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走出乌喇古城的女人>第五章:磨盘日子(5)

第五章:磨盘日子(5)

作品名称:走出乌喇古城的女人      作者:吉林老兵      发布时间:2018-12-17 14:38:25      字数:3585

  天气渐凉了,早晚在地面的低洼处隐约能看到白白的霜,仲英也开始忙碌着几个孩子过冬的衣服。大姐现在也能时常回来帮上一把,二姐则是有人指使便干活,没人看着就踅摸吃的;三姐心细,递个针、拿个线,围在母亲身边。有时,仲英一句“出去玩吧”的话音未落,三姐已经不见人影;厚道的大娃知道入冬就要进山打柴,所以,一有时间就鼓捣起刀斧锯,就算是母亲劝说时间还早,大娃依然执著。
  心事最重的是二娃。自从三娃告诉他母亲记了他们的坏事后,就琢磨着是回事儿。但有时想或许只是母亲记的账本,这心里就轻松了些;可有时想自己用弹弓打破了人家的玻璃,心里又紧张,生怕被记录在案。心里有事就像做贼一样,连三娃都跟着犯迷糊。
  
  礼拜天,母亲做了一阵的活,伸了伸腰,活动了一下胳膊腿,冲着看小人书的三个孩子说了声“妈去你回娘家”,便拉门走出了屋子。
  二娃牛眼珠子盯着母亲,直到母亲转出了院门不见了。
  “三弟,哪个包?”二娃冲三娃问道。
  “啥包?”三娃有些发蒙,不知二哥其意。
  “包!包!记坏事的本。”二娃急了,总觉得背后有只眼睛在盯着自己。
  “啊!柜里。”三娃终于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事,用手一指。
  “去找来!”二娃命令着。他紧贴着窗台,看着外面。
  “我不敢!”三娃往后蹭着身子。或许这心里在埋怨二哥,为何“犯法”的事总是让他先去干。
  “哥,找啥?”四娃眼睛离开了小人书,看着神兮兮的两个哥哥。
  “看你的书!没你事。”二娃把所有的小人书推到四娃跟前,瞟了一眼外面,“看吧!”
  对于这个柜子,四娃特别敏感,每次母亲都是从这里拿出好吃的给他。现在看两个哥哥开始打柜子的主意,他有些慌了神,趁哥俩左翻右找的时候,“滋溜”滑下炕跑出了院子……
  
  二娃三娃紧张得要命,哆哆嗦嗦在里面翻着。他们没有做过贼,可为了销赃灭迹,还是大着胆子当了一回“贼”。
  “是这个不?”二娃拽出一个包问。
  “不是,比这个小。”三娃晃了晃头。
  “这个?”
  “不是红的。”
  “这个?”
  “不像,好像……好像……”越紧张,三娃越结巴。
  “到底哪一个?记准了?”二娃更紧张,可还是咬着牙,表现出哥的样子。“这个吗?”二娃又拽出一个。
  “嗯……嗯……是是!二哥不关我的事。”看到二娃找到了蓝布包,三娃就像看到了炸弹,一闭眼睛,往后退了一大截。
  二娃也是一激灵,像扔烫手的土豆,把包塞了回去:“不看了,不看了,吓……吓人。”
  哥俩关上柜门喘着粗气,心里这鼓敲得脑袋都“嗡嗡”响。
  “真不看了?”三娃胆怯地问。
  “那……看?”二娃盯着三娃。
  “听你的。”三娃也盯着二哥。
  “那妈要掐我呢?”
  “那我也跑不了。”三娃觉得他也得挨掐。
  “看!掐就掐。”二娃一咬牙,再次掏出了小蓝包。
  哆嗦着打开了包皮,户口本、粮油证,接下来是粮票、布票、线票、肉票;再往下是十元、五元、一元,还有几分的钱,最下层是一只塑料皮本,边上还有两个半截铅笔头。
  “就……就是这个!”三娃一激动,嚎了一嗓子。
  二娃像扔火炭一样,扔了手里的日记本:“嚎啥嚎!吓……吓死人了。坐火盆上了?”怒视着三娃。
  “就……就这个,记……记咱俩坏事!”三娃没敢正眼看这个本。
  “小声点!”二娃咬着嘴唇,翻开了第一页,哥俩小脑瓜挤在了一起。
  
  突然,“咣当”一声,门被撞了一下,接着是狗挠门的声音。此时,只要有细微的动静,哥俩都会心惊肉跳,何况是如此巨大的撞门声。俩人不约而同抬头,惊恐地瞄向窗外。只见母亲在前,四娃在后,俩人一前一后走进了院子。
  “完了!”哥俩四只眼睛发直,脸色惨白,知道大祸临头,赶紧捆着包。越急越捆不上,越捆不上越急,这手指也越是僵硬,只得愣愣地看着母亲的身影临近,接着是推门进屋。
  “你两个死小子,干啥呢?”母亲不寻常地瞪着眼睛。
  “妈,二哥三哥偷好吃的。”四娃幸灾乐祸,他在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战。
  “没!没……”二娃嗫嚅着。可似乎心里还有一种窃喜之感。无形中四弟把这事转移成了“偷好吃的”,或许是不太坏的事,将承担不太坏的结果。
  “小小年纪学会偷钱了?看我不剁了你的手指。”善良的仲英,一辈子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往“贼”的道路上去。眼前的事实,不得不让她愤怒,更让她伤心。顺手操起笤帚疙瘩,照着俩人的大腿狠狠地抽下去。
  “不是……不是……妈……不是……”除了如此的呼号,哥俩再不会说任何的理由。二娃突然觉得风向变了,他漏想了一个“钱”的问题。显然,母亲是以为他们要偷钱,这可比偷看日记还要严重。
  “说!谁的主意?”
  哥俩抹着眼泪,相互看了一眼,没言语。
  “不说是吧?我掐死你俩。”仲英伸出两指,在俩人屁股上狠狠掐去,这次是真的用力了。
  “是我的主意。可我不是偷钱,是……”二娃揽过去责任……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仲英气消了,心疼地看着两个孩子:“妈是怕你们走邪路。妈不是记你俩的坏事,那是妈的记事本,将来会留给你们看的。”说完,又责怪地瞅了一眼谎报军情的老儿子……
  
