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灯火阑珊处>十一至十三

十一至十三

作品名称:灯火阑珊处      作者:岠苍      发布时间:2017-01-01 17:03:20      字数:14734

  “哈哈,想看看您的邮箱能不能用时,竟然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俺也是那年的正月出生的!俺是正月十二!哈哈,您说巧不巧!哈哈——以后得叫您无痕姐了。”
  再次醒来时,黑暗中的远方又突然兴奋不已!于是远方又赶忙起床打开电脑,给无痕主编留了几句言,然后开始起草起整理起新的文章来。
  “我是××年9月25出生的,怕网络里有太多生日祝福,所以快到生日的时候我就把出生日期向前改了改。很多时候别人发过来祝福要回复,不回复没礼貌,回复又太浪费时间,所以想静静。”
  正当远方全神贯注地起草整理着新构思的文章时,突然收到了无痕主编发来的一条信息。
  “哈哈,那以后您就叫俺哥。”
  “俺的可是真的哈,俺真的是19××年的正月十二。”
  “您的这个邮箱能用吗?俺的文章已经写完了,想发给您给修改修改,俺现在正在开篇新的文章。”收到无痕主编的信息后,远方马上给无痕主编回复道。
  “我只是为大家服务的,写小说还要跟着大家学习,您千万别让我修改,胜任不了啊。”
  收到远方的回复后,无痕主编也马上给远方回复了一条信息。
  “您真的是太谦虚了!为俺的才疏学浅和文章感到惭愧!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提升俺自己。”
  收到无痕主编的信息后,远方接着回复道。
  “好的,共同提升。”
  信息发出后,过了一会儿,远方收到了无痕主编给他发来的一条信息。
  ……
  在把需要整理的内容整理完之后,远方又登陆上青藤网,把他的那篇《股市如虹》第三卷的内容又上传更新了一节,因为那一刻的远方对自己彻底有了信心。
  更新完之后,远方又躺回到床上,又忙了一个大早,远方该休息一下了。
  在稍稍休息了片刻之后,躺在床上的远方脑海中又突然迸发出一个念头!
  那个新迸发出的念头接着又令那一刻的远方突然兴奋不已!
  “——对!我要给女神作家冰清发一条信息!”
  想到这里后,远方马上起身拿起了手机。
  “亲,远方的作家女神,远方的那篇《股市如虹》又开始上传了,远方又对自己有了信心。还有,远方刚刚参加的青藤小说训练营的那篇《暗算》昨晚也已经完成了,远方的作家女神,您能否先帮远方改一改呢?”
  “亲,远方心中的女神,如果您愿意的话,远方还有好几篇已经写了很久的文章也需要女神您的修改呢!”
  在稍稍想了一下之后,远方便怀着万分激动地心情给女神作家冰清发出了两条令他兴奋不已又充满期待的信息。
  可是,令远方没有想到的是,信息发出后很久,直到快中午了,远方也没有收到女神作家冰清发来的信息。那一刻,一直在等待着女神回话的远方,心中多少有了些淡淡的失落。
  吃完午饭后,当远方再次打开微信时,看到了在女神作家冰清的微信平台里,又有了一篇饱含深情的图文并茂的文章。
  “景色真美。女神,因今早又起草了新文章,多少有些兴奋。现在远方又改变主意了,不需要女神您的修改了,因为远方的心境已经与过去不同了,远方也会继续写他的文章。或许,早晨的留言让女神您为难了,也多少影响了远方的那份单纯,现在远方又开始后悔给您发的信息了。就这样吧,也无需给远方回信息。多多打扰了,惭愧!就如远方所写的那篇文章的结尾一样:远方已经找到了回家的路。”
  在读过女神作家冰清的那篇文章后,远方又在文章的下面给了女神作家冰清一个小小的赞,然后又在女神作家冰清的微信平台里给女神作家冰清发了一条带着笑脸表情和一朵玫瑰图案的信息,然后心情沉重地退出了微信手机。
  在江城一中上高二的女儿淏源本周小休,远方已经和女儿约好了,下午时请她去她们学校附近的那个小饭馆搓一顿。在把小宇上幼儿园时录在那部已经废弃不用的手机上的那段宝贵录音翻录下来并整理成影音资料保存下来后,远方便开车带着琳和小宇冒着蒙蒙细雨向江城一中出发了。
  在陪女儿淏源在离江城一中不远的那家小饭馆吃了一顿晚餐后,远方又开车带着琳和小宇迎着蒙蒙细雨回到了家中。
  “已经没有再留下的必要了,或许说出来便是一个错。不能让别人引起误解,认为是有意而为之,毕竟身份不同。”
  回到家后,远方便打开手机取消了对女神作家冰清微信平台的关注,逃离了女神作家冰清的微信空间。
  “这或许是最美的结局。”
  在退出女神作家冰清的微信空间后,那一刻远方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
  “该为这第四卷取个什么名字呢?”
