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为人母苦度儿女荒
作品名称:金凤凰 作者:永铭家珍 发布时间:2018-03-12 22:44:10 字数:3514
计划粮度日的年代,只有善水一个人二十斤的计划粮,供四张嘴,显然不能人人都吃白米饭的。翠莹的名字因为被大妹妹周翠艳顶替进了城,因此在村里就没有计划粮,而妹妹的户口又在大哥周进年那里,计划粮自然也在大哥那里了。大哥大嫂从来不提周翠艳的户口问题,翠莹也不好意思提出来。可是女儿出世了,口粮更是紧张。
女儿还在吃奶,见翠莹将米饭给善水和儿子吃,翠莹一个人吃着山芋干和玉米糊。善水将手里的米饭推给了翠莹:“你有孩子吃奶,我吃山芋干玉米糊。”
“那怎么行?一家人还只靠着你挣工分呢!”
夫妻两就一碗米饭推来让去的。
刚儿眨巴着大眼睛,眼睛盯着那碗被爸爸妈妈推来让去的一碗饭,用还不太清楚的发音说道:“饭饭好吃!”那意思是,爸爸妈妈,你们把白米饭推来推去的,饭比山芋干和玉米饼好吃哦。
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和那天真的眼神,两人心里流过一种酸酸的味道。
翠莹道:“我大哥也不提翠艳的户口问题,我哪时候都想把户口转了过来,按道理我的(户口)名字被翠艳顶替带走了,翠艳的户口计划粮就应该归我,可是……”
“算了吧,就当没有那份计划粮……”老好的善水显得很是无奈。
“你说得轻松,两个孩子渐渐大了,怎么办?”
“……”善水欲言又止。是啊,目前不仅工分值低没有钱买黑市粮,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米,因为每个人要买也是买那份计划粮。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翠莹左思右想,还是硬着头皮来到大哥家。
第一趟来,大哥不在家,翠莹说明来意,大嫂肖杜婵推脱道:“这事要问你大哥,我不知道。”
第二趟来,大哥脸拉的多长,道:“是她的计划口粮,又不是你的,再说我们孩子都是饭仓子,口粮都不够吃……”
“知道大哥你们也很难,可翠艳是顶了我的名字上调的,我没有计划粮,但翠艳的这份计划粮理应属于我的,我也是没办法才来……”
“好了好了,别说了,转走就转走吧,现在知道日子难熬了,当初我就不同意你嫁给他,穷得跟水洗的一样。瞧,现世报了吧?”
“大哥,你这话……”没等翠莹说完,大哥不耐烦地对肖杜婵说道:“把户口拿给她!省得在这丢人现眼。”
翠莹含着泪忍气吞声回了家。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个家富起来,我要让所有人看看,我们不会永远这样受穷。
八一年的春季,最忙的也是最挣工分的茶季到了,翠莹对善水说:“我想去摘茶叶,挣点工分补贴补贴。”
“现在不是一个孩子了,你一个背心总不能背着两个孩子吧?”
善水面带愁容,他知道翠莹一旦动念头决定的事情是拦不住的。
想到给翠艳用自己名字顶替上调时翠艳允诺的话,翠莹道:“我想把刚儿送到大妹妹翠艳那里,让她替我照顾一下。”
“她都不待见你,你还把孩子送给她带?算了吧!”
“我这是第一次开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我想她应该不会拒绝的,怎么样也会帮我带一下的。”翠莹很是自信地说道。
就这样,翠莹将儿子送给翠艳,让她帮一下忙,等茶季忙完就接回来。翠艳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极度烦躁。她接过孩子,即刻就送到单位的托儿所。那时候她正在恋爱中,根本没时间照管翠莹的儿子,别说承担翠莹这个儿子的所有了。果然,茶季刚刚才开始一个月的一天,也就是翠莹将孩子交给翠艳的一个月之后,翠莹正忙时,翠艳将长了一头热疮、瘦得皮包骨的刚儿送回毛田湾。
看着翠艳手里的孩子,翠莹和善水都陷入短暂的迷惘之中,因为除了儿子的那双大眼睛有点熟悉之外,这孩子已经面目全非了。翠莹在心里嘀咕道:”这是我的刚儿吗?“
善水甚至产生该不是翠艳在托儿所抱错了孩子的念头。
待翠艳走后,翠莹抱着儿子痛哭了一场,善水也在一边暗暗流泪不止。
眼看带两个孩子还想挣工分是不行的。翠莹想到在茶厂当厂长的三舅舅。她要带着两个孩子,离开毛田湾,去茶厂,一个月还能挣三十来块钱。
这天早晨,善水将翠莹和两个孩子送到c陈老屋。翠莹带着两个孩子跟母亲李妍挤在一起睡。由于女儿还在吃奶,夜里时不时地哭泣,每当女儿哭泣时,翠莹赶忙用手捂住女儿的嘴,因为李妍要起早兑菜卖,她怕女儿吵闹李妍休息不好。
就这样,翠莹每天早晨背心背一个,胸前抱一个,走好几里路来到c城南门的茶厂。每天来到茶厂,先将两个孩子放到茶厂托儿所,女儿睡在摇篮里,就让儿子站在他妹妹的摇篮边。翠莹则趁中途交茶的时候来给女儿喂一次奶。有时候茶叶被打回笼,连喂奶的时间也没有。
擀茶工实际上就是将混合在一起参差不等的茶叶分出等级来,分得不清爽,就要被打回笼重新擀的。擀茶工的活是多劳多得,那活看起来容易,但刚来不熟悉的抑或手脚慢的是不容易挣到钱的。俗话说条条蛇咬人,就这样,翠莹在紧张、纠结、劳累中挣得每月的三十来块钱。
一天,善水来看翠莹,翠莹早上天不亮就将一双儿女弄醒,善水抱一个,翠莹背一个,两人高一脚低一脚的往茶场赶,眼看妻子所受的艰难,善水心里很是难受,他流着泪说:“我们不挣这钱,这样你会累垮的,我们回去吧,苦就苦点。”
翠莹知道这是丈夫心疼自己,开弓就没有回头的箭,翠莹发誓要让这个家富裕起来,想富裕不吃苦哪行?