  这几年,仲英觉得对这个小镇有着更多的亲近感,这里应该是她根扎得最深,不可能再移动的地方。酸菜缸空了一次,再腌满;泥土房的墙皮掉了一次,再抹上。生活周而复始,却又每年都有所不同。这让仲英想到了曾经推磨磨着玉米面,一圈一圈踩着原来的脚印,但磨出的却是香喷喷的食物。
  一九七三年,这个九口之家,又开始不平静了。这样的不平静来自孩子们,也来自这位母亲。
  下乡四五年的大姐,被抽到了学校当了一名民办老师。虽然不是“公家”的身份,可也算是跳了一次农门;虽然吃的依然是生产队的口粮,却脱离了黑土地的束缚。虽然父亲曾发誓自己的孩子不能再当老师,可女儿走上这条道,他还是得认。也是这一年,二姐勉强高中毕业,成了一名临时工;大娃初中没念几天,说啥不念了,也加入了临时工的行列;二娃小学四年级,三娃上了小学一年,四娃进了幼儿园。家虽然一下子“空了”,但却有了更多劳力,吃闲饭的少了,家也瞬间“富”了。
  
  春节将至,仲英从来没有如此地大方一回。为每个孩子不是扯块布做件新衣,就是买双鞋,还为几个淘小子买了鞭炮;文治的烟也换成了二毛钱一包的“上品”。看着孩子们嘻嘻哈哈、欢天喜地,当母亲的脸上也开满了“菊花”。
  “晓华呀,你这老师可得尽责呀!”高兴之际,仲英冷不丁冒出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妈,我可老认真了,咱不能误了孩子呀。”大丫心里一惊,立即在心里检讨着自己,生怕会误人子弟,有损园丁的名誉。
  “妈不是说你不认真,是要看好二娃三娃。你是老师,他们是学生,给我看紧点,别天天混日子。”
  “妈,你放心,我帮你看着呢。”大丫咬了一口冰冷的冻梨。
  “光看着不行,要盯着。可得学出个样来,别像老二和他大哥,一天天就混,啥也学不出个东西来。”仲英看了一眼拿着没化透的冻梨一个劲往嘴里塞的二丫。
  “妈,别老说我,我这不挣钱了吗?一个月二十多呢。”二丫自打干起了临时工,如鱼得水,神气着呢。虽依然大吃不止,可说话底气却足得很。
  “挣钱?就你拼死拼活挣的那俩子儿,不够你一人吃的,还不是卖苦力。”
  “那也没白吃。再说我,下月工资不交家。”二丫又操起一个梨,“咔嚓”咬下半块。
  “你敢!翅膀硬了?把新衣服脱下来!”仲英装着伸手扯衣服。
  “不地,就不脱!”二丫往后缩,嘴里不住地嚼着冰凉的冻梨。
  “都不如你大弟,从来不说不讲。”仲英又瞟着满脸通红的大娃。他的学习还不如二姐,所以,姐弟们的争吵,他从来不掺和,有活就干,给吃就吃,一副与世无争的面孔。可谁都知道,大娃心眼好,此时母亲提到他,无论是好事坏事,他脸都通红。
  “妈,别……别说我,我……我啥也不行。”大娃手里的半个梨都不知如何咽下去了。
  “你是真不行,就知道死出力,唉!”仲英叹了口气。
  “活人能让尿憋……憋……”大娃“憋”了半天,也没憋出个结果来。
  “大哥,你别憋坏了,哈哈。”二娃逗着大哥。
  “对……对,憋死……死!”大娃终于把话说完整。
  “行了,话说不利索,少说多吃。”三丫瞪了一眼大弟,“妈,你说现在也是,学再好不是也这样?啥都推荐,也不考试,我看学习没啥用。”
  “老三,你可别没姐姐样,几个弟弟可看着你呢。妈就不信,没文化就那么光荣?咂咂!”仲英对于三丫头的说法,表现出极度地不满意。
  “妈,我知道,我不一直好好学嘛。可这不是还有两年我也毕业了,干啥呀?”三丫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了。
  “丫呀,甭急,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行也下乡!”仲英也担忧,可表现得特自信。
  “我不!大姐多苦,好不容易才爬出来,我才不遭罪呢。”三丫瞟着大姐。
  “啥叫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大姐现在不是熬出来了?”大姐此时颇为得意的样子,以一位老师的身份对妹妹进行言传身教。
  “哟,说你胖还喘上了。刚下乡时让狗撵得嗷嗷哭咋不提了?”三丫开始揭大姐的老底。
  “滚一边去,那狗跟小牛犊大小,你赶上估计都不会跑。”大丫瞪着三丫。
  “行啦,别在这耳边嗡嗡,脑仁都痛了,该干啥干啥去……”仲英抓了把瓜子,转向了厨房。
  孩子们的争吵,当母亲的虽然不喜欢听,但却喜欢看到这事。这更说明他们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未来的日子总归是他们的,不依赖母亲而能独立生存下去,这是仲英乐见的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