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故事家族>卷四 第二章 

卷四 第二章 

作品名称:故事家族      作者:尔玛天空      发布时间:2018-03-15 09:05:46      字数:4828

  继承
  
  新年过完,回到涪城,生活继续。父亲开始实施他的计划。父亲已经61岁了,决心不再这样操劳。春节期间,两个儿子和媳妇儿都回到石家沟,在堂屋里,供着列祖列宗的神龛前,父亲对家庭的未来做了安排。
  “我已经六十多了,昨年正式办了退休,每个月领一千多。厂也开了十多年,挣的钱,也够我和你妈养老了。”父亲顿了顿:“钱是挣不完的,人要知足。不想累了,清闲下来,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帮到看管娃娃。家里的事情,当着全家人,说清楚,以后少矛盾。”
  父亲接着说:“立斌接了班,有了铁饭碗,原本就可以不管了,家里的一切都应由老大继承。但这几年情况变了,兵工厂变成了企业,改成了公司,国家不再管了,铁饭碗变成了泥巴碗。一家人,亲兄弟,立军你同不同意给老二分?”
  “同意。都是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我莫意见!”我答到,扭头看看彩妞儿。彩妞儿不看我。
  “这个……”弟弟立斌不好意思,半天开不了口。
  “还不谢谢哥哥嫂嫂!”弟媳妇儿推推立斌。
  “石家沟的房子、土地山林原本就是老大的,不用分。”父亲看看母亲:“我和你妈商量过,涪城的房子我们住,主要说汽修厂。厂里有十多个师傅,近十个学徒,一年工资要发二十多万,净落不到几个钱,主要是股份。几个老家伙都不想干了,都准备交给下一代。年前盘了下,总的近三百万。管得好,一年纯收入有二十多万……”父亲以前从来不给我们讲修理厂的事,想不到,一个汽修厂,养活了二十多号人,还有这样大的收益。
  “按规矩,我们占百分之六十,一般一个月分一万左右。”父亲接着说:“你们两兄弟只能分股份,老大没接班,多百分之十,占三十五;老二占二十五。”
  “两兄弟要团结,保持在厂里的优势。厂里的事,按股份说话。老二在上班,我的意思,老大就到厂里去,学到管厂,趁我还能动,把你带上了路,再过三五年,我就莫法过问了。”父亲不等我们表态,就把话说开了。看来,他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我看看立斌,又看看弟媳妇儿。没有人说话。
  “这样弄,我的茶庄就白办了。”我说的是大实话。
  “茶庄照样开,我去管。”彩妞儿说。
  “你得不得行哦,杂事不少哦。还有娃儿上学哪门办?”
  “我们可以帮到接嘛!”母亲插嘴道。
  事情就这样定了。春节一过,到汽修厂一看。几个创业的老同志,利用过年,都把继承的问题解决了。另外两位叔叔,占的股份都是百分之二十,他们的继承问题很简单,只需明确归属所有就行了,厂里的大问题都由父亲决定,十多年事实证明,父亲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他们都相信并衷心拥护父亲,没有什么值得争论,一切都很和谐。
  “这是立军,我大儿子。我老了,决定把厂交给他,往后就指望他,大家支持他,尽快学好管好厂,带领大家多挣钱。”父亲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宗明义:“他自己另外有生意,先要安排妥当,这边慢慢来。”
  其实厂里好多人都知道,我以前不愿意接手汽修厂,非要自己白手起家闯天下。现在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才回来继承父亲的产业,都很佩服我。父亲话音刚落,都辟哩啪啦鼓起掌来。
