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生如胡杨>第十五章 苍山县的生活

第十五章 苍山县的生活

作品名称:生如胡杨      作者:清淡如菊      发布时间:2017-03-20 21:53:57      字数:4235

  邵辉到苍山县读书后,秋菊每个周末都会去看望他。从三年级开始,秋菊开始不再给邵辉买拼音读本,而是让他读原著。邵辉读的第一本原著是《三国演义》,开始秋菊每周末来看邵辉,都给他读两章,边读边解释。后来邵辉惦记着下面的内容,自己就都看完了。邵母开始反对,后来发现秋菊的教育方式很适合邵辉,因为妈妈敢教,儿子就能学。邵辉从没学过奥数,而每当地区奥数比赛时,这个小孩子都能得奖。每当校门口贴着儿子的喜报时,秋菊总是为儿子骄傲,也由衷地感觉到人生真的很幸福,生活真的很美好!
  2004年,经过二年的努力,秋菊夫妇把工作调到了苍山县,秋菊进了县委党校任教。邵宏光进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和儿子终于团聚了,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他们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刚好够买一栋50多平米的小楼,并没有举债。秋菊很节俭,早就还上了当年的债务。然而新的矛盾也随之加深,秋菊进入新单位后如鱼得水,成长得很快。虽然工作是从头开始,但由于她原本的文学功底儿,又是个爱学习的本性,所以很快成长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出差学习、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起来,视野也跟着开阔起来!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由于秋菊很有才华,在社会上很受人尊敬,秋菊依然很努力地生活,很认真地做事。她总是这样想,只要努力了,老天总不会亏待自己。她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人生的结果就在那里,可人活得只是个过程。她很喜欢司汤达的那句话,“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所以她想开心地过每一天。和她刚好相反,她的丈夫去的是个闲职部门,因为怕进了学校教课费劲儿。一天无所事事,和同事们聚在一起,经常靠喝酒打发时间。他也看到了秋菊的变化,心里越发地感到不平衡。发酒疯的程度迅速升级,比如秋菊下班后单位同志偶尔会聚会,和同志们去歌厅唱唱歌,全体都参加时秋菊才会去。可是即便是秋菊事先打了招呼,他也会搜遍整个苍山县的歌厅,当着众人的面,把秋菊叫回家。他有时会望着卫生间棚顶的下水道发呆,说自己看着它就害怕,怕自己会想不开。整天疑神疑鬼,秋菊毕竟只是个女人,有时也觉得邵宏光是不是得了什么癔症。可是当他酒醒了的时候,只是莫名的赌气,其他的却很正常。让秋菊更加困扰的是,不是邵宏光的变本加厉,而是邵辉在家时,他也渐渐控制不住自己了。有一天,秋菊在外面有个聚会,回来得稍晚些,她刚到家,邵宏光就走过来纠缠不清,恐吓她,让她交代清楚,并扬言:“你若是敢背叛我,我就剁了你!”秋菊太了解邵宏光了,看着他,恨铁不成钢。也恨恨地说道:“火葬场每天那么多人,哪个是死在你手上的,我什么也不去做,并不是因为怕你,而是我不能因为你的无理取闹,只是为了和你置气,就让自己堕落!”邵宏光越听越气,抬脚就踹碎了新装上的玻璃拉门。邵辉在小卧室里听到响声,冲了出来,操起电话就要给爷爷打电话。邵宏光冲过去就把儿子推倒在地,把电话砸个粉碎。邵辉只有十岁呀,秋菊心如刀绞,这都是造得什么孽啊?虽然邵宏光也对她动过手,可推孩子是她绝对不能接受的,她之所以还待在这个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这个敏感的孩子。