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一 集
作品名称:两代兄弟 作者:陈兵 发布时间:2017-07-12 23:24:08 字数:9770
第十一集
1、哈尔滨至绥芬河的客车
[人物:亚琳、亚玲、刘杰]
[哈尔滨至绥芬河的客车在急驰。亚琳、亚玲和刘杰三人坐在硬座车厢里聊天]
刘杰:“到绥芬河得几个小时?”
亚琳:“差不多六个小时吧。”
刘杰:“快车吗?”
亚琳:“都是快车,直达的没有慢车。”
刘杰:“这趟车在牡丹江要换车吗?”
亚玲:“不用换,直达的。”
刘杰:“人还挺多的。”
亚玲:“是呀,好多都是作生意的。”
亚琳:“也有旅游的。绥芬河是边境城市,除了作生意和旅游,谁上那去干啥?”
刘杰:“当地的人不多。”
亚玲:“绥芬河这名字是啥意思呀?”
刘杰:“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一条河。这里有一条河,河里有一种钉螺,长得和锥子一样很尖很细。满语的锥子叫绥芬,人们就把这条河叫绥芬河,后来在这里建立起来的这个城市也就叫绥芬河了。”
亚玲:“你咋知道的?”
刘杰:“我查字典了。一听说咱们要去绥芬河,我就想知道绥芬河是啥意思,我就查字典。”
亚玲:“字典里还有这个?”
刘杰:“不是普通的字典,是辞海,辞海里啥都有。”
亚玲:“你应该去当老师呀,不该作生意,作生意屈才了。”
亚琳:“东北的地名好多都怪怪的,像哈尔滨、亚布洛尼,也不知道这都是啥意思?”
亚玲:“啥意思,你知道吗?”
刘杰:“东北从前是满族居住的地方,所以很多地名都是满语。哈尔滨就是满语。据说满语把晒网场就叫哈尔滨。那时候人们在松花江打鱼,在江边晒网,后来这里聚居的人多了,成了城市,这个城市的名字就叫哈尔滨了。”
亚琳:“叫哈尔滨就对了,要不叫晒网场,多难听?就像绥芬河,挺好听吧?要叫锥子河,就难听了。”
亚玲:“还有那亚布力又叫亚布洛尼,又是啥意思?也是因为好听?”
刘杰:“亚布力的镇名叫亚布力,车站名叫亚布洛呢。可能亚布力是满语,亚布洛尼是俄语。你听这亚布洛尼的发音就像俄语。后来把亚布洛尼的站名改了,都叫亚布力了。”
亚玲:“看来我们把你叫来还叫对了,可以跟你学点知识。”
刘杰:“我有啥知识?绥芬河现在还有满族吗?”
亚琳:“有肯定有,还有朝鲜族、蒙古族、回族,不过还是汉族多。”
刘杰:“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呢。有一句民谣,说‘绥芬河,没有河,一条小河没脚脖;出了火车站,爬岭又上坡’。绥芬河虽然号称河,可实际上是一个山城,没有河。你们去过,看见河了吗?”
亚玲:“真的,没看见河,尽是山坡,不过坡也不大。”
亚琳:“看,大山!”
[窗外出现了高山,三人一同扭头向车窗外面看。火车正在盘山道上行驶,一边是高山,另一边是深谷]
刘杰:“这是到哪儿了?”
亚琳:“治山站过了,是横道河子。”
刘杰:“这也是张广才岭吧?”
亚琳:“对,跟咱们那大锅盔一样,都是张广才岭。”
刘杰:“想不到还有这么险的路呀!”
亚玲:“这些你在字典里查不到吧?”
刘杰:“我就知道大锅盔,还上去过。我看这里的山比大锅盔高多了。”
亚玲:“大锅盔是滑雪场。滑雪的地方不能太险了,太险了滑不成。”
刘杰:“对。”
2、绥芬河火车站
[火车减速进入绥芬河车站。亚玲、亚琳和刘杰三人拿起旅行袋,随同车厢的旅客下车]
[出了车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站名“绥芬河”三个大字,以及站名下面的两条金字标语:“架亚太陆海金桥塑中国铁路形象”]
刘杰:“这车站还挺气派呢!”