  厂里一共21名技术工人,有15个都是退伍兵,另外6名,都是这15人的亲戚朋友。部队上训练过的,就是不一样,十几号人,行动迅速,做事干净利落。只要有顾客上门,一切程序标准规范。不需要我花心思动脑筋。
  将工作仔细过了一遍,确定我的重点是维持与主管部门和大客户的良好关系,保证环境顺畅、生意稳定,回款及时;在此基础上,再有意识有目的地拓展业务。第一个需要拜访的是主管部门区计经局,各种业务审核,检查评比,证件文本都是他们在负责。其次是长期合作的大客户,两家出租公司、三个部门、五家企业和城郊乡政府。最后是提高厂里的服务态度,整治环境。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几个老革命,大家都非常认可,支持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于是,父亲陪着我,一项项开始落实。我成了老兵汽修厂的总经理。
  父亲用十多年的时候,为修理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到一个单位,总受到客客气气的欢迎,好多领导还同父亲开着不咸不淡的玩笑。
  “要明白,莫人该为你做任何事!”父亲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爱好!……”每拜访结束一个单位,父亲总要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他们的特点。这些人情往来,我打工时帮老板多多少少干过,自然心领神会。不停地约领导,花了将近一个月,我和父亲才逐一拜访完这些重要人物。可以想到,这十多年,为了汽修厂,父亲没少吃苦。
  “工作上的事,大概就是这些。”父亲告诉我:“还有一件事情,比这些都重要。不注意,出了问题,啥都等于零。”父亲把一切工作交接之后,说出了他最担心的事。
  “你晓得,这一批人都当过兵,训练有素。里头有好几个,同我们一样,在青海驻了六七年。有三四个没分工作,回了农村,有四五个分到公社农机站,早就垮了,生活没着落。剩下的几个,后来新招的,要年轻点,在部队上时间长,没工作,都在找政府,想解决。经常有不三不四的人来,想搞串联,要特别注意。”在外打工时,偶尔听到过这种消息,也见过一大群穿着旧军装的人,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政府门前静坐。想不到,传说中的事情,同自己离得这样近,一不小心,自己就坐在了火山口上,我竟然半天回不过神来。
  “其实也不是大麻烦,只要厂里效益好,每个月正常发工资,都没问题。主要怕厂垮了,就会出问题。”父亲见我神情呆滞,对我说:“上有老,下有小。赚钱第一,其他都不重要。主要防人来串,同别的串在一起就麻烦。”
  父亲的话让我想起了石家沟,想起了春节见到的勤宝,想起了他给我的关于民办教师的各种文件,他说话的语气,想起了一起当民师的同事。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父亲,也许不知道,在他挖空心思准备退休的时候,他的儿子、确定的继承人、刚刚上任的总经理,还属于另外一个群体,一个他不了解的世界。
  每天穿梭来往于茶庄和汽修厂,一切并非我想像的那样忙碌纷乱。茶庄的工作虽然杂乱,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人勤快,眼底有活,客人离开,及时清洁打扫,时刻保证整洁卫生,一般不存在忙乱。汽修厂重在理顺职责,保证每个人岗位清楚,任务明确,每项工作,每一件事都追踪落实到人头,运转也就十分顺畅。2000年的大半年,在父亲的指点下,不断熟悉了解汽修厂,依着自己的想法,慢慢对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一切都很顺利。看来无论任何事情,只要思路明晰,思想顺畅,工作也就顺利,整个生活将充满阳光。
  
