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青春与岁月(小说)>第一章 :阿明记(1)

第一章 :阿明记(1)

作品名称:青春与岁月(小说)      作者:文心人      发布时间:2017-11-05 20:00:34      字数:3992

  深冬腊月,严寒厚雪,村里到了年闲的时候,四处都忙着送冬迎春。山上静寂无声,田中白雪覆冰,地里的白菜和萝卜被冻成了雕塑。人们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毛线衣和大皮袄,有的人窝在家中烘火,有的人独自在屋里听收音机,还有人三五成群围在桌子上打牌消遣。这个冬天在大多数村民眼中和往年一样,是丰收过后的短暂休息。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这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体现。  
  这是一九九一年的冬天,这一年对阿志叔家而言是值得欢庆和纪念的一年,今年是个大丰收,同时阿志叔的妻子阿花姨怀胎已有十个月,腊月孩子就会生出来,这对清塘塆的人来说也是个大喜事,大伙儿都讨论者阿花姨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阿志叔家中已经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阿梅,今年七岁,小女儿叫阿雅,今年五岁,如果他家能添个儿子就圆满了。阿志叔的母亲兰奶奶是吃素斋的,说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只要一家能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阿志叔的父亲云爷爷是个农村文化人,喜好舞文弄墨,农闲的时候就和朋友外出说书解字,他希望儿媳能生个男孩儿,这样就能为自家传宗接代。关于延续香火、传宗接代这件事,在农村是一种长久的根深蒂固的乡土习俗和家族传统,也是每个中国男人的使命。 
  在这个刚刚焕发生机的改革年代,农村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农民对未来、对农业有着美好的期盼。社会还是现实的,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实际状况,每个家庭也有各自的生活,是动物都要吃东西睡觉,何况是人类。也许是某些客观的原因,有的地方发展得好,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有的地方发展得慢,很多农民都过着贫困的生活。然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现实问题,还是需要勤劳的农民去解决。  
  清塘塆的四周山丘环抱,树木丛生,村民的土瓦房都集中建在地势较高较平的上坪山谷,山谷中间有一处水塘,水塘旁边的对面是村民的田和地。转弯地方的下坪处在较低的位置,田下面又有一处大水塘,这个水塘除了农忙时节供村民抽水灌溉农田外,日常是妇女们洗衣洗菜的地方,也是塆里的孩子游泳戏水打闹的地方。水塘的右上边有一户房子,房子门前是一小片果树和竹林,每逢春天,孩子们都会到林子里摘桃花、挖竹笋,每逢夏秋季节,孩子们都会到林子里摘李子、桃子和橘子,这是大人小孩都经常来的地方,也是塆里比较安静有趣的地方。每个村庄都有一片好山林,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栖息的净土。  
  大树村是大别山南麓的小山村,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农民也刚好过着温饱填肚的紧日子。清塘塆是大树村的一个小组村塆,和其他村塆一样农业发展落后,村民生活拮据。但是,每个农民都在拼命过好自家的生活,都希望有一天家庭现状能有好的根本改变。阿志叔家今年的粮食大丰收,由于妻子要生小孩,家里的事情比往年要忙很多。一天清早,阿志叔很早就准备外出砍柴,安顿好了妻子和两个女儿,并请求母亲照顾一下妻子,安排好家事后便独自一人去山中砍柴。他砍柴的地方是在离家两里多的一个山丘林子中,这座小山丘离村塆距离较远,树木生长的很是茂密,有很多粗树老树都集中长在这个林子中,林子四周长了许多杂树杂草,村民经常在这里砍柴割草。阿志叔今天准备砍四担柴回家,已经到了上午九点多,他正一手捏着木枝,一手拿柴刀用力的往下砍。在这寒冬腊月天,一个穿着厚厚棉袄的农民手握柴刀,在深山老林旁弯着腰用力的砍着柴火,汗珠从额头慢慢滑到脸颊,侧面望去,是一幅多么珍贵的风景图。  
  旦夕祸福不可预料,生活总是无常,也许下一秒幸福的事情就会发生。阿志叔的妻子阿花姨正躺在家里休息,突然感觉肚中的孩子在踢自己,肚子越来越痛,她知道孩子今天就要出生了,忍着庝痛对旁边的大女儿阿梅说:“梅儿,快去叫奶奶来,妈妈有事情找她,快去快回”,阿梅连忙跑去奶奶的屋子,发现奶奶双手合闭,正在颂佛念经,他便将妈妈的话告诉了奶奶,兰奶奶又喜又慌的放下手中的事情就往儿媳那里走。到了房间,兰奶奶问阿花姨是不是不舒服,阿花姨告诉婆婆自己快要生了,兰奶奶马上去找邻居妇女们来帮忙,并托人就近找了接生婆,又让邻居的大伯阿荣叔去山上找阿志叔。阿荣叔一路飞奔往山上跑,十几分钟就去山上把阿志叔找回来了。几个妇女忙着给阿花准备生孩子的用品,接生婆在房间忙着接生,阿志叔抱着两个女儿在外边焦急的等着。随着阿花姨一阵阵痛叫声,一个孩子哭泣着来到了人间,接生婆抱着刚出生的白白胖胖的孩子高兴地说:“阿志,你家有福了,是个俊男孩儿”。阿志叔得知是个男孩儿,笑得合不拢嘴,“小妮子,你们有弟弟了”,阿梅和阿雅连忙蹦跳起来,“我们有弟弟了”。帮忙的妇女也在高兴地说着祝福的话,“今天是年日子,又是好时辰,这孩子以后有出息着哩”。每个人来到人间时都是孩子,都寄托着妈妈、亲人和邻里的期望,在这些人的疼爱和呵护中孩子慢慢长大成人。  
