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晋游记>第19章 令人惊叹的常家庄园

第19章 令人惊叹的常家庄园

作品名称:晋游记      作者:霞中子      发布时间:2017-03-29 11:29:21      字数:8434

  王导在车上说:“我们的下一个景点是‘常家庄园’,估计车要开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下面将‘常家庄园’简介一下。”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榆次市西南的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市18公里,是清代建筑风格的汉族民居建筑群,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常家庄园是‘儒商世家’的常氏家族宅院建筑群。车辋村由四个小村寨组成,四村寨中心建一大寺院,寺院与四村寨相距均为300米左右,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常家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连年不断地修筑,使其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将其与祁县的乔家大院相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1948年,常家庄园因战争多处被毁。常家庄园原规模是东西、南北两条街,目前开放的仅是半条街,仅是原常家庄园面积的四分之一。目前开放的区域,共计12万多平方米,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庄墙12公里。归纳起来说是‘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常家庄园又有‘南常’和‘北常’之分”,‘南常’的主院是‘石头巷’;‘北常’的主院是‘雍和堂’。车辋村地处榆次、太谷、徐沟三县的交界,1948年这里是晋中战役的主战场,常家庄园遭到很大的破坏。解放初期‘南常’的全部和‘北常’大部全都分配给贫苦农民居住,只有小部分仍留给常氏后代居住,而‘北常’后街的20多个院落,用作山西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文革’时‘破四旧’,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雕、木雕、石雕被毁。上世纪8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新式建筑,‘南常’和‘北常’大部宅院被拆除改造。只有疗养院所用的‘北常’小部分基本上保持了原貌,现在能向游人开放的,也只有‘北常’的这个部分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晋商文化研究的兴起,常家庄园的部分建筑得以修复,2001年正式向游人开放。常家庄园的主要看点是儒商文化和雕刻艺术。”
  王导刚介绍完,汽车已经到达常家庄园大门前的广场了。王导急忙说:“常家庄园这就到了,现在是10点55分,我们安排参观1个小时,12点正,准时于常家庄园大门内的‘常家饭庄’吃午饭,旅行社统一安排的,请大家注意按时到位就餐。”
  我一下车,向前方远远望去,开阔的视野尽头有一座大拱桥,拱桥的那头有高高的城墙,城墙是带有箭垛的,城墙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城楼,飞檐斗拱,气势非凡,有如皇家一般的气象。在那空旷的平原里突兀一座方城,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一座王城呢,这就是常家大庄园。我们还未进入方城,就已感受到它厚重威严的气派。我们穿过常家庄园护城河的拱桥,来到巍峨雄伟的城门之下。城门高大深厚,其左右两边的城墙上,各有一幅巨大的书法砖刻。王导说:“这两幅砖刻书法,高3米,长13米,楷体,是苏东坡真迹,内容分别是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全文,弥足珍贵。”