  抉择
  
  六月的涪城已经炎热起来。汽修厂的油味让人憋闷,叮叮当当的声音令人烦躁。每日上午,安排完厂里的工作,我便到茶庄去,窗外蝉鸣停停歇歇,屋内的温度清凉宜人。上班期间,茶庄人员稀少,清静自在。
  “立军,立军。”我正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着报纸,勤宝竟然进门冲我走来。
  “请坐请坐,稀客稀客!”我一边让座,一边纳闷,勤宝如何就找到了茶庄。
  “哎,你这儿不好找。”勤宝放下手中的包,接过我递过去的茶杯,“到汽修厂,勤义哥给我说的,找了半天。这儿环境好,整得好哦!”我应答着,心中寻思,勤宝专门找来,不知道有什么大事。
  “专门来找你,想给你说点事。”勤宝四周看看,低声说道:“春节天说的事,有眉目。有兴趣不?”
  “啥意思?”我被问得一头雾水。
  “民师权益维护协会。”勤宝说:“就是有人搞了个机构,把当过民师的人召集起来,一起维护我们的利益。参加不?”
  “啊!”万万想不到,还有这种做法,我一时转不过弯。“哪个成立的,有点名堂哦!”
  “我也搞不懂,好多地方都有,有省级的,市级的,从上到下,就像政府一样。”勤宝告诉我:“参加的人不少,还有领导,各管一行……”
  勤宝就像春节时一样,开始讲述这些年的经历。在新疆当了小包工头,工作轻松,收入攀高,经常出入茶馆酒楼,好多人知道他以前是教师,都很敬佩,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不知不觉,就有了大批当过民师的朋友。大家从天南地北聚在一起,在三教九流中,都过得有声有色,大多衣食无忧,也有些出道较早,身价成百上千万。甚至还有出过国,留过洋的成功人士。因为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彼此话语投机,联系紧密。不知从何时起,竟然开始无比留恋逝去的青春,感叹被下放的困苦。就有人收集研究各地的民师政策,互通有无,从而发现国家省市,不同的政策版本。不知不觉中,就有了组织联合,要为过去的岁月做公正的评价,主张争取自己的权利。从全国到省市县,每一级都有,分设不同的部门,配置人员,开展宣传联络,吸收下放的民师加入。定期开会研究,统一政策办法,同时进退,赫然有了声势。勤宝积极主动,东奔西走,组织发动,感觉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工程。希望我也加入进去,为自己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为曾经的青春争取一个公正的评价……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回到了97年的香港。这个世界真小!带着粤音的普通话,地道熟悉的乡音,跨越千山万水,竟然在我耳边讲着同样的道理。那时,我是受剥削压榨的工人,现在,我是一名自由自在的老板,但宣讲的内容,一样让人有所思,有所动。也许,在这个蓬勃湧动,生机无限的大地,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看着勤宝,这个我以前的同事,想不到,他变得如此热情,充满希望!
  最终,我没有答应他。正如在香港一样,我没有参加上街游行。不过这次,没有轻易去告密,我得认真想想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的组织,这样的行动,让人生畏,让人害怕。每天在工作之余,总会想起勤宝,也会想起在石家沟过春节的情形,也许,崇伦爷的担心很有道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嗅到了一些异于寻常的气息。
  想起父亲讲到的汽修车相关情况,仔细观察,还真让我看出了些门道。汽修厂一共15个退伍兵,9个同父亲属于同一时代,好几个都曾经在青海服过役,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贡献。大家总爱回忆戈壁滩,回忆青海湖,回忆鸟岛,回忆冬天的漫天风雪。两个同父亲一起建汽修厂的股东,感叹这个时代发展变化迅速,让自己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感谢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大家搭建了舞台,提供了机遇,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另外几个从乡镇公社农机厂下岗的师傅,虽然附和着,最终总会去埋怨转业时的安置分配政策,叹惜自己没靠山莫门路,无钱财走关系,最终到老还要靠双手刨饭吃,羡慕曾经的战友,像父亲这样,早早地退了休,啥事不干,领着国家发的养老钱。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他们天南地北闲扯,八方比较对照,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生大半辈子,靠双手挣钱养家,总体上生活不错,知足快乐,期待着平安顺利渡过晚年。
  另外6个,比父亲他们晚了近10年,有从新疆等外省转业回乡的,也有川内部队转业回家的,大多50岁上下,想法同父亲他们迥然不同。无论谈啥,最终总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地方上一切都不如部队正规,啥事都不守规矩,当官的污七八糟,为非作歹,常常会为私利,胡乱整人……而且,每说一件事最终总会同自己扯上关系。于是,激动起来,开始辱骂村长书记,或者是原来单位的车间主任厂长。听他们报怨发泄,常常让我又气又笑。笑他们张冠李戴,胡乱编排。气他们乱说乱讲,搞坏了厂里的环境气氛,误导了大家的思想。不过,回想起自己当民办教师时,对社会上流传的事情,也是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分析,常常得出书生气的结论。世界广阔,纷繁复杂,一个人偏居一隅,经验单一,眼界狭窄,哪能去评判整个世界?有时面对显而易见的错误,我忍不住同他们辩说一通,渐渐的,我竟然成了他们论争时的裁判。
  偶尔也有战友来串门。但汽修厂工作繁忙,计件领取报酬,不会有人愿意丢下工作去闲聊。一般的技术人员,全勤加上加班,一个月收入都在千元以上,远远高过周边其他行业,比教师公务员都高,算涪城的高收入群体。退伍兵们闲谈时,这不满那不平,但一说到工作,说到收入,总是相当理性。偶尔议论起退伍军人成立的各种组织,如何上街游行,大家也只是相互比较评说,没人愿意放下手中工作去参加。毕竟,汽修厂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产业,不是替别人打工,大家依靠着汽修厂挣来一家人吃喝,都指望着厂子兴旺发达,不敢耽误了工作,得罪了顾客,坏了自己的名声。只要汽修厂生意兴隆,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就会保证这群退伍军人平和稳定。接触汽修厂半年,我慢慢了解了这个行业,总体上处于上升时期,供不应求。况且老兵汽修厂口碑好,业务精,很多回头客,让我放宽了心。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