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初入矿井
作品名称:血色枫林 作者:枫林老矿工 发布时间:2019-02-17 22:52:21 字数:3874
乔子坤此时正被冻得不停地颤抖,因为乔了坤只有一件新领的工作服单衣,没有领到更厚的冬季穿的卫生衣。劳工说卫生衣直接发到澡堂公管,乔了坤问了澡堂公管人员,他们说卫生衣一直就不够。而且昨天上班的汗水湿透的工作服一个晚上并不会干,有一些工友比较聪明,他们事先就挤在工区澡堂的锅炉旁边,先将工作服放在锅炉边上烤暖和一些再穿上。但因为上班的工人比较多,而且衣服在火烤之后会发散出难闻的臭味,乔子坤也不爱向里凑。平时在春季上班,乔子坤还会带上一件雨衣,这件雨衣是母亲怕儿子雨天下井挨雨淋,要乔子坤将家里的一件父亲上班用的军用雨衣带来枫湾工区上班时用,那件军用雨衣是建设兵团时期三连的一个指导员送他父亲乔画家的。
虽然那时乔子坤还年轻,但已经能体会出其中深深的父母之爱。乔子坤唯一开心的事,就是自己可以有一份工作,不必再饿肚子,不必再给家里增加经济压力了。
但乔子坤干的是采掘工。在七十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不太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只是比较重视学生的体育。在学业上,也对课本知识比较轻视,更重视实践,经常搞“开门办学”,“学工学农”,乔子坤和其它男同学一样,也通过这些活动的体验,加上平时就重视体育项目,如篮球、游泳等,练成了健壮结实的身体。因此乔子坤身体素质也比较好,也与老工人一样,为了多赚点加班费和井下补贴,乔子坤也经常在矿上打连班。
乔子坤不足之处是性格比较火爆。即使招工到了煤矿,火爆性格也始终没有改变过,这一点倒是很象煤矿工人。枫林工区有三个采煤队,四个掘进队。每个队的人员配备约有三十人。工区只管理队里的工资总额,队长只管各个班的工资总额,具体各个班工人的工资则由班长分配,班长分配的依据就是工人的每月的下井出勤数。乔子坤所在的四队叫上行掘进队,这其实就是采煤队。这种上行掘进队的是教课书上的叫法,这是专门为采煤队打小眼巷道的施工队伍。
到采煤工区的第一个月,乔子坤他们掘进队的任务是要在550水平的风机房打一条由地面和井下相联通的通风巷道。因为时间紧迫,矿上决定由两个队在两头同时施工,这个任务交给了新组建的掘进三队和掘进四队,同时确定四队要从山岭的通风巷道向下施工,也就是打一条下山斜井,另一个队从下面的运输巷道打上山斜井,两队将在中部贯通。贯通前近十米的时候,一个队撤出,另一个队继续施工。
掘进四队进行通风巷道的施工,不少施工材料,要从采煤工区的主井广场的一处材料仓库领材料,然后走一条刚施工完的林业公路,扛到三公里之外的通风井的施工现场,包括支护架棚用圆木、半圆木、板皮料、钢轨、炸药、雷管、炮泥以及风钻和水管等等,都是用人工运输。两人合扛一根四米长的24公斤钢轨走三公里山区公路,足以累得让一名壮汉趴下;一个人扛一根四米长的支护用的木料,还有一个人要负责携带风钻,风钻也是几十斤重,每个人还要带上自己的一份班中餐和一壶水。
那时枫林煤矿还没有推行矿工的井下班中餐,上班的工人要自己到食堂去买两个馒头或者其它的食品,水直接就是用小塑料桶装上一桶温开水,倒进一些食盐和难得的一点白糖。因为井下比较热,汗水流得太多,就是喝了这么多的水,下班回到宿舍,嘴还是苦的。除了工具放在井下,钢轨和木料以及炸药、雷管、炮泥是每天都得带上,因为巷道的向前推进,一部三角型的翻斗车是事前用卡车运送风井的。个子小的职工,班长就要照顾他只拿点黄土,用来做炮泥用。但班上有一半的人是小个子,乔子坤也属于个子较大的人员,经常就要负责扛钢轨或者圆木。因为工作地点的通风井与材料场的距离足有两公里多,因此,在下井之前将这些材料抬到新通风巷道的进口,这些搬运的工作量就足够累人,这还只是通风井掘进前的材料准备。
工人分三班作业,如果要超工效,多拿点奖金,工人就要提早上班,提前到迎头打好第一排眼,每个班就可以利用时间差节约时间打两次眼,放两茬炮,这样工效就会更高,巷道的进尺可以推进约两米左右。因为是先打一段平巷后才能再向下延伸,后来又安装了一台绞车,每次只能提升一部一吨的矿车,有机电队的电工专门负责安装和开动。实际上一吨的矿车装上矸石,重量往往超过三吨。
最累人的事情是因为有时矿车的重车出现脱轨掉道事。如果是空车在平巷掉道,基本上都不是个事,不少矿工本身就是大力士,用手弯腰一抬就能上道。如果在斜井巷道中,那怕是一部空车都很难处理,重车就更加困难。你必须将车内的石头先卸装下来,在与调度绞车司机的配合下,通过垫、塞、撬、拉等多种办法将车子重新弄上轨道,这个过程是十分危险,也是极其累人的,要付出极大的体能,不少人在处理下来后手脚都能累得发抖。车子出轨,原因很多。有的是因轨道超宽、或者是轨道弯度不合理,或者轨道接头太大、轨道不平整,有的是车子轮子或者车轴坚固插销损坏或者丢失,有的是枕木不实或者钉子钉得不够牢固或是道夹板松动,还有就是开车的技术不过硬,急起急停等等各种原因。550水平的通风巷道足足打了三个多月。
