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姐姐惜缘同学情 弟弟跨进新学庭
作品名称:凝望青春不归来(小说) 作者:朱俊平 发布时间:2017-11-24 07:10:11 字数:3291
(一)
小妮可以说己在双代店工作两年了,走向社会,使她变得更成熟,更自信了。她和老党员把双代店办的有声有色,不但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任务,还开展各项政治活动,这在全县各供销系统的代销点是少有的。她一年多就入了党,多次参加群众代表积极分子大会,得到各级部门表彰,在那时的农村,一个姑娘家能把事做成这样,己经很不错了。
她和咪咪,青竹也经常不断有书信往来,咪咪好象有对象了,是个高干子弟,人也很不错,还是个科长什么的。咪咪在信中不无流露出对男朋友崇拜之情,满意之心,并问小妮谈恋爱没有,并特别说到在双代店当售货员毕竟还是农民,鼓励她不要忘了复习高中的课程,总有一天能用得上,最好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去,在那里更有作文,有美好的前途……小妮默默的看着来信,一遍又一遍,好象到里边能找到很有价值的东西。信是沉甸甸的,又在她心中起了波澜,她又不平静起来,隐隐的感觉咪咪有话要透露,好象是中央政治方面的,虽然现在她一直很重视读报纸,从里边很难看出什么苗头,要是咪咪在跟前,她政治嗅觉很敏锐,一定能分析一些大的政治倾向。
青竹在信中说,她在山村小镇中学也入了党,当了副校长,看样子很满意这份工作,信中洋溢着高兴愉快的心情。无不露出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对未来充满信心,说自己暂时还不谈对象,等工作干出成绩再找也不迟,要找就到城里找一个工人干部什么的。最后在信中说:“前途是光明的,她们仨在学校是最优秀的,要在社会上同样优秀……”青竹和咪咪不同,青竹在信中谈个人奋斗目标多些,咪咪在信中谈个人生活和她们姐妹仨结下友谊的事情更多,更符合生活现实……
(二)
大家一定还记得小妮的弟弟小石吗?他己上了初中,也就是七年级,在本村南十多里路的一个初级中学。他长高了,胖呼呼的脸黑红黑红的,由于在家时经常帮家里干活,上坡割柴,放羊使他和其它同学衣着显得破烂寒酸,但头发象涂了黑漆,明光明光的,一双虎眼放着亮光。他还是七年级甲班班长,学习甚优,语文很是突出。
小石这个星期日又回家背馍了,小妮见了说:
“背馍队长回来了!”小石摸了一下自己头,笑着答道:
“嗯!咋啦?”小妮笑着戏谑说:
“你班主任是我同学,我见过她了,她说你不好好念书走了斜门!”
“姐:啥是斜门?”小石抬头望着姐姐很认真的问道。
“不好好学习,开了拐门子!”小妮回答着,眨了眨眼,长长的睫毛闪了闪笑嘻嘻的瞧着小石,小石似懂非懂的问姐姐:
“开拐门是干啥哩?”小妮笑而不答说:
“妈给你把馍做好了,是菜馍!”小石来到灶房,案板上放着两笼馍,绿白相间,胖呼呼的,逗人喜欢,引人食欲,旁边有切好一盘野小蒜菜和一盘苜蓿菜,春天,农家也没什么菜好吃的,这个季节,母亲摘了苜蓿挖了小蒜和其它野菜,变着法儿做,星期天的来临,她为小石能有更好的吃食,早己做好了准备,母亲为了儿女,那里会想到自己,只要儿女吃的好,她就快乐,她就高兴,她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这一切。
又是一个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的日子,小石和全班同学在一个村子的坡上拾石头,是为铺设道路做基石,大概是腊月初八前后,阳历九月九日,村口大树上的高音喇叭传来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小石和同学们都震惊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吗?这是几代人最崇拜的老人家,每个人从心底里都无限敬仰,怎么相信这个事实呢?首先想到的是“中国怎么办?”好像除了毛泽东,在没有任何人能领导好中国。这期间刚经历了朱德和周总理的逝世,现在又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逝世,这是人们最不愿意接受的!
