生什么大事。等时机合适,你们就动身,我会跟你们说的。你们走之前有什么要做的,可以提前完成。”
  薛孤儿说:“我想给父母的坟墓上香。”
  陶昌说:“我陪你去。”
  薛孤儿说:“谢谢。”
  陶昌问:“听说长安更繁荣了,不知怎样了?我们离开长安很久了。”
  刘德敏说:“长安城很繁荣,各地客商,国外使节极多。城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太平盛世啊。”
  薛孤儿问:“以前隋朝统一了中原,气势强盛,却没有实现太平盛世,为什么到了唐朝实现了呢?”
  刘德敏说:“关键是当今太宗李世民文武兼备,有能臣协助。”
  陶昌问:“是谁?”
  刘德敏说:“魏征、李靖。”
  陶昌听到敬重的将军李靖的消息,觉得近在眼前。至于魏征,没见过,感觉这个人才能非同一般。他们激烈讨论,许久。
  刘德敏最后说:“好啦!有空来敦煌找我喝酒,我等着你们。”
  “好的,一定会来的。”
  随时可能去高昌,薛孤儿决定去看看黄泉下的父母。
  陶昌说:“你骑小龙,我骑小凤。”
  薛孤儿说:“不客气。”
  他们将那小飞交给上官磊抚养,辞别了工兵甲、工兵乙、战友及同行,离去。
  薛孤儿感慨说:“上次行军,离凉州很近,却不能回家看。吐谷浑战役结束,想回家,还是没成行,很久没看望父母了。”
  陶昌说:“孝兄是个孝子。”
  薛孤儿说:“心里想做孝子,却做不到,哎。父母在世时,我读书,做事,好像都是为了父母。自己做得好些,父母高兴,自己也高兴。如今就是干出再大的业绩,父母都不会高兴了,自己就没这种感觉了。”
  陶昌点点头。
  薛孤儿说:“仁弟,你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当初我们结拜,绝对没错。我今生虽然父母早逝,但有了你这几个兄弟,很欣慰。”
  陶昌说:“可是,孝兄,我没为你做什么呀。”
  薛孤儿说:“你陪我去看望父母,就是最大的帮助。”
  陶昌说:“我们是兄弟,应该的。”
  薛孤儿说:“对,我们是兄弟。”
  很快赶到肃州,他们提交令牌,守门人马上变得很热情,说:“刺史大人出去了,如果他在,一定会亲自迎接。但刺史大人留下话,如果是你们,必然热情招待。”
  陶昌很感激,问:“为什么?”
  守门人笑笑,说:“到时,你们自然明白了。”
  薛孤儿也想问,但他既然已明确不说了,就不问了。
  他们在肃州城内好好休息了一天,在那里游逛,专人接送。
  临走时,他们送给薛孤儿、陶昌很多干粮,甚是热情。
  过了几天,他们赶到甘州。
  甘州刺史听闻,亲自来迎接,好酒好肉招待,还派人送他们。
  薛孤儿说:“客气了,我们自己走吧。”
  甘州刺史说:“这是李大亮都督的意思,想必你们知道的吧。”
  陶昌奇怪地说:“我们未联系李都督。”
  甘州刺史说:“你们见了李大亮都督就清楚了。”
  薛孤儿说:“真奇怪。”
  甘州刺史问:“你们是去凉州,这点没错吧?”
  陶昌说:“是啊,您怎么知道?”
