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磨刀石
作品名称:四朵梅花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7-04-26 19:19:13 字数:15204
“小时候,我随爸爸来过武汉,住在汉口警备司令部。那时武汉刚解放,百废待兴。”开国大将萧劲光的女儿萧凯2014年5月4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郑汝可采访时说。
1949年,作为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率第4野战军先遣部队进军武汉。武汉解放后,他担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与谭政等人一起,主持武汉的接管工作。
据党史专家、武汉革命博物馆原馆长赵晓琳推测,萧凯提到的“警备司令部”,应在汉口永清路20号原国民革命军办公楼中,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的部队也曾在此驻扎。
1949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过半,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当时,武汉守军是白崇禧的桂系部队,算是正规军中保留最完整、最有战斗力的一支。
据萧劲光传记作者吴殿卿讲述,毛泽东素知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不好对付,称其“天低吴楚,眼空无物”,与其作战要斗力更要斗智,便向林彪提议,让萧劲光担任解放武汉先遣兵团的司令员。
“萧劲光接到命令,带两个军,约12万人,长途跋涉,奔赴武汉。”党史专家莫元钦介绍,先遣兵团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奔袭信阳,牵制白崇禧的兵力,掩护刘、邓大军过江。
4月上旬,萧劲光率部进入湖北境内,相继解放了花园、汉川、浠水等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派出以张治中为首的代表团,正在北平进行和谈。
萧劲光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军委指示原地休整待命,暂不继续迫近汉口,兵团遂在湖北与河南交界的鸡公山处扎营。
“休整期间,我军一直在积极进行着解放武汉和渡江作战的准备。”吴殿卿讲到,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次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3日南京解放。
此时的萧劲光接到命令,率领部队向汉口、长江北岸迅速推进。到4月底,蒋介石的长江防线已被彻底突破,萧劲光率领的四野先遣兵团,形成兵临城下、即将渡江的态势。
武汉解放的模式,在全国独一无二。“武汉的解放,既没有经过战争,也没有谈判。”莫元钦介绍,萧劲光率领的解放军118师到达黄陂渡口时,已做好强攻汉口的准备,而另一路解放军40军153师,在团风至武穴一线,也准备包抄武昌。
5月15日凌晨,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张轸率部5个师,约2万人,在武昌以南的贺胜桥、金口一带宣布起义,给蒋介石的守卫武汉计划以致命一击。眼见败局已定,当天下午,白崇禧弃城而逃。
张轸,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兵团司令,河南省主席,1949年起义。1953年至1957年,张轸从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在国家体委任职。1957年,张轸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中,张轸受到冲击。1975年,张轸被摘掉"右派"帽子,1979年被彻底平反,曾任河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1981年7月26日,张轸在郑州病逝,终年87岁。
抗战胜利后,张轸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和武汉行辕副主任等职,归程潜指挥,是程潜爱将。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突入大别山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国防部组织了一个机动兵团,由张轸指挥,寻找解放军主力而攻击,宛东战役期间,中野、华野合兵,秘密设伏企图歼击张轸兵团,长期的戎马生涯锻炼而成的职业习惯使张轸闻到了危险的气息,但他却不动声色,依然不变部署,巧妙引诱年轻的陈赓脱离了阵地,才突然下令全军全速反转,事后刘伯承大骂陈赓为敌所欺,只看表面,没能察觉战争的迷雾。
1948年7月,开封解放。蒋介石免去了刘茂恩河南省主席职务,改由张轸接替。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张轸一边利用职权收编地方部队,组成绥靖旅或保安旅。建立起自己的嫡系部队,扩充自己的实力,一边积极参与李宗仁、白崇禧联合程潜一起逼迫蒋介石下台的运动,并于12月30日公开发出要求"总统毅然下野"电。