  这座雄伟的庄园大门,位于大庄园的东北方。大门所在的这一面城墙,其走势就像个无底下一横的“凸”字,城门就开在凹进去的部分,这样的设计更像北京故宫的“午门”,突显出深邃、神秘和森严的气氛来。高高的门额上嵌着“敦艮吉”三字,十分冷僻,这就更增添了这座大庄园的深奥和神秘色彩。原来,“敦艮吉”取自《周易》“艮卦”的爻词,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引申其意为“尽量地低调为好”。由此可知,常家的祖辈用心良苦,训示后辈儿孙们,为人处世不要太过张杨,以谦逊忍让为本,才是长久之计。
  走进城门,眼前便见一条笔直而深远的大街,那长长的大街把常家庄园分成南北两大部分。北半部分由东向西一溜十多个院子,坐北朝南,院院相连,这就是所谓的“北常”。南半部分即所谓的“南常”,解放初已将其绝大部分给老百姓居住了。
  北半部分东头第一个院子是常家的祠堂。祠堂门两旁耸立着显示常家文武官阶的两根旗杆,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据文字介绍说,常家文有进士,武有诰赠,有官位的林林总总达几十人,相当于现在省地级的就有十多位,可见门庭的显赫程度。
  常家的祠堂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坐镇,祠堂面阔五间,三门四院,所有建筑全是雕梁画栋,精美绝伦,雄浑壮观。所有建筑基本上保持原样,没有粉饰加工,显得古朴自然,真实地反映了常家厚重的历史和往昔的繁荣。
  祠堂的大门,门额上高悬“常氏宗祠”牌匾,其左右还有两块牌匾,分另是“乐善好施”和“艺舟攸济”。大门左右悬挂一对大红灯笼,灯笼上有字,左灯是“孝悌”;右灯是“忠恕”。大门有一副楹联:“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祠堂的二门门额上有“光前裕后”牌匾,二门也有一副楹联:“盛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脉,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此联用词华贵,对仗稳重,由清咸丰举人温晋昌撰写。
  三门的楹联是:“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春祀秋祭遵万古圣贤礼乐”。
  进入三门,我们已来到祠堂的正院。正院由中间雕梁画栋的献厅隔开,使之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供奉先祖的牌位,下院是祭祀的场所。献厅大门上悬挂的匾额,上有三个极为古怪的字,我们团队所有的人都看不懂,包括我在内。后来我专门研究这三字,才知道是“绵瓜瓞”,它是从《诗经》中“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之诗句而来。有“瓜瓞延绵”的意思。献厅门两边有楹联:“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
  
  穿过献厅往里走就是祠堂的正殿和配殿了。正殿顶上有匾:有本支百世”四字。正殿有一长联,写的是:“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写的好生气派。
  正殿供着的是常家列祖列宗的灵位,位居正中最高处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常仲林塑像顶上有“报本”牌匾。塑像两边有联:“得姓有由援古国,分支成聚说平源”。塑像脚下有一块主灵牌,上写“供奉常氏列祖列宗之考妣神位”,主灵牌两边还有许多副灵牌。其它先祖灵牌则按左昭右穆依次排列于塑像两边的位置,直至第十一世。这些灵牌之前面都设有供桌,桌上摆有各种祭品,有“金山”、“银山”、金花玉瓶、宝鼎银台等等。配殿本是准备正殿供满后延续设位的,但民国以来的战乱,常氏家族外迁,所以一直闲置至今,现今的配殿陈列的是常氏家谱世系图和常氏职官士林图。有关文字介绍说,常家以农为本,以商起家,至第六、七世已家道充裕,而家业大兴始于第八世常威,至九世万、万达已跻身晋商望族之列,富裕后的常家不忘儒商本色。始终坚守“学而优则贾”的祖训,族中的子弟始终热心公益事业。作为回报,朝庭以官相授,这里罗列的常家职官表,多是由此而来,而常氏子弟也始终以儒商自居,且以此为荣,祠堂中高悬的匾额、林立的楹联就是佐证。
