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父母卖面皮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三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2-28 09:59:44 字数:3061
蓉蓉长了18岁,从来没有和父亲面对面推心置腹地交谈过,今天这样真诚地谈话,双方反而觉得有点不大习惯,不大自然。首先,父亲瞅了瞅女儿,觉得正应了一句俗话,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女儿已经出脱成一个美貌的仙女,要是在农村提亲的人都踢断门槛了。由于女儿上了大学,门槛高得多了,自然没人敢前来打扰。蓉蓉看父亲定定地望着自己,倒有点羞涩了:爸,你这样望着我,难道不认识女儿了。父亲也笑了:蓉蓉,你不在田间劳动,皮肤白嫩水灵,出脱得仙女一样,爸都不敢认了。蓉蓉的脸蛋红润润的:爸,你咋和女儿开玩笑呢?父亲却一下子严肃起来:我,我是说,女孩长得漂亮了,容易引人注目,就会有人……
父亲不说了,蓉蓉的心咚咚地跳起来,她不好意思追问,就静静地等着父亲说下去。父亲下定决心,勇敢地说出来了:人太漂亮,就会有人对你打主意了。
蓉蓉把嘴一撅:爸,你咋说出这话呢?谁会打啥主意呢?
蓉蓉嘴里这样说着,心却突突地跳着,一些往事也迅速地从眼前掠过。那是她上高中的时候,一个周末,因为一些功课的耽误,她回家迟了。暮色苍茫中,一个男生在她的身后一边追赶,一边喊着她的名字,这是外班一个同学,平时在她面前流里流气,极不庄重。这时她有点惊慌,便加快了步伐,多亏她在学校运动会上多次夺得女子400米、800米赛跑的冠军,一会儿便把那个男生甩在后边……她怕父母担心,这件事情她从来没有说过。从此她常常和同学走在一起,更加注意安全了。不过现在,她只能对父亲郑重其事地说上一句话:爸,你放心,在大学四年里,我不找对象,谁也不会对我打啥主意的。
父亲笑笑:女儿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我有啥不放心的?
于是,蓉蓉领着父亲,在公园里四处转悠,尽管湖水悠悠,垂柳依依,游艇穿梭,笑语喧嚣,父亲却心不在焉,进入不了状态。父亲说:今年得了几场好雨,玉米长势很好,玉米棒儿结的稠,长得大。我想扳几个嫩棒儿给你拿来,你妈不同意,她说不等玉米成熟,吃了嫩棒儿太浪费。其实,这又能浪费多少粮食呢?早知道你在这儿认了干妈,真应该带几个嫩棒儿。
蓉蓉说:我妈说得对,咱不能吃饱了肚子忘了饥,过日子还是节约点好。张老师在农村呆了18年,全家的户口才迁来几年,他们也知道在农村过日子的艰难。
父亲说:我看你干爸一家都是好人,我还担心你星期天没有去处,现在能给弟弟们辅导功课,还有一点收入,我也放心了。
蓉蓉说:张老师不让我把他叫干爸,我们是真正的师生关系。他只让我把阿姨叫干妈,我和阿姨才是亲戚关系。
父亲认真地想想:好,这样更好,张老师真是一个正人君子。
父亲无心欣赏公园的美景,又说起秋收的事情,蓉蓉于是和他离开公园,坐车看了看钟楼、鼓楼,对于西安中心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父亲赞叹不已。蓉蓉又领着父亲来到大雁塔,而且一步一步登上了大雁塔的顶层,望着西安的远景,说着唐僧取经的故事,父亲恍如隔世之感:咳,我还以为唐僧取经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想不到这还是一个真真的实事,走了十万八千里,16年以后才取经回到长安,唐僧可算一个神人,其实他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由此看来,世间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许多社会变化往往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人们本来以为,农业社是铁打的,想不到说垮台稀里哗啦地就垮台了。过去给生产队干活磨洋工,现在给自己干活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你到咱村里看一看,家家粮食都增产,要说谁家粮食不够吃,那真是天大的笑话。