1949年春,张轸所部由原地方团队扩编的十个旅,几经整顿,改编为第十九兵团。下设第一二七军和第一二八军,由赵子立、辛少亭分任军长,张轸任兵团司令。
这时,有三股力量在拉拢张轸。一是李宗仁、白崇禧通过张轸的老军长程潜拉拢张轸。形成所谓的"五省联盟",逼迫蒋介石下台,拥护李宗仁上台,最终由李宗仁出面谈判"划江而治"。开给张轸的条件是,河南省的党政军全部由张轸"打理"。二是党先后派出方敬之、苏东林、戴德、丁一等人通过张轸的女婿张尹人(中共地下党员)做张轸的起义工作。张轸开出了"保留我省主席一职。保留我10个旅的建制。维持第五绥靖区管辖地盘"的起义条件。三是从香港到信阳的傅兰西女士送给张轸一绸幅。绸幅上是自主人士李济深委任张轸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的行书"真迹"。张轸接到委任状后。还真有点激动:李宗仁、白崇禧得势,会有我的一席之地;人民得势,我也早向他们表明过心迹。李济深是自主人士,没有部队,他将来给我实权,跟着他走也不错。
乱世中,人的想法总是莫名其妙。张轸亦然。张轸的思路在这三条船上蹦来跳去时,淮海战役以解放军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张轸开始主动派出女婿张尹人前往解放区同邓子恢等直接取得联系,决定起义时间定在解放武汉之时。1949年4月间,张轸又三次赴长沙与老军长程潜密谈,并相约张轸先于武汉举义,程潜后在长沙行动。
张轸决定起义后,暗中开始加紧起义部署。1948年4月9日,张轸召开师以上军官紧急会议。名义是研究落实白崇禧的"坚守江防"计划。实质是调动兵力。准备实施起义。张轸认为,位于武昌与嘉鱼之间的金口镇,是长江两岸的咽喉要道,是实施起义的最佳地段。于是。张轸果断命令亲信师长鲍汝澧的第三一三师驻防金口,把极力反对起义的师长张玉龙的第三一二师随第一二八军军部移驻山坡一带。
这样的兵力部署,让明眼的军官们清楚,张轸已悄然做好迎接解放军渡江的起义准备了。如此行事,自然也是让决心起义的将领们吃颗定心丸。同样,让反对起义的将领们不得不摊牌。张轸除对公开反对起义的人士分赠路费外。对起义表面赞成背地里破坏者,也采取了适当防范措施。一切准备就绪后,张轸于1949年5月10日派张尹人随地下工作人员由金口渡江,赴沔阳解放军江汉军区商议具体起义计划,同时张暂且留驻汉口,同地下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1949年5月13日。张轸冒生命危险秘密至武昌劝说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军长鲁道源一同起义。鲁道源向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顾祝同告了密。5月14日,白崇禧在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约见张轸,并下令扣留了张轸。同时,要求张轸打电话通知师长以上军官明日10时来此开会。
事发突然。但张轸仍然镇静自若,笑着说:"几个月来,我们谈了许多问题,一切情况你都知道,现在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电话我可以马上打。但总不能在你这里打吧!我想到十九兵团驻汉办事处打电话更方便些!"白崇禧犹豫再三,答应了张轸:"快去快回!"
脱险后,张轸径直奔向金口鲍汝澧师部。立即召集高级将领会商。辛少亭军长和斐毓华副军长及各师师长到齐后,张轸将顾祝同的电报内容和自己脱险的经过说了一遍。与会人员一致主张提前行动,宣布起义。
入夜。张轸指定第三一三师政治部主任柳世玺、副师长丁建华起草起义通电。1949年5月15日。经张轸最后审定,起义通电由第三一三师电台发出。与此同时: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主力已渡过长江,正从金牛直插贺胜桥,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亦向汉阳逼近,白崇禧唯恐南撤的后路被截断。遂放弃了围袭张轸起义部队的计划。至此,张轸率部2.5万余人起义成功。光荣地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之中。
金口起义后,16日,汉口解放;17日,武昌解放;18日,张轸率部队将领过江到汉口,受到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和第四野战军副政委邓子恢的热烈欢迎。
1949年5月20日,张轸发表了告全国的起义通电。21日。张轸给毛泽东和朱德发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起义电报。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立即给"华中局,并告萧(劲光)陈(伯钧)"指示电。作出了中央军委关于对张轸部改编问题的决定:"张轸部应照曾泽生、吴化文那样,以起义部队待遇。""张部目前短期暂用原来名义。由你们召集李先念、王宏坤、王树声诸同志会商,由十纵、十二纵抽出一二个师与张轸合编一个军,张轸为军长。以我们一人为副军长。按照改造曾泽生、吴化文等部的方法加以改造。"
1949年7月24日,第四野战军奉中央军委命令,"着张轸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任命张轸为第五十一军军长"。张轸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首任军长。