  那天夜里睡觉前,远方突然又想起了一个问题。
  “既然是在青藤相遇,就叫‘相约青藤’吧!”
  想到这里后,远方又拿起了放在床边的手机。
  
  
  十二
  
  睡梦中的小宇又把立在床头的箱子给蹬倒了,箱子倒地的声音又一次惊醒了睡梦中的远方。
  不一会儿,远方听见母亲也在房间里醒了,又开始边收拾着床铺边唠叨着又把导尿器拔掉而尿湿了床铺的父亲。这时的远方又在黑暗中摸过了手机。
  依然是凌晨两点多一点。
  自从昨夜读了女神作家冰清在青藤网上发表的那几篇散文后,远方又一次被女神作家冰清那细腻温润哀婉凄美富有诗意的语言所深深折服。
  “必须再换一个新的网名重新加入到女神作家冰清的微信平台里,以便能阅读到女神的更多文章。”那一刻的远方心里静静地想着。想着想着,那一刻的远方又突然想起他的那篇文章来。
  刚想了没一会,一个新的卷名突然从远方的脑海中闪了出来——
  “对!——就叫‘灯火阑珊处’!”
  想到这里后,黑暗中的远方又马上摸过了手机!
  “哥哥,这个月的周末我打算回呼伦贝尔办理一下给小童打疫苗的事,需要转到北京这边,还要联系迁户口的事,我打算把户口签到这边来。”
  “每天都在为了实现目标努力着,筹划每一步怎么走。”
  “依然困难重重,有家庭内部的也有客观原因,这几个月过得很艰辛。不过,会一天天胜过去的,我每天坚持聚会敬拜神,神也保守我们全家人的平安,彼此不要挂念,交托给神。”
  打开手机进入微信后,远方收到了珊妹昨晚在微信里给他发来的几条信息。
  读完珊妹的信息后,那一刻的远方马上给珊妹回了一条带着六朵玫瑰图案的鼓励信息。
  信息发出之后,那一刻的远方又有些犹豫了:重新注册一个微信号,必须要先退出原有的微信号,这样的话,原有的那个微信号上的那些信息就会被全部清除掉。
  “等以后再注册吧,实在不行的话,再买一部新的手机。”
  想到这里后,远方又打消了继续注册一个新微信号的念头。
  在关闭了手机后,远方继续构思起所要写的文章来。
  “对!不用再注册一个新的微信号,到时候还可以继续用这个号!”
  “女神作家冰清应该是一个性格安静,温柔善良的女子!”
  在构思了一阵文章的内容后,那一刻的远方脑海中突然又迸出了一个令远方很兴奋的念头!
  因为从女神作家冰清给远方的那几次留言中,远方已经感觉到了女神作家冰清的那种细腻与温柔。
  “到时候可以这么对女神说,‘亲,俺心中的月亮女神,七月又悄悄回来了,欢迎否?七月刚刚又开篇了一篇取名为《灯火阑珊处》的小文,上面有写的您,已经发表在青藤网上了,不知女神看了没有?如果女神您已经看了的话,真心的期盼女神您给远方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提升远方的写作能力。如果不欢迎的话,远方就会再像上次一样悄悄地离去。当然,这一次如果真的离去的话,远方一定不会再回来了……当然,在悄悄地离去之前,远方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把女神您发表在青藤上的那几篇美文用微信平台发给远方,远方希望女神能够答应。当然,如果女神您不答应的话,这次远方就赖着不走了!……”
  想到这里后,黑暗中的远方在兴奋之余又突然豁然开朗起来!