蓉蓉惊奇地望着父亲,这个一向沉默寡言的庄稼汉,今天怎么像黄河打开缺口一样,滔滔不绝地演说起来?可是父亲却言而未尽,继续把他蕴藏在肚里的话倒了出来:天下事,在人为,就看你是不是得人心。现在搞改革开放,顺应了天时,顺应了民心,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势如破竹。要是放在那个乱咚咚的十年,谁能想到你这个农村女娃还能考上大学,还能把手插在国家的口袋里。等你四年大学毕业,分配了正式工作,拿到了工资,咱这家庭才算真正地翻了身。
听着父亲的话,蓉蓉才体会到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才知道自己的过错深深地刺伤了父亲的心,现在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向父亲忏悔,其实父亲已经原谅了她……蓉蓉和父亲回到德仁家里,父亲已经决定明天就回农村去,繁忙的秋收、秋种在等着他,在西安东游西逛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蓉蓉爸把他的这种想法对德仁说了,德仁笑了:兄弟,咱的这种想法赶不上时代了。在外国,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的收入,我国的旅游业才刚刚兴起。兄弟,以后你就知道了,游游逛逛赚大钱呢。
蓉蓉爸回去了,蓉蓉抽空过来,把她爸睡过床上的枕巾、单子、被单,拿到水房洗了,晾晒在院子。秀兰见了,笑了笑:蓉蓉,你爸只住了两晚,没有关系的。
蓉蓉说:还是洗干净好。
蓉蓉知道城里人不愿意接待农村的客人,就是怕农村人不讲卫生,弄脏了床铺。夏天还好办,冬天更麻烦,客人走了还得洗单子,洗被套。蓉蓉想,与其让人家心里不痛快,还不如做好善后工作,把该洗的东西洗干净。
蓉蓉看干妈很忙,便想减轻她的负担,于是空闲时间便跟着她学缝纫,年轻姑娘心灵手巧,很快就掌握了锁边、缝纫的基本技术。秀兰剪裁好的衣片、裤片,只要告诉蓉蓉哪些地方需要锁边,哪些地方需要合拢,她都会按照要求做好。当然,上腰、装领、夹口袋等复杂的活儿,她就不会做了。就这样,蓉蓉虽然花费时间不多,却给秀兰帮了大忙。秀兰高兴地说:搭个手,蓉蓉接上说:强似个狗,秀兰笑了:蓉蓉,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蓉蓉说:在家里,我妈也和我这样玩笑。秀兰说:蓉蓉,你学习要紧,别为了给我帮忙,耽误了学业。蓉蓉说:干妈放心,功课不难,我完成了学业才来帮忙的。干妈,说实话,我私下还有一个小小的计划,想拜你做师傅,跟你学习缝纫技术,好给家里人做几身衣服。秀兰看蓉蓉这样懂事,这样热情,自然是满口答应,蓉蓉连忙跪在地上,叩首三下:徒儿叩拜师傅。秀兰扶起蓉蓉:免礼免礼,这都是啥年代了,不兴这一套了。
课余时间,蓉蓉经常跑来帮忙,时间一长,关系熟了,不但帮着缝纫,还帮着做饭,自然还得帮着吃饭,便亲密得像一家人了。
德仁看蓉蓉这样热情,懂事,便有心培养她做一个骨干通讯员。于是,星期天,德仁领着蓉蓉和在读者座谈会上发言的那位男同学梁新军,一起来到灞桥市场,找到梁新军父母的摊位,看见他们正在忙忙碌碌地卖着凉皮。德仁告诉梁新军:你去帮忙,不用提说我们,我们在旁边观察一下情况。
梁新军走进摊位里面,有点不好意思,轻轻地喊了声爸妈,就要伸手帮忙,可是用大铡刀切面皮他不会,调面皮也不会,站在摊位里面还有点碍事,爸爸挥挥手:你先转悠去,等一会没人了再来吃面皮。
梁新军红着脸走出来,对德仁说:张老师,我爸不叫我帮忙,我也帮不上忙,站在里面还碍事得很……
德仁说:你啥也不会干,插不上手,越帮越忙,只要你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就行了。
梁新军瞅着德仁、蓉蓉尴尬地笑着:是啊,我真的插不上手。你看我爸用铡刀切面皮,铡刀的前边不动,只是后边慢慢地移动着,切出的面皮又细又长。
蓉蓉插话说:铡刀的前边着点是圆心,铡刀每一刀下去就切出一根直径长的细细的面皮,多有意思。
梁新军感慨的:同学,你说得好,这听起来很浪漫,可是我爸一天不知道要切几百刀,几千刀,他的手掌都磨出老茧了。
梁新军的眼睛湿润了,蓉蓉后悔自己的话说得太调皮,梁新军却不在意下,瞅一眼母亲,动情地:同学,你看我妈一碗一碗地抓着面皮,调着面皮,是不是有点像卓别林演的工人不停地机械地上着螺丝帽那样可笑?
蓉蓉急忙摆手:我可没有敢这样比方。
梁新军仍然沉浸在激情里:唉,这看起来只是很简单的重复的动作,可是一天下来我妈的胳膊却疼得抬不起来了……
梁新军呜咽着说不下去了,德仁、蓉蓉也都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