1950年9月,解放军第五十一军军部改编为解放军中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所属部队与湖北军区合并。解放军第五十一军番号撤销。张轸改任解放军湖北军区副司令员。
1953年至1957年。张轸从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在国家体委任职。1957年,张轸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中,张轸受到冲击。1975年,张轸被摘掉"右派"帽子,1979年彻底平反。曾任河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1981年7月26日,张轸在郑州病逝。
武汉地下党市委书记龚远方,在张轸部上上下下各级机构安排的红色特工,帮助张轸稳定了军心,确保金口起义的成功。
萧劲光这样回忆这段历史:“我军随即向武汉市区急进,于当日(5月16日)开进汉口。17日,我军进入武昌、汉阳。武汉三镇宣告解放。”
“萧劲光的部队进武汉时,已经快下午6点了。”莫元钦说,从白崇禧部队逃离武汉,到萧劲光率领的先头部队进入市区,武汉三镇度过了10余小时的“真空期”。
当时,交通被破坏得非常严重,龚远方领导武汉地下党成立“自治联合会”,派汽车到黄陂岱家山一带迎接萧劲光部队。汽车开不动,学生们就步行,在一片树林里找到118师的师部,带着部队进了武汉。
“欢迎解放军进城的队伍,一直从三阳路走到了六渡桥。”莫元钦说,武汉地下党提前组织了大学、中学、市民在街道悬挂彩旗,迎接解放军,有的学生用红色床单作旗帜,上面用白字写着“天亮了”几个字。“最大的一面红旗,悬挂在武汉关。”
莫元钦说,当年的亲历者多次对他讲述,解放军进城时,武汉市民情绪高涨,夹道欢迎,人山人海。欢迎仪式从下午一直持续到半夜,连续几天都是如此。
武汉解放后,中央军委任命谭政、萧劲光、陶铸等13人组成军事管制委员会,从物资、交通、军政、文化4个方面接管武汉,萧劲光担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军管会的办公地点,设在德明饭店(现江汉饭店)。
莫元钦介绍,这一接管“班子”,早在5月15日前,河南的中原局就已安排妥当。“可见中央的重视,武汉当时在全国解放的位置,举足轻重。”
“当时武汉有120万人口,是华中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这样一座重要城市回到人民手中,无疑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萧劲光自传中回忆,“像武汉这样一个大城市,要想很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
白崇禧在逃离武汉前,对城市进行了有计划的大破坏,城市的水电、交通、厂房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不影响市场秩序,萧劲光所在警备司令部规定,在5天内,除伙食单位买菜外,所有人员都不得购买东西,各部队的牲口全部牵出城外,以保持市容整洁。
针对武汉市区内的反动派残留警察武装等,警备司令部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对人员进行妥善安置。5月23日,华中局和武汉市军管委的机关报《长江日报》创刊出版。
“这些措施,对于安定社会秩序,起到了良好作用。”莫元钦说,通过突击整顿、治理,武汉很快恢复了生产。
两个多月后,萧劲光率部离开武汉,向长沙进发。武汉市委成立时,龚远方是委员、常委,负责文化宣传工作。
萧劲光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赵洲港。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入党。1924年回国,后参加北伐。1927年再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4年后参加长征。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任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1927年,萧劲光在武汉认识朱仲芷,并结婚。
1927年7月,萧劲光所在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驻扎宜昌。他几次往返于宜昌、武汉之间,向党组织请示汇报工作。在汉口停留期间,住在李富春家中。
李富春在汉口有两处住所,一处位于汉口辅义里,一处位于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八七会址附近。
在那里,萧劲光遇到了朱仲芷(又名朱穆慈)。李富春和夫人蔡畅做媒,萧劲光开始追求朱仲芷。
萧劲光女儿萧凯说,母亲生前常谈起她与父亲在武汉结缘的故事。父亲当时谈吐不一般,讲起革命理论,头头是道。母亲刚从学校出来,非常尊敬他。“他们常去中山公园散步,两个人边走边谈论革命思想。”
萧凯说,当父亲提出要娶母亲时,外公朱剑凡只说了句:“穆慈是非常老实的人,你要善待她。”
同年,两人在武汉完婚。
1949年初,萧劲光率第4野战军先遣兵团进军武汉;5月16日,解放武汉,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着手整顿恢复武汉社会、生产秩序。