邵辉哭着说:“那可是生我的人啊!你怎么可以这么对待她?”邵宏光推倒了儿子,就很后悔,急忙上前去扶他,邵辉甩开爸爸的手,独自爬起来回自己的房间了。秋菊也从中看出了点儿问题,这邵宏光也不是完全没有理智,她以前从没认真地考虑过,为什么他不和别人吵,喝多少酒都只是寻着她闹,秋菊爱面子,出去不说,而邵宏光却不顾这些,人越多,越对秋菊吆五喝六。他是想让大家都知道,他家秋菊是怕他的,他说了算,以此来维护他男人的尊严。看来他是承受不了她的优秀,给他带来了太大的压力。他不去想着如何让自己变得能配得上秋菊,而只是选择借酒作怪。他并不是真的酒后发疯,而是在借酒装疯。想通了这一层之后,秋菊忽然很看不起他,也很可怜他。秋菊有时也曾劝过他两句“只读过初中的人多了。为什么人家看上去都那么文明,那么有素质呢!”邵宏光会气氛地说:“我就是没素质,我就是没文化,我不需要有素质,你能把我怎么样?看谁有素质找谁去呀!你忘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吗’别跟我讲什么大道理,我可不是什么文化人儿!”秋菊顿感无力。而今天,他竟然推倒了邵辉,秋菊彻底心死,她对邵宏光心生恨意,原本给予他的几许可怜之心,也荡然无存。哀莫大于心死!秋菊从这一天起,和邵宏光彻底分居,她和儿子睡在一个卧室。任邵宏光再怎么吵闹,秋菊也再不管一句,即便他砸了家里新买的电视。面对这样的秋菊,邵宏光虽然仍然经常继续着他的暴力行径。却也拿她没有什么办法。
  秋菊为了让生活宽裕些,弄来几套桌凳,挂起一块儿黑板,招了几个学生教英语,可是没有多少人。因为学生的班主任也都在补课,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让去哪个补课班,谁都不敢不听。秋菊不想和学校的老师有瓜葛,也不想让他们每月白拿回扣,所以只带了一段时间的学生,就不办了。之后,单位的一个师兄和她联手,到乡下办了个班,每月两人平分,倒是能拿回千八百块儿钱。只周六周日两天,秋菊也不觉得辛苦。日子就这样向前推进着,秋菊还是这样认真地生活。虽然她对邵宏光死了心,却没有因此对自己的人生死心,在朝阳升起的时候,她依然浑身充满力量!她虽然从没收到过一朵玫瑰花,没过过一个结婚纪念日,心中却仍然对这个世界盛满爱意!
  2005年,秋菊因为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这样儿子也不用再去羡慕他的表哥,双休日可以玩儿游戏了。秋菊没事儿的时候,也会挂一会儿qq,她的头像选了自己工作时的一张照片,优雅恬静,网名“云破月来”,取自张三影的《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有一天,她处理完了所有的往来邮件,就想着要不要也赶个时髦,加两个志趣相投的网友,没事儿聊聊天,反正谁也不认识谁,倒可以用来诉说一下心里的孤寂与苦闷。时下网恋、网聊正流行,秋菊对这个却并不感兴趣,她认为真正有思想的人,是不会有时间整天泡在电脑前面聊天的。他们应该有更重要的事儿去做。所以秋菊加网友有自己的标准,她可不想无端给自己添麻烦。于是,她在网络上搜索符合她的标准的人。首先看网名,然后看个人说明。一圈儿浏览下来之后,她加了两个网友,其后的许多年,这两个网友一直在网络世界里陪伴着她,居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无异,真的成了她灵魂上的知己。第一个网友名字叫雷雨,看到这两个字,她立刻想起了于雷。分别十余年,他过得还好吗?又看了一下详细资料,45岁,哦,还好不是于雷,要不然秋菊是不会加他的。个人说明上是这样一句话“世间最美的风景,是盛开的丁香树下,站着一个青春飞扬的你。”一看,秋菊就想起了柳师的丁香花。雷雨的地址是云南,好,够远。秋菊可不想弄出个什么网友见面的事儿。再来个“见光死”啥的,徒增烦恼。