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调动敌军
作品名称:凤凰涅磐红军魂 作者:心有二用 发布时间:2017-04-27 17:47:51 字数:3735
当刘彩香身上挂满捡来品向上爬时,敌射击骤然暴响。牧童急叫:“集中火力掩护!”
刘彩香翻回来了!工事后一通讯员上来了,传达上级命令:撤!敌军数量估计不足,战斗不利。
“打!”开最后一轮火……
牧童所在营奉命去猿猴场打掩护。红军左冲右突,寻求出路。
党中央原本计划是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但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后,蒋介石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从此,毛泽东挽救红军于危亡,放射出革命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正道。
红军此时打遵义,蒋介石对红军北渡长江的战略意图是清楚的,设重兵围堵。红军要想实现北渡目的,必须调开蒋介石的沿江驻防部队,还要把他甩得远远的,才有从容的渡江时间。毛泽东不似王明之流那样死心眼,审势夺时。
川黔滇三省边境的扎西地区,敌军设防空虚,毛主席指挥红军决定西渡赤水,把敌军主力吸引到赤水河以西的扎西地区。扎西位于赤水河西边,近于长江。
红军渡过赤水河。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蒋介石果然“听从”毛泽东调动,集重兵大部赶往了扎西地区。在毛泽东系列障眼法下,蒋介石这时仍认为红军是要北渡长江。
而红军内部之张国涛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不执行中共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四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红军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红军。滇军孙渡部四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新情况,为了搞乱蒋介石的判断,让他上当,毛泽东等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迅速转兵东进,后转身二渡赤水,再向敌防守薄弱的黔北地区进军。利用短暂时间,完成部队整编、精减,加强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灭对手创造了良好条件。没战机主动创造战机,没条件主动创造条件。
鉴于追兵主力大部已被红军吸引到川滇边境扎西地区,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和先头一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后转身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守军三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是日中午,红军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对手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两个师接触,红军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拚杀,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红军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对手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了一次最大的胜利,一扫第5次反围剿惨败晦气,红军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打击了追兵的气焰。
这个出其不意地行动,不但摆脱了川军、滇军的夹击和国民党中央军的追击,还缴获了大批物资。
红军折返,二渡赤水的行动,毛泽东是为了调动敌军。蒋介石果然按毛泽东的意图,判断错误,以为红军北渡长江不成,有可能东进与二、六军团会合。
等到敌人从四面八方跟到遵义地区后,红军突然又向北向西,大张旗鼓地从茅台附近再后转身,三渡赤水,毛泽东的逆向思维,目的是再次调动国军。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急进。
这时,红军一个团伪装主力继续诱敌西进,而主力却秘密回师向东,再后转身四渡赤水,接着又南下向遵义逼近,蒋介石又调集部队赶往遵义,自己亲自飞往贵阳督战。
红军派第九军团伪装主力向北行动,摆出依然是为了楔而不舍地伺机过长江目的。而主力红军却南渡乌江,巧妙地跳出了蒋介石苦心设计的包围圈了!
但仅此实现北渡长江的战略目标还不行,为了调虎离山,毛主席指挥红军再次直逼贵阳,把蒋介石吓得惊惶失措,要求各路部队火速增援。当各路敌军纷纷赶往贵阳“救驾”时,毛主席再次声东击西,主力摆出向东的架势,实际却西进云南,直逼昆明。时滇军大部都已调往贵阳,龙云为保昆明,不得不把防守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力量调来,红军趁机巧妙北渡金沙江,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
没条件主动创造条件,红军辗转运动调动敌军,开辟出了自己的生存缝隙,蒋介石几十万大军追到金沙江边时,红军已于两天前全部渡江,只捡到了一双红军遗弃的破草鞋。不知作何感叹?
