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挺进师进入浙西南,陈凤生布置迎红军
作品名称:烽火浙西南 作者:金龙 发布时间:2017-10-02 15:00:51 字数:4901
1935年5月7日,松阳县安民乡的一个小山村安岱后,笼罩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中,鸡鸣狗叫,炊烟袅袅。在家中吃过晚饭的陈凤生,又在家里呆不住了,抬脚就要往外面走去。
“又要出去?”妻子问道。
“在家憋得慌,”陈凤生说,“出去走走。”
“我看在你的眼里,已经没有这个家了。”妻子抱怨了一句。
“没有自己的小家,我有天下的大家。”陈凤生调侃着说。
“那你就和你的大家去过日子吧!”
“怎么着,夫妻两个又斗上嘴了?”不约而至的陈丹山刚好听到这夫妇的对话,于是问了这一句。
“是‘道长’啊!快进屋里坐。我这刚要出去找你,你就自己送上门来了。有什么好消息带给你大哥?”
“是有好消息要告诉你。”陈丹山不紧不慢地说。
“那你就快讲啊!”
“中央红军来了!”
“在哪里?”
“已经到了枫坪乡的小吉村。他们的头领,一个叫粟裕,一个叫刘英,都是很大的官。”停顿了一下,陈丹山又接着说,“洪家云教导员也来了。”
听说洪家云也来了,陈凤生的眼前顿时浮现出与他第一次见面的情形来。
那是去年冬天,卢子敬特地从斗潭村赶到安岱后,约陈凤生一道去见红军的一位领导。两人于是匆忙出发,来到了位于龙泉郑坑的红军驻地。
两位红军战士持枪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对他们盘问起来。
“我们是这一带青帮组织的头目,想见你们的领导一面。”卢子敬说。
“青帮?没听说过,”一个红军战士摇了摇头,问另一个说,“你知道吗?”
另一个也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陈凤生只好上前解释说:“我们也是‘红军’,我们该是一路人。”
“你们是‘红军’?真是笑话!有你们这样的红军吗?”
“你们不要小看人。”陈凤生不服气地说。
这时走来了一个当官模样的人。两位红军战士马上立正敬礼,然后说:“报告首长,这两个人要见你。”
“你们是……”那被称为“首长”的人看着陈凤生和卢子敬,问道。
“我叫陈凤生,”陈凤生自我介绍后,又指着卢子敬说,“他叫卢子敬。”
“久仰大名。”那位首长说,见两人愣在那里,他又补充说,“前几年政府可是出了五百大洋,要买你们的人头的。”于是伸出手,和两人分别握了手。
“我也来自我介绍一下,”那首长说,“我叫洪家云,是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五十五团二营的政治教导员。”
“政治教导员和营长,谁的官大?”陈凤生好奇地问。
“没有官位大小,只是分工不同。军事上的事归营长管,其他的事情归政治教导员管。”
“我们要参加你们的红军!”陈凤生直截了当地说。
“两位先生积极要求参加革命斗争,我们非常欢迎。在正式加入红军之前,还是先到我们部队看一看,了解了解吧!”洪家云说。
于是,两人就在郑坑住了下来。经过走访,他们发现,这只是红军中极小的一部分,也就两三百人而已。那么,红军的大部队又在哪里呢?
他们把这个问题向洪家云提出来,没想到他却说:“大部队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
这就奇怪了,同是红军,下级单位竟然不知道上级单位在哪里。经过洪家云的解释,两人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原先,洪家云他们营是跟大部队一起行动的。在北上抗日的途中,却遭到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部队的阻击,损失惨重。于是改北上为东进,经福建入浙江,期间在庆元竹口、龙泉八都打了两个胜仗,缴获颇丰。五十五团二营奉命护送缴获的军用物资和伤员到闽北的黄连坑。完成任务,回到驻地时,大部队已经开拔了。只知道大部队是向北行进的,于是他们又向北追赶。在江山铁路沿线与敌人进行了两次遭遇战,受到一些损失。要继续北上追赶队伍,却因衢江挡住了去路,船只又被封锁,只好撤回闽北。后来,他们就在闽北和浙西南一带打起了游击。期间多方与大部队联系,均未获成功。
“非常抱歉,让两位先生失望了。”洪家云说。
“哪里的话?虽然你们只是红军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军队的东西,收获很大啊!”卢子敬说。
“我们与其他军队有哪些不一样?”洪家云问道。
“第一,你们的纪律很严。”卢子敬说。
“当然,毛委员当初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就为起义部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又修订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红军部队必须遵守的。”
“第二,你们的官兵平等,当官的没有架子。”
“还有呢?”
