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盗玉记>二十、徐子婵的来历

二十、徐子婵的来历

作品名称:盗玉记      作者:卧龙饮水      发布时间:2019-05-27 22:25:45      字数:4171

  连如江也看了一眼徐子婵,看她一副风波不惊的模样,也不由对徐大小姐多了一点佩服,徐子婵和他的关系属于很尴尬的那一种模式,二人开始遇到就不是很和谐,后来更是多次发生打斗,其实打斗这个词语用在此处很不合理,应该是连如江被打而已,连同学一直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坚决不和女人动手。话虽如此,当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也顾不上这条禁令,好像唯一破裂就是那个九尾妖狐董芳空了。但是连如江和徐子婵的交往真的是打不还手的,他心里一直就对徐大小姐存在着一种疑问,他从第一次在赵家寨看到徐子婵就知道她非寻常人,现在见大和尚对她毕恭毕敬,不由认真打量起眼前这个人。
  达古汉个子太高,他站在徐子婵前面即使是低头弯腰也比徐美女要高上一头左右,但此时的他似乎一下子被徐子婵迷住了,两眼一眨不眨的看着徐子婵,他身后的几个僧侣嘴里嘟嘟囔囔的念着经,听上去很好听,但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徐子婵也摆了一个佛教中行礼的姿势:“大师,您好,我姓徐。”不知道为何,徐子婵忽然对这些僧侣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莫名其妙的有一种亲切感。
  达古汉明显听懂了徐子婵的话,再度深鞠一躬:“徐居士,十分荣幸。”
  连如江忍耐不住,他问道:“这位大师,你认识我们吗?我们讨论金瓶里有动静你怎么会这么在意呢?”
  达古汉有点呆住,他的汉语并不好,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解释,这时他旁边一个小沙弥般的人往前走几步,语气清晰:“几位先生女士,你们是谁听到了金瓶中有动静的?在我们蒙古佛教中一直有个传说,说我们蒙古的最后一位活佛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在台北圆寂的时候,曾经有预言自己将转世在北京,而且将身为一个女菩萨,另外就是说她老人家入世出世必须要金瓶做钟鸣之声。因此我们这些信徒每年都要到这雍和宫内倾听金瓶动静,没想到到今年这金瓶果然发出钟鼓之声,从早晨我师傅就等候在这里,如果真有转世活佛出现,实在是我们佛门之幸呀。”这个人看来是汉族人,他的话说得很好听。
  “怪不得。怪不得。”连如江连声点头,他原来对藏传佛教并不太懂,只是刚才带着乐乐在雍和宫内走动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许多关于藏传佛教的知识,另外就是蒙古也和藏传佛教有莫大关联,既然刚才这个人自我介绍说他们是蒙古佛教,那就有意思了。蒙古佛教是以西藏佛教为典范,大部份的蒙古佛典皆系译自西藏佛典,仅有少数为蒙人自己的著作和注释书。活佛制度亦沿自西藏的转世思想。内蒙古的宗教领袖为章嘉呼图克图。章嘉呼图克图是在第五世达赖喇嘛时产生,常驻锡多伦、北京、五台山等地。清雍正皇帝就常向章嘉请示教义,并自谓禅之造诣得力于章嘉呼图克图。章嘉传承六代,最后一世章嘉呼图克图于一九五八年圆寂于台北。此外,内蒙最后一位活佛甘珠尔瓦呼图克图亦在七十年代圆寂于台北,这些佛教中人看来就是寻找他们的精神寄托活佛转世的,这么说起来徐子婵真有可能就是那位历史上有名的活佛转世而来。
  就在这个时候,乐乐忽然拉他的手:“连叔叔,我妈妈找来了。”他用手指了指人群的东北方向,连如江回头看时果不其然是楚护士长带着莲莲走了过来,满脸焦急之色,看来她等得有点着急。连如江顾不得和这些和尚说话,忙抱起乐乐迎了上去:“楚姑姑,乐乐在这儿。”
  小武也跟着他走了出来,见到楚护士长忙打招呼,她喊的是“阿姨”,楚护士长是知道小武真实身份的,忙笑笑并不多言,莲莲倒是饶有兴趣地看看小武。
  连如江担心节外生枝,忙对乐乐说:“乐乐,跟着你妈妈回家吧。过几天我有机会再去看你。”
  乐乐依然是依依不舍地看着他,手上也不肯松开,楚护士长则去拉儿子:“乐乐,叔叔还有事呢。下次再陪叔叔好吗?”