  阿志叔家里前几天就准备好了年货,也多买了几大卷礼炮,在这个喜庆的值得纪念的日子里,阿志叔拿出大卷礼炮在家门口高兴地放着,噼里啪啦的礼炮声传遍了村塆的每个角落,更在大别山中回响着,久久没有散去。人们听到阿志叔家中传来的礼炮声,都猜出阿花姨已经生了,而且是个男孩儿,各家各户的人都到阿志叔家中送祝福,“阿志,恭喜恭喜,添了个大胖小子”,“今天可是黄道吉日,这孩子以后一定有出息,你有福了”......大伙儿都闹烘烘地说着祝福的话,村塆很久没有这么热闹喜庆了。阿志叔在喜庆中给孩子取名叫“阿明”,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明白做人,明白处世。同时按照村里的习俗三天后办了喜酒,塆里塆外,远亲近邻的人都来了,喜庆热闹的场面给冬天的大山带来了温暖和快乐。一山一世界,一处一人间,大别山的未来有无限的希望。  
  阿志叔家虽然贫穷,但是一家人生活节俭,对三个孩子疼爱有加,一直过着平安踏实的生活。直到阿明六岁的时候被送到学校读书,开始了他长久的读书生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他成绩优异,语文数学好几次都考90分以上,这段时期他和班里同学关系都比较好。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被整改,六年级被取消,很多优秀的老师离开了学校,办学班级有所缩减,当时的阿明和别的同学都不清楚原因,后来才知道是教育改革的结果。  
  童年时期的阿明渐渐长大了,学了一些基础知识,心智也慢慢开启,但是却比以前调皮活泼了起来。他课余时间经常在班上、操场和同学玩耍打闹,总是和男同学引发冲突,这应该是所有孩子顽皮的本性吧。由于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成绩下降得很快,老师也不喜欢他,同学又经常欺负他,有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发呆。阿明家里没有其他同学家富裕,穿的衣服和鞋子比别人旧,有时候穿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来上学,同学们都笑他。有的时候由于题做错了,作业交晚了,就被老师用尺子打手掌,甚至还强迫跪石子,挨竹条子,如果上学迟到了几分钟,就被叫到门外罚站,冬天也不例外。有一次学校要求交15元的意外保险,当时阿明家里手头紧,说推迟几天再交,但一定会尽快交上,可是班主任黄老师骂他是穷鬼。还有一次学校组织给学生打预防针,当时阿明没有交钱就被医生打了针,黄老师在班上不悦地对医生说:“他家出不起钱,不用给他打针”,医生温和地说:“欠几天也没事,尽快交上就行”,没过几天,阿明就把打预防针的钱交给了黄老师。  
  在一天放学的路上,队上的两个学生看阿明穿的破旧,便故意挡在他面前不让走,他不悦的准备离开,却被其中一个男生推倒在地,他忍无可忍,立即站起来和两个男生打架,他的两个姐姐看到后就连忙过来拉扯劝架,两个男子毫不讲理,继续和他们姐弟打了起来,最终两个男子寡不敌众被跑了。阿明的脸被打肿了,手膀又被抓破皮,阿梅和阿雅心疼地牵着弟弟往家走,“以后放学跟我们一起走,不要一个人跑,小心那帮坏人”,阿梅温和的叮嘱着。有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别人用板车拉东西,阿明总是在上坡处帮陌生的叔叔推板车,叔叔夸她善良,他就傻笑着,连阿梅和阿雅都说自己有个傻弟弟。有几次在学校操场玩耍时捡到别人的钱和笔,阿明都主动把失物交给班主任,这个时候班主任才夸他拾金不昧。每次在家遇到好吃的,他都爱跟两个姐姐抢,而且经常打闹,阿志叔和阿花姨有时气不过就打骂他几下。阿明就像小精灵一样在清塘塆生活着,但这个小精灵有时候很快乐,有时候却很痛苦。  
  阿明稚嫩纯真的童年就是在这简单与复杂、快乐与痛苦的生活中度过的,他的内心受到了外界沉重的打击,而这一切大多时候是他一个人承受。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很多农村人依然在承受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打击,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世界原本就是世俗的,社会本来就是现实的,人心终究还是利己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对世界温柔以待。  
  清塘塆大多是同姓人居住在一处,因为亲疏、辈代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一样。虽说邻里之间有时候很和睦,如果在金钱、利益上有纠纷,双方要么吵骂,要么直接打架斗殴,刚开始谁都不会妥协,直到闹累了或者闹出点事情,第三方才会主动出来调解劝和。有一次阿明的邻居阿莲姨和阿亚叔因为一点小利益而大打出手,阿亚叔家的牛吃了阿莲姨家地里的小麦,阿莲姨气不过就对阿亚叔撕嗓大骂,“你这个傻子,自家的牛都管不好,把我家的麦子吃了一大片......”,“我怎么知道,我家牛自己跑进去的,你这个.......”,双方骂的面红耳赤,越来越凶,最终互相厮打起来,阿亚叔将阿莲姨的头发撕了一大片,她被打的鼻青脸肿,啕号大哭,塆里人害怕出事情,连忙上前阻止和劝架,很长时间混乱局面才得以控制。后来阿莲姨被送进医院重诊,阿亚叔当天下午就逃走了,主要是害怕阿莲姨的老公阿生叔回家报复自己。在五年后的一个夜晚,两家的仇恨才得到化解,从此各不相往来。小小的清塘塆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争吵和大战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矛盾很多时候是不可预料和不可控制的。由于农村贫穷落后,农民文化素养低,法律意识没有达到标准,改革思想更是落后,这些都导致农村成为社会内部矛盾频发的高地。但是,人们依然相信,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这些社会矛盾最终会得到控制。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