“我的性格,完全继承了爸爸。”2014年5月4日,在北京湖北大厦,一头短发、清爽干练的萧劲光大将之女萧凯,谈起父亲的影响时说道。
萧凯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秘书长。她说,是父亲丰富的艺术细胞感染了她,使她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萧凯1938年7月出生在延安,年幼时,父母在前方行军作战,萧凯和弟弟被安置在延安的幼儿园。
萧凯回忆,幼儿园在山里头,条件非常艰苦,孩子们平日就套着军装,大了拿腰带一扎,饥一餐饱一餐,大孩子带小孩子,“与父母根本见不上面。”
部队转移,幼儿园也时常跟着躲避迁移。萧凯说,有时候头上是敌人的飞机,前方是土匪,非常危险。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1949年前后,萧凯和其他孩子们一起,被用大卡车接到北京,安排在北京一所小学就读,“住在一个老胡同里,就睡在稻草上。”
当时,我国海军即将组建,萧劲光奉命回京,有了机会与子女重聚。
萧凯回忆,当时父亲来到学校,校长告诉她和弟弟:爸爸来找你们了。她却一直往后躲。“多少年都没有见过了,对爸爸这个词很陌生。”萧凯说,那一刻觉得五味杂陈,说不出心里什么滋味。
为了与孩子亲近,萧劲光拿出香蕉给孩子们吃,萧凯和弟弟从没吃过香蕉,拿起来就咬。“爸爸慢慢地拿起一根,告诉我们,香蕉要剥了皮才能吃。”萧凯笑眯眯的说,后来一家人在北京,萧劲光工作忙碌,也常是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与孩子们见面。
萧凯说,父亲常教育他们,“离开党则一事无成”,这种热爱与奉献,让她从小耳濡目染。
“爸爸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萧凯回忆,父亲平时完全是军人作派,但对子女的教育严格、严肃但不严厉,打、骂、体罚从来不曾有过。
“爸爸上班时军装一穿,皮带一扎,很威严,我们还有点惧怕。但下班后,他就换上便服,孩子们就最喜欢他了,背上背一个,怀里扎一个,旁边又拽一个,大家跟他特别亲热。”萧凯说,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孩,上中学时,每天爸爸喊她起床,都会用手轻轻拍着她的背:“小懒虫,快起床,不然上学耽误了。”
萧凯说,自己小时候调皮捣蛋,是个十足的“假小子”。有一次,老师上门家访,萧凯吓得躲到了锅炉房,老师走后,萧劲光看到灰头土脸的女儿,一下子哈哈大笑,也没有再责备。
“对于品格的培养,爸爸毫不马虎。”萧凯说,自己不会游泳,萧劲光说哪有海军司令员的子女不会游泳的。为了这句话,萧凯苦学了两个多星期,晒脱了几层皮。“爸爸说,游泳是锻炼毅力,要把这份毅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去。”
萧凯还谈到,1948年秋,哥哥萧永定要去苏联学习时,身在一线指挥的萧劲光给他写下送别赠言,300多字,大意是要“戒骄戒躁,克服虚荣和粗心大意,把心用在学习上,更好为人民服务”。相同的话,萧劲光也反复对萧凯说起。
“爸爸的严格,也曾让我不理解。”萧凯说,她刚上班时,父亲要求她凡事都要让着别人,不要去争抢。而后才明白,父亲希望自己扎实奋斗,不能靠他的荣誉。“后来,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
在萧凯的记忆里,父亲不仅是能打仗的将军,还有着不错的艺术修养。会书法、会乐器,苏联歌曲唱得非常好。“有一次他唱《三套车》,我觉得他唱得比我还好。”
萧凯说,大革命时期,父亲曾与刘少奇同台演过话剧;长征途中,父亲鼓舞士气的洞箫声,一直被传为美谈。1951年,中苏两国在大连举行关于收回旅顺口的谈判时,萧劲光在联欢会上一曲“喀秋莎”技惊四座。
“爸爸还会拉二胡、弹月琴,演奏曼陀林……”萧凯说,爸爸懂乐器,也支持子女学。二儿子萧策能上中学时,想学弹月琴,萧劲光很高兴,当即从家中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挤出钱给他买了一把好琴,还专门请了指导老师。
“爸爸还喜欢画画,收藏画。”萧凯谈到,早年在长沙读中学时,萧劲光曾与同窗好友任弼时尝试过利用人像画谋生路。小时候,家里常有画家们进出,萧劲光与他们论作品,谈见闻,像是一个艺术沙龙。
萧凯说,父亲还是荣宝斋的常客。“文化大革命”中,萧劲光最不能释怀的,不是被造反派批斗,而是家中一幅元代名画《芦雁图》被毁。1965年初,萧劲光还将沈周的《松荫对话图》等4幅明代绘画,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萧凯说,父亲丰富的艺术细胞感染了儿女,萧凯也走上了艺术的道路。1959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萧凯进入中央工艺美院学习染织绘画专业。
8年后,武汉和平解放时的两个重要人物龚远方、张轸都被打成了右派,龚远方的遭遇更惨。龚远方仅仅给市委书记提了一个不能主观主义的意见,右派帽子就紧扣头上,妻子也就听从他的劝告,恋恋不舍地离了婚。张轸1975年摘帽,龚远方还在炼狱。
龚远方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上劳动数年后,又被发配到神农岭半坡磨刀岩,由贫下中农监督,继续劳动改造。
铁路建设工地上日子易过,继续劳动改造的岁月难熬。
姓名不见了,男女老少都喊他老右。
——老右,今天犁田,大水牯走多快,你要走多快,不能借口有肺病就拉紧缰绳!