亚玲:“是吧?你看人家这候车室,比咱们景阳镇强多了吧?”
刘杰:“那是。”
亚琳:“市里这样的大楼挺多呢,都是俄罗斯式的。”
[亚琳、亚玲和刘杰三人从出站口出来。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连串招牌上写着“俄贸商场”、“俄货专卖”、“俄货精品店”、“俄罗斯精品总汇”等字样的商店。一个大幅广告牌上赫然用中文、俄文标明:“欧洲塑窗A类标准,70覆铝型材、门窗,专为俄罗斯高寒地区设计的高档门窗!”等字样]
刘杰:“这怎么跟到了俄罗斯一样啊!”
亚玲:“好吧?以后别上广州了,就在这进货吧!”
刘杰:“是呀,这多近,多方便呀!”
3、林业局印刷厂
[人物:李技师、大班长、小郭、小周]
[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的李技师和大班长等人一起在调试机器。报纸印出来了,报头“林业工人报”和通栏大标题“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一周年”的颜色不正,呈深紫色]
大班长:“这颜色不对呀!”
小郭:“报头应该是大红色,这怎么是紫色的?”
小周:“紫色也不是正经的紫色,发黑!”
大班长:“没调好吧?”
李技师:“颜色都是预调的,用不着现调。”
小郭:“来之前没有预调吗?”
李技师:“不在机器上不能预调。”
小周:“那现在预调一下吧。”
李技师:“咱们不是一直在调吗?”
小周:“那怎么还调不好?”
[李技师摇头不语]
大班长:“这大红色是常用的颜色,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小郭:“你们厂不是经常印广告吗?那广告的颜色多了,还都得现调吗?”
李技师:“不用,都是预调的。”
大班长:“这台机器为什么没有预调好?”
李技师:“可能还是机器本身的问题。”
大班长:“机器本身有什么问题?”
李技师:“不匹配。”
大班长:“你这一次拿来的件也不匹配?”
李技师:“是。”
大班长:“那你为啥不拿匹配的件?”
李技师:“没有。”
大班长:“怎么会没有呢?”
李技师:“因为已经没有这种印刷机了。”
大班长:“你们厂不用这种印刷机了吗?”
李技师:“我们早就不用了。”
大班长:“那咱们为啥还买这种印刷机呢?”
李技师:“那我就不知道了。”
大班长:“那怎么办?”
李技师:“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大班长:“这可不行,我得赶紧给厂长打电话。”
[大班长来到印刷厂办公室,拨电话]
大班长:“喂,我是印刷厂,马厂长在吗?……马厂长,我是印刷厂大班长。咱们的印刷机还是有问题……”
4、“林业工人报”编辑部
[人物:马军、姜文启]
[马军接电话]
马军:“还有什么问题?颜色还出不来吗?”
电话声音:“不是,颜色是出来了,可是颜色不正。”
马军:“什么颜色不正?”
电话声音:“报头,报头的颜色不正,应该是大红色,可是印出来的是深紫色,颜色发黑。”
马军:“调一下嘛!”
电话声音:“调半天了,调不出来。”
马军:“李技师不在吗?”
电话声音:“他在,他也调不出来。”
马军:“他说没说什么原因调不出来?”
电话声音:“他说配件不匹配。”
马军:“不是他回哈尔滨换回来的配件吗?”
电话声音:“就是。”
马军:“换回来的怎么还不行呢?”
电话声音:“他说这机器本身不行。”
马军:“胡说!等着,我去看看!”
[马军生气地放下电话,来到隔壁科长室]
马军:“姜科长,我去印刷厂看看。”
姜文启:“怎么回事?”
马军:“他们说报纸出不来颜色。”
姜文启:“不是新买的套色印刷机吗?”
马军:“是呀,有颜色,可是颜色不正,应该是大红色,出来的是深紫色,调正不好。”
姜文启:“印的是国庆专刊吗?”
马军:“是呀。”
姜文启:“这可得抓紧,快到出报的时间了。”
马军:“是,我去看看怎回事。”
[马军下楼]
5、林业局印刷厂
[人物:李技师、大班长、马军]
[李技师和大班长等几个人还在调试机器,仍然没有效果,大家一筹莫展]
[马军进来]
大班长:“马厂长!”
马军:“怎么回事?”
