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印象老街》>印象老街

印象老街

作品名称:《印象老街》      作者:丹水元平      发布时间:2017-02-24 16:09:35      字数:4863

  十三
  
  
  
  这栋有近几百年历史的,老式空斗砖木架房屋建筑的旁边,就是公社所在地。
  房屋呈口哨形,哨嘴处,一栋土木结构的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楼下均是公社工作人员办公之所地。
  第一层西边是公社秘书室,与秘书室相对的是书记、主任办公室,秘书室相邻的是公社人武部,人武部对面房间是共青团、妇联办公的地方。从大厅眼前的柏木框架,杉木板子的板梯上楼,全部是其它各科室的办公室。
  办公楼与宿舍楼相接的的房屋,一字拐,拐肘处是公社厨房,这栋房屋从表象上看,原来与相邻的那栋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是一个整体。
  办公楼对面二楼是公社职工的宿舍,一楼的西边是客运站的售票处,东边是邮电局的机房。
  宿舍楼西头的山墙的挑梁上,挂着一个大功率的高音喇叭。每天六点过一点,公社广播站的节目就开始了。有自办的新闻节目,有样板戏戏曲天地,还有不少五花八门的其它节目。只要广播节目一开始,附近其它社直单位,饮食服务部、邮局、医院、粮食、供销社、汽车客运站就躁动起来了。
  我家与饮食服务部、汽车客运站停车场相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即使你睡在床上,声声入耳的均是捣煤炭的嚓嚓声,汽车启动,引擎发出的声音很吵很刺耳;“呜呜呜呜呜呜呜”“嗯嗯嗯嗯”“咡咡咡咡咡..哄...嗯...咡咡咡.嗯嗯嗯”“呜呜呜呜”……紧接着就是乘客的吵闹声、呼叫声……
  就是你想还睡一会儿早床,在床上翻来覆去也辗转难眠。不得不起床穿衣、洗漱……待你这些还没搞结束,西头饮食服务部那边飘来的油条、麻花的油香味儿,钻鼻的香,诱使你唾液不断纤往外直冒,因为那时农村普遍都很穷,根本就拿不出钱,去享受这等在那时看来的高消费。
  我只得站在偏屋旁边的阶沿上,直勾勾的盯着摆在服务部门前,还冒着热气的蒸笼,铁篓里的油条、铝铁盘里的麻花,任凭唾液在喉结里不断地翻滚。
  看得眼睛滴血,也只能过一过眼瘾罢了。真想有一身齐天大圣孙行者的本事,能吹一口仙气,用布袋统统的把眼前的这些美食尽收袋中,好痛痛快快地让我,让我的家人饱餐一顿。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多么可怕的欲念啊!
  想到这里,不禁使我回忆起了一件难于忘记的事情来。
  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深夜,我和妈妈一起去“袁家屋场”背大集体分给我家的红苕。因为大家白天在田里挖苕,妈妈那时又在集体百头养猪厂负责,我白天在学校念书。集体只能在晚上,由生产队队长指派的专人掌秤和一个记账的人负责分配给各家各户。
  昏昏糊糊见红苕堆就用畚箕刨,再用一个大竹篓盛下,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勾绳套好,最后由掌秤、记账的人过秤、记账,就倒出来,上面压一个纸条,写好哪家哪户的名字。就这样连续往复的操作。
  我们跟着这拨儿掌秤、记账的人走,好不容易秤到我们家。我和妈妈用畚箕撮,装进竹背篓里,背回家后,妈妈把背篓里的红苕倒进腰盆里,盛上清水洗净,在放进大铁锅里,窑柴大火的煮一会儿,这便是我们一家这天晚上,包括第二天一整天的生活。
  正如我们当地人对那时丹水一带农村生活的描述:
  “一天到晚都一样,早上的红苕,中午的还是,晚上的横直”
  在现在看来,那时的生活,还不如现在猪、狗的饮食。
  等锅里的红苕煮好,我们一家大小围在锅台旁,用竹筷子戳起一个红苕,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晚上,我们全家人就这样吃了晚饭。
  第二天,仍然把头天晚上煮的红苕,生火在热一遍,等锅里的红苕热翻了。妈妈大声喊着我们:
  “快起床!快起床!锅里的苕热好了。”
  我们都极不情愿的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就围到锅台前。当妈妈揭开锅盖,锅里红苕中有一个骷髅,赫然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我们那时小,吓得浑身瑟瑟发抖。爸爸、妈妈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这顿饭,我们全家都没心情吃,只得饿了一顿。
  那揭开锅盖,眼前出现的这一幕。至今还深埋在我的心底,像谜一样怎么去想,都没有揭开。
  
  (十四)
  