——老右,你这衣服臭死了,牛吃了也要屙三年秋痢,你怎么也不洗一洗?
——老右,大官当得好好的,提什么意见呢,叫花子讨米,讨得的!
——老右,你太啪皮了,连我这个小娃娃也打不赢……
——老右,自留地莫种了,打刺苞做菜吃也行,你吃得了好多?
——老右,六月穿棉袄,风在里头绕。
——老右,没有烟抽,这桐子叶也烧得嘛。
——老右,讨个婆娘沤脚唦……
老右就老右,人到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自己照起草药书吃些草药,肺病好了;生产队最重最苦最累最脏的活非他莫属,他身体反而强壮了;一轮花甲将近,安徽凤阳讨米的田元元母子俩被他收养,有了家。
于是老右的姓名回来了,龚远方有了三十岁的婆娘田元元、才一岁的儿子龚吉。
生产队长高看了龚远方一眼,给他的婆娘田元元、儿子龚吉都分了口粮。
龚远方渐渐得到允许,到神农岭采了一些草药,先是义务看病,求医的人多了,又多少收一点费用,一家人又省吃俭用,大人小孩都添了新衣服,光光生生,迎来了改革开放。
1980年,龚远方的右派得到了改正。龚远方这才带着一家人去来凤县城看望了父亲,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龚远方一家人、龚远志一大家子人、彭九龙的二儿子三儿子两家人,一共四家人,在龚远志家大团聚,共祝84岁高龄的龚友德太公百岁高寿。
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龚友德太公和他的长子龚远方先后离世。龚远方是在神农岭采药死于银环蛇口的。
龚远方的冤死,使田元元、龚吉母子俩都哭得天昏地暗。
许多年后,母子俩都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六个年头的两千多个晚上,龚远方把龚吉抱在腿上,教母子俩识字、写字,为田元元扫了盲,使龚吉一发蒙读书就读三年级,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正在这时候,爸爸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由于龚吉悲伤过度,他的智力减弱了,只是与一般人差不多了;而且,甚至有两年他不敢接触爸爸教他时用过的书本笔砚,一接触又是失声痛哭。
许多年后,母子俩都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六个年头的两千多个晚上,龚远方把龚吉抱在腿上,给他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龚吉把这些故事抄在一个漂亮的日记本上,当时全部背得。龚吉受父亲影响,书法甚佳。那些故事,若干年后,龚吉都还依稀记得。那些故事是: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林则徐对联立志》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李清照少女填词》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皇甫谧浪子回头》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才。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好心邻居龚远望看田元元哭得死去活来,就在旁边想办法劝住她。
龚远望的妻子患心肌梗塞,去年死的,没有给他留下一男半女。龚远方意外死亡的消息他一晓得,龚远望仿佛一家之主,立马到了当大事现场,就像龚远方的亲弟弟一样,找人把亡人抬回家,延请道士做水陆道场,恭请众人都来料理后事,特别请能说会道的人劝息太过悲痛的母子俩。
龚远志一大家子人、彭九龙的三个儿子三家人,一共四家人,还有龚远方生前治愈的远近患者,都到神农岭来吊唁龚远方,乡下小旮旯半坡磨刀石人头攒动。
诸事都有人去办,龚远望看到一拨又一拨人都劝息不了田元元,就脑壳一抠,亲自上阵,抚着田元元的肩头,柔声提醒道:“嫂子,请节哀顺变,我问你一句话,你肚子里有没有远方哥哥的骨血?”
