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雷锋”恋歌>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作品名称:“雷锋”恋歌      作者:邓州徐君泽      发布时间:2019-01-21 19:50:58      字数:5118

  第五十七章、郭淑贞到习营村相亲
  
  “高秀水。”春暖花开的一天,郭淑贞打电话说,“你花好月圆了,别不管不顾老同学的死活啊!”
  “等着你呢,啥时候你名花有主了,咱们同时花好月圆。怎么?有事尽管吩咐,我随时都可以鞍前马后为你两肋插刀。”
  电话里传来了郭淑贞爽朗的笑声。
  “黄志远把你也教得能说会道了!幽默!烟花三月,农村春光肯定是美不胜收。”
  “你来赏景啊!”高秀水以为她想到刁河两岸赏桃花,就热情相邀,“俺梨花沟虽没有‘梨花淡白’,但刁河两岸桃红柳绿麦苗青青油菜花金黄耀眼……”
  郭淑贞听她这么诗意的热情着,畅快地笑了起来,说:“人家说,热恋中的年轻人都是诗人。一点不假。你说得这样美,怕我不去呀?”
  “来嘛,来嘛,这里有个村官邓识农,我正想为你们搭鹊桥呢……”
  “得得得!”郭淑贞打断了老同学的话,嬉戏道,“你和黄志远合计着坑害我啊!我又不缺‘油’,找邓识农弄啥?明天咱们一起到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习营村去感受感受啥是‘地气',中吧?”
  最近,邓州到处都在热议习近平在十八大党代会上有可能当选党中央总书记,习营村成了人们向往的去处。
  高秀水高兴地回答:“求之不得!我去城里找你,一块从新汽车站坐通村客运?”
  “不用,你在桃花湾村公路边等着。有车!”
  “谁的车?你爸,当官的车,我可不好意思坐!”
  “十林乡有个工程监理任务,人家请习明任去。让他的车捎上咱们。”
  高秀水反应快,听老同学如此说,推断她和习监理已经有戏,就笑语:“叫我去当电灯泡啊?”
  “谈不上。”郭淑贞干脆利量地说,“先去相相家儿,要是一窝疙瘩虫,那就拜拜!”
  “那我一定当好参谋。”
  
  如约前往。
  小汽车驶出邓州城,视野顿时开阔起来。
  轻云蓝天,阳光灿烂;一望无际的广袤原野,麦苗如染;绿色的“海洋”上,点缀着一块块错落有致的金黄油菜田和花团锦簇的美丽村落,让人看得心旷神怡。
  几个年轻人的话题宛如车窗外勃勃的春光,潮涌般地激荡在车厢内。他们心驰神往的是习营村,但是,总是少言寡语、不善辞令的习明任又不主动开口,高秀水就激将他。
  “习经理,你别惜字如金,都说习营有‘地气’,你就说说!”
  “亲眼看看,比听说强。我打电话叫近门的一个叔领你们到处看看。先到习营,你们下车,我到十林抓紧工作,中午返回,在俺家吃饭。”习明任总是少言寡语,几句话就刹住了车。
  高秀水:“你别老想着相家儿的事好不好!我等着听你侃侃而谈哩!”
  郭淑贞轻轻地拍了高秀水一巴掌。说:“叫你胡吣!”
  高秀水从后座看到坐在副驾座上的习明任脖根都红了。
  “大老爷们,别总害羞。说说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吧。”
  “按辈数,我问他叫爷。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洛阳改造时,我爷到洛阳看浮肿病找过他。爷说他是个大好人。人家用自己的粮票,叫他吃了两天的饱饭,还给了他50元钱叫他回村里买些鸡蛋补养补养。爷爷的浮肿病是缺少蛋白质引起的。那时一斤鸡蛋也只卖几毛钱。”
  习明任一打开话闸子,慢条斯理的,仿佛没有了休止符,如数家珍般地娓娓而谈:“我从小就爱听习仲勋爷爷的故事。他爷爷家那时只有二亩半地,加之天灾、土匪抢东西,日子穷得没办法过,全家才逃到陕西富平,他虽然没有生在俺习营村,但对习营的人特别好。俺们村好多人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就是靠他引导的。我爷爷说,仲勋爷爷们家风家规好,所以能走上革命道路。爷爷叫我好好学学,别总看着自己的鼻子尖。共产党给了咱们好日子,咱得知恩报恩。叫我也像仲勋爷爷那样,从小立志为党为人民。有一次语文老师给我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触动了我,一天到晚都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后来,我就报考了建筑系。我只有一个信念,咱监理的工程,一定要达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听着听着,高秀水感动起来,她肃然起敬地望着习明任挺直的腰板,情不自禁地说:“如果不是你舍身救了我爹,可能他现在还瘫在病床上。那时我就想,如果你终身残疾,我一定一辈子伺候你。”她侧身,友好地看着郭淑贞,“你别吃醋,那只是在医院看他时,一闪而过的想法。”
  郭淑贞理解地点了点头:“好人谁都会喜欢。我好象已经看到了习营的地气了。地气是人们‘想’出来的。实际是一种‘人气’。因为习仲勋的祖居地是习营村,似乎在习营也有他的遗风。遗风也属于地气之列。这样的‘人气’对孩子有潜移默化之功。习营可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人才。”
  高秀水说:“还没有看到习营,我已经有了很大收获。我一定要好好感受感受习营!”
  俩姑娘都有些急不可待了。
  