毛主席领导的红军智高一筹,他的声东击西系列连环动作,化被动为主动,终于把蒋介石“忽悠”昏了头。毛主席军事指挥,总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调动敌人,让敌人听指挥,疲于奔命,国民党军反而由主动变成被动挨打。
毛主席善于从实际出发,审势夺时,并利用敌军的矛盾和弱点,但王明、博古之流智商就差远了去了。这之前,蒋介石与地方军阀因各打各的算盘。在私有制政治体制下,为自私自利而勾心斗角,军心不齐是必然的通病。蒋介石不但要消灭红军,还要排除异己。在围堵红军的过程中,如果地方军阀能把红军消灭,他求之不得,但凭他多年的经验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两败俱伤,他就可乘虚而入,如果红军将军阀消灭,他也可来收拾残局,无论如何他都是有利的。
而各路军阀也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既要防红军,又要防中央军。在之前的湘江战役中,桂系的白崇禧判断,红军只是路过广西,而不打算在广西立足。桂军只有2万余人,去堵截8万多红军,弄不好就会被消灭,即使打得好也会两败俱伤,不论出现哪种情况,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都会以追击红军为名乘虚而入,广西就会成为蒋介石的地盘,所以有匪有我,无匪无我,不如留着朱毛,还有自己的发展机会。他的对策是:在红军入境之前,将部队布防于湘桂边境,摆出决战的架势,这样一则可应付蒋介石,二则让红军知道,广西早有戒备,不要轻易进入。
如果红军过境势不可免,就将部队摆于南侧,让出桂北道路给红军通过,原则是不让红军进广西腹地,红军通过时,可以相机进行侧击和追击,既可促使红军快走,也不会遭到红军主力杀回马枪的风险。
当红军过湘江时,桂军看到红军过境势不可免,便本着既定方针开始让路,先以李宗仁的名义给蒋介石发电,说红军主力到南边去了,他的主力也要南移,蒋只好回电同意,这就在湘江防线让出了60公里的口子。但博古、李德未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使红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红军官兵为天下为公而战,无私无畏,在牺牲和困难面前通达乐观的心态岂是捍卫私有制的国军所能具备的?战斗精神高昂。
强渡大渡河,面对天险,用一只小船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渡河,战士们不但没有畏缩,而是争相报名参加突击队,实在争执不下,最后由聂荣臻授权营长孙继先挑选。本来是选17人,但新战士陈万清哭喊着非要参加突击队不可,最后得到批准,所以留下了18勇士的故事。
十八个勇士每人佩戴一把大刀,每人背一挺花机关枪、一支短枪,每人带五六个手榴弹,且带着工作器具,大渡河边还是像方才一样,只有河水冲击咆哮。对岸,敌人像是很安静。
船太小,临时决定十七人分两批渡过。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一班的八个同志首批上了小船。
过了河的船很快地又回来了。八个勇士在营长孙继先同志的带领下,又登上了渡船。
两批登陆的勇士接上了,十八个勇士一起冲上去,十八颗手榴弹一齐扔出去,十八挺花机关枪一齐打过去,十八把大刀一齐在敌群中飞舞。号称“双枪将”的川军被杀得败不成军,拼命向北边山后面逃……
飞夺泸定桥,铁索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撤走,把着铁索过河,不用说还有敌人阻击,即便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要爬过去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面对生死考验,几个连队却为当突击队争得不可开交,各连都给团部送去突击队名单,最后全团干部召开会议做出决定,一连因过乌江时已经立了功,确定由二连担任突击队,三连没当上有意见,团政委杨成武就让他们跟在后面,往桥上铺木板,这才算平衡了争执。
长征出发前,博古、李德想把毛主席留在根据地,让他到于都去搞调查,是周恩来力争毛主席同行。如果真的把毛主席留下了,人类战争史上,长征及后的神妙篇章将被如何改写呢?
历史的因果就是这样的必然。
毛泽东挥笔写下磅礴词《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蒋介石在给川军的电报中说,据报,朱毛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拓必置银元一枚于土中。红军是借此煽惑民众,要求川军也严饬部属,学会爱护民众。
但军队性质不同,怎么能做到呢?在雪山草地附近,许多老百姓受敌蛊惑,逃避一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红军收割了当地将要成熟的青稞,将所收数量和原因,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老百姓回来后可拿这木牌向红军领钱,但红军很快就走了,没地方去要钱。
红军就是为劳苦大众打天下,可毛主席后来到延安说,长征在川西北,我们欠了藏民、羌人的债,也是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有一天我们必须向他们偿还。全国解放后,毛主席还牵挂这件事,指示川西和西康地区的领导向当地百姓做了补偿。这就是红军,这就是人民军队,它以对人民的无限挚爱和忠诚,赢得了人民的高度信赖和支持,从而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保证了我军无敌于天下!
至此,中央红军开始进入雪山、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