  甘州刺史说:“肯定有人知道,告诉李将军了。”
  无论如何,陶昌和薛孤儿就是不肯让他们送到凉州。
  甘州刺史争执不过,说:“其实,这也是李将军之意啊。既然不肯,不强求了。你们去凉州,一定要去见李大亮,不然,就是看不起我。”
  薛孤儿说:“好的,谢谢刺史大人,我们一定去见李大亮将军。您的热情,还有肃州官员的客气,我们铭记在心。”
  甘州刺史说:“听闻李老将军说起你们年少有为,在吐谷浑征战中屡立战功。果不然,言语爽洁,做事果断,独来独往,敢作敢当,自古英雄出少年,相信日后必成大器。”
  陶昌说:“刺史大人过奖了,多谢大人招待。”
  他们俩辞别甘州刺史,继续赶往凉州(今武威,“河西走廊”东端之咽喉)。
  陶昌心想:“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来凉州,好好看看,见证一下。”
  薛孤儿同守卫一说,他马上说:“李都督有请。”
  李大亮为人忠诚谨厚,好像不太会说话,个性刚正义烈,不能要求他去做他认为不正义的事,对皇帝争论是非,都不会转弯屈服。甚至妻子儿女都没见过他怠惰的样子,对兄嫂更是以礼相待,闻名于世。他地位通达显赫,但居住的地方狭小简陋。
  两人跟随守卫直奔都督府,李大亮亲自迎接。
  李大亮说:“听闻薛孤儿、陶昌协助独孤大人平定叛乱,小小年纪有此作为,了不起。又闻陶昌在伏俟城与骨碌、摩诃协助吐谷浑旧臣平叛,战功不小,让我佩服。”
  薛孤儿说:“承蒙夸奖,在都督大人面前,我和陶昌只是孩子。”
  陶昌说:“是啊,请李都督多多指导呢。可惜独孤大人已仙逝了,不然请这个博学的好人与您会会。”
  李大亮说:“独孤达兢兢业业,皇上对他特别放心,他的死,我也很伤心。好啦,不提伤心事了。你们真谦虚,让我更是另眼相看。老夫不是客套之人,不会说啥好话。来,这次请你们好好玩玩凉州。”
  陶昌问:“谢谢。不知都督如何知晓我们的到来?”
  李大亮哈哈大笑,说:“刺史大人刘德敏鸿雁飞书,早就说你们去高昌之前要来凉州。”
  薛孤儿问:“甘州、肃州刺史都热情招待了我们,不会是您下令的吧?”
  “当然。”
  “难怪?”
  李大亮说:“应该的,小英雄来了,我怎么能不欢迎呢?”
  李大亮召集各位要将,设宴款待他们俩。
  派侍从带他们去看凉州乐舞和西凉伎,极其精彩。
  见证凉州繁华,让他们流连忘返。
  薛孤儿对侍从说:“鸠摩罗什曾在这里生活十多年,不知能否带我们去看看。”
  侍从看薛孤儿对佛教非常感兴趣,他说:“可以,我带你们去清应寺(现武威市海藏寺)吧,慧威法师可是佛教界的首领人物。”
  陶昌很随意,既说去,就去了。
  他们见到了慧威法师,慧威法师很热情,拿出水果招待,亲自陪同大家观看寺庙。
  大家想看看鸠摩罗什,慧威法师带他们看鸠摩罗什的画像,一边介绍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他推辞相位,毅然出家,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耆婆,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一见鸠摩罗炎,十分倾心,决意嫁他。如此婚姻,就有了这个著名的高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的人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他母亲如此痴迷佛学,竞从小带他四处游历学习。
  大家听了很多的故事,怀着好奇,陶昌仔细地打量他的画像。
  头戴面纱的他似乎在想什么深刻的问题,两眼炯炯有神,在看着什么。
  陶昌记得莫高窟里的眼睛内深藏的秘密,这位高人,鸠摩罗什有没有秘密呢?
  陶昌暗暗叫着大些,大些。
  竟然看到他的眼里有条龙,神气活现,陶昌大惊。
  薛孤儿问:“仁弟,怎么了?”
  陶昌回过神来,说:“没什么,刚才心脏跳得快点,可能劳累所致。”
  薛孤儿放心。
  陶昌壮着胆,继续看。
  放大,放大,看到龙眼睛里看到的一幅图。
  陶昌将这幅画牢牢记着心里,想必这里埋藏着隐藏很深的秘密。
  慧威法师看到薛孤儿的问题多,陶昌的问题少,觉得陶昌是不是不感兴趣。
  陶昌意识到这点,他忽然问:“我在敦煌时,听已故的独孤达大人和州吏李昌协助陈玄奘西天取经,听说您也曾帮助过他去西天?”