  我家的住地,是丹水老街最繁华,最为热闹的地方。
  那时,我们全家正好从一个破草房子,搬进了这个新家。大三间的土木结构,外带一个偏房,后面还有与正房相衔接的拖沿。人口不多,也算得上在当地住房,是中上等的。
  据妈妈在世时对我说起过,这栋新房的故事。
  六十年代初,我国正好经历了,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当时,社会上“当干部,不如回家种红苕”之风,尘嚣盛上。
  爸爸远在大西北西安工作,考虑到家里有妻儿老母,几个妹妹在家。住的是土改那时,分得的地主一栋高架破草房,南风打北浪,根本就无法遮风避雨。
  于是,婉言谢绝了所在单位领导、同事的挽留,回到丹水老家“支援农业生产建设”。回家的当天,看到全家大小挤在这个破草房中,甚是感伤。
  他睡在一个破木床上,透过屋顶的茅草,看得见星星、月亮。侧过身子与妈妈商量:
  “这么一大家人,住着这么个天穿屋漏的地方,那咋行呢?”
  “那有什么办法!”妈妈说。
  “办法是人想的。我看这样吧,这次我回家,虽然没有什么积蓄,可那皮大衣、手表还能值几个钱,把它们当了,少说也有千儿八百。”爸爸对妈妈如是说。
  “看按你这样说来,我们全家也有了一些指望。”妈妈兴奋不已。
  就这样,爸爸把身上凡是值钱的东西,全当了,凑齐了近一千二百多元钱。张罗着请土匠师傅,在离家较远的灯盏坪山上买回杉木。又在附近找来木工师傅,建造房屋的事情,就紧锣密鼓的按他们预想,一步步展开。
  在近七八米高的土墙上,只见两个土匠师傅,提着宽厚的木板,架在上面,两个土匠师傅,背靠背,每人手里紧握着很沉的杵坨,从他们嘴里发出:
  “哼呵——哼呵——哼呵——”沉闷的声音。墙上其他人员忙着倒土、铲边,一板结束,撮箕从高高的头顶,像飞寥叶般纷纷落下,我屁颠屁颠的忙活开了,尽力捡拾撮箕,迅速把这些撮箕送到土坑里,那撮箕里满载着的黄泥,在来来回回的人肩上柏木扁担,上下闪动,不时还不停的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从平地上缓缓通过木跳,随着挑担的人们,逐渐上升,一直到那高墙之上,就像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的钢琴曲,曲调优雅动听,以回旋曲式的形式,环绕基本主题,明显的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
  这样周而复始的进行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记得房屋落成时上梁,爸爸、妈妈选了个黄道吉日。
  这在我们丹水老街,民房多半自家建造,大队批给你一块宅基地,或者在旧有的宅基地上翻新,自家备置好各种建材,请来附近的师傅,一个月内就可以建造好三五间大瓦房的框架。如果天气给力,一般一两周建造好框架也是常事。
  上梁大礼是农村特别重视的一件大事,规模和程度等同于嫁女娶媳。居者有其屋是中国人每一代人的愿望,而没有农村户籍的人,是不可以在农村建房的,多少人拼了一辈子,就为了活着的时候有自己的一个窝,而且还不得不努力活下去。
  上梁大礼的头几天,爸爸、妈妈就会准备一场盛大宴席所需要的所有人、财、料等,并至少请一个宴席大师傅和一个管事大师傅,全程全面安排宴席有关的吃喝拉撒等。当然,这都是有红包表示滴。吉日头一天,左邻右舍即自动自觉前去帮忙,女人们负责择菜、洗菜、切菜、洗碗等,男人们则负责锅碗瓢盆的搬运酒水饮料的采购等等体力活。自有经验老到、威信有加的管事大师傅把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
  上梁那天,天气凑巧。来贺喜的人也很多。
  只听见当地极有威信的一位老者,指挥着人们抬着梁木,步步登高,只听见他声音洪亮:
  “手拿主家一片绫,一丈三尺还有零,左拴三下增富贵,右拴三下点翰林。主家人财两兴旺,荣华富贵满门庭。手端主家一杯酒,赞个天长与地久;手端主家二杯酒,荣华富贵代代有;手端主家三杯酒,子子孙孙封王侯。手拿主家一只鸡,生得头高尾又低;头戴金冠霞佩锦,身穿五彩羽毛衣。此鸡不是非凡之鸡,东家老板祭梁之鸡!主家今日屋上梁,喜逢黄道降吉祥,福星高照生光彩,金玉满堂百事昌。手拿粑粑抛向东,主家砌屋当富翁;老人捡吃得长寿,后生捡吃做英雄。”
  大家蜂拥而至,去争抢着屋上师傅们扔下的,事先早已准备好的面粉“包子”。
  那个场面,甚是壮观;那个情绪,振奋人心!
  我么,带着好奇,也特别兴奋,更开心的是有无数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疯玩。就是简单的互相追逐着跑,开心的哈哈哈大笑。
  