大班长:“你看,这出来的颜色!”
马军:“怎么是这样的颜色?不正嘛!”
大班长:“是呀,调了半天了,怎么也不行。”
马军:“老李,李技师,这是怎么回事?”
李技师:“看来还是机器的问题。”
马军:“这不是你回去换来的新件吗?”
李技师:“新件也没用,还是不行。”
马军:“那为什么?”
李技师:“这种机器已经是……过时的了。”
马军:“你什么意思?你是说这种机器是淘汰的了?”
李技师:“不说是淘汰吧,反正现在这些设备和部件更新得非常快,你从大街上那些印刷品就能看出来,经常花样翻新。有新花样就说明有新设备新部件。”
马军:“你们用的是什么设备什么部件?”
李技师:“经常换!这种机器我们是不用了。”
马军:“这可是你们卖给我们的机器!”
李技师:“我们那里的机器有好几种呢,也不光是这一种。”
马军:“那为什么卖给我们这一种?”
李技师:“那我就不知道了。”
马军:“好,我们把这种机器退回去。你们苗厂长在吗?”
李技师:“在吧,他不会不在。”
马军:“大班长,你们现在就打包装,把这台机器退回去,马上发运!李技师,你也一块过去。”
李技师:“行,我跟机器一块走吧。”
马军:“随你便。那一台怎么样?”
大班长:“那一台还行吧,还没试呢。”
马军:“你们赶紧包装发运吧,我去向领导汇报一下,咱们马上动身!”
[马军说完匆匆离去。大班长等人动手拆卸机器]
6、林业局宣传科长办公室
[人物:马军、姜文启]
[马军进来,神色有些紧张]
马军:“科长,那台机器是有问题,彩色套印出不来。”
姜文启:“怎么回事?他们厂里不是来人了吗?”
马军:“是来人了,还回去换了一下配件,还是不行。”
姜文启:“是不是他的技术不行?”
马军:“那倒不是,这种技术其实很简单。”
姜文启:“那就是机器的问题了?”
马军:“看来我是太贪便宜了,不该要这种机器。”
姜文启:“那怎么办?”
马军:“退货!我跟他们说了,马上打包装发运,这就退回去。”
姜文启:“他们能给退吗?”
马军:“也不是退,换一台,我再去一趟,他不给换不行!”
姜文启:“那报纸还来得及印吗?”
马军:“节前可能来不及了。”
姜文启:“肯定来不及了!怎么弄成了这个样子?”
马军:“怪我,行动太晚了,早点买就好了。”
姜文启:“当初你跟我说的时候,我还觉得是个挺好的事,咱们也出个彩页报纸。现在可好!怎么办?这就要过节了,怎么交代?”
马军:“还出黑字的吧,跟以前一样。”
姜文启:“四十一年大庆,到处都是新面貌,就咱们报纸还是老样子,连一个套红都出不来!”
马军:“一定要套红,只有晚几天了。”
姜文启:“过了国庆节再出国庆的报,这简直是笑话?”
[马军不语]
姜文启:“这事我得和书记汇报一下。这不是个小事。这是个事故!政治事故!你是印刷厂的厂长,又是宣传
干事,应该知道这件事的分量。”
马军:“我知道,我尽量挽回。”
姜文启:“不是尽量,是一定!一定要挽回!国庆特刊一定要出!一定要在节前出!不睡觉也得出,知道吗?”
马军:“知道。”
姜文启:“你跟哈尔滨印刷厂商量商量,他们有经验,一块想想办法,必要的话,请他们帮帮忙,一定要在节前把特刊印出来!”
马军:“行。”
姜文启:“你赶紧去办吧!”
[马军匆匆出门]
7、牡丹江至哈尔滨的快车上
[牡丹江至哈尔滨的快车在急驰。马军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神色凝重]
8、景阳镇至哈尔滨的公路上
[景阳镇至哈尔滨的公路上,一辆卡车在急驰。车上装着包装好的印刷机。驾驶室里,李技师坐在司机旁边]
李技师:“我真纳了闷了,那么多的好机器不买,非要这淘汰货!缺钱?叫我这一趟一趟的!”