“回去?回去带两个孩子能爬高上低吗?回去一分钱都挣不到,在这里好歹孩子带了,钱也挣了,辛苦点不算什么!我在这里,有时候还有小妹和大侄女她们送返给我吃,而你一个人在家,胃又不好,家里家外也够你累的,你就不要操心我们了,照顾好你自己。”
就这样,翠莹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在茶厂做了七个月的擀茶工。
艰难中的时光将岁月推到了八三年,也正是农村分单干的时候,眼见大哥陈善林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是成年的小大人了,三间茅草屋,十几口人住着显得太拥挤了,加上两个满地跑的孩子,简直就没办法住了。翠莹跟善水决定选一块地皮做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大哥陈善林见三弟决意做房子,心里暗生愧疚之情,恨自己在经济上帮不到他们,便一有空闲就上山伐木,不声不响之中为他们备好房料。
再说翠莹夫妻两人说干就干。首先他们在清溪河边靠东的地方选了一块地皮,两人起早摸晚,从河道上下游捡来很多鹅卵石,将河坎边拨了一条下河的台阶,然后又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木头桥,最后又将河坎用鹅卵石顺着坡坎加固了一下。接着又把大哥周进年为自己准备的房料拉了过来。
做房子的前期工程做好之后,夫妻两人开始筹钱。先把家里一百多斤条茶卖了一百多元,翠莹又到最好的朋友家里借钱,朋友家也没有钱,但知道翠莹为了盖房子,当即卖了她家一条猪,借了一百五十元给翠莹。陈善水又问村干部借了一百元,七拼八凑才凑了五百元。
看着手里的五百元钱,翠莹道:“选个好日子尽快动工吧!”
“嗯!好的。”
正当两人准备动工盖房之际,母亲李妍来了,因为小女儿翠芸想进纺织厂当工人,但需要集资进厂,因此要他们兄妹几个一人最少要拿五百元。翠莹呆住了,天!这手里借来的整五百元钱还没捂热,因为没地方住了,这是要拿来盖房子的,这可怎么办呢?见翠莹露出为难之色,李妍转身来到大儿子周进年家,周进年两手一摊:“我的老娘啊,我哪来那么多钱借给你呀?”
俗话说,家有黄金,外有等秤。李妍见儿、媳这种态度,心想,大儿子做木匠手艺多年,一直没做什么大事,五百元积蓄应该绰绰有余,看样子不来点硬办法是不行的:“你拿不出,借也要给我借来伍佰元。你小妹也不小了,好不容易遇着这进厂的机会,你们不帮她谁帮她?”
见婆婆来硬的,肖杜婵眼珠一转提出,“翠莹能拿五百,我们砸锅卖铁也拿五百。”口气很是肯定。
李妍道:”你们做大哥大嫂的,又不是不知道翠莹的难处,她手里有钱也是借来的,何况他们没地方住,马上要盖房子用钱,这样,我让她少拿点……“
”不错,我们是做大哥大嫂的,她翠莹不也是做姐姐姐夫的吗?支援小妹妹义务都是一样的,她拿多少,我们就拿多少。”没等李艳说完,肖杜婵抢着回到。
肖杜婵心里的小算盘是,翠莹准备盖房子,手里肯定有钱,但要是给了小妹,她的房子会盖不成,她估计翠莹怎么也不会拿出这五百元的,只要翠莹不拿,自己就不用掏这个腰包了。
李妍见大儿子大媳妇软硬不吃,没办法,只好回头将大媳妇肖杜婵的意思跟翠莹说了,想到小妹遇着这样进厂的机会也是难得,错过了也很可惜,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房子做不成砖墙可以做土墙的,做人也不能光顾自己,为人能尽一点力就尽一点力吧。再说小妹工作安顿好了,母亲从此后也可以少操一点心了,就当是为母亲分忧也要把这钱拿出来,再说自己不拿,大哥他们也不会拿钱。想到这里,翠莹将五佰元递到母亲手上。
开工的日子已经定下,房子是一定要做的。两人便商量,没钱,就先土垒墙做房子吧。土垒墙一分钱没有也不行,没办法,能借钱的地方都借过了,善水就上高山砍了不少毛竹,然后再一根根的从山上弄下来,好不容易卖了九十元。两人就用这仅有的九十元动了工。村里很多人都来义务帮忙,这样也省了不少工钱。在大家的帮助下,好歹垒成了一座三间土墙屋子。
新垒成的屋子虽然不像别墅那样醒目,却很显眼,刚住进新屋子的翠莹一家,因此招来两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