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盛世奇遇(小说)>第三十一章 一代名师

第三十一章 一代名师

作品名称:盛世奇遇(小说)      作者:阿文名      发布时间:2017-11-15 03:48:39      字数:3023

  人生短暂,切勿贪婪。名利再多,人去楼空。人生不易,好自为之。
  有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皆自焚。顺告:要想缺德平安,看你命中贵贱;要想心安理得,还得大爱无边!
  关于太阳黑点一事得简单介绍一下,早在几年前就有过此事发生,当时刘伯温提醒朱元璋说:太阳出现黑点大都有要事发生,不是天灾人祸,就会损失将帅。结果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胡深被对手处决。所以,朱元璋很担心这次黑点不知会有什么样的暗示。
  自此以后,朱元璋就多次来信向刘伯温请教天象问题,他语言诚恳,人情味颇浓,并无一点王者气势。刘伯温更是无话可说,他将平生所学依然是毫无保留地作了一一解答。
  时年,刘伯温心情极佳,精神气也比平时好了许多,他认为朱元璋还是念旧情的,关键时依旧没有忘记他这个老友。虽然有时也在怀疑朱元璋别有动机,但老实的刘伯温并未在意,因为他的处世之道是:不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有皇上常常来信当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连青田县的人民群众也是脸上沾光,不用说,刘伯温更是喜上眉梢。
  上了年龄的人都喜欢人前人后有人赞扬,刘伯温也不例外,最近他一直外出在忙着为肖雅丽的事四处打听时,所遇见的不管是大官小员,还是平民百姓,那种羡慕的眼神和口气让他不由得精神倍加。
  刘伯温是那种忧国忧民的性格,他在给自己办私事同时发现在谈洋(处州的边缘地带)地区有一伙强盗,他们在光天化日竟敢明目张胆的抢劫杀人。刘伯温通过明察暗访,再加上动用本地政府部门的大量调査后,突然想将此事告诉皇上(主要是这几个月和皇上有信上交往的缘故),于是一时冲动就写信给朱元璋说:谈洋之所以强盗无法无天,主要是那里的百姓在助纣为虐,说白了,这些百姓本身就是强盗,要想解决谈洋的无匪问题,必须在那里设置巡检司(武装部门)。
  朱元璋虽嫉妒刘伯温的才学和他的垃圾性格,但为了江山稳固他很是赞同刘伯温的这次建议,于是就让群臣开会讨论怎么处置谈洋强盗一事。
  没想到刘伯温的这次建议竟给自己带来了人生最后的悲剧,因为他得罪了小人胡惟庸。
  胡惟庸能当上丞相并非偶然,他虽谈不上眼观八路耳听八方,但他也是精益求精将工作放到第一位,他无时不刻地关注着天下所有的大事小事,并在第一时间向朱元璋汇报。当然,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朱元璋的关注,所以,他的成功也是在默默付出的结果。
  谈洋事件对于胡惟庸来说,他很没面子。作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来说,在他管辖的地方竟然有此无法无天的强盗,那他这个丞相岂不失职?
  在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査和探访以后,胡惟庸也准确地得知,谈洋的老百姓真的是和土匪搅在一起,他们白天种地,晚上打劫。按胡惟庸个人意思来说,江山才刚刚稳定不久,在若大山河之间有几个小小的盗匪,如同老牛身上的几个虱子一般,不值一提。但此事得分是谁所提,这可是皇上的红人刘伯温啊!这不就是在明显地威胁着胡惟庸的权力吗?至少胡惟庸是这么想的,如此他岂能善罢甘休。
  皇上的质问让胡惟庸十分尴尬,当皇上再一次要求他去谈洋设立巡检司时,胡惟庸小心地回道:“皇上圣明,臣这就马上去办。”
  一个月以后,谈洋的巡检司成立了,刘伯温非常高兴,仿佛又回到和朱元璋打天下时的亲密时期,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当胡惟庸知道这一切都是刘伯温的主意时,他咬牙切齿并暗暗着手。
  刘伯温的一时高兴,也许就是他人生中最后的回光返照!
  几个月以后,在茗洋地带刚好又发生了一小支部队发生兵变,他们带着当兵的和一些百姓也跑到谈洋占山为王。因为刘伯温离此地不远,对情况又十分了解,于是又一次写信向皇上奏明此事。
  这一回,胡惟庸气大了,他大骂刘伯温太不把他这个丞相放在眼里,竟然连续两次直接告上御状,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你刘伯温做了初一,就别怪我胡惟庸去做十五。
  于是,在一系列的密谋以后,胡惟庸嘿嘿地奸笑起来:“刘伯温啊刘伯温,这一切都是让你给逼的。”