“第三,你们和老百姓的关系处得很好。”
“说下去。”
“第四,你们的思想工作做得扎实,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渠道通畅。我们暂时只能说出这一些了。”
听了卢子敬的分析,洪家云钦佩地说:“子敬先生的理论水平挺高的嘛!句句说到点子上。”
这时陈凤生插话说:“我们的这位兄弟留过洋,还是大学生呢!”
“原来如此,”洪家云点了点头,又问卢子敬道,“你在哪留得学?”
“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
“听说那是一所很有名的大学。我们部队太需要你们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了,”洪家云接着说,“给你们一个任务。”
“什么任务?”陈凤生急切地问。
“听说你们是青帮的?”
“没错。”
“青帮在这一带有多少帮众?”
“四五千吧!”
“参加青帮的都是些什么人?”
“贫苦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居多。不过被打散了。”
“看来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我交给你们的任务,就是回去把青帮重新组织起来,随时听候红军的调遣。”
“这么看来,我们要离开这里了。我可有点舍不得。”
“这只是暂时的分离。我们以后还会在一起战斗的。”
临别时,两人抓住洪家云的手紧紧不放。
陈凤生回到安岱后,马上把这一经历告诉了陈丹山。于是他们和卢子敬一起,积极投入青帮的组织发展之中。
听说期盼已久的中央红军大部队来了,陈凤生喜不自禁,拉着陈丹山的手,就要往门外奔去。
“慢着,这黑灯瞎火的,去小吉又有这么多的路程……”
“我等不及了,我们打着灯笼也要去!”
“我们过斗潭,把‘博士’也捎上吧!”
“好的。快走吧!”
于是两个人提着灯笼上路了。
到达小吉后,天已经大亮了。打听到挺进师首长的住处后,他们就直奔而去。
“这位小兄弟,我要找洪家云洪教导员。”见到负责警卫的红军战士,陈凤生主动上前打招呼。
“我们革命队伍里的人,一律称同志。别来称兄道弟的那一套。”那位红军战士纠正了陈凤生在称呼上的错误后,这才放他们过去。
这是一幢江南一带典型的三间两客轩的民居。从大门进去是一个天井,天井进去是正堂客厅,客厅的左右各有一间偏房。天井的左右两边则是两间客轩。
此刻,在客厅里,有一位瘦小精干的军人正在踱步。他就是挺进师的师长粟裕。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使他养成了一个早起的习惯。即使没有什么事情,起来踱踱步也好。听到从门外传来的警卫员和人的对话,他知道来客人了。于是整理了一下身上破旧的军服,等待客人上门。
陈凤生等三人进入大门,就发现了粟裕,就不知道该称呼什么,一时愣住了。
倒是粟裕主动打起了招呼:“你们三位要找洪家云,是吗?请稍等。”于是对着屋内叫道,“家云同志,有人找你!”
“你是……”陈凤生问道。
“鄙人粟裕。”
“原来是粟师长!”三人马上上前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
这时,在房间里的洪家云出来了。随后走出了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英武的军人。
见到陈凤生等三人,洪家云马上向粟裕介绍了起来:“这两位是这一带青帮组织的首领陈凤生和卢子敬。”
“我叫陈丹山,和他俩是一伙的。”见洪家云没有介绍自己,陈丹山就自我介绍起来。
洪家云又指着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对陈凤生他们说:“这是我们挺进师的政委刘英同志。”
刘英马上向三位伸出了手:“早就听家云同志说起过你们,今日有幸会面,欢迎,欢迎!”