  据有关考证,常家始祖常仲林原籍山西太谷县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间到车辋村为人放牧,后娶妻生子在车辋村定居下来。到今已整整五百年了,已传至二十代,他的后人现今分布于全国近三十个省市,部分迁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约近三千人。据考证,从清乾隆朝开始到清朝灭亡,常氏有“功名”的男人132人,受封的女人100余人,仅诰命夫人就多达17个。常家从八世到十六世,常氏考取从进士到秀才者,多达146人。当今常氏后代中,任正副教授以上职务者多达70余人。
  祠堂的后面是花园,花园的面积很大,亭台轩榭、曲径回廊、假山小桥,应有尽有。流水湖光、树影花色,胜如仙景。更多有看点是那些精美的砖雕,如织如绣,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我和老伴跟随着王导和队友们,穿堂过殿,层层入深,有如进入迷宫一般,所到之处,尽是深宅大院,楼台亭阁,鳞次栉比,互相辉映,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我最感兴趣的是,大院中那些精美绝纶的雕刻和寓意深邃、格调高雅的楹联,我一一地用手机拍摄记录下来。
  常家大庄园里最高的建筑是花园中的“观稼阁”,此建筑是木结构,其高五层,顾名思义是用于观赏庄稼的,其实另有用意,那是登高远望,享受田园幽静之乐。
  北半部分东头第二个院子,也就是与祠堂右边相邻的院子,其门上高悬“进士第”门匾,但院内的建筑却是一般的,没有什么特色。与“进士第”右边相邻的院子,是常家过去的客房,也就是常家的招待所,可住客三四十人,可见当时常家宾客之多、生意之大和兴隆。
  据文字介绍,常家大庄园北半部分,是常家发迹的第二代常万达为其3个儿子和10个孙子修建的,当初建院时是根据子孙们的功名地位及排行从东到西依次开建的。我们看到,庄园北半部这条街,越往西的院子盖得越豪华,这应该是常家越来越有钱的缘故。
  有文字介绍说,常家在山西有“儒商第一家”之称,可见常家对读书和功名的重视。常家有自己的私立学校,取名“石云轩”书院。这个书院是很有内容的,有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历代帝王和历代名人的手迹,有书法大家的法帖和常氏家族书法刻帖。诗书传家是常家大院另一重要的看点,也彪炳着常家的儒商文化特点。
  常家庄园中的景点很多,不胜枚举。上世纪80年代,我游遍了苏杭的园林美景,对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至今坚信不疑。这次我到山西,游览了不少古宅大院,我自然地将两者对比一下,有如下之说:前者南方,后者北方;前者玲珑小巧,后者古朴大气;前者开放通透,后者闭气藏风;前者七彩光鲜,后者深色灰玄;前者重雕,后者重绘;前者重山水花木造景,后者重门窗廊栏装饰;前者清秀飘逸,后者庄严稳重。若说两者相同之处,则两者都重幽深清静,含蓄诗情画意,蕴藏闲情逸趣,滋养洒脱情怀。到处无不以文雅为基调,无不以高洁为主题。
  常家庄园中的景点很多,我们团队在极为有限的1个小时之内,不可能遍履各隅,我们只能跟随导游走马观花,大概览其要点,若要留下记忆,唯有借助相机或手机的拍摄了。我最为看重的是大院中那些雕刻和楹联,我的手机频频地对准它们眨眼。
  我们到了“贵和堂”。贵和堂宅院位于后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有房屋73间,楼房2座,是“北常”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堂院而且也是常家庄园建筑中现存规模最大的一个堂院。此堂院的砖、木、石雕和彩绘保存得最为完整;有中国民居中最大的砖雕影壁;其中的一座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等级的建筑。