  不久,朱元璋收到了一封指控刘伯温的书信,上面写道:“去年,刘伯温要求在谈洋设立巡检司时,表面上是为了朝廷着想,实际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他原本是打算将自己的坟墓建在那里,但他又怕那里的百姓刁难,所以就借剿匪为名驱走百姓,目的是好为自己腾出那块墓地。”
  朱元璋中计了,当他想到刘伯温的未卜先知和能掐会算时,他竟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颤,刘伯温煞费苦心地选择墓地,不用问,那个地方肯定是一块风水宝地,而且是龙舞之地,那将来的天下岂不归了姓刘所有?
  朱元璋想到这里,他脸色发白,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悠然而生,他放下书信狠狠地说道:“可恶!”
  胡惟庸恰到时机地前来求见,朱元璋就将书信递给胡惟庸问:“这事你怎么看?”
  胡惟庸是知道内容的,他假装认真地看了看说道:“刘伯温以公谋私,当以严惩。”
  朱元璋稍作沉默。胡惟庸见罢就直接点到朱元璋的痛处说:“刘伯温可是能掐会算啊!这事……”
  胡惟庸眼巴巴地看着皇上,他恰到好处地留住了悬念。
  朱元璋冷冷地看着胡惟庸,他想到这个人是刘伯温最看不上的人,他为什么会如此关切并要求严惩?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他又想到刘伯温是个聪明极致的人,应该不会做出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幼嫩事来。但刘伯温可是一个有特殊功能的人,这确实也是让人最为可疑,对于这种人,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让其消失才能让人高枕无忧。
  朱元璋想罢吩咐道:“这事不管是真是假,先下道旨意将刘伯温的俸禄免掉再说。”
  “哪然后呢?”胡惟庸暗暗窃喜,他有些迫不及待地看着皇上那双阴晴不定的面孔,等待着他想要的结果。
  朱元璋高深莫测,胡惟庸怎能猜透。只见皇上哈哈一笑说:“不必再问,刘伯温应该知道然后该怎么去做。”
  当接到朱元璋的圣旨时,刘伯温已经懵了。他做梦都不会想到,一片忠心竟然换来了这样的结果。
  刘伯温呆若木鸡,他如同死人一样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但他的思维正如同轴承一样在飞速地旋转,他想不到为什么皇上会说他在谈洋挑选坟地,这件事是谁在杜撰?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刘伯温一代名师,有什么想不到的,但有些事他想的到不一定能做得到。对于政治来说,他很清楚这么一个道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在一切利益面前,不是你有没有去做这么简单,最厉害的是有人说你做了还是没做。
  刘伯温不是傻瓜,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人陷害,这个人除了胡惟庸别无他人,如果皇上若是肯定就不是减掉俸禄这么简单,但皇上这样做就是一种预示,说明皇上对他已经有所顾虑,看来此事非同一般。
  两个时辰已经过去,刘伯温终于作出了决定,他要去京城一趟,他一定要当着皇上的面解释清楚,他刘伯温是无辜的。
  当夜,刘伯温叫来肖雅丽对面而坐,他语气厚重地说:“女儿啊!你我父女缘分已尽,该分手的时候到了!”
  肖雅丽不解:“我们现在好好的,爹爹何出此言?”
  看着肖雅丽一脸懵懂,刘伯温长叹一声:“女儿有所不知啊!待我慢慢道来。”
  言罢,刘伯温双眼潮湿,他望着窗外轻声说道:“常言道: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想我刘伯温自幼瘦小体弱,唯一的爱好就是习文读书,自得天书(在一个叫白猿洞中得到的书籍)以后就立志精忠报国,我十二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进士,无奈元朝政府腐败无能,以至英雄无用武之地。本想静在家中能留下一些作品传为后世而不枉此生!但时逢乱世,百姓遭殃,后经好友宋濂多次邀请结识当今皇上,我们一起出生入死整整八年,终于平定天下,原以为天下太平可以逸享天年,没想到皇上变了,变得让人琢磨不透,变得让人身心疼痛!也许这就是命啊!谁叫我刘基只有这种命呢!”
  刘伯温说罢抬手用长袖掩面轻抹泪水,他不想让肖雅丽发现自己在悄悄流泪,因为他也是一个有泪不轻弹的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