三人分别与刘英握手。寒暄一阵后,一行人在客厅坐了下来。
粟裕首先介绍了挺进师最近一个时期的情况。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在江西上饶的怀玉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血站数昼夜后,先遣队损失惨重,总指挥方志敏被俘。粟裕、刘英率先头部队五百余人突围成功,进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这时,中共中央发来指示,责成闽浙赣省委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共工农红军挺进师。任命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给挺进师下达的任务是:在保卫闽浙赣苏区的基础上,深入浙江西南部,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要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的有生力量,策应红军主力的行动。
“要在浙西南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光靠我们挺进师的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当地的进步分子,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今天,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三位先生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我代表挺进师师部,对三位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粟裕说着,带头鼓起了掌。刘英、洪家云也一起鼓掌。
“三位先生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有何设想?”刘英看着三人,问道。
“我不大会说话,子敬兄,还是你先说吧!”陈凤生说。
“革命队伍里,互相称同志就可以了。”刘英纠正说。
“不好意思,叫习惯了。”陈凤生说。
“刚才听了粟师长,不,粟裕同志的介绍,我们很受鼓舞。从1930年以来,我们三人就一直在寻找红军的主力部队,期间也接触过一些打着‘红军’旗号的队伍,就是我们自己也曾打出‘红军’的旗号。但是,这些自发组织起来的‘红军’,由于缺乏必要的军事斗争经验,以及某些领导人的头脑发热,对敌情缺乏正确的判断,所以在与敌人的战斗中频频失利。今后,我们想把我们的队伍重新拉起来,并请挺进师派人对我们的人进行军事训练,加强他们的军事素质,免得一打起仗来总是被动挨打。”
卢子敬讲完后,陈凤生接了上去。他说:“今后凡是用得着我们三位的地方,请尽管吩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万死不辞!”略为停顿之后,他接着说,“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吧!”刘英鼓励他说。
“我的家乡是松阳、遂昌、龙泉交界处的安岱后村,那里山高林密,便于开展游击战争。村里的人,大都是我们陈氏家族的父老兄弟及姐妹,群众基础好。如果三位首长不嫌弃的话,请将挺进师的师部搬到安岱后去,以方便今后工作上的联系。”
“我也是安岱后人,我的想法和陈凤生同志是一致的。”陈丹山也说。
“你们俩的提议很好。刘英同志,我看我们明天就移师安岱后,怎么样?”粟裕看了一眼刘英,说。
“我赞成移师安岱后。”刘英也说。
“那好,我们马上赶回去,布置欢迎的仪式。”陈凤生说。
“召集一个群众大会就可以了,不要弄些花架子的东西。”刘英嘱托说。
离开了小吉,三人马不停蹄地赶回安岱后,立即投入了欢迎仪式的筹备之中。尽管刘政委交代不要弄花架子的东西,但一些基本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三人进行了分工。陈凤生负责挨家挨户通知参加群众大会的人和到村口桥亭上迎接的人员。卢子敬负责会场的布置,会场就设在陈氏宗祠里。陈丹山负责伙食和住宿的安排。
5月9日早晨,天气晴朗,明媚的阳光照在安岱后村口的一坐桥亭上。这是一种桥与亭组合的建筑形式,有点像廊桥的样子。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桥上有一座凉亭,描龙画凤,格调古朴。
此刻,桥亭上已经聚集着不少的人,男女老少都有。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也夹在人群中,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村口。
上午10时左右,粟裕、刘英一行来到了安岱后。人们喊着欢迎的口号,簇拥着挺进师的官兵进入了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早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席台就是旧戏台的上方,悬挂着横幅,上面是卢子敬手写的“热烈欢迎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我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遒劲有力的大字。
在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的陪同下,粟裕、刘英、王永瑞、黄富武等挺进师领导健步登上主席台。
陈凤生在介绍了挺进师的领导之后,发表了欢迎辞。他说:“中国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军队,是专门和土豪劣绅及反动政府对抗的军队。他们来到我们这里,一是领导我们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我们劳苦大众的政权。二是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巩固革命根据地。社会上有各种谣言,说红军是‘土匪’,说它们要实行‘共产共妻’。希望大家不要相信这些谣言。要真心实意地拥护红军,支持红军。把我们安岱后一带,建设成为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刘英代表挺进师致答谢词。他说:“我们今天一到安岱后,就感受到非同一般的气氛。这种气氛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对我们红军的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反动政府和土豪劣绅同仇敌忾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气氛对我们挺进师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鞭策。我们将把安岱后人民对我们的信任,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为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而努力奋斗!”
群众大会过后,各项工作马上步入正轨。陈凤生等人,将在革命的熔炉中接受淬炼,成为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