一字值千金,正问到田元元的心部上,田元元顿时清醒许多:“已经有四五个月了……”
妇女甲:“那你快莫哭了,好歹也要把大方的骨血孕育成人,他为人民奉献了一生,再怎么苦难,也要给他留个后啊!”
妇女乙:“节哀顺变,远方哥哥的骨血非要不可!”
田元元说:“我们母子俩还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呢?”
龚远志正好走过来:“大嫂,还有我们呐!”
妇女甲:“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远望不是在照顾着你们吗?你只要接受他,有的是安身立命的依靠,更何况你们龚家大根大族,官都做到省里去了,什么都不用愁嘛!”
彭九龙也走过来了:“大嫂,你走一脚是你的自由。无论你走一脚不走一脚,不管你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周济你们母子俩。待大哥上了山,我们都要留钱给你们母子俩。”
彭九龙的三个儿子:“大伯母,我们都要帮助你们,不能让你们再受一点苦!”
彭继高:“以前大伯不给我们讲,我们不知道他在神农岭,大伯的右派改正后,爸爸、叔叔和我们都要给你们打发钱,大伯和你们都推了。那时候,大伯还有国家的补偿和离休金。现在,国家有点抚恤金,也是有限的。以后,希望大伯母接受我们的周济。即使你们有了新家,你家的困难我们都会帮助解决的。”
田元元直点头。
龚远方被安葬在叔叔龚友高的坟墓旁边。三年后,与“舍己为人的龚友高同志之墓”的墓碑一起,并立了一块“一生为民的龚远方同志之墓”的墓碑。两块丰碑,铭载了龚家叔侄两代人的光辉人生,永受后人景仰。
安葬了龚远方后,彭九龙和他的三个儿子、龚远志他们,知道田元元一定会让后代继承龚远方不依赖别人的家风,趁田元元无法推辞之际,留下一大笔钱,足以把龚吉甚至田元元肚里的孩子都养到成年。由于龚吉见到爸爸遗下的书本笔砚都要失声痛哭,龚远志就把他带进来凤县城去学医。
临走前,田元元特别叮嘱龚远志:“他叔叔,如果龚吉哪天想读书了,你一定要及时通知我,我要把他接回来上学。”
龚远志说:“大嫂不必担心,你们的困难要解决,大哥的人生品格也不能让侄儿丢掉,应该一代一代传下去。”
家里只有田元元一个人了,眼看肚子越来越大,行动多有不便。龚远望天天来帮忙,忙里忙外,忙得乐呵呵的。虽然二人商量,待胎儿出生后,满了四十天,再去办结婚证,然而田元元随时要人照顾,于是他们合家了。
胎儿出生,是个胖小子,两个大人都欢喜得不得了。打三朝、送祝米,田元元没有后家亲戚,自有龚家彭家兄弟和侄儿男女来看望,天长路远,来人无不出手大方,几千几千地拿;彭继高家没有人来,汇了一万元给田元元。
胎儿满了四十天,龚远望、田元元给儿子取名龚昕,到神农岭镇派出所上了户口,因为是龚远方的遗腹子,而龚远方生前没有儿女,免了超生费。接着,二人又到神农岭镇人民政府了结婚证,二人正式结婚。
这是田元元的第三次婚姻。第一任丈夫岳醉,结婚时四十岁,田元元二十岁,岳醉死于癌症。第二任丈夫龚远方,结婚时五十九岁,田元元三十岁,未能白头偕老。这第三任丈夫龚远望,与田元元同龄。
龚吉学医,开头还新鲜了一阵,妈妈生小弟弟他都没有回家。到九岁了,他想妈妈了,回了一次家。继父龚远望虽然待他待得好,可他还是不习惯,又去学习了三年,但是因为他渐渐地受不了药味,老是懒心无肠,学习停滞不前,学习兴趣也一天天下滑。
这时候,四岁的弟弟龚昕在爸爸龚远望、妈妈田元元游戏似的教导下,居然一年学完了小学三年课程。学完小学三年课程时,龚昕刚好五岁。
龚吉一听这个消息,一跳三丈高:“我不学医了,我要读书,不然我一个大男孩,搞不赢五岁的小弟弟了。”
龚吉重读小学三年级、升到六年级,都只有中上成绩,而聪明绝顶的龚昕六岁时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
龚远望想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六年里毛都没见一匹。龚远望、田元元夫妇去来凤县城医院甚至武汉的医院几次检查了身体,才知道原来是龚远望没有生育能力。龚远望想:没有生育能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有了两个儿子,一心一意抚育好兄弟俩就行。
龚远望、田元元夫妇文化水平都不高,教不了小儿子龚昕,就到神农岭中学请求校长考核、接收他。校长一听这个消息,一拍大腿:“好呀,我们马上去,我们马上去!”