  “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必须要赶快把文章写出来!”
  想到这里后,黑暗中的远方又开始在黑暗中期盼着那一天的快点来临。
  
  
  十三
  
  在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奋笔疾书之后,那天下午快放学时,远方终于完成了《灯火阑珊处》前十一小节的内容。在又修改了几遍之后,那天夜里,远方便迫不及待地把新书名和前五小节的内容投到了青藤网上。
  “终于把它完成了,这回可以歇一歇了!”
  那一刻的远方又如释重负,感受到了一种好久没有感受过的兴奋和轻松。
  在检查完小宇的作业,又把错误的地方给小宇讲解了一遍之后,远方又来到电脑旁点开了已经好几天没有登陆的“闪小说论坛”品读起里面的闪小说来。
  “闪小说”之名,来自英文“flashfiction”,是指字数限定在600字内的小说,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伊索寓言及中国先秦文学。汉语“闪小说”这一概念由作家马长山、程思良于2007年首倡,并于短短几年间迅速风行天下,其特点是小、新、巧、奇,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这回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在读了一些名家新作之后,见父母和小宇都已经睡了,远方便关上了电脑,高兴地自言自语道。
  半夜里,远方又一次被小宇的梦靥声惊醒。在起床去了父母的房间把父亲的尿倒掉之后,远方来到了小宇的房间。这时的小宇已经沉沉的睡去了,于是远方又悄悄地离开了小宇的房间。
  依然是两点多一点。
  回到房间躺到床上后,那一刻的远方又开始睡不着了,远方又想起那篇新发布的文章来。
  “如果文章今天能够发表,那就马上再加入到女神作家冰清的那个微信平台中。”
  想到这里后,远方又从床头旁的那个小柜子上摸过了手机。
  “妹妹,如果用钱紧张的话给哥哥说一声,在外面不能没有钱。”
  “要不然哥哥先打一万给你。”
  在登陆上微信,浏览了一下空间里的内容后,远方又突然想起了远在北京的珊妹,于是远方又给珊妹发出了两条带着笑脸表情的信息……
  “不用哥哥,我这里有。”
  “有需要时我会跟哥哥说。”
  来到学校后,再次打开微信时,远方收到了珊妹发来的两条信息。
  “好的妹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收到珊妹的信息后,远方马上给珊妹回了一条带着玫瑰图案的信息。
  课间操时间,远方又来到电脑旁,登陆上了青藤网。
  见长篇小说一栏里依然没有他新投稿的那篇文章,远方便浏览起青藤的网页来。
  在浏览到“青藤编辑风采”一栏时,那一刻的远方突然又想起“阿华”和“无痕”两位主编,于是远方便用鼠标点开了“青藤编辑风采”的页面。
  页面打开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藤站长兼总编阿新的照片,然后是四位副总编,阿华的在中间位置,这是远方第一次从照片上认识主编阿华,再下面排列着的是七位栏目主编,无痕的排在第六位。因为阿新是站长,在浏览完他们的照片后,远方首先点开了阿新站长的简历:
  “阿新,级别:职业作家青藤文学总编。2010年开始写作,近年来,已创作小说、散文60余万字,作品入选2014、2015年度《齐鲁文学年展》,以及省市级文学报刊,著有长篇小说《这爷俩》、小说集《迷途》,主编2012年、2014年《青藤文集》……”
  在读完阿新站长的简历后,远方又把目光移向了简历左侧的阿新站长的短篇文集一栏。在阿新站长的短篇文集一栏里,一篇标有四个星和一个蓝色“荐”字的文章首先引起了远方的兴趣,于是远方马上用鼠标点开了那篇文章读了起来:
  “袁冬青:行走在记忆的时光里
  如果诗歌是点燃心灵荒野的火星,那么袁冬青的诗歌可以燃烧整个生命,可以这样说,他的创作精神亦如一把火,也可以燃烧整个人生。作者很细腻的将袁冬青的创作脉络进行了梳理,字里行间可以触摸到袁冬青诗歌的智慧与灵动,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活境况,坚持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诗歌道路,圆自己的梦想,读来令人感动!(编者按)
  初始袁冬青
