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作品名称:谋变 作者:trumanedu 发布时间:2012-11-13 11:02:54 字数:5554
媒体见面会刚一结束,胡志新就和李导开始研究MTY拍摄的具体事项,他们在确定由青年影视演员周曼琦和王楚轶出演男女教师,以雅雅在片头、片中、片尾以童声和琴声贯穿整个故事主线的角色后,李导随胡志新南下广东,在胡志新老家南雄找到了三处拍摄场地。之后又专程飞往河北张家口,在张北草原,又选中了几处场景。
2010年7月30日,胡志新带着女儿雅雅来到张北草原,MTY《爱的呼唤》正式开机!
7月的张北草原,一早一晚凉风嗖嗖,寒意浓浓。而一到中午,烈日炎炎,热气腾腾。剧组所到的几处拍摄场地,除了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坪外,几乎很难看到一棵树。
也就是说,剧组人员要在没有任何阴凉遮挡的高温下坚持工作。胡志新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看着剧组人员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样子,心里很是激动。特别是周曼琦、王楚轶和雅雅,不停地在烈日下反复试镜,尽管酷暑难耐,但还要表现出轻松自如状。胡志新为雅雅捏着一把汗:雅雅能坚持住吗?
令胡志新没有想到的是,他来张北的第二天就中暑了。头晕目眩、浑身乏力的他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哪能照顾7岁的雅雅?
可是,他的担心纯属多余:剧组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非常喜欢雅雅,无论是转换场地,还是原地就餐,都有人照顾她。特别是曼琦和化妆师艺久,把雅雅简直当做她们的小妹妹,胡志新的心里这才踏实了一些。
一天中午,剧组在张北桦皮岭拍摄外景,胡志新的身体实在是支撑不住了。一开始他是睡在车里,可是,整个车厢像蒸笼似的,使他不得不下来透透空气;然而,车厢外又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炉,烤得他无处立足。瞅来瞅去,倒是车的一抹阴凉是他最佳的栖息地。
他半躺在那儿,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拍摄场地,他突然发现不见雅雅了,曼洁、王楚义、艺久都在那儿忙碌,雅雅到哪里去了呢?
他刚要起身去问李导,忽然发现在不远处的一片草坪处,摄影师老墨在给雅雅拍艺术照。看着雅雅高兴的样子,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老墨的原名叫武国庆,他的笔名叫墨川。因在剧组数他年纪最大,所以人都叫他老墨。
老墨其实不老,他才四十多岁。由于常年在外拍片,风吹日晒的他和同龄人相比,显得苍老了一些。胡志新听李导讲,老墨不但摄影技术一流,为人处世也是一流。胡志新相信李导并未夸大其词,他能感觉得到,老墨是一个只爱工作而不爱说话的人。
雅雅的艺术照拍完了,她拿了一瓶矿泉水来到爸爸面前,非要让爸爸喝下去。胡志新见雅雅被太阳晒得黝黑,心疼的实在不行,就叫雅雅坐在他的怀里歇息一会儿。雅雅说“爸,您都病成这样了,就不要管我了,您要多喝水啊!”
这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涌上胡志新的心头。他对雅雅说,爸没事,你去拍戏吧。
李导见胡志新实在难以坚持,就集中时间赶拍雅雅在张北的镜头,然后让胡志新领着雅雅提前返回广州。
在离开张北的那天下午,老墨拉着胡志新的手说:
“胡总,回去好好养病,过几天剧组就要去广州,你的任务还很艰巨呢!”
望着老墨真诚的眼睛,胡志新在心里说:
“老墨,你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胡志新领着雅雅一进家门,温春娣就大吃一惊:往日精神抖数的老公在一周之内竟然憔悴成那样;走时皮肤白嫩的女儿也被太阳晒得又黑又瘦。
温春娣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公和女儿每天都有两个电话给她,几天前,她是从女儿雅雅口中得知老公中暑的消息,身为医院护士长的她一连说了几种药物,让老公买来服用,难道老公没有按她说的去做?雅雅告诉妈妈,拍片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医院或者诊所。温春娣让胡志新在家歇息几天再去公司,胡志新心想,他都离开公司一周时间了,忙里忙外的音发肯定恐怕早就焦头烂额了。
胡志新一见音发,心里就暗暗一惊:一周不见,本来就瘦弱的音发显得更加瘦弱了,他眼睛里布满血丝,额头上出现了皱纹,虽然满脸含笑,但却掩饰不住过度的疲惫。
“哥,你怎么不在家里休息几天?”
他每次出差回来,音发都会这样关心地问他。在公司员工和客户面前,音发都是叫他胡总,而在他的办公室,只有他们兄弟二人的时候,音发则叫他哥。
“公司最近怎么样?”他问。
“事情太多了:老客户要货,新客户来公司考察,还有几个没有代理商的省份,让我们派人去给他们贴膜……”
“你派人去了吗?”他不等音发说完就打断话茬。
“没有。”
“是抽不开人吗?”