  习明任的“叔叔”早在习营村头等候着,两个姑娘下了汽车,跟随他,直奔习氏祠堂。
  
  苍松翠柏簇拥着的习氏宗祠,分外的庄严、肃穆和神圣。她们朝圣般地仰视着祠堂大门门楣上反射着七彩阳光的“邓州习氏”匾额,心头顿生禅意。
  “这是习仲勋夫人齐心同志题写的。”“叔叔”含着崇敬之意介绍说。
  “秀水,”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郭淑贞非常激动,“我感到地气在我心头升腾。真的。”
  “有一点,似乎有一股品德的清流在洗涤我的灵魂。”
  “品德,从来就不是说教来的。”郭淑贞说,“只能靠潜移默化,靠感染而来。”
  他们走进宗祠正殿。正殿供奉着习营村习氏先祖(迁始祖)习思敬的巨幅画像。他慈眉善目,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出许多亲近的情愫。他的眼神透着无限睿智。大殿里,摆满了许多领导、企业家奉献的花篮,表达了人们对崇高的习氏精神的一往深情。
  “叔叔”是个博学健谈的人,关于邓州习氏,他有讲不完的内容。他回忆说:“元至正(1341)年间,元军的铁蹄踏上穰原大地,他们屠城烧房,致使邓州哀鸿遍野,赤地千里。此后,邓州二十年无官府治理,百姓仅有数百人。明洪武二年(1369年),孔显知邓,居家江西的习思敬随孔显到邓落户。他选择了邓州城西北60余华里的堰子里,开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开荒种田。后来与邻村的赵氏姑娘结为夫妻。耕读传家,繁衍生息。俺的先祖,的确有眼力,选择的是一块风水宝地。从此,人丁兴旺,家道日昌,就形成了俺们现在的堰子习营村。后来,相继分居放射,形成了小习营、习楼,在汤河里、十林街、冠军、小李凹村等也有习姓居住。从一户,发展到几千人的习姓,后裔迁徙到内乡、淅川及陕西、新疆、湖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市定居,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会儿,带你们再去看看俺习营的周边环境,也许有助于理解这个现象。”
  郭淑贞和高秀水,心怀悬念,又走进东侧殿“习仲勋纪念馆”。
  2002年5月,89岁的习老逝世,她们觉得这位革命老人,离自己很近,很亲切。她们看得非常投入,完全沉浸在一种向上的气氛之中。家世沧桑、志存高远、跃马西北、新的征程、蒙怨不渝、改革创路、奉调中央、群众领袖、和睦家庭、桑榆之光、风范永存,110余幅鲜活的图片,生动感人的解说词,让两个姑娘看得流连忘返,心潮起伏,激情难平。
  高秀水感慨:“习老为中华民族贡献了一生,他的光辉将永远照耀我的灵魂!”
  郭淑贞一边点头,一边抄录2004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为习营题的“祝邓州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再上新台阶。”和“祝十林镇家乡繁荣昌盛,越来越发达。”
  她们怀着依依难舍之情,走出了东侧殿,再一次回过身,默读楹联:“殊勋见开国,擒放胜武侯,何计宠辱沉浮,唯战斗快乐,一生革命本色,挚情怀故土,冷暖系乡情,莫道流离颠沛,有旧居遗塚,千载桑梓祖根。”
  “我有预感,”郭淑贞显露着神秘庄严的表情,“咱邓州人的热议,并不是无稽之谈,空穴来风,习近平同志能当上国家主席和党的总书记。”
  她们又参观了西侧殿的“习氏历代名人馆”。那么多习氏名人,让她们目不暇接。她们特别注意到和邓州习氏有关联的历史和现当代的名人,郭淑贞突然对习营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兴趣,神往地催“叔叔”:“咱们去看看你说的‘风水宝地’吧!”
  
