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拜水都江堰(四)
作品名称:那神奇壮观的远方 作者:浅墨清语 发布时间:2017-01-23 00:53:03 字数:3258
四、都江堰二王庙
10月的都江堰景区格外迷人,有让人惊叹不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公元前的奇迹,有惊险刺激的千年安澜索桥的神话传说,有源于岷江流经了千年依然灵动流淌着的古堰的水,也有玉垒山南鹿古寺庙宇间香烟缭绕袅袅不断熏染的世俗气息和来自心底的虔诚膜拜。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对都江堰景区深情眷恋。
浅墨怀揣一颗好奇探寻的心,匆匆行走于古堰画乡,不止一次的想象着古人李冰的高大智慧的形象,那古人的塑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无比崇敬随王导拾级而上,顺陡硝的山体攀爬,气喘兮兮走近玉垒山坡上的"二王庙"前,仿若发现一片世外桃源:只见此庙背山面水,山势起伏,亭台殿宇,飞檐斗拱,墙面爬满青苔,石狮聆听时间,三清前祭拜的烛火流下长长的清泪,巴蜀文化加上道教鼎盛,隐现于参天古木之中,颇为古朴壮观,有着独特的魅力,一切清幽的太美太美!
"二王庙"是都江堰景区四大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494—498),益州刺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称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二王宫”之称,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唐、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民国十四年(1925)遭火灾焚毁后住持李云岩募资重建。庙门前照壁上有清代末年绘制的《都江堰灌溉区域图》,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继续拾阶而上左侧又一照壁上是伟人邓小平的题字,字迹宽厚醒目。右侧墙壁上有一些古代文人墨客的宝墨和签名。触摸旧时印痕,寻觅千年不朽的神迹。"二王庙"前后殿分别塑着李冰及其子二郎像。从乐楼(正山门)起,庙内建筑分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进入庙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在四壁的李冰治水警局:“三字经”、“六字诀”和“八字格言”等。读着那些富有哲理而又具有科学思想的治水经验之精华,人们不禁对李冰父子肃然起敬。
主殿二王殿前殿(老王殿)宽敞明亮,既无龛笼栏杆相隔离,也无护卫怒目侍立两旁,给人一种毫无戒备森严的感觉,这里供奉着李冰夫妇;李冰像身着袍服,正襟危坐,手拿着半裹的绢图,凝神沉思治水方案;当人们绕过半圈,忽觉李冰又是侧身而坐的,那深邃而严肃的目光仿佛告诉人们:治水方案已经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人们不能不暗自佩服塑造者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把李冰塑造得如此体察民意,平易近人。
后殿奉三眼二郎神,配祀木雕杨二郎也是匠心独运的,二郎像草履便服,只见他手持开山铁铲,挽袖卷裤地站在那里,身体向前倾去,双目凝视前方,英姿勃勃,充满青春豪迈激情,那神情仿佛正等待父亲的一声号令之下,带领千军万马展开劈山造堰的会战……
老君殿因祀老子,故名,左右配建青龙、白虎两殿;三官殿中祀天、地、水三官大帝;灵官殿上下层,上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下祀太白金星;另有城隍殿、土地殿、玉皇殿、娘娘殿、祈子宫、丁公祠、圣母殿、魁星阁、龙神殿等。二王庙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5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整个建筑布局不受中轴线的束缚,而在纵横方向上依山就势,叠落而筑,层层楼台,起伏有序,曲折幽深,梯回壁转,而又主次分明,面临岷江,背依翠岭,南望青城,西连岷山,庙宇非常幽静,远近风光十分绮丽,故有“玉垒仙都”的美誉。
二王庙内匾额、对联、诗文、石碑甚鑫,有清果亲王手书“功垂不朽”、光绪帝御笔“功昭蜀道”,以及“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等,都是对李冰父子治水功绩的赞颂。李冰殿后陈列商代古木、明代铁花瓶、铁蜡台,以及近代画家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的绘画碑刻,都有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
庙内观澜亭下,一排丹墙石壁上镌刻着两则治水《三字经》。一则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灌县知县胡圻依据历代都江堰治水经验编成的《三字经》,文曰:“六字传,千秋鉴。挖河心,堆堤岸。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桩见。笼编密,石装健。砌角嘴,安羊圈。立湃阙,留漏罐。遵旧制,复古埝。”另一则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府知文焕对原《三字经》做了修改,又重刻于二王庙石壁上。内容是:“深掏滩,低作埝。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留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桩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毋擅变。”后人总结的治水《八字经》:“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具湾截角,逢正抽心”被认为是饱含哲理的治水真谛,至今广为传颂。
"有谁知道关于李冰父子的故事?有没有人知道?"王导的眼睛向大家巡视一遍。
"除了我们一路看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造,难道他们父子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人们向王导发问。
"有!大大有。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大家在这里看到的二郎的塑像是一个神话了的塑像,所说的李冰父子的故事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因为历史记载李冰是没有儿子的。二郎庙里二郎塑像是古人对李冰率领下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百姓和李冰身边最亲近的人的一个概述和神话的完美结局。古人认为:李冰爱民如子,平易近人,善于体察民情,为治理四川旱涝灾情鞠躬尽瘁,为造福四川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么智慧、功德无量的人,怎么可以没有儿子呢?!于是人们就在李冰夫妇塑像的后殿为李冰塑了一个三眼二郎神,日夜守卫在父亲身边,只见他手持开山铁铲,挽袖卷裤地站在那里,双目凝视前方,英姿勃勃,那神情仿佛正等待父亲的一声号令,百姓心目中二郎就这样忠于职守的恭候着,等待随时被父亲调遣。从此在四川平原上古人李冰便有了儿子。"王导绘声绘色的讲完了这段故事。
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
李冰生前不过是个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干部,根本达不到“王”的级别。可是四川人民从古到今把李冰父子既称之为王,又供奉为神,可见,对于造福于人类的李冰及以李冰为首的臣民们,人民是敬仰的,世代难忘的。当人们展望无边无际的都江堰灌溉区域图,如同走进一个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世界,甚至想不到人类文明竟过早的在这里展示出来。都江堰虽没有长城那样工程浩大,但在人类文明史中的震撼力绝对毫不逊色,李冰还排列为中国古代百位科学家之首,从这一点足以说明他的不朽功绩。
行走在古堰之上,不禁让人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真正千古不朽、流芳百世的,不正是那些像李冰父子这样真正为民兴利除弊的人吗?如果这位太守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只顾当官做老爷,或只图虚名而不干实事,在科学水平非常低下的古代,是绝对不会有如此辉煌壮举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面对古人,今天的人民公仆们该作何感想?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还是多干实事、好事、得民心之事?是追求享乐、贪图安逸,整日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还是艰苦奋斗,勤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都江堰经历了远古的沧桑,再次验证了科技是生产力论断,李冰就是超前性的把科技运用到实践中的伟人,在华夏历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李冰的创举不但惠泽到成都平原,其盛名也远播到世界各地,当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国际友人,用惊奇的目光打量、揣摩李冰智慧模糊的石像时,他们无不惊叹李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不朽的功臣也是惊艳了世界的智慧之星。
《史记》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官方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因此每年的清明节,传承中华文明传统精神的方式,都江堰都将举行隆重的鸣炮放水仪式来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据说,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前后两日是李冰和二郎的生日,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到李冰父子二王庙祭祀缅怀先人,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四川人民最重要的日子,也是最能代表四川人民纪念先人的活动。李冰是四川人民心目中永远的巨人,李冰父子是四川人永远尊崇的王,供奉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