“也不完全是。”
“还有什么问题?”
“业务量太小,挣的钱还不够来回的交通费用。”
“相差多少?”
“如果我们派人去,公司得倒贴三千多块。”
“去,明天就派人去!”胡志新断然决定。
“哥,明摆着贴钱,干嘛还要做呢?”
“音发,我们做的环保教育产品,赚钱当然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我们为什么花那么多的钱录制《爱的呼唤》,又为什么再花钱拍摄MTY?这里面的道理我不想多说,你好好想想吧。”
望着胡志新深邃的目光,音发这才明白三哥的决定:
“那好,我现在就给他们电话,就说我们就派人去。”
“你准备派谁去?”
“我和小鹏去。”
“不,你不必去了。”
“为什么?”
“……你在家里休息几天吧,让小彭和小朱去吧……”
音发猜出了三哥的心思,想说什么有没说出来,起身回他办公室去了。望着音发疲倦的背影,胡志新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7年,音发就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帮助胡志新筹备读努门公司,音发在工作上的细致与刻苦,胡志新是打心眼里认可的。公司成立以后,他让音发先从市场入手,与客户直接打交道。有好多次,音发与客户打电话的时候,他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听的很是认真。他提醒音发,与客户交流的时候,如何把握语气和语速,对于客户提出的任何质疑,在对方没有讲完之前,尽量不要打断他们的话茬。他叮咛音发,凡是“吃毛求疵”的客户,十有八九是喜欢上了读努门的产品,否则,人家没有必要多费口舌。
音发记住的胡志新的话,后来,音发在对业务人员讲这番话的时候,还多了一句自己的亲身感受——宽容。音发对业务人员说,做业务其实就是做人,做人除了有做人的原则外,还有做人的方法。
胡志新对音发的进步十分满意。可是,他从来没有当音发的面有过半句赞美之词。他要给音发一定的压力,只有把压力能够变为动力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他把公司的内部管理、每年两次的全国教育装备展和其他会议,几乎都让音发参加。渐渐地,见多识广的音发与此前相比,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胡志新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还要给音发“施加压力”,早日把音发锤炼成既有高超策划能力,又有科学的执行能力的多面手。
于是,他进一步放权给音发,许多关键的问题让音发定夺。一次,有个到公司考察过三次,电话通过十多次的人想做某省的代理商,因其坚持的付款方式音发不能接受,所以一直未能达成代理协议。一两个月过去了,那人没有再打电话,就在音发快要忘记那件事的时候,那人又来电话了,而且还是坚持他此前的付款方式,音发有心一口回绝,又想起三哥说过的“吹毛求疵”的话,干脆就去问胡志新怎么办。胡志新说:
“音发,你要是把这个问题推到我身上的话,那这个代理商就没有了。”
“哥,你的意思……”音发真的不知道胡志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看看,我的身后是什么?”
“……”音发欲言又止。
“我的身后就是一堵墙,我没有任何退路。你想想该怎么办吧。”
音发悟出了胡志新话里的意思,主动给那人打去电话。音发告诉那人,谢谢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读努门的产品,至于你想做我们代理的事情,实难让你如愿。不过,我们可以做个朋友,读努门就像你在广州的家一样,欢迎你有时间常回来看看。
三天后,那人来到广州,成为读努门的省级代理商……
胡志新收回思绪,突然觉得自己对音发太“苛刻”了,他应该让音发休息休息,多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比如,陪他老婆和孩子逛街购物、看看电影、出去旅游等等,总之,要让音发放松放松……
“咚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胡志新的沉思。推门进来的人是音发,他对胡志新说:
“哥,我还是亲自去吧。”
一周之后,李导带着剧组来到广州,一向不善应酬的温春娣出现在老公为剧组接风的宴席上,向李导和老墨等人敬酒。只有胡志新心里明白,温春娣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对他工作的支持。
第二天一早,六辆挂着“MTY《爱的呼唤》摄制组的专车就驶向韶关的南雄。
与张北相比,广东南雄的温度要高出许多。但是,由于南方气候湿润,拍摄场景大多在竹林和小河边,因此,剧组人员的心情都相当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在哪个地方拍摄,村上的干部和群众都热心得令走南闯北的李导和演员们感动,剧组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而且不取任何报酬。跟踪报道的一个媒体记者原本以为,当地人没见过或者是很少见过拍戏的,他们只是为了看稀奇图热闹罢了。可是,当他得知国内和海外许多影视作品都是在这儿拍摄,剧组有时想找群众演员,或者是需用什么东西,村民的表现并不十分积极。于是,记者问一个村民为何如此热心,一个村民是这样回答令他感到意外:
“志新是从我们当地走出去的能人,凡是他领回来的人,都能给我们带来好处。”
记者从那位村民口中得知,胡志新到广州事业有成后,交往了许多高端朋友,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十几年前,从新地村到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公路,是又陡又窄、盘来绕去的土路,一遇到雨天,连板车都不能行走。致使当地的特产运不出去,外面的东西运不进来,交通的闭塞,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胡志新打通了关系,争取到了资金,才把那条土路改建成了水泥路……
记者听了颇为感慨:近十多年来,随着从农村走向大都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再对“在城里干事”的刮目相看了。可是,从村民对胡志新如此热情的理由上看,只要能为当地群众着想,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实,乡亲们是从心底里感激的。
由此那位记者再生联想:胡志新投资百万打造中国第一首低碳环保公益歌曲及MTY,使“普通民众拥有改变世界未来的力量“,又会有多少人对他心存感激呢?
