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顽劣是天性
作品名称:天性 作者:叔洪 发布时间:2018-01-28 10:07:42 字数:4989
顽劣,顽皮而捣蛋。有人说这是孩子的童真所致,我亦觉得有理。我说的顽劣,主要体现的是天真下幼稚的童趣。孩子调皮捣蛋,在我们家乡叫“胡臭”,也就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在一起相互间的嬉戏和打闹,甚至是被大人所不耻的恶作剧,这就是童趣的天真。
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纯真是孩子最好的名片。顽劣是天性和本性下纯真的结合体,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孩子的纯真,就是扼杀孩子成长的活力和动力,没有活力和动力的孩子,是呆傻和呆滞的,是造成迂腐的根源,是孩子的不幸,是孩子的悲哀,甚至于会毁坏孩子的一生。
童稚是心灵纯洁的特征,纯洁的就如同一张白纸。童稚是无知和简单的代名词,分不出彼此,甚至好与坏,乖巧与调皮,更别提是与非了。孩子不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完全随着兴致,随欲而发,没有半点的顾忌和计较,更别提瞻前顾后了。缺乏分辨行是这一阶段的特征。
在我们儿时的农村,田园气息十足。虽然当时生活条件很苦,但在孩子们的脸上,荡漾的永远是灿烂的笑,心头永远有阳光照耀,重来不会有忧愁。有时因小伙伴儿间的打闹,被父母打一顿,屁股上的疼痛还没有完全消失,却把恩怨抛在脑后,又欢声笑语地在一起嬉戏打闹,倒让双方的父母很尴尬。
上学的孩子在放学后,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儿着该玩儿的和不该玩儿的游戏。只要高兴的,开心的,哪怕是把天捅个窟窿,也绝不皱下眉头地大玩儿特玩儿。儿时的天性,调皮捣蛋的恶作剧,在童年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每看到当今的儿童,因太乖巧而略显呆板的脸上,隐隐看到一丝老成的面孔,被家长“管淤了”,故而我心里犯酸。单就现在孩子们的心境,和我们当年的顽皮来比,恐怕是望尘莫及喽!
时代给我们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那时的童年在今天看来是缺点或毛病。但那时的孩子不会计较,在很大度的上会原谅缺点,包容彼此的毛病,即便是关系不好的,也绝不会抛弃或远离而他使他变得孤独。
鼻澄罐儿,一个听起来很邋遢的孩子,在冬季鼻涕不止。每当鼻涕流出来,用袄袖随便一擦,或是随手一摸,然后随便一蹭,就算解决。在他上唇的两侧,经常是黑乎乎的两条鼻垢,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在和人打枱的时候,用手抹完了鼻涕就抓枱,鼻涕随着枱一起飞出,而赢的人不会嫌弃上面有鼻涕,毫无顾忌地拿回到自己身边。
这就是我们儿时的特点,彼此没有嫌弃和抱怨。这就是我们看着很简单的事,而现在孩子们却难以承受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经受了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经受的磨难,经历了现在孩子们难以经历的磨砺。童年困苦或艰辛是必不可少的磨炼。这种磨炼,会成为成年后的一份无形的财富。
我们虽然有大名儿和小名儿,但大人们都管我们叫:这帮小子。比较亲昵的则叫我们:叫驴蛋子,坏尜尜,或者是这帮秃小子,小毛孩子,小土蛋,小毛蛋子,以及一帮秃驴等,都是送给男孩子们最亲的昵称。这些名称虽不太雅观,但都带有亲昵或是疼爱的味道,反映的是对孩子的爱。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是很快乐的。家庭生活并不宽裕,没有现在这么优越的生长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多可供娱乐的方式,更没有那么多的漂亮的,并含有科技水平的玩具。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乐趣,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
我们儿时不会有现在孩子们这么多复杂的想法,更没有那么多的约束,更不会被父母逼着你学这学那,而形成这么大的压力。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这么多零食可供选者,除了一日三餐,没有其他可以入口的东西。在整个的夏天中,如果能吃到父母给买的一根儿三分钱的水果冰棍,那就是过了第二个年。我们在夏秋会悄悄地跑到有枣树、桃树等的人家,去偷那尚未成熟的枣或桃,哪怕是还有些涩,还不能吃,也会以此为乐。即便是被主人发现,也会笑着把我们吓跑,绝对不会告诉父母。
现在富裕了,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和我们儿时不可同日而语,简直是天壤之别。但现在的孩子没有我们儿时的纯洁和天真无邪,不能像我们那样,无忧无虑开心地疯玩儿。所以我们现在有无尽的回忆,而且是十分美好的回忆,值得留恋。
说到此,我不禁扪心自问:现在孩子们的童年,还叫童年吗?