  乐乐终于松开了连如江的手,连如江顾不得和楚护士长打招呼,就转身对小武说:“咱们快想办法把徐子婵救走,那些和尚看上去都不是好人呢。”
  正说着话的时候,忽然远处又传来一阵人声,原来是雍和宫内一群和尚簇拥几个人迎了过来,他们的目标自然是达古汉,两拨人交融在一起互致问候,看得出来这达古汉并不是雍和宫内的僧侣,而应该是远道而来,不知道怎么被雍和宫内的僧人知道了消息,忙过来尽地主之谊,趁此机会,连如江和小武跑过去拉着徐子婵就往外跑去,等达古汉反应过来,再找徐子婵的时候哪里还有踪影。达古汉大为惶恐不安,急忙抛下在场众人在雍和宫内寻找起徐子婵来。只是他汉语说得并不熟练,向别人打听的时候又因个子太高显得凶恶了一些,并没有人能明白他说的一个美丽的女人是指的谁,更没人告诉他徐子婵走的方向。达古汉只记住了这个很像女菩萨的人姓徐而已。
  连如江拉着徐子婵跑得很快,徐子婵问道:“连如江,你急什么呀?”
  “你看不出那几个和尚对你不怀好意吗?他们可能缺活佛,把你请过去当他们的头,然后你一辈子就是青灯古佛陪伴了。”连如江的预感还真有点靠谱。
  跟着他也跑得很快的小武听到这里也有点惶恐:“如江大哥,你说得真的吗?他们不会是花和尚吧?要是的话我一拳一个灭了他们。”
  徐子婵跑起来比连如江要稳得多,她说道:“这几个和尚看上去并不是坏人。如江哥,你不会误会他们吧?”
  连如江领着她俩跑出雍和宫,一屁股坐在地上喘起了粗气,说道:“管他呢?反正我们不能做和尚。不能结婚还要吃素,也不知道想要什么。要真要让你去做什么活佛,子婵,你可要逃之夭夭呀。”
  徐子婵好像有点失神,她呆呵呵地听任连如江拉着她跑,出得门来也是一语不发,很显然徐大小姐有点纠结,小武则完全支持连如江同学的英明决定:“就是呀,没事做什么和尚啊。想想就够烦的。对,子婵姐姐还不能做和尚,得做尼姑。”说完自顾自地笑了起来。
  焦大夫已经在门外等了差不多二个小时,看他们出来一脸怒气:“小武,你们在里边磨蹭什么呢?你看看都快要中午了。我医院还有事情呢,要赶过去准备一台手术。那个谁?”说到这儿他忽然愣了一下,转身问连如江:“如江,怎么这么久?”
  连如江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小武忙上来解围:“姑父,刚才如江哥哥在里边遇到一个熟人,是我们在南京时候见过的一个小朋友,长得可漂亮了。对了,姑父,那个小孩皱眉头的样子和你好像呀。我们陪着他玩了一会儿,再后来子婵姐姐就遇到了几个大和尚,最后我们就逃跑了。”她说的话语无伦次,要不是连如江刚才就在雍和宫里,也根本不会明白她说的是什么。他慌忙说道:“焦大哥,你有事去忙吧。我们也要抓紧点行动了。我急着回济南呢。”
  徐子婵仍是站在刚才那儿思索什么,小武悄悄拉了一下连如江:“如江哥,你看看子婵姐姐是不是傻了?”