可事实就是事实,谁也改变不了,人们只能默默的接受。在痛苦的追悼会过后,又有国家领导人沿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思想路线继续前进……
夏天来临了,小石学校的学生们都换了季,家庭好的男生女生一扫冬天的衣服的臃肿,穿的也凉快起来,女生一改冬日单调的黑色衣服,有穿上红黄绿蓝各种彩色衣服,男生衣着也整齐了,有的还穿上了塑料凉鞋,小石回到家,姐商店里说不定有卖的,也不好给父母说,就让姐姐给自己买一双,小妮不答应,说你是个男孩,也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小石问怎么解决,小妮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你看咱弟弟小山放学后,就天天到山坡上挖药材,你星期也挖去,晒干后我收购,卖了钱我给你买。小石说:
“那得猴年马月,姐姐你每月有补助,给我买双?”小妮说:
“小小年纪给我那点钱打上注意了,早就交给父亲了!”见小石不高兴的样子又赶快说:
“那你星期天给姐姐上班的店里拉回货,每趟补助一元钱,三回就够了。”小石当即高兴起来。拉了三回货买双凉鞋还超超有余,那兴高采烈劲没法提,他在日记里写到:“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是啊!只有劳动,只有努力劳动工作的人,才能创造财富,才应该享受财富,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三)
小石念完了初中,以初级中学南片第二名的身份考上了高中,也就是姐姐曾经读过的丘社中学。
人生最难忘的是同学!
最美好的时候也是同学时期,同学之情有时间胜过亲戚情,有时也会胜过同事情;这种真情是建立在没有污染的土壤之中,是建立在洁白的雪花飞舞,清泉流动之时,那样冰清玉洁,那样清澈见底!那时候的同学个个都怀揣着金子般明亮的心。
小石被分到三班,还和那个打架的李硬是同桌。李硬变得文质彬彬有礼起来,小学时打架,初中的敌人己经忘记,和小石友好起来。他字写得非常好,漂亮而洒脱,学校的墙报不定期都成了他展示才华的园地。一天他向小石津津乐道他衣服还是一个有名裁缝所做的,说人的衣服主要是衣领,衣领好了整条衣服也显得大方得体,小石不这样认为,衣领只不过是衣服的一个组成部分,正装需要衣领外,休闲不也不需要衣领吗?衣领要有好的身材和料子的配合才行。他说衣领就是领头的羊,也像板报的标题,更像是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好领导人一样,小石仔细想了一下也认同了他的理论……
这个李硬个子突然长高了,人也帅气起来,霸气也不知不觉流露在他的嘴角,主要是他的家庭条件好,使他自信满满。他穿的裤子窄窄的,都是涤卡料子,兰色的衣衫长长的遮住了他半个屁股,手上戴着明晃晃的手表。以至于有同学看不惯他的少爷作派,要拿盐水瓶给窄裤筒穿。篮球场,乒乓球案是他最活跃的地方,许多女生露出异样的光芒……
(四)
上了高中,才知道世界之大,全校四邻八乡的学生都有,班上原籍是山东同学也不少。不几日便又结识了于杨和孙林等同学,才知道是东移和底坳村的。这两村和北岭,东荒村基本在一条等腰线上。
王强也上得高中,拿的是二哥的铺盖卷,虽己很旧,但还凑合,只是背的干粮全是高粱面做的窝窝头。孙哲是独生子,铺盖和衣服都是新的,背的蒸馍是麦面和玉米面二合一。只是新结识于杨更差些,铺盖卷又小又薄,罩面己洗的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一不小心光脚就会蹬破,想必已用的很久了,他的馍更奇特,是青绿色的,不是菜馍的那种。我十分好奇,要来吃,感觉挺好吃的,说起来才知道是绿豆面做的!
于杨瘦瘦,高高的个儿,脸颊也瘦瘦的,留着平头。从脸到头咋看都像“鲁迅”样,我们都叫他“于鲁迅”!
名也付实,他分析解剖数理化之透彻外,政论性文章更是深刻,有据有理,入木三分;讲起话来,伶牙俐齿,引经居典,辨证而富有哲理,佩服之处,心存敬意,成为知己。
星期天回家,于扬顺道领我去了他家。
一条东西胡同,南边是一个好大的地坑院子,住了好几户人家,院中心是个雨水池,旁边有一小丛竹林,有粗粗的葡萄藤蔓被木椽撑着,窑洞开挖的很随意,大的大,小的小,是每户人的需要吧!
于杨的母亲见了很是热情,用手撩了撩白发,仔细打量着我,我见到她很眼熟,在那儿见过?哦!这不是电影上的山东大娘吗,瘦高个,灰白的头发,兰色的补丁衣服,明亮有神的眼晴……大娘热了绿豆馍,滩了煎饼,炒了几大碗菜,盛情的招待于杨这个同学,我们明白,这是大娘把家里尽有的好吃食全揣了上来……
于杨兄妹八九个,是个大家庭了。大哥,二哥,三哥见于杨引了同学回来,都凑一块聊天,弟弟妹妹们也涌到一个屋子,你一言我一语什么都谝,国内国外,谈古论今,我惊佩服他们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
恋恋不舍告别于杨和他们可爱的一家人。上了场畔,我眼前是一排排参天大树,我惊呆了,这全是杨树,粗壮而有立,直直的向上耸立,不知是于杨的父亲栽的,还是爷爷栽的,它牢牢的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