[司机不语,专注开车]
9、哈尔滨火车站
[马军随下车的人流走出车站,上了一辆公共汽车]
[在另一公交站,马军从公共汽车下来,走过了一个街区,来到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直接进了厂长苗凤山的办公室]
10、哈尔滨前进印刷厂苗凤山办公室
[人物:马军、苗凤山]
[马军没敲门,直接进来了]
苗凤山:“小马!你来了,啥时候来的?”
马军:“刚下火车。”
苗凤山:“有事呀?”
马军:“可不有事呗”。
苗凤山:“啥事儿?”
马军:“还是印刷机的事儿。”
苗凤山:“印刷机咋的了?”
马军:“那台对开的印刷机怎么出不来颜色呀?”
苗凤山:“出不来颜色?”
马军:“出来的颜色不正,红不红紫不紫的,怎么调都不行。”
苗凤山:“当时我就怕不行,你图便宜,非要那台不可。”
马军:“我把它发过来了,你给我换一台。”
苗凤山:“行,给你一台好的,保险没问题,可是价钱高一些。”
马军:“高多少?”
苗凤山:“将近一百万吧。”
马军:“一百万?那两台不是才七十多万吗?”
苗凤山:“机器不一样嘛。”
马军:“不行。我那科技贷款总共才一百万,这次怎么也不能都用完吧?”
苗凤山:“那倒不至于。你们那单位还在乎这点钱?还不买个好的?”
马军:“不行。那一台其实也可以,就是颜色调不好,换一台跟那个差不多的,能调颜色就行了。”
苗凤山:“行。”
马军:“你看着办吧,总共一百万之内,不能超过。”
苗凤山:“没问题。”
马军:“我们国庆节出报还来得及吗?”
苗凤山:“国庆节出报?今天都几号了?”
马军:“今天28号。”
苗凤山:“今天28号,你的机器还没来呢。等你的机器来了,我再把新机器给你发过去,当天也不一定到,到
了还得安装调试,就算一次成功,也得三四天,节前都开不了机,还能出报?”
马军:“这可不行!我们科长说了,这是个政治问题,国庆节必须出报,还得是彩色套印,专刊。这是我们局第一次出彩印报纸。”
[苗凤山略加思索]
苗凤山:“我倒有个办法。”
马军:“什么办法?”
苗凤山:“你们国庆专刊的清样出来没有?”
马军:“出来了。”
苗凤山:“如果清样出来了,就别等机器了。你把清样拿过来,我们给你印,印好了拿回去直接发不就完了。”
马军:“这倒是个办法。你们一天能印完吗?”
苗凤山:“你们要印多少份呀?”
马军:“得印三千份吧。”
苗凤山:“三千份?没问题,我们加个班,保证给你印出来。”
马军:“行,我马上给科长打电话,让他派人把清样送来。印刷费得多少钱?”
苗凤山:“这个时候就别算经济帐了!避免政治方面出问题是第一位的嘛。再说,你们自己印不也得花钱吗?”
马军:“就跟领导说,我们买了你们的机器,你们给我们印一期报纸,就算是回扣了,不要钱!”
苗凤山:“印刷费不算了,纸钱总该给的吧!”
马军:“对,纸钱应该给!这样领导就没啥说的了。”
苗凤山:“是呀,再说了,印刷费才几个钱?还不都在机器里了?”
马军:“好吧,我这就去打电话。”
苗凤山:“你就在这里打吧。”
马军:“不用,我还有别的事,还得先找个旅馆住下。”
苗凤山:“也好,你先住下,晚上到家里来吃饭。”
马军:“不到家里去,咱们找个地方喝酒。”
苗凤山:“也好,我请客。”
马军:“好,晚上见。”
[马军离开厂长办公室,走出印刷厂大门]
11、绥芬河边贸市场
[人物:亚琳、亚玲、刘杰]
[亚琳、亚玲和刘杰三人来到贸易市场。市场上非常热闹。在市场上作交易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差不多各占一半,几乎每人都有个腰包挎在腰间。许多店主都能操着不太流利的俄语向俄罗斯顾客推销自己的商品,与他们讨价还价]
亚玲:“这个市场是专门卖批发的。”
刘杰:“你们来过?”
亚玲:“这个市场来的不多,以后恐怕得常来了。”
刘杰:“这里苏联人真不少。”
亚玲:“不是苏联,俄罗斯人。”
刘杰:“老毛子!”
