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丹江儿女(小说)>第八十五章:讨要孩子

第八十五章:讨要孩子

作品名称:丹江儿女(小说)      作者:丹江诺儿      发布时间:2017-12-06 11:02:45      字数:3113

  杨宝田气得两天没吃饭。听村里人说,南水北调移民迁安补助,每人的标准不少,有生活费1200元,奖生活补助2000元,20年生活补助12000元,生活用地补贴23800元,房屋24㎡/人×53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个人大概能拿到20余万元。20万元,这块肥肉让人杨宝田心里痒痒的难受,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孙女落地不久被郑叶儿抱去了,如果能把孙女要回来,不就又多一个20万吗?就算不多钱,至少房子多加24个平方。赵宝田老两口一合计,觉着这事儿该争取,自己的孙女凭啥给他们挣钱呢?于是上演了杨玉兰哭闹的一幕。
  这件事呼啦一下整个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纷纷谩骂赵宝田夫妻,想搬迁款想疯了,孩子给人家郑叶儿了,几年来不管不问,如今要搬迁了,想要钱了,又去要孩子了,真不要脸。
  还没等消息传到郑叶儿耳朵里,教办时主任找刘玉柱谈话了:“玉柱,你是校长,咋地也得给学校老师做个榜样,不要搞特殊化嘛,二胎是咋回事儿?”
  玉柱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奇怪地问教办时主任:“我啥时候生二胎了,谁说的?”
  “抱养的也不对嘛!”教办时主任提醒他。
  刘玉柱明白了,这是有人在告他抱养二胎呢,可已经抱养好几年了,当时妻妹郑草儿情况特殊,匆忙把孩子抱回家了,后来给他们大队的村干部说说情,喝了几场,才给孩子上了个农村户口,如今咋提起这个事儿了。
  玉柱把情况给主任说了一遍,主任说你还是回去给你们管理区书记方志军说吧,他让我问你这个事儿是咋回事呢?
  郑叶儿听到这个事儿,火冒三丈,她跑回娘家,委屈得直掉泪。“财源旺盛”弟兄四个气得抄起家伙要去找赵宝田拼命,被副支书郑思贤拉住了。说这个档口上,惹不得豁子,既然他们想要回孙女,好整哩很,想给孩子弄回来上户口容易,队下让他们先交一万二的二胎罚款。然后,他又给郑叶儿出主意,让她算算,孩子这几年的抚养费,奶粉钱、衣裳钱、生病吃药打针钱、上户口钱等等,乌七八杂,把所有的费用列出一个清单,让赵家拿出来,孩子就还给他们。
  这个办法果然好,孩子一年费用按照一万元计算,五岁了,得五万,再加上一万二的罚款,让赵家拿出六万多块钱,简直要命,扒房子卖地也不可能拿出来。郑家庄的人不管多么贫穷,但大家都不会敢丧尽天良的事情,像这种把孙女给人家,如今为了钱,又向人家要,这种缺德事儿,没人干过。赵宝田和杨玉兰的一出,让人们恶心至极。赵宝田和杨玉兰像两只丧家犬一样,躲在屋里不敢出来,人们的唾沫星子像丹江涨水一样,朝他们家涌来。
  尽管赵家不再要孙女了,可郑叶儿和刘玉柱是公办教师,抱养二胎罚了两千块钱,还写了检查。
  2008年的农历春节,郑家庄在外地打工的人们几乎都赶回来了。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大家都有一个想法,在郑家庄过最后一个大年。
  交住腊月,东岗坟地时不时响起鞭炮声。谁家出门在外的人如果还没有到家,就会赶紧去村子东边看看,是不是自己家的坟地在响,如果是,那就自己家的人回来了。出门打工时间长了,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坟烧烧纸,放挂鞭炮。
  临近年关,村子里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穿戴一新的年轻人提着密码箱回到了郑家庄,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说着不痒不混的本地话和普通话。看不惯的人发出不屑:“出去才几天,弄得人不人鬼不鬼,还真忘本了,咬着舌根,连话儿也说不好了。”
  那几个在外边混得不错的年轻人也回来了,红莲嫁给一个湖南小伙子,据说还是个大学生,小两口在广东东莞买了一套房子,说住在是几十层呢。买了小汽车,喜气洋洋地开着回来了。铮亮铮亮的小汽车,眼气了一个村子里的人,大家争相夸奖红莲妈:“哎呀呀,你老太太可是有福气啊,看看女子女婿多有本事儿,赶明儿把你们老两口接到南方去享享福,现如今,养儿子不胜养闺女哩,闺女亲爹妈呢!”
