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读懂天地的人>15 童年佚亊

15 童年佚亊

作品名称:读懂天地的人      作者:心有二用      发布时间:2015-02-09 14:45:28      字数:4271

  “呃哇……呃哇……!哭,他一出世,就接上了天地间那一口气。
  五十年代初,正冬的黎明前,天降大雪,一对双胞胎——老九、老十争抢着时空隧道出世了!哭,人出生为什么是哭着来到这个世间而不是笑着来,那哭声意味着什么?
  屋后窗外风啸声鬼哭狼嚎,唐氏近乎昏迷,连连说:“快,有鬼,快拿火枪打一枪!”人类的欢欲之果,母亲生产如同小死一次。古玉春赶紧拿出火枪放了一响。
  众多子女,生活艰难,古玉春夫妇觉得实在太多了。人类的性行为很大程度不是为了传宗接代。
  三天后,古玉春抱起先出世的婴儿,走向左侧山梁树林背后岩窝,放下了婴儿。
  或许,你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从哪来到哪去吧!
  撕啦啦地哭声,强烈抗议,既来之则安之,为何又把我抛弃?
  古玉春抛弃婴儿回到家,总觉得听到弃婴的哭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妈,这娃儿好像甩不得,好像天都在怪我!”说着一路快跑,返转左山梁,将婴儿抱回。
  弃婴取乳名富贵,书名古华。唐氏说:“实在养活不起,还是送一个出去吧,富贵再莫送人了。”
  八天后,后出生的送给了大堂湾葛家。
  葛家养了一段时日,难生爱意,又将幼儿送给麻柳滩王家媳妇。
  夏天,王家媳上社里劳动,将幼儿用鸡笼扣住,里面放一碗饭,任其抓食。放工回来见幼儿脏了,一瓢冷水照鸡笼泼下去,算是给幼儿洗澡。
  幼儿渐渐枯瘦如柴。
  “去把他抱来吧,那养法还得了?”大队会计张之校夫妇商量说。夫妇俩不知哪个生育功能有故障,生一个坏一个,直到壮年膝下无子。幼儿换了养父母,夫妇俩悉心调理,幼儿逐渐枯木返青,取名张伦玉。
  同胎异路的哥俩一个山上,一个楮河边,但相逢在同一小学堂,二人己知身世,自然亲切。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麻柳滩乡土之地因此也出现公立小学了。
  “哥,去我家吃饭吧!”张伦玉见哥哥下山路远,常邀先出为哥的小古华去他家,小古华也就成了弟弟家门的常客。
  张伦玉没什么性情特色,小古华可就显山露水了。
  这个星期天,小古华与三哥儿长寿儿在家打闹,弟弟弄伤了哥哥的肘关节。古玉春放工回来,长寿哭泣着向父亲告状。古玉春拿根竹条子抽打小古华,一面教训。小古华可没那么乖,抓根树条子与父亲对打起来。父亲停手他才停手。
  他生来只挨过这一次打,他的自尊心天性接受不了来自他人即或是父亲的伤害。
  童年就能与父亲对打,人说,人看积小,马看蹄小,长大后的古华是否忤孽之徒呢?成长路上的古华将说明良善与孝敬才是他的天性。但倔强的自尊心却延续下去。
  古家后生们上学前赴后继,最后只剩下最小的古华、古菊上学了。母亲唐氏给小古华作了双绣花鞋,说:“呐,穿上去学堂,新鞋哟!”
  小古华又哭又闹起来:“我是男的,绣花鞋是女子穿的,我不要我不要!”唐氏无奈,只好拿出小古华的黑墨水把绣花抹掉。
  小古华并非蛮横的天性,就这么改变一下,心理己得到满足,穿上就下山了。
  下山路上,小古华说。“我右眼皮跳得很,妈说左眼跳福,右眼跳祸!”古菊道:“爹说是祸躲不过!”格格一串嬉笑。
  还真是的,小古华今日要在教室惹事了。
  “古菊、古华!你俩上黑板听写生字!”张菊英老师点名。她是山外平川进口來的老师,本地缺文化人。万变不离其宗,她的口音山里娃免强听得懂,日久习惯。
  姐弟俩走上讲台,张老师报出了五个生字,小古华只写得出三个,张老师扳起面孔道:“写不到?转过身来面向同学们站起!”