随即发了添加请求,晚上的时候,对方同意了请求。第二个网友“花开云舒”,好美的名字,一下就吸引了秋菊的注意,是甘肃武威的人,同样也够远。年龄38岁,算是同龄人,个人说明是节选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秋菊没有理由错过这样的人。花开云舒当时就同意了她的请求。多年以后,秋菊还庆幸那个午后的一时冲动,让她在这个世界上少了几许寂寥,多了几缕温情。秋菊没事时,如果他们也在,就和两个网友闲聊一会儿,了解了花开云舒是一名审计师,而雷雨是一名公务员。两个人平时工作都很忙,这样秋菊和他们联系的方式也很有趣,就是留言。上网时,秋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留言。然后一一回复,节假日和生日的时候彼此也会寄封邮件彼此祝福。很温馨,也很浪漫。久而久之,秋菊和两个人竟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谁要说网络上乱七八糟,没有好人,秋菊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为什么她遇到的就都是好人。
  秋菊在小楼里住了一年,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小楼处在主街旁边,是东西走向的交通要道。每天晚上都会过很多的重载车,又紧挨着十字路口,总能听到刹车声,在南卧室声音会小一些。南边却又新打了地基,正在建大楼。如此杂乱,却不是个适合久居的所在。所以,秋菊和邵宏光商量了一下,决定换楼。商定以后,遭到了邵家父母和大姐的反对。这毕竟是秋菊自己的事儿,秋菊卖了小楼,报了一个新楼。秋菊又过起了租房住的日子,如此折腾下来,秋菊又有了四万元的债务。借了邵宏光二表哥家的钱,说好三年还清。后来秋菊只用了两年就还清了。二表嫂还感慨万千,因为她家有钱,总是有人去借钱,借了又不肯还,若是要,还得罪人家。还是第一次遇到秋菊这样的人。从那以后,秋菊和二表嫂成了好朋友。因为曾经对她有过的帮助,秋菊一直感激在心。
  2008年,秋菊一家搬进了新居,结束了一年的租房生涯。刚搬入新房不久,当时秋菊刚刚借了外债,刚好有一个机会,可以给老人办社保,每个人要一次性交一万块钱。秋菊的哥哥和弟弟都已结婚生子,弟弟商校毕业,分到了镇上林业站,和妻子是商校同学,两人的感情很好,女儿也已经上了小学。冬柏就借调到县林业局,女儿也在苍山县读书。哥哥李春杨毕业晚,又在家待业一年,最后在苍山县工商局找了份工作。30岁上才结了婚,生了一个儿子,比冬柏的女儿小三岁。这几年李父李母也没有什么负担,又有惠农政策,攒了一些钱,怕秋菊借了不还,从不肯主动借钱给秋菊。秋菊也没和父母开过口。哥哥和弟弟每人都欠着李父李母一两万块钱。秋菊打电话给父母,说明了自己的意思,没想到,李父当时就急了,“交什么社保,白瞎钱。我的土地就是我的保险。”冬柏当时想买楼,怕父母把钱交了社保,自己用的时候就没有了,坚决反对。秋菊又没有钱,就去找了哥哥。嫂子也没有工作,因为家是县城的,思想先进一些,很支持买保险。嫂子的话说得很漂亮,“我们先拿钱,妈以后开支了就有保障了”。后来春杨回家一趟,拿到了母亲的身份证,父亲的身份证藏起来了。春杨自己取出一万多块钱,秋菊找了个熟人,给母亲办了保险。后来的事儿是秋菊再怎么想也无法想到的,鼻子都要气歪了。只过了一年,这批过了60岁的老人就给开支了,这本来就是国家的一项特惠政策。每月开1000多块钱,每年还要涨点儿,对一个农村老人来说,足够生活的了。可是开支以后,春杨理所当然地开着母亲的工资,理由是,他拿钱买的保险。李母想要多花些钱买回来,春杨夫妻坚决不肯。也因此,秋菊对春杨有了些想法,很少往来。李父看真的开了支,心思才活泛起来,有一次对秋菊说:“帮我打听打听,看还能不能买到老保了!”秋菊气笑了,“爸,你以为社保局是给咱家开的呀!”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