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作品名称:既然如此,何不这般 作者:孟玉霞 发布时间:2019-01-05 07:01:41 字数:5108
(六)
学雷锋运动确实给思想极端消沉的李学林,引领了方向。他象黑夜里在大海中航行的人,看见了灯塔,感到前方就是家,亲人们就在那里等待着他哪,因此在日记本里写道:
“雷锋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让我看到了光明,给我引领了方向。使我懂得了怎样做,才能做个真正的人,才不愧为毛泽东时代的好青年。我比雷锋小两岁,如果晚两年解放,我一定比雷锋更凄惨,有可能不在人世了。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拯救了我,拯救了天下的劳苦大众。使我能扬眉吐气地,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而雷锋同志做出了,那么多的感人事迹,来回报党和毛主席,可我却如此的碌碌无为,实感惭愧。幸亏从雷锋事迹中领悟到,只要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干啥都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人民。虽然我不能做出为国贡献的大事了,但我要象雷锋同志那样,一切从小事做起,全心全意地把青春献给祖国!请党和人民看我的实际行动。
一九六三年五月九日
当天晚饭后,在全体社员大会上,队长带着忧虑的神态,向大家说:“现在我要宣布两件事。也就是两项工作。而这两项工作也许有人认为不重要。但在我看来却是很关键的,两项任务。为此我琢磨好几天,最后想起来毛主席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有问题找群众。”所以,现在我就把这两项工作的任职,交给大家。
第一、咱们生产队的记工员,马上要到县里酒厂上班去。记工员位子空缺了。
第二、。就是喂猪的饲养员姜全,气管炎发作了,以前只是早晨咳嗦一阵,这几天我看他整天地喘息,不能喂猪了。还得选个喂猪的饲养员。
有人说这两项工作都无关紧要,谁都能做。可是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记工员这一职务,关系到千家万户,虽然工分不值钱,但谁也不愿意白干。有个让人信得过的记工员,干活的社员们,才能无忧无虑的回家吃饭、睡觉。可以说一年不担心白干问题。
再说喂猪饲养员的事,看上去很坦然,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活计还不累,很是自在。但却没想到,这也是一项不简单的工作哪。大帮干活,有打头的掌握效率、时间什么的了,而饲养工作是凭责任心的,深说一点就是有关心集体的思想,不说要掌握猪的习惯吧。比方,猪吃饱了就睡、睡好了就吃什么的了,也就是说,睡觉时不要打扰它,要喂得及时。另外就说这几头母猪造粪和配种,这里就有好大的学问。大家都知道,生产队那么多的耕畜,造的粪,就不比猪圈起出来的粪多,效益还不如猪粪好。这是众所周知的,咱们生产队的土质,上黄粪一次能有效二年,上猪粪有效期就超过三年。这就需要猪圈勤起勤垫。再说母猪配种一定要及时,耽误一次,就是一个周期,往往第二个周期母猪还不愿发情。这些就是技术问题。老饲养员姜全,从这些方面就掌握的很好,可惜他有病啊。我看也是实在坚持不了了。就这两项工作,看看谁能自报奋勇?用文慧的话说,谁能毛遂自荐?”会场上静了下来。突然,“我干!”李学林慷慨的说。会场中的人都把目光投向学林。接着他说:“如果大家信得过,这两项工作我都干。而且一定干得让大家放心、满意”
队长皱了皱眉说:“要说饲养员,你是再适当不过了。可这记工员,你行吗?你连学校门都没进过。怎能记工哪?学林哪,你是个慎重的孩子,这可不是开玩笑哇。”
学林站起来从容的说:“队长,我是认真的,绝不是开玩笑。因为喂猪这项活计,用的工时对于一个壮劳力来说,半天就能干完,不然平时就病恹恹的老饲养员就能干呢,而且一天只挣大半天的工分哪?我是一个棒劳力,把干活时间安排好,腾出时间找机会去找组长,了解这一天的出勤情况,就能准确无误的把工记好,让干活的人每天都能亲眼看到,自然都放心了。再说了,妇女们那边根本就不用我记。另外,我能做到勤起圈、勤垫圈。保证积肥不少于原先,母猪配种我一定尽心,不懂多问我姜叔。”
队长频频点头,说:“思路很合理,相信你能做得到。但你能记工吗?”
“能!”姜文慧站起来说:“虽然他没念过书,但他积极的参与了扫盲活动,在扫盲班成立以前,他就把古典的《三字经》、《百家姓》基本学通了。论文化底蕴,他比我都高。只是阿拉伯数字,他掌握的不太准确,不过我能帮助他。别地我不一定赶上他,但1、2、3、4、5、6、7、8、9,我学得还很通……。会场上出现了开心的笑声
队长笑着说:“那可太好了,如果文慧要扶持学林,估计一定成功啊,因为东西院住着,很方便吗。大家看看行吗?”