  诗人袁冬青的诗集《我们的记忆》于2016年4月份出版了。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个消息后,与临沭作家协会王统富主席联系,想整理这本诗集的一些资料,刊登在青藤文学作家书库里。王主席在电话里讲了一些关于袁冬青的情况,有我知道的,也有我不知道的。
  我知道的是几年前文友们说袁冬青老家是临沭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他的诗便在《人民文学》《诗刊》上发表过,那时能上全国的文学大刊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对他的崇拜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感觉他一定是一位大家需要仰视才能见的人。
  后来又听说他为诗歌的梦想,徒步行走大半个中国,一边走一边写。在交通发达的今天,驾车穿行半个中国都是一种奢望,何况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这些都不足挂齿,令人震惊的是他的中国之行是从怀揣50元开始的——无论在今天还是在当时,这都是不可思议的。
  我还听说,因他的诗,他在许多追求者中寻到了一位红颜知己,后来成为他的妻子,也因为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的妻子又离他而去……”
  “怀揣50元徒步行走大半个中国?后来他的妻子又离他而去,这不是杨林雪所写的的那篇《文学之殇》中那个写诗的年轻人吗?”读到这里时,那一刻的远方马上想起了前几天在阿新站长的微信空间里读过的那篇《文学之殇》来,这时的远方顿时对这篇文章更加感兴趣起来,远方继续往下读着:
  “还有,听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与乡下种地的老百姓一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他走在大街上、集市上,任何人都不容易找到他,更不会想到人群中却又一个全国知名的‘诗人’……他像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每天干着重体力的活儿,扛水泥袋、种地、喂牛……
  我知道的仅此而已,他的诗歌和生活里是远方、梦想,还有磨难。对袁老师的印象,除了崇拜和敬佩,甚至还有点怜悯。”
  当远方读到这里时,特别是读到了袁冬青竟然还是一个农民出身的诗人,而且每天孩子干着重体力的活儿,扛水泥袋、种地、喂牛时,那一刻的远方心里的感觉除了崇拜和敬佩之外,还有点怜悯和心痛。
  “探访袁冬青
  王主席说:你还是哪天采访下袁冬青吧。
  于是,在7月14号这个炎炎夏日,文友姚庆江联系了袁老师,我们驱车来到了临沭,临沭的文友汪洋、凌尘、怀素、二丫、王艺潼又领着我们来到了位于朱仓镇西朱仓围里村158号。”
  在思绪稍稍的停顿了一下之后,远方又继续往下读着:
  “下了车,我看到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的门前站着一位肤色黑红,上身一件半旧的T恤衫,下身穿着黑色的大裤衩,趿着拖鞋,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嘴里叼着根烟卷,笑脸迎接我们。
  我以前见过袁冬青老师,那是在2016年临城市作家协会的迎春茶话会上。那时的他身着一件半旧的军用黄大衣、一个大棉帽,脚上蹬着双八十年代特有的翻皮大棉鞋,似乎身体一抖,便能掉下些土渣或草棒。在茶话会会场上,他默默地静坐在那里,也与人不说话,既有些扎眼,又黯淡无光。
  脸型我是认得的,一看便知是袁冬青老师。他站在柴草成堆的门前。我看到门南的南瓜秧爬上了墙头,门北面的香椿树嫩绿的叶子,油亮油亮的。
  袁老师领着我们进入他家,一股浓浓的牛粪味扑面而来,院子不大,但是一多半却成了牛的地盘,两头黄牛在简易棚下悠闲地嚼着草,望着我们这群陌生人。牛棚北面靠墙是葡萄架,藤蔓缠缠绵绵地顺着一根瘦弱的绳子努力向房顶爬去。院子北面是东西一拉溜的四间房屋,袁老师说这屋盖了有三十多年了。西边一间是挂耳房。墙上随处可见脱落的墙皮,露出黄色的土坯。屋前是两米多宽的前出厦,屋门东旁堆放着陈旧的棉鞋、衣物等。
  进了堂屋,一个联邦椅、一个茶几、一个冰箱,一张八仙桌和一张破旧的写字桌,是袁老师的生活家当。写字桌上横七竖八地堆满杂物,靠东墙竖着两个书架和一个书橱,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唯一一处与现代生活有关联的便是堂屋东南角桌上摆着的电脑和打印机。袁老师说他现在刚学会用电脑写诗。