  他们来到习营村南的堰子河畔,“叔叔”挥手指着远方说:“你们看,从这里往上游称为堰子河,往下游称为扒鱼河。水肥地美,河中鱼多,可扒。堰子河从毗邻的内乡县师岗款款而下,到这里,因受堰子里和卧龙岗高地的挟制,变得九曲十八弯,宛如一条巨龙。习营村就依偎在巨龙腹部北边的冲积平原上。它当然是一块风水宝地。自古就有‘堰子河出真龙’的谚语;风水与易学高士也认为此乃‘藏龙卧虎之地’。”
  她们站在习营村南,俯瞰堰子河,难免思绪翩翩。恒久不懈的流水,在岁月的推助下,逐渐把肥厚的土壤切成了一道深深的河流。河床陡峭的斜坡,在十米开外,估不准水有多深。明亮的阳光,刺穿夹岸树木翡翠般的叶簇,在绿莹莹的水面上投下闪闪烁烁的斑驳疏影。水流仿佛从久远的历史中轻歌曼舞地来到习营的地界,变得从容缓慢;似乎对习营村怀着一种缠绵、依恋的情感。
  放眼远眺,无边无际青翠欲滴的麦田,在地平线上和蓝天白云紧紧相接。岗坡上的油菜花,恰似一堆堆黄金,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村庄内,一座座楼房掩映在勃勃生机的林木之中;家家院前屋后花团锦簇。
  “老同学。”郭淑贞激动地对高秀水说,“真叫人振奋!我终于读懂了习思敬的睿知所在。640年前,堰子河的水,丰富且冰洁玉润,清丽逸然;河岸有茂密的森林,烧砖瓦和建房造屋的原料不成问题;一望无垠的冲积平原,只要勤劳就会丰衣足食。大自然早已给人类准备了一个优厚的生存环境,单等习思敬这样的聪慧之人在此安家落户。习思敬是勇敢的。那时,这片荒凉偏远的一隅,肯定是野兽的乐园。习思敬是勤劳的。试想,孤孤单单的一家人,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身立命,需要多么巨大的付出!习思敬是慈爱的。‘和’能生财兴家。他娶妻生子,繁衍生息,600余年的时光,邓州习姓人,在善于思索、勇敢、勤劳、充满爱心的精神哺育下,已兴旺发达到近四千余人。你说这是地气还是人气?我看,都是!总之,是个奇迹!”
  “说得好!”高秀水说着,避开“叔叔”,对郭淑贞耳语,“你今天不仅相家儿,连村子也相看了。这样好的地方,谁能相不中?”
  “管你咋戏弄,反正哑巴吃饺子,我心里有了数。”
  她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叔叔”说:“任娃们回来了,咱们该吃午饭了。”
  