  (十五)
  
  饮食服务部就在我家旁边,房屋坐西朝东,虽说是土砌瓦盖,足有近五十米长,高十米有余,屋内进深很大,餐厅靠南,往北都是中间一米三左右的过道,两边用杉木板隔成一间一间客房,印象中大约是八间客房,每间客房近二十平米,同样都在进门处摆放着一张小实木方桌,桌上有一花瓶,瓶中插着塑料花卉,靠南并排两张床位,北边放着一张床位。客人们一走进客房内就有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大餐厅东西两边,整齐的排列着紅漆堂堂的八张木制大方桌、长木板凳,桌上正中的筷笼里放着竹筷,筷笼旁,一个方盒里面是餐巾纸。东边靠南边墙角是一道转角木梯,踏上木制台阶上得二楼,楼上陈设与一楼布置一模一样。楼梯旁靠西是一个窗口,客人住宿、进餐,登记、购物都是在这个窗口进行的。
  登记、售票窗口靠东还有一间职工寝室。从大厅靠南往西有一道敞开着的大门,后面是一个倒厢房,厢房空间很大,南边一整条房间,那都是职工宿舍。
  偌大的空间内白案、红案,锅炉,炊具摆放有序。
  只见,白案桌前服务部工作人员白帽、长围腰,穿戴整洁双手灵巧的在精心制作包子、馒头,锅炉旁几个大蒸锅,热气腾腾,白面的麦香、肉香掺杂着葱花蒜苗、大蒜、生姜、花椒等说不出名的香迎面扑来。窗口前,等候购买早餐的客人排起了长蛇阵,一直抵达客房过道前,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前面买到手的客人早已等不及了,拿着包子就急不可耐的往嘴里塞,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肉团粉红粉红。那时的包子里馅,才真是货真价实,个儿大,里面的馅儿喷香可口。一碗豆浆,一个包子就能使你肚儿饱涨起来。
  那红案桌旁围坐着不少的红案师傅,剁肉的、拌料的、装盘的、上蒸笼的,一条龙井然有序。不一会儿蒸炸排骨、清蒸鲈鱼、土家肉糕、粉蒸扣肉……在他们一双双巧手中,纷纷出笼,香味儿充斥着整个房屋,你就是不亲口去吃,仅那香味就会使你恍如有着神仙般的日子。
  特别是油锅里翻滚着的油条、麻花。金黄金黄,看着舒服,吃着爽口而不腻。
  与我家偏屋旁是一间淋浴室,南来北往来这里住宿的客人,上四川下湖广跑长途的司机均在这里住宿、进餐。
  每到夕阳西下,我坐在厨房里就能耳闻从浴室中,飘来的哗哗的流水声,如山泉水叮咚叮咚欢快的合奏着一曲欢乐的歌,可以想象的到男女浴室的客人沐浴中的快慰与舒心、畅快。伴随着嬉笑声,家长里短,见闻趣事,声声入耳。
  从浴室门前走过,转角向西有一大片空地,那是我儿时尽情玩耍的天地。平时邀约几个玩伴,手持长长的竹竿,在竹竿的顶端用竹蔑移一个框子,缠满蛛网。我们在这块空地中间若往旁斜的,拿着蛛网拍,左一扫,右一扫,大家玩得那么尽兴。
  记得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这块空地上空有许多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我和木伢子拿着网子正在开心地捕蜻蜓,而且我们每人都捕到了一只。突然,被一个叫芬芬的小女孩看见了说:“蜻蜓能捕捉害虫,它们是益虫,你们不能抓。”我们听了都惭愧地低下了头,于是,就赶紧把捕到的蜻蜓都放了。
  望着被我们放飞的蜻蜓,展开羽翼似的翅膀,不停地扇动,一会儿就融入到它的伙伴中了。
  看蜻蜓的眼睛大大的、鼓鼓的;身子长长的,后面像两个小触角,一动一动的;它有两对翅膀,飞起来好像四把小扇子,又像一架架小飞机,小巧玲珑,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来飞去,有时还能像直升机那样在空中停留不动,它们的飞行技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难怪有人叫它“空中小霸王”。蜻蜓的眼力也非常好,它的眼睛由很多小眼构成,多的有二万八千只呢,而且可以灵活自如地转动,它的整个头部差不多都让两只凸出来的大眼睛给占满了,细看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
  这些有关蜻蜓能捕害虫的知识,我们还是从玩伴儿芬芬那里知道的。从那以后,除了我们再很少去伤害这些小精灵——蜻蜓。每当看到其他玩伴伤害蜻蜓,就要上去规劝,保护这些小家伙。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