  看到眼前凌乱的一切,又想到刚才院子里的情景,里里外外给我感觉都充满了一股土星子味。
  袁老师并没有因此尴尬,而是很热情地邀我们坐下。
  袁冬青的生活
  对于袁老师的生活环境,我们都大为震撼,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对袁老师最早的水泥搬运工的印象,便问他现在是否还出大力干活。他边给我们搬椅子边说:现在还干,跟一个工头,哪里有活儿去哪里,扛一袋水泥挣3毛钱,一吨6块,一天也能挣100多块;好的时候,一辆车30多吨都是自己干,挣200多块钱。说到这里,我能想象到,袁老师那黑红的脸是在无数的烈日下挥汗如雨地扛水泥袋时暴晒出来的,肩上的100斤一袋的水泥,一天扛600多袋,要多少个来回,要洒多少汗珠子才能换回这200块钱啊?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袁老师只是淡淡一笑,生活就是累并快乐着,没有活儿时,他就在家里写诗,或者在村里找人下棋。袁冬青说,象棋是他诗歌以外最大的爱好。
  无论是写诗还是下棋,袁老师总是烟不离口。文友得知他一天得抽好几盒烟时,关切地说:该戒戒了。袁老师默默地点点头:戒不了。
  说到他的生活,不得不提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婚姻。我们毫无避讳地问起了这个问题。袁老师也坦诚地与我们说起他的婚姻、他的家。
  他的妻子是湖南人,因当年对袁老师的崇拜而慕名来到沂蒙山区这个小乡村,她是一个干部家庭的子女,不顾家里的百般阻挠,历经磨难,与袁冬青终成眷属,并育有一子,在那个小乡村过着他们理想的生活。然而,理想中的乌托邦与现实的距离,却是永远无法逾越的。最终,这个曾经为了诗歌义无反顾地追求袁冬青的女孩,在残酷的现实中还是离他而去,只为袁冬青留下一个儿子和满怀的惆怅。
  说到儿子,我才发现没有见到孩子,便问:孩子呢?多大了?你干活时孩子都怎么吃呢?
  想到孩子,袁老师一脸凝重,低着头似乎在考虑什么问题,他说:孩子很腼腆,性格内向,一有外人,他就跑出去了。他暑假后上初二,我干活时,孩子就去他奶奶家吃饭。
  我说:这么大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你们爷俩应该多沟通。
  袁老师说:孩子很少和我拉呱。
  我心里一阵酸楚。对于这样的家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他最需要关爱的年龄里,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反而遭遇这样的变故,而内向的孩子却又从来不给人说,也无法言说,小小的心灵只默默地承受这种家庭的不幸。
  我问:你有没有想过,改变现在的家庭状况?就是说再找一个,一个家庭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袁老师说:今年我出这本《我们的记忆》时,我说没钱,她就给我打来3000块,今年“五一”她来过一次,看孩子的。别人也有给我介绍的,可我不想再找了,希望她能再回来,我也一直感觉她能回来的。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又涌起一阵莫名其妙的悲伤,其实我能体会袁老师内心深处的孤独,他也是非常渴望幸福的生活,也非常爱孩子,他多么希望给能给孩子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只是这些在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而无力。
  我想诗人或许就是这样,生活的不如意给了他诗歌创作的源泉,但又让他痛苦不堪,而诗歌回报他的仅仅能让他暂时忘掉痛苦,却不能彻底解决。这就是生活。
  袁冬青走过的路
  其实今天的采访,我想更多的是以聊天的形式,随意些,素材便汲取的更自然和丰富。
  熟悉袁老师的王洋、凌尘二位老兄,与袁老师聊起了他的诗歌创作以及在临城诗坛上的影响力。袁老师淡淡一笑,回到屋里,如数家珍般拿出了许多发黄的报刊,《羊城晚报》《临城日报•今日晨刊(创刊号)》《农村青年》《绿风》《飞霞》《临城广播电视报》《沂蒙作家》等关于他走遍大半个中国体验、创作诗歌的传奇经历,这些报道大多在2000年左右,那正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而他的文学之梦,他的情感之梦,他的诗意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