  连如江一看觉得势头不好,别让徐子婵在这里发呆了,他马上就说道:“小武,你快开车送焦大哥去三零一医院,我也要去串个门,然后去故宫博物院。黄院长在那里等着我呢。”似乎黄院长的称呼提醒了徐子婵,她的眼睛眨了几下说道:“好呀,咱们走吧。我刚才就是觉得奇怪,那个高个子和尚好像真有点似曾相识呢。”
  小武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猛地一脚油门,汽车发出轰鸣声。连如江打开车门很优雅地请徐子婵进去,然后说道:“徐小姐,里边请。”徐子婵笑了:“好吧,如江你太客气了。”
  特种兵的车技不同一般,再加上这辆汽车的牌照在京城里也是几乎无人会查的,连如江他们放下焦大夫,又去欧阳家拜会了欧阳市长,然后来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连如江给李进打了一个电话,李进正在战友处开怀畅饮,他告诉连如江下午看他的时间走就行,随时都可以,连如江看看手表约了一个下午三点飞机场见,李进很痛快地答应了。
  故宫博物院今天也是闭馆时间,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黄院长会约自己前来,从昨天打电话的口气里听得出来,黄院长十分看重这件事情,而且听他话里意思好像并不是他一个人在等待他鉴别古琴。
  骑车走到故宫博物院的门口,徐子婵下车去打了一个电话。博物院内是不让汽车进去的,小武刚把车停在外边一个院子里,就看到黄院长和两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迎出门来。
  那两个老者的样子有点怪异,都是一头蓬乱的头发和乱糟糟的胡子,而且头发和胡子都像是刻意染过一般,见不到一点黑色,两个人的装束也有点复古,是已经不多见的中山服,其中一个甚至在中山服上别了一支钢笔,有点像是农村的民办教师。其中有一个人带着很深度数的眼镜,另一个人的眼睛则有点毛病一样微闭着。他俩紧跟着黄院长跑了过来。
  连如江也急忙迎上前去,他深深鞠了一躬:“黄老,给您老人家拜年了。昨天没能及时赶过来,望您恕罪。”
  黄院长哈哈一笑拉起他,转身给他介绍:“如江,我给你介绍两位古琴大家,这二位是徐大华,徐小华先生,他们是浙派名家徐元白的子侄。”他唯恐连如江不懂得徐元白先生是何人,又介绍道:“徐元白先生是浙派名家大休法师的徒弟,后来又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古朴典雅、深造内含,善于抑扬顿挫的琴风。在现代古琴历史上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另外徐先生与其弟徐文镜先生均以收藏古琴及斫琴闻名,他们曾自制琴五十余张,流传各地,在斫制仿唐琴方面取得独到造诣,被时人所重。这二位大华、小华先生也是名家子弟,在古琴鉴赏界也称得上是泰斗。”
  连如江依次鞠躬:“徐先生好!”那两位徐先生却是有点不通人情世故,他俩看了连如江一眼,又转身看向黄院长:“黄老,您说的那个鉴定大家莫非就是他吗?这也太年轻了吧?”这话很显然并没有把连如江放在眼里。
  连如江脸上一红,不过他看了看这两位老人,虽然说话很直,但眼里却有一股轻灵之气,看他们都应该是童心未泯的人。他没等黄院长介绍自己就很客气地说道:“徐先生,我后学末进,主要就是来给黄院长拜年,也顺便向三位老师学点东西。”
  正说着小武和徐子婵从车里出来,显然徐子婵是认识这二位徐先生的,她笑着打招呼:“两位徐爷爷,你俩的古琴呢?我外公这次可是给你请的高手。”
  徐大华嘴一撇:“就是这个小年轻吗?这不可能,不可能。他就是从娘肚子里修炼能有多少年眼光可以认识古琴?”
  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辨别古琴不但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最重要是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就像黄院长这般高手,擅长文物断代,但对于古琴却也并不熟悉,因此更不要说连如江这样的年轻人了,但刚才连如江的彬彬有礼颇给予徐大华先生好感,徐大华拍拍他的肩膀:“小伙子,你的态度不错,但这件古琴却非你所能辨别出真假来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