在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每天窝在家里不出去,不和小伙伴们玩儿,父母或爷爷奶奶会说你是:秋后的蚊子——扎窝子。意思就是不要老在家里呆着,督促你走出家门到外面去玩儿。多与人接触,不仅身体好,抵抗力强,养成与人融洽相处的好习惯,培养独立能力。再看现在,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抑或是姥爷姥姥们,最怕的就是孩子自己出去玩,孩子还没出门,便急急忙忙的拦住了,总怕孩子出现什么危险,怕一眼看不到,让孩子受到伤害。
每个人都是从小长大的,孩子出门必受伤害,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如今的孩子,少儿成年化、少年老成化,用老人说我们小时的一句话:都变成小老头了。天真的孩子变成老头,想想就觉得可怕。
暖室里的苗长不壮,这个道理谁都懂。困在一个环境中的孩子,对世界不再充满好奇。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是否还知道思考,不会思考又怎么知道什么叫探索,增长知识又从何谈起。单纯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叫纸上谈兵的,知识不和社会中的实际相联系,只能被列入书呆子的行列。
把童真还给孩子,让成年人的世界离孩子远点儿,把童年演绎成一本童话。每个年龄有每个阶段的特点,进什么山说什么话,到什么林子看什么鸟,到什么岁数干什么事。家长不能随意地让孩子们拔高,揠苗助长有害无益,不切实际的教育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难以挽回。
童年只能有快乐,童年感受的快乐,对一生都是有益的。把压在孩子们身上的包袱扔掉,把灿烂的笑容还给孩子。
有人说是教育的观念不同,其实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传统观念的撞击。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除了极个别的外,基本上都已是祖辈的人了。然而这些已经成为祖辈的人们,却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约束第三代,这究竟是一种传统观念的断裂,还是一种过滤的担忧,抑或是被一种所谓的责任密封起来的娇宠,用疼爱把孩子们的童年梦想彻底的毁灭?
我不是研究幼儿教育的专家,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替他们想得多一点,说出了孩子们无法说出,也不可能,甚至是不敢说出来的心里话。不要再用对孩子的伪关心作掩饰,认真想想,如此教育或娇宠,再过几十年后,孩子们会被教育成什么样子。
没有童年的孩子,在精神世界上绝对不是完美或健全的孩子,没有童年的孩子,是一种心灵上的缺失,没有同年的孩子,甚至是人生中的一大缺憾。
童年是由很多梦想构成的,随着童年一天一天走过,梦想会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变成历史的回忆,并永久存留在美好的记忆中。在你成年后或到老的时候,再回眸,看着过去走过的脚印,看着脚印中沉积的一切,那些充满梦境般美好的向往,定是一份无穷的财富!
童年时的梦会令你脸红,令你羞愧,更令你因兴奋而心潮澎湃,心悸而形成的冲动,会产生一种心快被搅碎的感觉,这就是你成长的无数个片段组成的回忆。
童年的梦想是多种多样不拘形式的,一年中随着季节的交替,梦想和乐趣也在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变化多端。各个季节的感受不同,心情也必然不尽相同,梦想也就千差万别。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春意是慢慢的,渐渐的显现出来的,显得很淡。由星星点点,到变成一块块,直至在突然间连成了片的绿意,把地球包围的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绿色圆体。紧随冬去而至的是:春天圆舞曲。此时生命的生长速度是缓慢的,它每迈一步都在试探着,是想做梦,而梦境尚处朦胧阶段的萌芽初始。
随着绿意越来越浓,生命不再是羞答答,遮遮掩掩的,虽还怀抱着琵琶,但却是一下子撩开了面纱,变成了蓬勃向上,欣欣向荣,让你在不经意间会感到惊奇。
翠绿的娇嫩,已经被浓郁的墨黛所替代,有一种向上的欲望在催促着你,让你的脚步欲停不能。这时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旺季,此时的成长是茁壮的。夏季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单一的鲜花和绿草的世界,而是五彩缤纷,万物竞争的五颜六色。
此时音乐,就好像是交响曲,它孕育着多元的变化,天气也会变幻莫测,大气磅礴,跌宕起伏,时不时的就会令你感到惊喜或惊讶。这个时节演奏的是:仲夏交响曲,因为此时的梦想最多,而且是多元的混合梦境,已经冲出了梦境的堡垒,正在向梦的世界奔跑。
随着生命的延伸,生命中已经孕育出了胚芽,坯胎在慢慢的成型,籽粒在慢慢的成熟,收获的季节已经临近。此时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它会被累累的硕果陶醉。每一个人都有了一种沉实的感觉,因为你的梦想有的已经变成了现实,而不能实现的梦境,你也明白了不会再有变成现实的可能,此时的你进入了一种面对即将收获的亢奋的状态,这种境界让你感到充实,平稳而坚实可靠。
此时的音乐,由激越变得:在舒缓中迸发出高亢,平稳中孕育着满足。给人以介乎于圆舞曲与交响曲之间的感觉,所需的是一种协调,因而需要协奏曲。有了收获就需要庆贺,而庆贺不是单靠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家的协调合作,这样才会使你的梦变成现实。因而秋季是:金秋协奏曲!