  为了诗歌和梦想,在1989年的春天,袁冬青怀揣着50元开始他的人生之旅。一直到1997年,近十年里,他多次深入陕北、延安、东北长白山、黄河与长江流域、太行山、白洋淀蓬莱阁……一路行走一路打工,一边体验不同地域的风情一边书写着充满深情的诗歌,在这些艰难岁月里,袁老师用诗歌与脚步丈量了他的人生梦想。那些年,他的《敲石者》《观黄河》《母亲河》《黄河源头的母亲》《黄河石》等诗歌在《人民文学》《诗刊》《芒种》《绿风》等全国大型的文学期刊上发表,奠定了他在临城诗坛的地位和影响,也一度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说到对诗歌梦想的追求,袁冬青谈到了他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远行与归来》。近十年的流浪生活,不仅增加了他的人生阅历,还创作了许多非常厚重的作品,张正直、梁作金、刘青、李剑、刘京科等文友和媒体也做了相关的报道,得到了许多的社会关注。2000年,明天出版社与袁老师联系,让他拿出2000元为其出版诗集,其余费用由出版社解决。但刚刚结束苦旅的袁老师哪有钱。后来,浙江苍南县龙港大学副校长朱克苏得知他的事迹后,便慷慨出资圆了他的出书梦,出版了袁老师的第一本诗集《远行与归来》。远行与归来,是对多年来流浪经历的总结与回顾。
  袁冬青的新诗集《我们的记忆》
  袁老师年轻的时候,带着红色的梦想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嘉兴南湖到江西韶山,从红色故都瑞金到革命圣地延安,从华夏儿女咆哮的黄河到百万雄师经过的长江,无不留下他探寻革命成长、成功的脚步和身影。就这样,经历数年,他重走了一遍红军长征之路,创作了大量关于长征题材的诗歌,并结集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记忆》是一部“献给昨天的人,献给今天的人,献给明天和未来”的诗集,分为《梦开始的地方》《光辉的历程》《寻觅和倾听河水源头的声音》《中国延安》《中国沂蒙》《一个人内心的辽阔》《远古的记忆》《一个人的村庄》《给大地铺一条语言的道路》《月令》十辑,共210余首诗歌。是袁冬青2001年以来创作的作品,大部分诗歌记录了他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在草地上跋涉万里,越过悬崖。我们对她爱多久,就在寻找她留在这个世界的足迹”,正是心中这个不灭的信念,袁冬青才得以克服万难,重走长征路,用诗歌为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段辉煌历程。
  说起这部诗集,袁冬青感慨万千,一贫如洗的他走一路写一路,2015年春天,他觉得应该结集出版,献给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活动。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经济条件。于是,他无奈地选择了今天的生活方式:每天出苦力扛水泥袋,挣钱出诗集。扛着肩上沉重的水泥袋使他想到了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力量,给他无穷无尽的动力。
  谁都不知道,一个农民每天用疼痛难忍的双肩扛着沉重的水泥,大口喘着充满呛人的水泥味道的空气,挥洒着浑浊的汗水,过着清水寡汤的生活,只是为了出一本书。
  后来知道的人都说他是个疯子,却都不会想到这本书是他伟大的梦想。
  就这样,一袋一袋的水泥,一滴一滴的汗水,凑齐了《我们的记忆》的出版费用。
  一年后的2016年春天,《我们的记忆》终于出版了。虽然我们觉得这只是一本普通的诗集,通过上面这段文字也能了解出版过程的艰辛,但对于袁冬青却是人生的大事,其中甘苦,只有袁冬青自己才能深切的体会。
  他说: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袁冬青用实际行动,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用深情的诗句,把“我们的记忆”留下来,留给了人们。
  诗集出版后,宣传、销售的问题又成了袁冬青的困惑。最早,他骑着摩托车去县城的集市、路边出摊卖书,收效甚微,袁老师为此一筹莫展。近日,得知消息的临城文友将袁老师出摊卖书的情景发到了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热心的文友们又为袁老师诗集的销售开展了多种渠道:诗歌朗诵、青藤文学宣传、微信群、QQ推广等方式。说到这里,袁老师很感激临城的文友,多年来沉寂,自己似乎被人忘记了,然而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袁老师感到文学的力量,看到朋友热情。