  慧威法师没想到陶昌这里了解,使得他刮目相看,他说:“学佛者,除了鸠摩罗什让我敬佩外,其次就是陈玄奘了。他的博学多才,求经意志坚定,让我感触极深,于是竭尽全力帮助他。
  混在难民中逃出西安的玄奘,应该是在天水和兰州分别住了一天。在兰州,玄奘碰巧遇到了送官马后准备返回的凉州人,就这样玄奘和送马人结伴而行到了凉州。其时,凉州的都督是李大亮,李大亮在得知玄奘要西行取经的目的后,强令他返回西安,并以治罪相威胁,不让其出关。玄奘被迫滞留凉州。
  滞留的玄奘大师被我请到寺院讲经。玄奘为凉州道俗开坛讲经。开讲之日,盛况空前。听众中还有西域来的商人与僧众,返回后纷纷向其君长称叹法师之美,‘西域诸城,无不预发欢心,严洒而待’。我对玄奘求法之志深表同情,就密派慧琳和道整两位弟子,趁夜偷偷送玄奘大师上路。他们沿乡间小道,昼伏夜行,风餐露宿,经番禾(今永昌)、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到达瓜州。”
  陶昌说:“我非常想见到他,学学佛学。”
  薛孤儿说:“我也想。”
  慧威法师说:“西天路遥遥,什么时候回来很难说啊。”
  陶昌说:“独孤达曾说过,想等陈玄奘取经回来一聚,讨论佛学。可他却早逝,变成遗憾。”
  慧威法师说:“我如独孤达也,时常怕早归尘土,误了与高僧重逢,共讨佛学。”
  大家不免叹息。
  慧威法师说:“既然你们如此想与他一会,我这里有几粒他留给我的佛珠,给你们一人一粒,他见到必然知道是我安排的,自然会与你们倾尽交谈。而我,非常担心没有相聚一天,期望我的愿望由你们实现。”
  两人点头,说:“法师,身体康健,必有百岁。”
  慧威法师摇摇头,回方丈房内,找出,给予信物。
  辞别慧威法师,他们回到都督府。
  薛孤儿好奇地问:“李都督,敢问您当年为何非要缉拿西天取经的陈玄奘?”
  李大亮说:“圣上有令,非做不可啊。”
  陶昌说:“难怪,玄奘法师差点去不了西天。”
  薛孤儿说:“幸好慧威法师、独孤达、李昌被法师感动,偷偷放跑了他。都督大人,如此看来,显得有点小气了。”
  李大亮说:“你们呐,娃娃一个。如果我不禁止他去西方,那传到朝廷,岂不犯错?你们仔细想想,我的眼线甚广,慧威、独孤达、李昌的举动难道我还会不知?一切尽在老夫所料,只是明知其为而不加其罪啊。”
  薛孤儿说:“你是好人。”
  陶昌说:“都督大人一生正直。学生有个疑问,想问您?”
  李大亮说:“请讲。”
  陶昌说:“李轨之子李伯玉谋反,需要大量钱财招兵买马,不知道他的财物哪里而来。按理说,当初凉国的国都在凉州,钱物应该在这里。”
  李大亮说:“你说得对,我怀疑李轨生前可能将大批财物搬迁到凉国外。”
  李大亮想了想,说:“这样吧,让我们去看看前凉国国库吧,可能会弄清楚。”
  两人随李大亮去了国库,厚实的铁门被打开,里面放置各式金银财宝。
  他们一起看着,仔细检查每个角落,生怕遗漏什么。
  陶昌说:“府库不殷实,不像是个国库。”
  李大亮点点头,说:“当年安修仁、安兴贵两兄弟擒拿李轨,占领国库并接收,也就这么多。我们都督府为了开支,只提取了一成而已。”
  陶昌说:“李轨很可能将大部分财物转移出去了。”
  薛孤儿说:“听说李轨同突厥的关系特别好。”
  李大亮说:“这么说,他可能将财宝藏在突厥境内什么地方了。”
  国库里,有一块墙上挂着一幅精美的图,陶昌仔细打量,发觉美女生活在居室的生活画,这美女打扮富有突厥味,一看是游牧民族的。
  陶昌顺手揭下,说:“都督大人,这画漂亮,给我行么?”
  李大亮说:“又不是财宝,拿去吧。”
  大家觉得一无所获,悻悻而离。
  李大亮安慰说:“虽然白来一次,但证实李轨确实没有将所有的财物放置在这里。”
  薛孤儿说:“谢谢都督大人殷勤款待,我们该走了,去看望在九泉下的父母。”
  李大亮说:“孤儿是个孝顺的孩子,黄土下的父母必定很欣慰。好啦,我就不强留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再见!”
  “都督大人再见!”
  “昌儿、孤儿再见!”