2010年8月底,MTY《爱的呼唤》制作完毕,9月4日,胡志新在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们在观看了MTY后深受感动,感谢胡志新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第二天,《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人民网》、香港《文汇报》等强势主流媒体都发布了消息。已经成为胡志新好友的老墨也受邀从北京来到广州,给胡志新带了一幅他的书法作品:
颠覆传统在志新
胡志新非常喜欢这个条幅,将其装裱后挂在办公室里。后来,胡志新认识了著名学者、国家一级作家韩起先生,当韩起先生了解到胡志新艰苦创业并取得可喜成绩后,给老墨这句话的前面又加了一句,于是,胡志新又多了一幅难得的名人书法作品:
与时偕行创伟业
颠覆传统在志新
一开始,有人对于“颠覆传统”这四个字提出异议,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大力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怎么能说要颠覆呢?胡志新回答毫不含糊:传统是以前的时代留下来的一种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了多少光辉灿烂的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些传统的东西显然不再适应了。就拿粉笔来说,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工具,由于它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会带来严重影响,此外,制造粉笔需要开采山石,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类似这样的旧传统,必须要彻底地颠覆!
其实,胡志新的这种观念,早在几年前就不断地向外界流露过,比如,他在接受媒体采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演讲等,都在彰显着自己的观点。
MTY完成不久,胡志新收到了一封“创业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的函件:他被评为“创业中国2010年度——十大低碳人物”,要他于9月18日到北京大学参加颁奖典礼。
胡志新这才想起,一个月前,也就是他忙于录制《爱的呼唤》歌曲和筹备拍摄MTY的那段时间,他收到过一个创业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寄来的资料,让他填写一份反映公司基本情况的表格,写一份1500字左右的个人介绍。他看后将将那些资料丢在一边,一是当时确实太忙,没有时间填写,二是他认为自己与十大低碳人物距离太远,所以当时并没有填写上报。只过了两天,北京那边就来电话催要,弟弟音发对他说,能不能评上是一回事,我们报不报材料又是一回事。话又说回来,我们读努门的产品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又创作了中国第一首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歌曲和MTY,要我说,你完全有资格入选全国十大低碳人物的行列。
音发这番话使胡志新有点动心,他挤出时间填写了资料,让文员刘金鹏发了出去……
看着那份函件,胡志新的心情有些激动,他压根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什么十大人物,他只想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至于说名誉,他认为不能看得过于重要。
可是,有一点胡志新也许没有在意:对于企业家来说,影响他们发展的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商品的品牌,一个是个人的品牌。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这天晚上,激动之后的胡志新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此次评选活动是采取什么形式进行的呢?十大低碳人物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胡志新突然萌生出这样的疑虑实属正常:近年来,几乎各行各业都在大搞名目繁多的评奖活动,有些奖项,只要给钱就能拿到,社会上对于这种做法颇有微词。
胡志新决定,先了解清楚情况后再决定去不去北京。
经过多方面了解,胡志新得到了确切的推选情况:
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为了准确、客观的反应创业人物的事迹,评选机构包括政府官员、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传媒精英、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等数十位强势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以及网民公开投票机制,保证了评选的权威性与公开性。本次评选工作的标准与程序公分四个步骤:申报要求、推荐程序、初评和总评。为了确保公正,候选人名单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评选过程在媒体上接受公众监督,最终结果由网络投票、专家评定两项得分综合评定。
胡志新还了解到,组委会为此还设立了一个“紧急通道”:在上述提名、公示、评选等正常期限之外产生的有特殊价值的候选人,可以直接进入最后阶段。通过“紧急通道”直接进入最后评选阶段的候选人,需要在经过组委会的初审、评委会三位以上评为联名确认提名后,方能直接进入评选结果产生阶段。
至此,胡志新决定去北京,参加“创业中国2010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