校长带着教导主任、一个语文教师和一个数学教师,跟着龚远望、田元元夫妇,爬上了半坡磨刀石。经过反复考核,除了龚远望、田元元夫妇不会教的英语外,样样都是满分。四人一致同意录取龚昕,但是校长要求田元元到学校照看还不到发蒙年龄的龚昕。
兄弟俩一起入读初中,龚吉十三岁,龚昕六岁。
龚吉尽了最大的努力,好歹考上了高中,而龚昕因为英语学习速度较慢,所以才读到初中二年级。龚吉还是着慌了,弟弟只落后他一年了!
龚吉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龚昕与他同级,下课时又碰到一堆。十八岁的龚吉自惭形秽,怕见龚昕。父母都体谅龚吉,就准备委屈一下龚昕。
十一岁的龚昕,对父母、哥哥都表现了很大的依赖性;除了读书,他什么都依赖别人,生活能力显得很差。龚昕常常写信给叔叔、堂兄,向他们要钱,叔叔、堂兄们当然是有求必应,而且数额不少。可怜龚昕此时患了百日咳,中药西药都不见效。
龚远望要种承包地,就由田元元把龚昕带到来凤县城,让叔叔、堂兄们用中草药治疗,才渐渐治愈。为了使龚昕把身体养息好,田元元就给龚昕办了半年休学手续。
半年休学,半年树德。爸爸、妈妈给龚昕讲了他亲生父亲龚远方的种种感人故事,把他教育龚吉的那些小故事拿给龚昕反复学习了几遍。对于那些故事,爸爸、妈妈与龚昕讨论了一遍又一遍。两辈人的树德沙龙,使龚昕渐渐长大了。
趁农活的间隙,爸爸、妈妈把龚昕带到武汉,不仅让他接受彭继高哥哥的教导,彭继高还派人带他们一家三口到龚远方当年搞地下工作的地方,让龚昕了解亲生父亲的革命足迹,使他深切地懂得了革命取得胜利、人民翻身解放是怎样来之不易和应该如何珍惜。
龚昕复学后,读高中三年级。龚吉因为上年没考好,参加高中复习。
为了锤炼超强的生活能力,兄弟俩很少接受周济和资助。无形之中,十二岁的龚昕提前早熟。
高中毕业后,十三岁的龚昕考取武汉大学行政管理。在学校,龚昕除了学业垄断第一名外,又是一个多面手,首先他是一个体育尖子,乒乓球、太极拳都属于顶尖高手;同时他又是个文艺青年,弹吉他拉二胡拉小提琴,而且著文编舞、能唱会跳,侃侃而谈、能说会道,是一个超级帅哥,差不多所有的校花都向他频送秋波,相邀约会,但是他只看中了比他大三岁的傅梅花。傅梅花事事与他一样迎难而上,又像个亲姐姐,朝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感情上很容易融洽。其他那些千金小姐富二代,什么顶尖级美女,什么顶尖级潇洒,都与我小青年无关。读到大四,龚昕是全校最年轻的团支部书记。虽然他和傅梅花一起已提前取得本科文凭,但是他要在十八岁前把英语再过几级,傅梅花拗不过他,舍命陪君子,再陪他两年。因为大学英语考试非专业最高6级,英语专业最高能考8级,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最高5级,相当于英语专业大学2年水平,也就是说相当英语专业四级。而龚昕过的是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最高5级,他自加压力。要拿下英语专业7级,力争8级。
龚吉考取一个级别最低的学院,他感到汗颜,就自愿放弃,外出打工挣钱,与爸爸妈妈一起盘龚昕读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