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连载五十六)
作品名称:攀枝花 作者:啊睿 发布时间:2017-07-03 10:39:23 字数:3904
第十七章
1
希垚家隔壁住着几位常年三班倒的师傅,彼此还未熟悉,就搬走了。他们的房子又分给了两位刚结婚的年轻师傅,一位姓韩,一位姓王,两位师傅的媳妇,也来自他们的家乡……转眼,韩师傅当上爸爸,有儿子了。
晚上,希垚一家吃着饭,隔壁的韩师傅提着一袋水果来家里,说是感谢余婆婆帮他媳妇接生,韩师傅放下水果,刚寒喧了几句,就传来他儿子“哇、哇”的哭声,韩师傅不好意思道:“嗨,我儿子太磨人,我回去看看,改天再过来坐。”
送走韩师傅,希垚问母亲:“妈,我没听清楚,应该是你帮着送的医院吧?”
母亲笑了,得意地说道:“是我帮韩师傅媳妇接的生。”
希垚惊讶道:“你怎么会?”
见希垚惊讶的表情,母亲讲道:“哎,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那天,我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小蒋大声喊道:‘余婆婆,余婆婆!’听到喊声,我赶紧过去,看见小蒋坐在椅子上,捂着肚子,说她可能要生了。我不知道医院在那,问她医院怎么走,她摇头,只说很远。韩师傅又不在,小蒋已经见红,我急得团团转,只好扶她上床,没多久,她就生了。我赶紧找了把剪刀,用白酒消消毒,就把孩子脐带剪了,又用热水帮她把孩子洗干净。小蒋也没想到,会提前十多天。”
“你不紧张,不怕?”
“唉,小蒋痛得大喊大叫,看到她血糊糊的儿子,那是一条命呀,就感到紧张,不知道怕了。”
希垚佩服道:“妈,你好厉害。事后送医院没有?”
“韩师傅下班回来,上医院找来医生,医生来到家里,重新为小蒋母子做了消毒处理。”
希垚他们家位置较为偏僻,不仅离商店、粮店、医院远,也不通公交车,附近也没有打电话的地方。余婆婆为小蒋接生后,另一位孕妇小郭,也找到余婆婆,让她帮忙接生。小郭说她还是准备去医院,只是担心遇到小蒋那样的突发情况,所以先给余婆婆说好,以防万一。余婆婆想都是邻居,能够帮忙的就尽量帮,便答应了下来。碰巧的是,小郭的情况与小蒋大同小异,余婆婆为她接了生,还好,母子平安。
希垚知道后,感到问题严重,虽然母亲是好心,但涉及人命的事,开不得半点玩笑。她郑重地对母亲说道:“妈,生孩子涉及到两条人命,幸好小蒋、小郭他们母子平安,如果遇到难产或出现其它状况,在医院还有抢救机会,让你遇到怎么办?”
听女儿这样说,母亲也意识到不妥,只是还感到委屈:“小郭说,怕遇到小蒋那种情况,谁知偏就遇上了。我也只是想帮帮她。”
“你答应了小郭,小郭就存侥幸心里。万一,哎,想想都后怕。”
“你放心,我再不答应了。”
“忙还是要帮的。只是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到附近的医院或门诊部通知医生,让医生来处理。”
母亲点点头,表示认同女儿的说法。
善于操持家务的余婆婆,邻里关系处得也不错。邻居时常送些自己种的时令蔬菜给余婆婆,余婆婆也礼尚往来,时不时给邻居端点泡菜、凉拌菜什么的。一天,邻居送来自家种的木瓜。第一次吃木瓜,感觉即不像苹果那样香脆,也没有橙子这样多汁。毕竟是渡口的时令水果,希垚说,不习惯不要紧,全当补充维生素。接连吃了几次,由逐渐习惯,最后,竟然喜欢上了这种水果。尤其是碰到那种新鲜、熟透的,吃到嘴里,感到格外的绵软香甜。
小郭阿姨家的喻叔叔,又叫子君和童童到他家去摘木瓜。喻叔叔家的屋后有三颗木瓜树,木瓜树不高,每棵树干上都簇拥着五、六个或青或黄的木瓜。喻叔叔拿着小刀站在凳子上,童童见状,说道:“喻叔叔,我来。”喻叔叔跳下来,将小刀递给童童,指着树上的木瓜:“你选那个黄的。”童童点点头,站上凳子,一手托住木瓜,一手拿刀轻轻割下,霎那间,切口处渗出乳白色浆液,缓缓凝聚,滴落在青绿的叶子上。童童感叹道:“哇,好神奇。”见童童兴趣高,喻叔叔让童童再摘一个,童童高兴地站上凳子,又割下一个。
回到家,两姐妹将最黄的那个木瓜洗干净,切成两半,顿时,黄色瓜瓤里,一粒粒黑色的木瓜籽,满满一窝,用手将木瓜籽弄掉,再各分成四牙,吃到嘴里,绵软软的,香甜可口。
余婆婆听邻居陈孃说厂里能捡到煤,想到家里的煤和柴,已所剩无几,便跟她说道:“陈孃,你下次捡煤叫上我。”
“要得,过二天,我叫你。”
“你家捡煤的背篼有多的吗?借我一个。”
陈孃很干脆:“有,你拿去用就是了。等老乡回去探亲,我让他们再带一个来。”
几天后的上午,8点刚过,陈孃便来叫余婆婆。正好子君和童童也放署假,余婆婆背起背篓,带着子君和童童,跟着陈孃进厂捡煤。
进入厂区,顺着公路走上一段,穿过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来到一处火车头加水和倒煤灰的地方。这个地方,堆了一大堆煤灰,上面蹲着五、六人,有男有女,他们蹲在煤灰堆上,麻利地捡着煤,身旁的背篼里已装了大半背篼。余婆婆带着子君和童童,学着陈孃的样子,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从一堆一堆的煤灰里,找出没有烧尽的煤。这种煤好认,黑黑的,较轻,也不用担心捡完了,因为不时有火车头驶过来加水和倒煤灰。没多久,她们就捡满一背篼,这种烧过的煤不重,余婆婆和子君轮流背回了家。