“行、行、太行了!”会场上异口同声。之后又交头接耳的小声赞道:“学林小子真行,他是说到做到哇。原来的记工员,每天还比大家多挣二分哪,给他添上生产队也不亏呀。何况他还没提这个。”
至那以后,学林加紧了文化学习;文慧也加紧了对他阿拉伯数字的辅导。但不知文慧不会辅导哇,还是学林对阿拉伯数字不重视。或许是他们的思想溜号。本来很简单的几位数就是弄不明白。学林有时把2念成3,或者把3念成2;尤其是9和6,学林有时就把这两个字,谁的头朝上,弄混了,每出现这种现象,文慧总是笑,从来没有烦絮的时候。虽然她比学林小几岁,但她总是象一位大姐姐似的哄着他学习,可他就是弄不明白,后来没办法了,文慧用小写的中文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标在了阿拉伯数字的,1、2、3、4、5、6、7、8、9、的上面。直到李学林对阿拉伯数字运用自如了,文慧才放手。到年终,李学林的工作得到了全体社员们的赞许,家家户户的满意,姜文慧也得到了,队长在社员大会上的表扬。学林和文慧心里都有一种快慰的感觉
过了些日子,一天早晨天刚亮,文慧的妈妈在外屋烧火,见文慧起来了,就拿着刷干净的小盆,笑着对文慧说:“文慧,你洗洗脸,生产队的豆腐坊可能做好了豆腐,大概老师傅还没出来卖哪,你爹天天没有菜就吃不下饭去,你趁卖豆腐的没把豆腐挑出来,先到豆腐坊捡几块豆腐来,能捡几大块豆腐,因为靠边的豆腐块都大。”
文慧一皱眉说:“妈,看你,大那么点能咋地,等挑过来再捡呗。”但她见妈妈还是不好意思的看着她笑,就洗洗脸接过小盆出去了。来到豆腐坊,见李学林在豆腐坊里,但他不是来捡豆腐的,见他端着半瓢舀子豆浆,正在喝着。
做豆腐的师傅说:“学林哪,昨晚你没吃饭吧,嗨,这豆浆可不能解饿呀,喝多了会坏肚子的。老师傅边说边用抢刀抢了一大团没太糊的豆腐嘎嘎,给了学林,学林接过来,就毫不掩饰的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文慧见到此景,也毫不掩饰的把她捡的豆腐,放到抢刀上一块,很郑重地说:“学林哥,吃完豆腐嘎嘎,把这块豆腐也吃了。”说完端着剩下的豆腐就走了。
做豆腐的师傅对学林说:“你小子挺会赶时候哇,正赶我今天的豆腐嘎嘎没糊,再吃了这块豆腐,一天不吃饭,你也不能饿了。”
学林吃完,抓起豆腐包,擦擦嘴说:“谢谢大爷。”说完就走出了豆腐坊。太阳还没出来,他望着文慧远去的背影,心里暖洪洪的,不知为什么,他感到一阵羞愧。自此后,他每见到文慧,就感到不好意思。同时也感到自己长大了。突然他觉得文慧有一种别样的态度对待他,不由得心里升起一丝美意。又摇摇头心里想:“今天怎么让她看到了呢?”
人生啊,为什么总是出现让人不如愿的事情。正当李学林热衷于苦学、实干、求取进步的时候,他老叔工作的养殖场,在县委的指导下,归大型的国营养殖场了。总部设在北部离县城五十里外的苇塘,主要是养种马,为全县培育种畜;又在南部离县城八九十里路外的,小黑山设址,养鹿。取鹿茸、鹿胎。入药。招至原先,各个名为小养殖场,实是在那里干些杂活的,闲散正式工人们做职员,并且根据场里业务的需要,允许这些工人们带家属。被招来的工人们,量人的嗜好试用。有的分配到马场工作,有的分配到鹿场工作。而李学林的老叔李瑞。就是被招的一名工人。由于他是木匠出身,就分配到黑山鹿场了。因为那里需要建筑。这是一个天赐的好良机。李瑞当然不能放过。马上回家动员家属,立刻决定往黑山鹿场搬家。
李学林听到这一消息,如同五雷轰顶啊,首先他考虑到他不想离开家乡。所以没加考虑的,开口就说:“老叔,我和我大爷不能算您的家属吧?我们可以不去吧?”
正在屋里,来回踱步的老叔,冷丁就站住了。很严肃的问:“你这是啥意思?难道你不愿意去?为什么?”