亚玲:“对,老毛子。”
亚琳:“别叫老毛子,人家会不高兴的。你第一次来吗?”
刘杰:“是呀,你们来好多次了?”
亚玲:“那当然!哪个月不得来呀。”
刘杰:“现在进去吗?”
亚琳:“先到那边看看百货吧,回来再进去。”
刘杰:“好吧。”
[一个红脸堂、留两撇小胡子的俄罗斯人正把一个大编织袋很费力地扛到肩上,往市场外面的卡车走去]
刘杰:“那个人买的什么,那么老沉?”
亚玲:“服装呗!”
刘杰:“他往哪儿扛呀?”
亚玲:“他们肯定有车在外边,要不就是到火车站发运。”
刘杰:“他们还上这来买服装?”
亚玲:“那咋不行?你不是也买外国服装吗?咱们的服装到他们那就是外国服装了。”
[刘杰不语,在想什么]
亚玲:“其实你在南方买的服装可以拿到这来卖给俄罗斯人,再从这买俄罗斯的服装回去卖给景阳镇的中国人,两边的生意都作。”
亚琳:“这倒是个好主意。”
刘杰:“那么大的生意我可作不了。”
亚玲:“作生意还怕作大?”
[刘杰、亚琳和亚玲三人进了一个俄罗斯百货店。店里各种各样的俄罗斯商品如皮靴、餐具、玩具、望远镜等杂品百货令刘杰倍感新奇]
[亚琳和亚玲挑拣商品,挑出一件就跟俄罗斯老板说:“这个,五个。”俄罗斯老板重复一遍:“五个。”然后在纸上记下来]
[刘杰拿起了一个铁玩艺]
刘杰:“这是干什么的?”
亚玲:“这是端盘子的。”
刘杰:“端盘子?”
亚玲:“是呀。”
[她拿过来一个盘子比划给刘杰看]
亚玲:“盘子在锅里要往外拿,太热,又伸不进去手,就用这个卡住盘子的边,一下就端出来了。”
刘杰:“这个不错,你们店里有吗?”
亚玲:“有,卖完了,这回还得买回去几个。”
刘杰:“我也买一个。给他人民币行吗?”
亚玲:“行,我们也可以收他们的卢布,在这里就可以兑换。”
[亚玲拿起一个套娃玩具给刘杰看]
亚玲:“知道这是谁吗?”
刘杰:“这不是叶利钦吗?”
亚玲:“对呀,好看吗?像不像?”
刘杰:“像极了,怎么总统也能当玩具?”
亚玲:“总统当玩具才好玩嘛。你看。”
[她把玩具人头卸开,原来是四个套在一起的,一个比一个小]
亚玲:“好玩吧?”
刘杰:“太好玩了!”
亚玲:“给你的娟子买一个吧?”
刘杰:“好吧,买一个。”
[刘杰看见亚琳在选手表]
刘杰:“手表也要吗?”
亚琳:“这表一样吗?你看,咱们那边有吗?”
刘杰:“新鲜!这表盘上有几个珠子,在滚动,干什么用的?”
亚琳:“不知道,肯定有用处,只少它看着新鲜。”
刘杰:“是挺新鲜,还是机械表。”
亚玲:“机械表走得准,人家瑞士表都是机械表。”
刘杰:“多少钱?”
俄罗斯老板:“三十。”
刘杰:“三十?人民币吗?”
亚玲:“跟咱们说的都是人民币。”
刘杰:“挺便宜。”
亚琳:“要五个。”
俄罗斯老板:“五个没有,三个。”
亚琳:“行,三个。”
[亚琳的一个编织袋已经装满了]
亚琳:“怎么样,差不多了吧?”
亚玲:“行了,咱们跟他去看看服装吧。”
亚琳:“好,我把东西在这存一下。”
[亚琳把编织袋扎好,跟俄罗斯老板比划着手势]
亚琳:“这个,放在这存一下,我们上那边买衣服,很快回来,行吗?”
俄罗斯老板:“行!行!”
亚琳:“谢谢老板!”
俄罗斯老板:“不用!不用!”