通风巷道打通完工后,掘进四队就开始负责给采煤队打小眼了。在煤矿,小眼班的工作是采煤工作中最脏最累的工作之一。小眼工作面的生产条件极差,一是通风不好,打小眼巷道无法采用自然通风,只有将煤层中的通风眼、行人眼、运输眼打通后,采煤队才能在有通风的条件下组织采煤生产。因为在煤层作业,顺着煤层向上打,让煤从小眼巷道向下走,放炮产生的粉尘和煤块在向下滑动中产生的粉尘都是难于避免的,虽然有口罩,但戴不住,因为感到缺氧,温度又高,尤其是打钻和推煤,当溜槽遇到平坡或巷道有弯度煤块不会向下没滑动的时候,工人们只能是拼尽自己的一点体力。遇到有狐臭的工友,那就更是难忍受了。二是空气质量极差,因为局扇通风的距离有限,风筒接长和来断拐弯后,阻力很大,新鲜风流就吹不进不来,吹走的粉尘往往又被抽回到进风中,加上一些搬运木料等重物的工友因为呼吸费力,会用尖利之物将沿途的风筒扎出一些气孔,漏风就更严重了。三是工作中产生的粉尘很大。有放炮的粉尘,落煤的粉尘,一天下来,工人们几乎周身全是黑的。每天八个小时下来,除了黑之外,关键是煤尘堵塞了鼻孔和肺部,而且还会粘在皮肤上,在澡堂洗完澡,双眼黑是因为矿工们用的往往是硷性强的劣质肥皂,用多了皮肤会很痛,用少了又往往洗不掉,因而出现黑眼圈的现象。因此有不少表面上看上去身体很健康很强壮的不少干煤矿的青年工人,但却早早地己经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病,尤其是小眼队中的“上行掘进”队。这项工作是特别针对在立槽煤中的施工工艺而言的,立槽煤就是煤层基本是垂直的生成,要想将煤采出,必须在立槽煤中打出两条行人以及运送煤炭和材料的通道。一般面言,上一层煤层的运输巷道,就会被当做下一层煤层的回风巷道,立槽小眼就是在这两条运巷之间的联络眼。打通立槽煤的联络巷道是煤矿施工中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先要在下部运巷的顶部向上打眼,技术员们称之为“拨口”,确定打眼的位置,在向上用电煤钻打出1.5米至2.0米的炮眼后,装入雷管炸药进行爆破。在运巷道施工,工人要防范运巷中行驶的电瓶车,因为电瓶车有时不是拉着走,是推着走的,司机看不到前方的情况,因此别想让电瓶车能随时停下。有一些打小眼的矿工没有经验,在小眼下来后即被行驶的矿车撞伤或挤死的例子都有。再就是打立槽煤的联络天眼,因为是向上垂直的,钻杆在打眼的同时有许多粉尘就向下落入矿工的胸口、脸上和眼里,而且煤粉的浓度极大,在煤矿,小眼队的矿工是最黑最累的。因此,小眼队,这比采煤要累和脏许多,比掘进工打巷道要吸入更多的粉尘,唯一比系煤工好的是不必去放顶、回柱,也不必象掘进工那样去处理巷道冒顶,而这两项工作也是煤矿比较危险的工作之一。面对这种十分艰苦的工作,有时乔子坤也在想,是不是不值得用自己身体的健康去换这点生活的收入。但是,乔子坤也快二十岁了。得先考虑自己的生活,养活自已比健康肯定更重要,干了矿工,乔子坤觉得自己能解决自己的肚子问题也是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但乔子坤知道,自己下井干采煤,倒是在精神上增加了父母的精神负担。乔子坤第一次在如此深遂的矿井的深处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感到自己的命运也是够悲惨的,关键的是还读了所谓的高中,这点与同班的工友不同,大部分矿工只是小学或者是文盲。
煤矿一般是三班倒,分成早中晚三个班。但枫林矿的班次在时间分段上与其它矿井还有所不同,早班是从八点干到下午四点,中班从两点干到晚上十点,这是因为枫林矿开矿的时候,有不少骨干和管理人员是从北方煤矿来的,也就延续了北方矿井的做法。最苦的是大夜班,每个班子都是半个月一轮,上大夜班是从夜里十点到次日早上的六点才下班,要在井下整整干八个小时。基本上打两排眼,放两次炮,出完碴、架好棚,也要干这么长的时间。还要调车皮顺利,井下调车皮纯粹就是靠争抢,有时还发生打架一类的事情,如果是下雨天,那就更不方便,而且工作服也容易被淋湿掉。如果在春天,南方的春天有时比冬天还要寒冷,如果在这种季节的大夜班下井,那的确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下着雨,换上潮湿的单件工作服。牙齿和膝盖都因为寒冷而打颤,你必须一路跳着跑着,使身体尽快通过运动热起来,一般人根本受不了那种夜晚十二点上大夜班的寒冷。
以上早班为例,四点多钟就要起床,要到井口参加早班的安全会,安全会一般由调度和下完夜班的安全员负责主持。开完早会,工人们要换上工作服,如果在冬天,这个过程真是很要命的,北方的正规矿井可能好一些,但这是南方的一个普通矿井和一个边远的采煤工区。
在每天上下班要走的三公里的山路的两边,全是茂密的、景色神奇的枫树林。一片连绵无际的红色,矿工是早中晚三班,走在这条路上,就能很享受的欣赏路边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