  罚站。众目睽暌,小古华自尊心受不了,转身就写起来,古菊见弟弟写什么她也照抄。张老师一看,姐弟俩写的是:
  “张老师不好,张老师最不好。”
  童心无忌,天真得世间少有。成年的女教师自尊心也受不了,当场就怄哭了,抹一把眼泪跑出教室,去给公社文书唐登瑞告状。
  唐登瑞是古家后生认叫的舅舅,把姐弟俩叫去批评。“嗯?咋这调皮哎,写不到还写老师不好?给老师认个错!”小古华也就认了错。张老师心理得以平衡,破涕为笑,如同撒娇道:“那你给我小声唱首歌听听!”小古华张口就唱起“红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呀……”
  文化大革命派性武斗停息后,张菊英老师依附已任县人事局长的丈夫,进了当时吃香的县百货公司。再后来,打回了山外平川乡西县老家。古华当民办教师那年代,买馒头得要粮票、买布料需有布证,他进城买被面布料,曾隔着柜台与张菊英撞了个惊喜。那壶不开提那壶,出于年长醒亊的歉意,古华提及儿时在黒板上写的话,说得张老师满脸绯红,显然烙印颇深,赶紧以笑转移话题,邀古华去他家作客。“古华呀,你小时候歌声好!”
  小古华不是很爱唱歌,但有一副天生的歌喉,地道的童音,清脆高越,但他对自己有这种天赋浑然不知,旁人却明白。学校选派小学生去县城剧团学样板戏,首选小古华;公社干部见到小古华,总要他唱一首歌听听,他张口就唱。
  这个课间,校长张金旭听到小古华又在为公社干部唱歌,走去气呼呼地吼道:“回去!你简直给学校丢人!”弄得公社干部很尴尬。
  “唱革命歌曲有啥子不对?”小古华弄不懂,与校长顶起嘴来,师生俩一直争吵回学校。张金旭只是说“你简直丢人”,也不解释个道理。或许,张金旭有明言之难,或许,是他心明口钝?
  小古华顶撞小学校长,后来亦顶撞过他的高中数学靳老师,长大后的古华亦是个高中数学老师。教室里,靳老师为初中班讲课正酣,古华在教室外老远不断地吼叫:“朱二哥,你出来一下,朱二哥,你出来一下!”
  自来的规矩、礼貌、教学的尊重,正在上课的教室能让人在外面随便大喊大叫干扰吗?老师的修养并不能作到充耳不闻,老师作不到,学生的也不行。朱二哥未出来,靳老师出来了,招手道:“古华,你来你来!”
  这个古华,幼稚到家了。他未料到叫他去是罚站,站在教室后面,下课后又被叫去宿舍狠批。
  他不能接受,与靳老师顶嘴大吵起来,好在那时不体罚学生,只是鸦鹊子做窝——嘴上功夫,要是讲体罚,古华那性情,一定会与老师干仗的,尽管他输定了。
  小古华其实非常尊师重道的,并非听不进、不接受别人反面意见,成年后的举动说明了这一点,更非横蛮不通情理。
  真的,那只是他的性情,未发育成熟的心智所限。他吃软不吃硬,很讲究来自他人的思想工作方法。他不但自尊心强,更有着童真的独特思想专利。
  “爹,人站在地球边缘上,会不会不小心滑了脚,摔死在空中?”有一天夜晚,童年的小古华忽然停止吹唢呐,问父亲。
  古玉春答不出,微笑说:“你在读书,问我?我那时只读《三字经》、《四书》啥的!”心道,这老幺爱刨根问底,肯定比他几个哥有出息。还无师自通会吹唢呐。
  小古华会吹唢吶有故亊。
  会吹唢呐的古财常与师傅王正洪配对走期会——红白喜事吹唢呐。小古华耳濡目染,无意中就将古财会吹的十几首曲子收藏于心。他再用一碗水,插入根稻谷草,吹水泡学换气,这样多次实验,一下子成功,当他再用在唢呐上时,已经顺理成章了。
  冬月,王正洪去古家约古财,去七里砭孙家走期会。古玉春说:“古财被下河王吹鼓手硬拉走了。”王正红埋怨道:“说好的咋失信?接亲必须双数,两杆唢呐,这咋办?一时哪去找配角?”