亚玲:“走吧,服装在那边。”
12、绥芬河边贸服装商场
[亚琳、亚玲和刘杰来到服装商场。一进商场,刘杰的眼睛立刻亮起来。各式各样的俄罗斯服装让他眼界大开,都是他从未见过的:带毛领的呢大衣、男女皮靴、各种纱巾、毛围巾、毛披肩、暖手筒、各种手袋、拎包、不同样式的夹克衫等等]
[刘杰指着一件毛领呢大衣问俄罗斯女老板]
刘杰:“这个多少钱?”
俄罗斯女老板:“九十。”
刘杰问亚玲:“她说的是人民币吗?”
亚玲:“在这里说的都是人民币。”
刘杰:“不贵吧?”
亚玲:“跟咱们内地比起来当然不贵。”
刘杰:“还能还价吗?”
亚玲:“能,你买得越多越便宜。”
刘杰:“好,我买几样带回去,你帮我参谋参谋。”
亚琳:“大衣先别买,一时半会儿出不了手,冬天再买。”
刘杰:“行。”
[刘杰和亚玲选服装,先后选了连衣裙、女皮靴、毛围巾、纱巾、毛披肩等。俄罗斯女老板用计算机计算钱数,亚琳一件一件地往背包里面装,一会就把刘杰的背包装满了]
刘杰:“行了,就这些吧,总共多少钱?”
俄罗斯女老板:“九百八十三元,人民币。”
亚玲:“九百五十元吧。”
俄罗斯女老板:“不行,九百八十元。”
亚玲:“九百六十元。”
俄罗斯女老板:“九百七十元。”
亚玲:“九百六十元。我们是老朋友了。他是服装店老板,第一次来,便宜一点,以后买得还多呢。”
俄罗斯女老板:“好,九百六十元。”
[刘杰数出九百六十元交女老板]
刘杰:“九百六十元,正好。”
俄罗斯女老板:“谢谢!欢迎再来。”
刘杰:“咱们走吧,背包装满了,钱也用完了。”
亚玲:“走。”
13、绥芬河火车站
[人物:亚琳、亚玲、刘杰]
[在行李托运处,亚琳和亚玲托运完了包裹,只留一个小旅行袋在手里]
亚玲:“刘杰,把你的包也托运得了,还背着它干啥?”
刘杰:“不用,不沉。”
亚玲:“啥不沉?还能比空手轻快?”
亚琳:“他愿意背就背着呗。”
亚玲:“不是,我是说,咱们今天路过海林的时候,不想上杨子荣的陵园去看看吗?”
亚琳:“上陵园?”
亚玲:“是呀。”
亚琳:“你没去过吗?”
亚玲:“没有呗,今天刘杰来了,刘杰还不想去看看吗?”
刘杰:“陵园在哪儿?”
亚玲:“就在海林火车站,一下车就是,可近了。”
亚琳:“你想去吗?”
刘杰:“那就去呗,反正是路过。”
亚玲:“对了!把这大包托运了吧。”
刘杰:“好吧。”
[亚玲帮着刘杰办理了背包托运,然后一起进了候车室]
14、景阳镇林业局宣传科长办公室
[人物:姜文启、大班长]
[印刷厂大班长来到林业局宣传科长办公室,敲门]
姜文启:“进来!”
大班长:“姜科长,你找我?”
姜文启:“对,来来来,请坐!”
大班长:“找我什么事儿?”
姜文启:“马军不是在哈尔滨买了台机器吗?套印的,结果不行,他去退货了。”
大班长:“是,他给退回去了。”
姜文启:“可是咱们的报纸得出呀,这一期的报是国庆专刊,咱们还要彩色套印,等新机器是来不及了。他在哈尔滨跟印刷厂联系了一下,这一期的报由哈尔滨印刷厂给咱们代印,咱们把清样拿过去就行了。我考虑了一下,这个办法也行。国庆节的报是一定要出的,而且一定要套色的,不这样也不行了。咱们花点印刷费,也值,总比出不来报要强吧?”