  薛孤儿、陶昌离开,走向薛孤儿的老家。
  陶昌说:“打吐谷浑的时候,我就觉得李大亮将军是个正直的人。”
  薛孤儿点点头。
  陶昌说:“可是,当初李将军阻止陈玄奘西天取经,我又以为他不通人情。”
  薛孤儿说:“结果却出乎意料,李将军通情达理。”
  陶昌说:“所以啊,人和人之间应该多沟通,这样才不致出现很多误解。”
  薛孤儿点点头,说:“是的。”
  薛孤儿带陶昌进了薛家村,村里的乡亲看到他很亲切,问长问短。
  一个邻家大妈热情地招呼他,让他进房间吃饭。
  薛孤儿说:“大妈的家人,丈夫、十七岁的儿子都死在吐谷浑人手里,就是他父母被害的那次。”
  邻家大妈感激地说:“听说你们为乡亲们报仇了,我们都很感谢你们。”
  薛孤儿说:“是的,吐谷浑人已经被打败,头头已经死了,这里可以安宁了。”
  邻家大妈说:“可是死去的人,再也活不来了。”
  陶昌安慰说:“大妈,想开点,再找个人嫁了,重新过日子。”
  薛孤儿说:“是啊,大妈,三年守孝期早已过去,还是找个男人吧。一个人生活挺不容易的。”
  邻家大妈说:“你们讲话真贴心,找个人哪,没那么容易。”
  邻家大妈准备吃的。
  薛孤儿带陶昌到他家看看。
  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薛孤儿说:“大妈每天不停地忙碌,早上给两家打扫院子、房间,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回来整理。薛家是从内地搬出来的,大家在内地都是佃农,在地主家干活,饱一顿,饿一顿。所幸大家结对出来找地谋生,这才形成薛家村。这里的地是我们自己开垦出来的,这是几代人之前的事情了。如今遭遇兵荒马乱,薛家村死了很多人,大伤元气。小时候的生活是极其幸福的,现在没了父母,生活失去了主心骨。”
  陶昌安慰说:“人总是要自立的,只是你自立得非常早。”
  邻家大妈唠叨着这几年村里的情况,薛孤儿听着乡音,亲切地回话。
  刚从地里弄来的的东西,特别好吃。他们俩各自吃了整整两大碗。
  邻家大妈收拾好碗筷,动作很利索。
  而后亲自带薛孤儿、陶昌去上坟。
  一座荒山上,埋葬着很多以前去世的,也有很多那次被害的人。
  邻家大妈的家人坟墓与薛孤儿家人的在一起,真的是活着是邻居,死了还是邻居,足见他们两家的亲密关系。
  每天一次的坟墓比家里还要干净,不然怎么会看到这么整洁的坟墓。
  陶昌说:“大妈真好,整理得这么好。”
  大妈说:“哎,习惯了。大家在一起时,我也是这样,就怕有一点灰尘在家里。”
  说到“一起”的时候,邻家大妈眼眶湿润了,语调都变了。
  薛孤儿跪下,对着父母的坟墓说:“父亲,母亲,儿子来看你了!”
  眼泪水不知不觉挂在脸上,点点滴落在黄土里。
  陶昌也跪下,叩拜。
  大妈说:“孤儿,别哭了。你这么哭,你父母也会伤心的。你来看他们,他们已经很开心了。”说着话,自己的眼泪比陶昌还要猛烈。
  薛孤儿匍匐在地,整个人与大地拥抱许久。爬起来,亲吻父母的墓碑,喊着:“父亲啊,母亲啊,儿子很想你们啊!”