  我们走过了石牌坊,就看到了“养和堂”,这是常家庄园进士公的府第。古人把藏书的地方雅称“兰台石室”,这座“养和堂”前院石栏、石影壁、石半亭,石刻花墙,使人顿生进入“石室”的感觉。这里的石刻文字大多出自本堂主人常麟书和他父亲常立屏之手。
  常麟书是晚清时期山西儒学大家,有著作56部。在养和堂还出了有名人物常立教,他是常麟书的叔父。常立教是光绪“戊戌变法”的人物之一。
  养和堂有两联:“书中有书尽看书不如无书,礼外无理唯守礼是为有礼”。“乐无事日有喜,饮且食寿而康”。两联颇有见地。
  我们游到了“石芸轩”书院。此位于“北常”后街中段,是常家的家族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一一“石芸轩法帖”而得名。书院由石芸轩大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等3组院落组成,布局上连为一体,形成园林式书院建筑群,碑廊构成了石芸轩书院的主体,收藏和展示着四部大型珍贵碑帖,廊即是帖,帖即是廊,其中三部在前院:正廊《石芸轩法帖》;东廊《听雨楼法帖》;西廊《常氏遗墨帖》。后院南廊为《四十四帝后御笔帖》。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我们到了游到了“静园”。“静园”是常家的“后园子”,是杏园、枣园、桑园、花园、菜园的组合,尤其杏园,竟有10亩之大。“静园”的主体位于各堂院的后面,纵跨庄园北部,占地120亩。“静园”揉南北风格于一体,使其既具北派之质朴豪放,又有南派的灵巧秀美。其风格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阁、溪桥、园中园,使其显得精致、静宓、空灵、通透,游览其中,有超然脱俗之感。
  我们不停地走走看看,一下子换一个地方,一下子换一个地方。我发现,常家大院里以“堂”为名的建筑特别多,也就是说“名堂”特别多,有“贵和堂”、“广和堂”、“人和堂”、“雍和堂”、“养和堂”、“体和堂”、“谦和堂”、“慎和堂”、“节和堂”等等,每座堂院都有匾有联,其文化氛围之浓厚,可谓甚矣。我心里笑道:
  “干么不也建些‘忠义堂’、‘白虎节堂’、‘荣禧堂’什么的呢?
  也写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那才有派头哩。”然而我知道那是不会的,因为常家是儒商世家,以“三纲五常”为本,讲究谦逊仁和,孝悌忠恕,以和为贵,所以才能始终300年长盛不衰。《三国演义》里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良有以也。不是吗?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取得大汉民族的认可,处处讲究个“和”字,就连紫禁城里的皇宫三大殿,明朝时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都更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还有一个“雍和宫”呢,都带了“和”字,可见“和”是长治久安的根本,清朝凭此统治中国达267年之久。
  我看到常家大院里以“第”为名的建筑也特别多,有“进士第”、“大夫第”、“郡伯第”、“武德第”、“芝兰第”、“承启第”等等。第就是府邸的意思。每座第宅也都有牌匾楹联,影壁砖雕之类,极尽其文化渲染之能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到处都看到对联,院落的大门、楼堂的大门、室内的门窗边、下有台桌床的壁上,甚至柜子上都有对联。那些对联用词古朴典雅,寓义深长,大有教化修养或勉励警省作用。当然其中也不乏诙谐风趣的,令人读了回味无穷。我借助手机的功能,貌似贪婪地拍摄下来,然后罗列于下:
  进士第联:庭有余香榭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进士第联:泼墨染远山寻访前贤意,斜笔点近松托寄后学心。