大班长:“对,这个办法好。”
姜文启:“我想,他们给代印是可以的。可这是咱们的报,咱们得有人在场才行,万一有什么情况,他们又不了解,不熟悉,咱们得在现场帮着解决,光打电话不行。”
大班长:“是。”
姜文启:“所以,我想让你辛苦一趟,你带着清样过去,跟他们一起把这期的报印出来。”
大班长:“行!正好我也熟悉一下这种套印机。”
姜文启:“有你和马军两个人在那,出报就没问题了。”
大班长:“没问题。”
[姜文启将一个大档案袋交给大班长]
姜文启:“这是特刊的清样,你交给马军,让他在付印之前再审查一下。”
大班长:“好。”
姜文启:“另外,你再带个车过去,印好了报直接拉回来,这样咱们就能在过节之前把特刊报送到职工手上了。”
大班长:“好,这样挺好。这两天我们还发愁呢,特刊怎么出呀。”
姜文启:“我想让你马上就动身,行吗?”
大班长:“行!不马上动身就来不及了。”
姜文启:“好,你先回去准备一下,我要了车就让司机开车过去接你。”
大班长:“行,那我先走了。”
姜文启:“好吧。”
[大班长出门而去]
15、景阳镇至哈尔滨的公路上
[在景阳镇至哈尔滨的公路上,一辆解放牌卡车在行驶。大班长坐在驾驶室里]
大班长:“哈尔滨的路你熟吗?”
司机:“熟。”
大班长:“你知道他们印刷厂在哪儿吗?”
司机:“在道外区,姜科长写了个纸条给我,有详细地址。马厂长会在门口接咱们。”
大班长:“那就好,你也不用着急,咱们今天赶到就行。”
16、哈尔滨前进印刷厂附近某饭店
[马军和苗凤山在喝酒]
苗凤山:“给家里的电话打了吗?”
马军:“打了。”
苗凤山:“怎么样?他们什么意见?”
马军:“科长同意这么办,只要节前能出报就行。这样一来,你们就紧张了。”
苗凤山:“没啥,加个班就是了。我们不像你们,有固定任务。我们不一样,都是自己向外边揽活。逢年过节的活可能多一些,也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谁也管不着。”
马军:“这就是面向市场,市场化,这样好。我现在就得作准备,将来我们的报纸要是不出了,也得自己向市场找活。这就是我坚持要买新机器,买彩印机的原因。”
苗凤山:“你们不会。国营企业还用自己揽活?”
马军:“真要自己揽活还好了呢,就怕报纸不出了,也不让你找活了,干脆就解散了。”
苗凤山:“精简机构?还走不到那一步吧?”
马军:“很可能,现在都人心惶惶。听说你们厂是股份制?”
苗凤山:“什么股份制?一个几十人的小厂还什么股份制呀?不过大伙集了一点资就是了。”
马军:“集了资给什么好处呢?”
苗凤山:“按你出资的数额每年年底给你分成,跟股份制分利一样。”
马军:“这是个不错的办法。”
苗凤山:“是呀,除了按你的技术等级、岗位贡献定基本工资以外,用这个办法也拉开了收入的差距,大家还没有意见。”
马军:“你们还向外面拉资金了吗?”
苗凤山:“用不着,我们自己集的资也够用了。怎么,你想投点资?”
马军:“我就是想,用什么办法再挣点钱。”
苗凤山:“可以呀,你拿钱,以我的名义投资,到时候给你分成就行。你有多少钱?”
马军:“你们这里每个人都是多少钱?”
苗凤山:“最少的一千,最多的有几万呢。”
马军:“你集了多少?”
苗凤山:“我才集了一万。”
马军:“要是我给个两三万块钱算不算多,不显眼吧?”
苗凤山:“不算多,你拿几万都没问题。不过有个问题得说清楚。我们这个厂是没有固定任务的,挣来钱了就分,挣多多分,挣少少分,挣不来钱可就没的分了,可能还得往里贴呢。”
马军:“这我知道。正因为需要自己找活,多干就能多挣,大伙才有积极性。跟大锅饭比起来,这正是它的优越性所在。现在国企改革不就是改这个吗?”
苗凤山:“这倒是。”
马军:“买机器剩的那些钱还在吗?”
苗凤山:“还在,那怎么能不在呢?”
马军:“从那里拿就行,究竟拿多少你看着办。只要在你们那不显眼,你拿多少都行。”
苗凤山:“剩下的我给你汇过去?”
马军:“不用,先存在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