  红莲妈看着闺女阔阔气气,开着小轿车回来,说不出心里的欢喜。听人们夸奖,褶子脸乐成了一朵花。
  医生郑中亮的儿子,振宇也开着小车回到东岗上坟。放了一大挂鞭炮后,特地开着车在郑家庄晃荡一圈,然后才回去他们河北的家。
  最牛逼的要数全林了,这货那年炸碎了郑中发的猪嘴,吓得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大声说话,涨大水那年第一批去广东打工了。在厂里干了没几个月,买了一辆二手摩托,开起了摩的。后来学车办个驾驶证,去南方开出租车了。最有意思的是,他和郑中发的堂妹郑香梅谈恋爱了,这下可恼恨死了郑家人。他们气得跑到全耀辉家,恨不得撕吃了他们一家人。为了防止香梅偷跑,他们把她关起来,整整折腾了大半年。后来香梅趁去厕所的功夫,偷偷跑到了广东,和全林过起了夫妻生活。一直到现在,郑家庄很快就要消失了,在这最后一个春节,香梅爹只好认了这门亲。
  郑家庄的姑娘领着外地的老公,郑家庄的小伙子领着外地媳妇,拉着说正宗普通话的孩子,喜气洋洋地回到郑家庄。这个本来就不平静的村子再度沸腾起来,掀起有史以来最热闹的春节。
  花里胡哨、洋洋气气的衣裳让古老的土坯墙体越发显得老态龙钟。
  快过小年的时候,李英俊和魏芷盈拉着孩子回来了。紧接着回来的人让郑家庄全体人大吃一惊,赵强竟然又领着一个女人回村了,而且怀里还抱着一个月娃子。
  村里人咬着耳朵说:“赵强这次领回来的女人可不强,个子低,人又胖,活脱脱的像个大冬瓜。牙齿黄的呀,好像一辈子没刷过牙,说话蛮格拉的听不懂。听说那女子是贵州大山里的,指不定又是被赵强骗来了。不管是骗还是哄,总之赵强弄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这个贵州女子不如黄毛怪唐可欣,唐可欣不如郑草儿。人哪,不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更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得知足哩。”
  人们形容得有声有色,说赵宝田和杨玉兰看见娃子,喜得慌忙去接,接过孩子第一件事儿就是掀开娃子两腿间的尿不湿。哈哈,这一看不打紧,老两口又是大瞪眼,依旧是个锅台转——丫头。
  听着旁家人祖坟上鞭炮响,郑思旺和王大妞躲在屋里不出门。自己的儿子坐牢去了,闺女嫁出去了,家里没啥盼的。郑思旺照顾着乐乐,让晓燕早早地去街上赶集,备齐年货,反正过年就这老少五个人,吃不了多少。猪肉不用割,村里有杀猪哩。鱼不用买,守着丹江,村里有打渔的人家。
  上街赶集无非买点青菜干菜之类,另外买些牛羊肉,生活条件好了,羊肉膳,牛肉丸,想吃猪肉没得钱的时代过去了。如今吃猪肉的反倒少了,牛羊肉成了桌上佳肴。
  冬月底,晓燕上街给家里老少一人买套新衣裳,过年不穿新衣裳感觉过年少点啥!郑思旺和王大妞没说什么,媳妇是个好媳妇,孝敬老人,还会过日子,可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和人家离婚了,也不知道以后会是个啥样!最好能复婚,郑思旺和王大妞盼望的只有这个事儿,什么南水北调不南水北调,旁人咋的咱也咋的,儿子只有一个,谢晓燕也只有一个,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前些日子,村干部说让大家报移民新村的房屋户型,设计及图纸上一共有三种户型。一种上三下三,一种上二下二,另外一种是平房。房屋不同造价不同,除了一个人固定24个平方之外,想多盖房子还得自己拿钱。那会儿大家听得不清不楚,不懂咋回事?村干部解释,举了例子大家猜明白:“比如一家三口人,按照国家给予的应该只有72个平方,可这家想盖一套100平方的房子,那么剩余的28个平方就得自己拿钱,按照一平方造价多少拿出来。”
  当时,村里人就吵开了,说哪有搬迁还得自己拿钱盖房子,这算啥事儿嘛。村支书郑中国说:“这是国家定的,我有啥逑办法,你们觉得不合理,可以去找上级反映,也可以去北京上访。不过,提前给大家说一下,年后就得收钱了,谁家不交钱,只给盖平房,到时候,可别眼气旁人住小别墅楼房。”
  郑思旺打算盖一栋上三下三的楼房。按照人口算,他们老两口、小宝、乐乐,还有不争气的儿子中华,加上晓燕一共六口人。可晓燕说了,她已经和中华离婚了,如今户口本已经是单独的了,她自己也要盖套房子,将来中华回来后,她得回自己家住。这话让郑思旺心里一凉,疼起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