  大夫第联:著手成春闇与道合,用心若镜清恐人知。
  “谦和堂”联,杨二酉行书:鱼跃龙翔瀛海新波添夜雨,鸾栖凤哕南山乔木长春阴。
  “节和堂”联,何绍基书:旷想已同鸥境界,远游方羡雁途程。
  “雍和堂”联,常麟书:浩博旁通诗书上不许俭,雍容儒雅衣食边只要勤。
  “养和堂”联,常立屏书:绍祖宗一脉克勤克俭,教儿孙两事曰读曰耕。
  “养和堂”联,常立屏书: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体和堂”联:三坟五典都是日常家用,四书六经原本济世文章。
  石牌坊联:田畴连阡陌不及经典充箧笥,邸肆跨坊曲何如义方遗子孙。
  “贵和堂”联:倪逾清閟云林阁,米老英光宝晋斋。
  “广和堂”联:露气竹窗静泼墨临摩诘,秋光月夜深街拓咏少陵。皇皇恩垒锡门联:爱鸟多种树疏密为鸟国,惜子常读书精义是子家。
  辋川别墅联:烟云清处霞飞万里浮淑气,晓晖秀壁锦铺千树映紫徽。
  听雨轩联:名教有乐地;诗书皆雅言。
  书亭联:树霭悬书阁坐月观经典,烟含作赋台拂露悟春秋。
  画亭联:泼墨染远山寻访前贤意,斜笔点劲松托寄后学心。
  琴亭联:映月酌商音高歌振林樾,张琴和古松低吟愉冬春。
  棋亭联:品茗对春草黑白无胜负,对奕闻夜钟胸腹有甲兵。
  文魁门联:落叶无端悲壮士,真茶远寄自潜夫。
  书堂联:有德有操可象可仿,克文克敏乃惠乃时。
  书堂联:雅诗吹笙移坐清邀,弹琴击磬耀比声香。
  床壁联:品竹会与幽人期,乐山自得静者趣。
  在常家大院里也有历史名人的题联,诸如:
  湖南何凌汉联: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
  安徽邓传密联:树入床头花来镜里,风生石洞云出山根。
  广东梁启超联:道义极知当负荷,湖山乃饱得登临。
  河北纪昀联:奎璧华光文藻丽,岱嵩品望玉峰清。
  福建林则徐联:有惠及人春映日,其清在抱水当风。
  山东刘墉联:文如秋水尘埃静,书似春云态度研。
  丹徒王文治联:林亭以外初无事,山水之间大有人。
  山西祁寯藻联:倚石得奇想,看云多远怀。
  道州何绍基联:驾言登五岳,好游在六经。
  祁隽藻联:居身不使白玉玷,洁志直与青云齐。
  在常家大院里所有的影壁都有对联,诸如:
  影壁隶书联:德滋福禄积善之家有余庆,道涵寿僖资富能训惟永年。
  砖雕长联:择师为难敬师为先自古无师不通圣,读书最苦知书最要从来有书才成才。
  砖雕长联: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钟福裕后天不言而应自爽恭謙克俭敏于行人世间第一品格还是尽孝,春祀秋嘗遵万古圣贤礼乐偷色婉容孝无形而顺有跡仁爱忠恕抒与心古今來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花墙牌楼联: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影壁楷书联:仿圣贤行为方能滋品,读儒雅文集足可养心。
  砖雕楹联:志业常探韦编义,经济实藉英雄姿。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砖雕壁联:知春秋大义,为学子本色。
  在常家庄园的书法艺术宝库中,尤为突出与珍贵的是篆书联。都是一代名家所书写,名家如邓石如、赵之谦、左宗棠、常赞春、王瓘等等。诸如邓石如篆书联:上棟下宇左圖右書,夏葛冬裘朝饔夕飧。
  靈氣之通鸞鶴驂瑤下,龍虎之山芷草紛然生。
  邓石如隶书联:竹树阴浓苙屐行吟梵宇路,禽声早暮秦法鸡鸣翠微间。
  赵之谦篆书联:如天高年不可纪,此国极乐无能争。
  王瓘篆书联:林间好鸟入如意,壁上春山月有光。
  左宗棠篆书联:仁義為褱小用小效,鐘鏞稱器大和大鸣。
  常赞春篆书联:凤皇宝镜日有憙,丙午神钩君高迁。
  常赞春篆书联:行盡風林雪徑依然水館山村,卻是陽春有腳今朝先到
  柴門。
  篆书联:高人自与山有素,老可能为竹写真。
  膳坊砖雕长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明德不为有欲而改节。
  砖雕长联:律己以温公家训只在忠恕二字,持家以朱子格言总是孝悌一端。
  砖雕篆书壁联: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