  于是,她们跟着“叔叔”往习明任家走去。一路上,又是看不完的风景。
  村道都用水泥硬化。道路两旁宽阔的花带,嫣紫姹红。五彩缤纷的小蝴蝶,扇动着轻柔的翅膀,增添了几分动态的美。
  两个姑娘好奇地围着一个弃置在一家宅地上可供两匹马同时吃草料的石槽观看、研究。石槽上的栓马孔已磨得相当圆滑;石槽壁上,有几条被拴马缰绳磨出的深深的印迹。一种隐秘而强健的历史气息,在静静地吐纳、荡漾。
  高秀水很有兴致地说:“也许,这是习思敬的遗存物。老同学,这个村的文化底蕴厚得狠!你留个心,将来请专家来考察研究哇!”
  郭淑贞大大方方地:“也许。这又不是坏事!”
  习明任家院子门楼上的匾额是“家和万事兴”,郭淑贞看得心里暖暖的。门楼内外两侧,都有花坛。青枝绿叶,鲜花绚丽,花香沁人心脾。院子相当宽阔。正房是两层小楼,铝合金窗,外墙贴着白瓷砖。室内装修得富丽堂皇,一点也不俗气,映射着一种耕读之家的生机。东厢房是厨房和仓房。西厢房有卫生间和客房。
  总体感觉是干净、利落、有条理。处处显示着这个人家的富足、安康和向上精神。习明任的哥哥在外打工,嫂嫂充当了大厨,侄儿上菜。他父亲,一看便知,是典型的忠厚、朴实、勤俭、擅长务农的老农民。他的母亲则是个相夫教子的当家主妇。口齿清楚,思维敏捷。
  习明任坐在餐桌上,只是喜洋洋地看着“叔叔”给两个客人挟菜,很少言语。他的言语,甚至还没有他母亲多。
  “俺就俩儿子。”习母开口就流露出一种很有底气的自诩,“大儿子在村西扎新宅,盖了房,另过。俺这一进院子都留给了任娃儿了。他哥嫂都是明理人。”
  她断断续续地总在说小儿子。看似埋怨,实际是变相夸奖。话语里深含着慈母的疼爱和满意。
  “俺不缺吃,不缺喝,身体还硬朗,不会拖累任娃子。就是将来老了,他哥嫂还顶半个天哩。”
  她说这话时,只拿眼睛睃视高秀水。高秀水在心里觉得好笑。这老人,可能弄错了目标。
  其实,“叔叔”也不一定知道谁是主角。习明任侄子在三院见过高秀水,所以多给了她几个笑脸。“叔叔”就往高秀水碗里不停地挟菜。
  饭后,郭淑贞和高秀水一同去卫生间。郭淑贞玩笑地问高秀水:“你相中了没有?”
  高秀水差点笑岔了气。笑过后,郑重其实地说:“真不错!你应当满意。”
  郭淑贞点了点头:“将来……”她欲言又止,卖个关子,悄声地,“习氏们的基因都是优秀的。”
  “老天爷。”高秀水打趣,“你总不会都想到了生孩子?”
  “你别取笑咱,这里的地气、人气对后代的精神发育,百益而无一害。”
  “老天保佑!”高秀水也真为老同学高兴,“今天,咱们获益不浅啊!”
  “值得!”
  
  汽车缓缓启动时,习明任傻傻地笑语:“俺一家人都弄不清谁是主角哩。可他们说都好,都喜欢。”
  “老同学。”高秀水瞥一眼老同学,谐谑地说,“你可得抓紧啊!要不我可要捷足先登了!”
  “我才不怕哩,就怕有人舍不得黄志远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