  袁冬青说:等资金回收得差不多时,他再出一本诗集,名字都想好了,叫《雕刻诗歌》。
  几十年来,袁冬青在诗歌创作上是成功的,然而在生活上却不尽人意。我问他是否对生活有怨言,是否会影响他的诗歌信仰。袁老师说: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耐得住寂寞,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所扰,坚持走自己的路。热爱诗歌的人是热爱生活的,热爱生活,生活就是美好的,哪有什么抱怨。
  这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诗人的境界,很简单,常人却很难做到。
  同行的文友问:大家对你的关心,或许会解决你的生活问题,改变你的现状,如果解决了,你也应该走出去。袁老师说:我不想走出去了,在这乡村里有诗歌做伴,有老屋做伴,一直终老。
  是的,袁冬青就是这样一个人,经历几十年生活的坎坷,依旧淡定自若。你说他性格怪异也好,说他特立独行也罢,现实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个性与理想,无论别人怎么说,他只坚持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诗歌道路,圆自己的梦想。
  诗人袁冬青简介:
  1963年生于山东临沭朱仓围里村。1986年开始写诗,1993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山东文学》《绿树》《大众日报》。20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远行与归来》,作品入选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专辑《每一滴水里都有你的影子》、2009年《中国年度诗歌》、2012年度《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有作品被《青年文摘》《读者文摘》转载。2016年出版诗集《我们的记忆》。
  (青藤将该书的信息发布于此,希望文友们能够购书支持袁老师,以解决袁老师目前销书的困难,也圆他下一本诗集出版的梦想,感谢朋友们!)……”
  “向袁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在读完了阿新站长的《行走在记忆的时光里》的文章之后,那一刻坐在电脑旁的远方马上在那篇文章的下面留了一句发自肺腑的心声,因为那一刻的远方已经百感交集了,即为袁冬青老师的那份才气和执着所感动,更为袁冬青老师的那令人心酸的生活和遭遇而感到心痛和悲伤……
  “‘如果诗歌是点燃心灵荒野的火星,那么袁冬青的诗歌可以燃烧整个生命……’,很喜欢更认同阿新站长的观点。这些年,阿新站长带领这个特点有创意,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打造出了青藤品牌,创建了特有的青藤文化,为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成长的平台。阿新站长为此的付出和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真心支持关注着青藤的成长和发展。在此,真诚祝愿青藤越来越好,祝福袁老师佳作频出,幸福平安。”
  当远方把留言发表完毕后,突然惊奇地发现,在他的那句新留言下面,竟然有一段女神作家冰清在一个月前饱含深情的留言!
  “真的是太巧了!”那一刻的远方心里兴奋地想着。
  下午回到家后,远方又打开了电脑登陆上青藤网,却发现他的那篇新文章依然还只是在"已上架"的位置上。
  “不能再等了,还是赶忙加上吧,因为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十九。”想到这里后,远方便又在电脑上登陆上微信,然后找出已存在微信里的女神作家冰清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了一下,又一次加入到了女作家冰清的微信平台中。
  “亲亲女神,远方又回来了!”