  砖雕篆书壁联:好鸟晴欲芽,芳蘭暖相語。
  原按:“晴欲芽”与“暖相語”誤倒。本句出自陆游《初晴野步》:
  入市路三叉,缘山港半斜。疏篱带残雪,幽窦泻湍沙。
  好鸟晴相语,芳兰暖欲芽。病余无脚力,随处憩人家。
  上下句乖誤,使得句意不通,出句与对句平仄错位。
  还有常家240余字的仿篆家訓,在中中书法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另外常家庄园的街道上,有一座“石半亭”,亭柱有对联:处事近厚纤毫必偿为信,存心诚实时刻不易乃忠。亭内有一块碑,碑文是楷书常氏家训:思叔张夫子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警。落款:甲戍长夏约斋主人敬录。
  网上有人评议曰:“在常氏建筑的若干楹联匾额中,修身立德、尊师尚俭之类的内容占有很大比例。也正是能够凝聚整个家族数百人团结于一体的精神支柱。常氏长辈在商业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能够时刻警觉到丰裕生活给后代可能带来‘奢侈淫逸’的副作用。在古老的中华民族还在抱残守缺、闭关锁国的沉睡年代,将商业贸易从内地的大同、繁峙、成都、汉口、张家口等地一直发展成地跨俄蒙、扎庄欧洲的跨国公司。在近两个世纪的鼎盛时期,家族中的商界、文化界精英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后来虽经鸦片战争之乱,满清政府日趋腐朽,民族企业纷纷受创、倒闭,但其子孙仍能奋发向上,自谋生路,能溶入社会变革中发挥其人才优势。其间原委,的确与常氏家族恪守儒家哲学、居安思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看言之有理。
  据说常家庄园的东门大联,是今人耿彦波拟写:晋商席卷天下,雄风安在,留十二万庄园遗址堪赏览;常氏囊括四海,精神何存,有五百年诗礼传家可追寻。此联写的颇好。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有几副厅堂对联,特别有趣。如:
  奇文检点两汉,古帖临摹二王。
  鱼司马造麦米饭,张季鹰思莼菜羹。
  出交天下士,入读古人书。
  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
  细雨有声弹席帽,清风无碍入纱窗。
  我摄录了这么多楹联,自觉得手机里沉甸甸的尽是文化,好像这一行满载着巨大的收获。我想,游玩古宅大院,玩的就是历史;玩的就是文化;玩的就是书诗。若只为看楼房结构及室内陈设而来,实是没有多大意思的。亲足实履了常家大院,你才知道什么叫“书香门第”;什么叫“官宦世家”;什么叫“荣华富贵”;什么叫“侯门深似海”。只可惜我们的时间太紧,不能走遍庄园中的各个院落,不得细细地欣赏和品味,若要达到如此程度,非要两天以上不可。
  在我的印象中,常家庄园中虽然建筑雄伟巍峨、殿阁楼台飞檐斗拱,室内摆设富丽堂皇,但是除了东大门之外,却很少模拟皇宫的格式的。虽然墙壁、回廊、栏杆、阶除都极尽了雕塑装饰之能事,但看上去与帝王宫殿还是有差别的。先不说别的,单指所雕塑的动物图案,就极少发现有龙凤的形象;一些大院门前虽然也有石狮子,但其个体不是很大的,而且狮子的形象也不像皇宫那样的高昂威猛、张牙舞爪,而多是低头戏耍、东爬西爬、嘻皮笑脸的可爱形象。那些墙壁上的砖雕均以花草鱼虫鸟兽为主,而鸟也仅是鹊鸠燕雀之类的凡鸟;而兽也仅是牛马鹿羊之类的训兽。不像王宫那样,不雕则已,一雕就是龙飞凤舞、麟降鹤翔之类。虽然庄园内各处楹联共有几百副之多,但其立意均是忠孝节义、克己行善、勤俭耕读、修身养性之类的内容,并没有帝王那种奉天承运、君临天下、南面称孤、治国安帮的那么大口气。有雄厚实力而不张扬拔扈,有财势却能谦逊忍让,不引皇家猜忌,不惹权贵争斗。可以说,常氏子孙十数代是得益于东大门上“敦艮吉”三字的,这就是常家近300年不败的主要原因。
  思犹未了,中午12点就到了,我们团队所有的人,一齐在庄园大门边的“常家饭庄”吃午饭。大概都走累了,都吃得特别香。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