  大妈来搀扶他,搀不动。陶昌来帮忙,两个人才扶起了他。
  大妈说:“孤儿,节哀。”
  薛孤儿冷静下来,点点头。
  他走到大妈家人的坟墓旁边,说:“我的好伙伴水生,来看望你了。还有水生爹,你跟我爸爸妈妈好好在黄泉下过日子,开心点。”
  三个人给他们弄点小菜、小酒,烧点纸钱。
  纸钱化成的缕缕之烟,袅袅扩散,送给亲爱的黄泉人。
  陶昌抬头一看,大雁正朝这边长鸣。
  陶昌吹了一声口哨。
  大雁竟然飞落下来。
  陶昌心想:“这大雁必然是摩诃的,恐怕有什么要紧事情吧。”
  大雁轻轻地落在他肩膀上,陶昌从大雁脚上取下微小的卷筒,打开里面的小纸条,果然是摩诃书写。
  上面竟然写着:“突厥降酋阿史那结社欲阴谋刺杀太宗”,陶昌大惊。他赶紧拿过去给薛孤儿看,薛孤儿说:“不如你即刻告诉李大亮,我在这里为父母守墓几天就回。本来,我还想带你周边玩玩,哎,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陶昌说:“我也是这样想。但这消息实在是太紧要了,不论真假,我一定要立即告诉李大亮。”
  薛孤儿说:“回家吧,给你整理行李,送你走。”
  陶昌点点头。
  整装出发,薛孤儿、邻家大妈送他出村口,给他口袋里塞了很多番薯、土豆,好当干粮。农村百姓纯朴、热情,偷偷找薛孤儿,将怀里的银两给他,说:“这些留着给你的乡亲们用吧,算是我的一点小小心意。”
  薛孤儿说:“谢谢了,我也会将自己的积蓄给他们,他们都是好心人。”
  陶昌点点头,与他们依依惜别。
  薛孤儿催动小马驹小龙,日夜兼程,急速汇报李大亮。
  李大亮看了看,说:“这消息属实么。”
  陶昌说:“是摩诃让他的大雁送来的消息。摩诃是突厥人,消息灵通。我想他不会骗我们的吧。”
  李大亮说:“摩诃出战,表现不俗。这消息非常重要,我马上派人送信赶往长安。”
  凉州快马火速入京,禀报给李世民。
  李大亮说:“陶昌,你若闲来无事,不如跟我一起训练兵丁。”
  陶昌点头,说:“李将军,小将愿往。”
  陶昌随李大亮一起练兵,一旦李大亮有事,让他代替,陶昌从李大亮那里学来很多排兵布阵之法。
  一月之后,京城传来消息,四月果真发生突厥降酋阿史那结社率阴谋行刺太宗事件。此次暗杀虽以首谋者伏诛,太宗安然无恙而告破产,但却再度引发了关于安置突厥降部政策的争论。
  李大亮说:“皇上已赞赏我们禀报有功,给予奖励银两。”
  陶昌说:“做皇帝很危险的。”
  李大亮说:“长安城内很复杂,要处理好国内国外的事情,极其不易。不处理好归降的突厥,西突厥必然要生事,北疆不稳啊。”
  陶昌说:“我该早点回敦煌。”
  李大亮点点头,说:“是要早点去,不过你等几天吧,等薛孤儿来了一起走,也好有个照应。”
  过了几天,薛孤儿回来了。
  薛孤儿气色很好,只是觉得很饿。
  陶昌赶紧给准备吃的,问:“怎么了,又不是没有钱,干嘛对不起肚子呢?”
  薛孤儿红了脸,说:“说对了,我真没钱。”
  陶昌说:“不相信,平日里你最节省了,怎么可能没钱了。”
  薛孤儿说:“说得没错。可这次回家乡,我将身上所有的钱,你给我的,都给乡亲了。”
  陶昌恍然大悟,说:“你再好心,也要留点给自己做路费啊。”
  薛孤儿说:“乡亲们给我这么多吃的,我以为可以坚持到这里。”
  陶昌说:“到这里就没关系了。我和你有的是钱,看。”
  薛孤儿看见,说:“怎么会这么多,哪来的?”
  陶昌说:“挣来的。”
  薛孤儿说:“你不会开店,不会做生意,哪可能呢?”
  陶昌说:“是挣来的,而且是你和我。”
  薛孤儿纳闷。
  陶昌说:“我们报信有人要刺杀皇上,皇上奖给我们的。大部分被李大亮充公了,剩余的就是我、你、摩诃了。当然,我们得留点给骨碌。”
  薛孤儿说:“皇上怎么样?”
  陶昌说:“当然活着了,不然谁给我们银两。至于摩诃和骨碌那份赏银,我已托李大亮差人送往伏俟城了。”
  薛孤儿说:“太好啦,我们不愁回不了敦煌了。”
  陶昌点头,说:“该走了,去跟李大亮辞别,明天动身回敦煌。”
  薛孤儿说:“好的。”
  两人向李大亮辞行。
  李大亮说:“我本来希望你们留下,不过,我知道这不可能。皇上的想法如同当初的隋炀帝,想在西域扩大影响。我想你们最应该在的地方还是西域,稳定北疆做点贡献,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陶昌点点头,说:“将军的教诲,铭记于心。”
  薛孤儿随身附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