问得学林目瞪口呆。他没有任何准备。老叔看他无言可答,就说:“你不说呀,你不说我替你说:“第一、你们爷俩,可以不算是我的家属,第二、你不愿意离开你妈的坟头、第三、这第三、就是你留恋你现在全身心投入的,喂猪,和记工的工作!对吧?”老叔说完,看着学林的反应。可是他的反应却是,频频点头,用一种乞求的目光,让老叔答应他的意愿。
但老叔却气愤地说:“那是个屁工作呀!哪个人没有几年青春热血呀,过去这几年就啥也不是,决定往黑山搬家,我就考虑到你这点了。你是啥性格我还不知道吗?可下瓦垄到手点屁事,当宝了!在这地方,你还想有啥出息呀?跟家去,找一份工作就比它强。你装糊涂哇还是有啥想法呀?啥想法也不好使,我就告诉你,你愿意在这干,我不拦你,因为你也能自己打食吃了,翅膀硬了,什么都能自理了。我也算完成任务了,但是,我的老哥哥我得领走,你不能把我们兄弟分开。当初那么困难,他也成了家,我都没把他们甩出去,如今日子好过了,我能把他扔下吗?自于他和你算不算是我的家属,那就不用你劳神了。我早已把家里的情况,如实的对领导说了,得到了允许,我才决定搬家。”
老叔的一番话,说的学林哑口无言,坐在凳子上,他哭了。而且哭的那么痛苦、无助。屋子里的人都在掉眼泪。
抽泣了一会,老婶走到他身边,用手绢擦着眼泪说:“孩子呀,你从小来到老李家,虽然不是老婶生的,但老婶一直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你的妹妹、弟弟们也都把你当成亲哥哥。困难时候咱们是吃一锅饭活过来的,不管咋难,好赖老婶也让你们吃饱哇。现在好了,离开你,我们多想你呀,你能不想我们吗?你还是听你老叔话吧。工人带家属,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可是你要不去,这件好事对咱来说,就是一件坏事了。你想啊,你要不去,老婶怎去呀……?
还没等老婶说完,小丽叶跑过来,拉住学林的手说:“哥哥你别哭了,你要不愿意去,我和大爷都不去,咱们三口人都在这住,你打多少雀都给我自己吃。”
学林抱起丽叶,看着她的小脸,泪眼带笑的说:“小妹,你太小了,懂个啥呀。”
“现实”就是这么残忍。李学林说不出他不去的理由,只好说:“我去!”
一句话,全家人都泪眼带着笑容了。
第二天,早晨,李家的大门前,站着两台大马车,一台马车是鹿场来的,上面坐着李家的人;另一台马车是生产队送他们的,上面装满了他家的家具。老板一绕鞭子,马车起动了,他们走了。送行的父老乡亲们都流着泪,向他们招手,他们也流着泪向乡亲们告别,老婶哭的抬不起头来。
文慧一直站在自家的大门垛旁,隐着身子眼睛早被泪水噙满了,什么也没看清。突然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哭喊声:“大姐!你跟我们一起走吧!妈妈,我文慧大姐在那站着哪……。”文慧转身回院进屋了。
自那以后,生产队失去了一位好社员,姜文慧也象丢了什么似的,一时间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四年后,也就是一九六六年,农历正月十九,公社一年一度的备耕会议结束了。下午文慧回到家里,刚一进门,二妹颖慧就迎了出来,笑着说:“姐!你闻到香味了吗?咱家来客了,妈炒菜哪,你猜是谁?”
文慧愣愣的看着颖慧,摇摇头说:“爱谁谁,我上哪猜去呀?”边说边进屋了。
一进外屋门,就见一个漂亮的姑娘,笑容满面的向她亲切的叫道:“大姐!你可回来了。我们都来好几天了,说你开会去了,得三四天回来。也不巧,我们进屋那阵,你刚走。依我爹就回去,可我坚持,不见到你绝不走。”
“为什么呀?”文慧问她。她调皮的说:“因为是为你来的呀。”文慧上下打量着她说:“你是丽芝吧?三年没见面,你长得太漂亮了,要不是你到我们家来,也许见面我都不认识你了。你还真行,离开农村三年了,还认识你这个农村大姐哪。”
“什么?”丽芝认真的说:“离开农村三年了?我的傻大姐,这可又过一年了,我都十八岁了,你都二十一岁了,还以为自己小哪?离开几年我也不能忘了大姐呀!嘿嘿嘿,丽芝在傻笑。
文慧进屋,见到李叔和他父亲,在地桌旁相对而坐,在喝水。便热情的说“老叔您好。”拿起暖壶,给老叔的杯子里续满了开水,同时也给父亲的杯子里续满了开水,又向李叔说:“老叔您喝水。家里都好吧?”李叔看着文慧说:“都好。看到你们家都好,我很高兴。”
文慧说:“好几年没回来了,这次回来多待几天吧。”
李叔说:“我们都来好几天了。我是请假来的,回老家看看,再办点事,就回去了。”
文慧说:“忙什么呀?大正月的,反正也请假了,好容易回一趟老家……。”
“收拾桌子,吃饭。”妈妈从外屋进来,掀起围裙边擦手边召呼道。又笑了一下,对李瑞说:“老弟不要见怪,天要黑了,快吃饭吧,跟你侄女说话的时间多着哪。”
李瑞鼾声鼾气的说:“嫂子,你说啥呢,你还不知道我吗,我回家不是越随便越好吗,你把我当客人待,我还咋呆了?”
文慧赶紧去收拾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