一年的季节进入收官阶段。冬季的来临,使你进入了清醇的冷静与思考阶段,是兴奋过后的心如止水。你会为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始而思考,准备着一切。
在呼啸的凌烈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皑皑白雪中,你会得到洗礼,并在洗礼中得到升华,并且聚集你的能量。有了足够的精神和物质的积蓄,使你的意志愈来愈坚。
你的内心已经经过了由春到夏,再由夏到秋的磨砺,疯狂已经过去,你的内力已经消耗殆尽,变得松胯,并且在战胜艰难的基础上,锻造出了一种不屈的性格,这就是你由幼稚到成熟,而又要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这是一个新的升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你需要意志上的再次磨练,让皑皑的白雪净化你的灵魂,使你的心灵变得冰清玉洁,好让你在遇到春天来临的时候,能够释放出你应有的勇气和能量,投入到新的一年中,去接受生活的考验。
这个时候,你需要是再一次的宏鸣:冰雪奏鸣曲,但这时的奏鸣曲,类似于专用的交响曲,那就是:英雄交响曲!这是吹响进军号角的前夜。
四季更迭,岁月轮回,不堪回首的岁月,决不会停留半步,哪怕是放慢一点脚步,它也决不允许。短暂而充满梦想的童年,就这么在不经意间匆匆地溜走,乃至是怎么度过的童年都不知道。
童年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在童年又做了些什么,是不是对得起那段美好的岁月,是不是真正的享受了那段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不是锻就了一生中那段最单纯的思想,是不是跟随这你进入青年而有所光大,你是不是因此而经受了磨砺,铸就了你的坚毅和刚强?一切都在不言中,因为你无法回答,也不敢回答……
写到此处,我不禁发了一声感叹:我们的同龄人大都已经有了第三代,按以前的习惯,已经到了该享天伦之乐的年龄了。有时候我就在想,现在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比我们“多长了”两只眼睛。稚嫩的小腰板儿,却被沉重的书包过早的压弯了,他们变成了真正的“小老头”。
当你走出门去看看的时候,却又发现一个很奇怪,乃至无法理解的现象:一方面是五十多岁,六十来岁,甚至更大一些的人们,不顾年龄和体力,一天到晚,照样忙忙碌碌的身影,哪里还有享受晚年快乐的心境,更别提享天伦之乐的雅兴了。
另一方面,是80后、90后的乱嚷嚷,说他们才是社会的中坚,他们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真正的动力,他们才是科技进步的推波助澜者。而70后却好像听到了90后、80后的警告,心生感叹,不得已发出了我们老了的哀叹!
听着70后的声音,好像真的是:人一过四十岁就已经老了似的。可是你再仔细瞧瞧,还有那么多的80后,90后就那么悠闲悠闲,寅吃卯粮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急不躁的样子,真得令我们这些过来人担心。
一边是“啃老族”需要老人们的供养,这些不劳而获的“宅男”“宅女”的年轻人是不是一种社会的怪胎,如果说他们是寄生虫,应该不会冤枉他们吧?
在另一边,则是岁数大的人比年轻的人还焦虑着,每天不敢停歇地忙碌着,为一家人的柴米油盐而奔波,为衣食住行而操劳。
这到底是怎么啦,一边说:人“老得快了”,三十一过便想退休。而另一边却说:你还得再忙几年,为孩子们再发挥些余热。
人们的思想是太活跃了呢,还是这思想中的剪刀差太大了呢,能不能协调,统一一下呢?
不知是我的思想太保守,还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我被变化太快的世界、变化太快的社会、变化太快的人们的思想,由这些太快催促着意识急速的变化速度,给搞糊涂了……
面对现实吧,别太感慨了,话归主题吧。可我又感叹了:现在的孩子们,唉,少了一份童稚,却多了一些老成,本应童稚的脸,却被小老头似的表情所替代,这种交换公平吗?
我真希望我们童年的那股顽劣劲儿,重新回到现在孩子们的身上……
二〇〇八年七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