连续几天,余婆婆都带着子君和童童跟着陈孃到厂里去捡煤,捡回来的煤,已经堆满厨房一角。捡煤时,子君看到一块玩耍的小伙伴在厂区捡柴,又和小伙伴约好。第二天,她背上背篼,和小伙伴进入修建中的厂区,看到坑道里有不少散落的废木材,正准备下去,突然,来了二个手臂上有红袖章的大人,让他们离开。子君听他们说着一口湖北话,想到刚才看到宣传栏上写的是十九冶,于是,她大着胆子用湖北话说:“叔叔,我们爸妈都是十九冶的,我们下去捡点废木材就走。”其中,一个手臂上有红袖章的大人,态度缓和下来,说道:“给你们几分钟啊,注意安全。”看到二个手臂上有红袖章的大人将他们当成十九冶子女,子君心里不禁得意起来。平时,同学玩耍时,会相互学说各自的家乡话,没想到今天派上用场了。得到许可后,他们下到坑道,坑道很长,废木材也多,不一会,就捡上来一堆。
道泽知道后,怕出危险,不让岳母和女儿再到厂区去捡煤和柴,说家里的这些体力活,他会想办法。
2
开学了,学校第一次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迎国庆”文艺汇演,这正是子君的强项。子君将在西昌宣传队跳过的《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阿瓦人民唱新歌》等节目,教给班上同学。没料到,他们班的节目居然是最有水平的,子君舒展优美的舞姿也获得同学和老师的好评,并在几百人的学校里有了点小名气。
一天,学校梁校长来到子君他们班,她招呼道:“沈子君同学,你好。”
子君见是梁校长,忙站起来应道:“梁校长好!”
梁校长看上去四十多岁,留着齐耳的短发,略带古铜色的肤色,在学校的女教师中显得很特别。梁校长给人的印象和霭可亲,她笑盈盈地说道:“大后天学校开大会,会前要唱首歌,你上台给大家指挥指挥。”
听到梁校长让自己指挥大家唱歌,子君说道:“梁校长,我不会。”
梁校长笑道:“不会没关系,我找个老师教你。”
梁校长领着子君,找到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子君不认识。梁校长说明来意后,这位老师拿起桌上的作业本,在上面画出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指挥示意图,简单做了示范,便让子君自己练习。子君看着示意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禁想到西昌的大刘老师,心想要是大刘老师在,他一定会仔细教自己如何站位,怎样抬手,注意些什么,而现在除了知道拍子的指挥示意图外,其它一概不知。还好,学校开大会唱的歌,就在《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国际歌》、《夺过鞭子闹革命》等几首歌中来回选,一般开会前唱的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结束时唱的是《国际歌》,忆苦思甜大会则必唱《夺过鞭子闹革命》。
子君做事有悟性。为了胜任指挥任务,她在心里一边哼着曲,一边用手打着拍子找感觉。这次开大会唱的是《东方红》和《国际歌》,她都会唱,加上又有一些舞台经验,子君上台指挥时,落落大方,张弛有度,反映还不错。从这以后,凡是学校开大会,会前和会后唱歌,都由子君上台指挥。平日里,子君对照歌本,选择一些会唱的歌,先看上面标注的是什么拍子,再边哼边练习。她也有意识从电影、演出等学习模仿,随着指挥次数的增多,子君的指挥水平也有了进步。她会根据歌曲的内容和现场的气氛,利用手的高低、长短、强弱变化,以及面部表情等,来调动大家唱歌的情绪。
学校又发出号召,让大家捡废钢铁。校宣传栏,不断更新各班捡废钢铁数量,于是,班与班之间,迅速展开了竞赛。子君他们的班长王鹏,召集班委开会,商量对策,子君是文艺委员,也参加了讨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始终没有结果,还是王鹏想出了主意:“我觉得将我们班按现有小组,分成8个队,大家一起行动,效果才好。”
劳动委员孙永强又建议道:“我们也向学校那样,用红笔将每个队捡的数量都标上。”
班长王鹏说:“各小队捡的废钢铁,统一由孙永强负责估算,这样,大家心里也有底。”大家都同意班长的意见。
有了班委的推动和小队长的带头,同学们热情空前高涨。为了捡到更多的废钢铁,大家想方设法,从家里找,在周边捡,但数量始终有限。于是,同学们相约到厂里去捡,厂区有在建工地,时不时还能捡到铁皮、铁丝等,可班里的废钢铁数量增长仍然缓慢。一天,子君组里的一位男同学,悄悄告诉子君他们,说他找到一处有很多废钢铁的地方。听到这个消息,子君他们欣喜若狂,立刻跟着这位男同学来到厂里,果然,这里堆放了好大一堆废钢铁。子君他们为找到这样一大堆废钢铁而兴高采烈,他们从废铁堆里选重的、大的,选好后,再用绳子或铁丝拴上拖走。有了这些大家伙垫底,子君他们小组捡的废钢铁在班上遥遥领先,子君他们班在年级也领先。
学校一旁的空地上,同学捡来的废钢铁已经堆成了小山。
几天后,学校发出通知,意思是禁止同学到厂里去捡废钢铁。上课后,班主任又做了强调,子君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从厂区捡回来的废钢铁,原本就是厂里收购回去的。
学校将废钢铁卖给回收公司,用卖废钢铁的钱,购置了羽毛球、篮球,还为学校宣传队新添了演出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