  忽然一拍大腿:“哎呀,背起娃儿找娃儿,富贵不是偷师学艺会吹吗?叫他配个角角!”
  小古华害羞,不愿意去,古玉春微笑着默许,小古华肩上挂上二哥古财的备用唢呐,连哄带劝被拉出了门。
  这地方从未见过儿童吹鼓手,接亲的男方众客十分惊奇:“哎哟,太神了,多大了?”王正洪接道:“他才八岁多!”
  一曲唢呐调吹起来,师傅还不如小徒弟,因为王正洪不会换气。
  人类把家庭的重组结合看得比出生重要、隆重,想必有些道理。翌日正酒,大队人马出发接亲,大雪下得紧,男方专门派个小伙子背小古华,大锣一响,放小古华,边走边吹一曲,行路时又背上,路人纷纷看稀奇。
  三天喜庆落幕,吹鼓手挣得十二元钱,返回。
  山路泥泞,路滑地段,王正红就将小古华背起走一程。行至古家后山分路,王正洪仅取出二元钱给小古华,说:“路上我还背你的!”那意思也要算工钱。好个王正洪!
  小古华回家把两元钱交给了父亲作家用,父亲感到欣慰,这小的人儿能给家里挣钱。
  小古华从此有了个绰号“背起吹”,乡里出了名。“那简直是个神童噢,不要人教就学会了!”
  “人家还未启蒙上学就会打算盘加法呢!”
  “那是他大哥古发教的,人家古发五年级文化,生产队会计!”
  有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三次。
  又一次走期会,原本古财、古华两弟兄搭裆,但古财临时另就高价,小古华落了单。
  初生牛犊,童心无忌,小古华竟然一人单支唢呐犯忌,去为人家接亲当吹鼓手。男方大感不悦,却又因小吹鼓手高兴,只得将就。
  后来,这对新人并未因犯忌而人生落单,仍然得以百头偕老。
  后来,上初中的小古华己知羞,死也不再当吹鼓手,把唢呐零件拆散藏起来,母亲唐氏又把它找到拼凑起来。“这个老九,”唐氏嘟囔道,“还嫌吹鼓手是下九流了!”
  古家人口众多,煮饭得用大铁罐,睡觉三四个人挤一张床。十多岁的小古华与三哥长寿,四姐绿儿同床,与绿儿睡一头,他已懂得那种亊,久而久之,试探性地摩擦绿儿屁股,绿儿惊觉,春心被骚动,翻过身来就把小古华抱起放在肚皮上,小古华也就照准动作起来。但纯粹是儿戏。这样两次后,小古华有了一种罪责感,毕竟他已经初醒人亊,从此自动到那一头睡去,绿儿亦不再理会。
  半年后,绿儿在哐哐大锣声中坐滑竿嫁到隆兴区庙旗沟,绿儿只有在这时才享受到一次高贵的待遇,感受到人生价值。
  不久,出嫁的闺女不准坐轿子,这是封建旧风俗!
  绿儿要是晚些才能出嫁,还得爬山涉水步行三十多里亲自走进婆家。
  人生路上各了因果,绿儿走了婆家,小古华上了初中,一对同胎异路的哥俩相遇在同一个初一教室。可是张伦玉没上几个月,就辍学了。
  “伦玉,你咋不上学了?”古华去问弟弟。伦玉说:“我不想上了,爸爸叫我接他大队会计的班。哥哥,你还是常来哟!”
  双胞胎的相貌相同,往往混淆不清,但不等于造化相同。伦玉的长相渐渐酷似其养父,长嘴厚唇,比不得古华俊秀。天生一人,各有一路,这对双胞胎的命运、慧根、性格有着天壤之别。三经转养的弟弟并无大出息,一生相拌泥土。
  童年,有很多生活碎片会被大脑记忆系统删去,又有很多生活情节被永远存挡。啊,岁月堆垒,古华的母亲唐氏早已作古;四姐绿儿的婆家,古华高中时代还去打过柴卖呢!
  童年天真。童年美好。童年注定要失去,变成成年。成年虚伪。成年失真。世界失真。
  童年的古华已显露特色,未来的古华将挥洒出何许人生篇章呢?
  人之初,他还有好多好多不寻常故亊……
  他的童年时代,一个不寻常时代,不寻常得人类历史上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