  在加入了女神作家冰清的微信平台后,远方马上给女神作家冰清发了一条带着笑脸表情和玫瑰图案的信息。
  “请原谅七月那天的不辞而别。”
  晚上的时候,当远方再一次打开了微信时,依然没有收到女神作家冰清的信息。见到此种境况后,远方马上又给女神作家冰清发出了一条带着大哭表情的信息。
  "应该是:女神,请原谅七月那天的不辞而别。”
  信息发出后不久,远方突然想起刚才发时忘了加称呼,于是远方又一次打开微信,给女神作家冰清发出了一条依然带着大哭表情的信息。
  “您在青藤上发表的那几篇散文远方那晚都已经拜读过了,在这里远方真心希望能够拜读到您的更多美文。”
  在给小宇检查完作业后,远方又一次拿起手机,但微信上依然没有女神作家冰清的信息。于是远方又给女神作家冰清发出了一条带着玫瑰图案的信息。可直到睡觉时,远方也没看收到女神作家冰清的信息。
  “应该是还没有登陆微信平台吧。”
  想到这里后,远方关上了手机。
  第二天上完早自习后,远方便坐在电脑旁整理起已经构思好了的阿新站长所写的诗人袁冬青的那篇文章来。远方边整理着边思考着,仔细斟酌着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第二节快下课时,远方仅仅整理了文章的三分之一。
  在小心翼翼地保存好新整理的文章后,远方退出了青藤网,从桌旁拿过了手机。
  打开微信后,那一刻的远方突然想把新整理的内容发给女神作家冰清看看,于是远方便截取了诗人袁冬青为了他的诗歌梦想怀揣50元徒步行走大半个中国和他妻子最后离他而去的那段,还有远方的感受和本卷的题目卷首语一并发到了女作家冰清的微信平台里,那一刻的远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女神作家冰清他又在写新的文章了。可是一直到了下午放学,远方也没有收到女神作家冰清的信息。
  应该是生他不辞而别的气了吧,那一刻的远方心里静静地想着。
  晚上的时候,当检查完小宇作业的远方再一次来到电脑旁打开微信时,突然惊喜的发现,女神作家冰清的微信平台里又有了一篇新发布的文章!那一刻的远方真的是高兴坏了!远方赶忙点开了它:
  “隔了三年的时光
  文/冰清
  年近半百,第一次对一个数字如此纠结:三年。三年的时光是那么漫长,漫长到让我难以忍受它的长度——我天长地久地追忆,却在世间难以再寻到母亲的身影,难以再握一握母亲温暖的手,亲一亲母亲明净的额;三年的时光又是如此短暂,似科母亲刚刚还在我们身边,与我们过着最凡俗的生活,似乎一转眼,三年的日子便到了眼前。
  (一)
  这个日子是早就刻到心里了的,上一次兄妹相聚是半个月前,不知怎么,就突然那么相念,于是,电话相约,三个哥哥、嫂子竟不约而同的赞同,于是,青岛的大哥、在临城的三哥、三嫂和我,一起约着去了在蒙阴静养的二哥家里。推开门,远在威海的侄女一家,大哥家的儿子全家竟也都在,倒是让我们多了意外之喜。
  兄妹相聚自然是亲热无比、热闹无比。大哥已是年近六十的人了,即使我最小,也近五十,但几十年来,即使在农村的童年,我们成长中的青年,以及各自成家立业后的几十年,我们家兄弟兄妹之间,姑嫂妯娌之间以及孩子们之间,竟从不曾红过脸、高过声、有过别扭、矛盾,此次相见,自然又如同是失散多年后的重逢——说不完的知心话,叙不完的亲人情,说着说着,有时还会眼含热泪,让我们都感动都感慨都激动。在厨房里忙着活着的嫂子们不时出来掺和几句,让谈话的内容更加丰富,三两个小时后,满满一桌菜肴便端上了桌,于是,我和哥哥们高谈阔论的地点暂时便转移到了酒桌上。
  酒过三巡,二嫂轻轻地说了一句:知道吗?今天是咱妈生日。欢乐的气氛一下子便沉寂了,没有人说话,而多数人的眼里竟蓄满了泪水——母亲在世的几十年,每到这一天,无论大家有多忙,总是会赶回来给母亲庆生的,这一天是早就刻在了心里的,又有谁会忘了呢?只是哥哥嫂子们不忍心说穿而矣,仍然放下手里的万千忙碌,在母亲生日的这一天,用特殊的方式为已逝的母亲庆生。
  (二)
  已是凌晨四点。沉寂的马路上有车驰过的声音,偶尔有电梯升降的声音。大地正在苏醒之中,然而,我却毫无倦意。其实,存了心早早躺下,这个计划是谋划了很久的,如同一个阴谋。
  寒食、清明、冬至、春节、母亲的忌日......每一个特殊的日子,按照风俗,和哥哥嫂子们一起买了各式水果点心、各色鱼肉吃食、上好美酒、纸香、元包、大钞、摇钱树、红红绿绿的衣服鞋袜,远山近水地去了。“家里的君子兰第一次开满了花,拥拥挤挤的,您一定喜欢”“家里的暖气早停了,今年的倒春寒长了些。”“您不在的家清淡无味,一点也没有生趣”……絮叨着近母亲逝去后的日常生活。草黄了又泛青了,四周的树上挂满了花蕾,再有一阵风,便会吹开一树一树艳丽的花来;母亲下葬时种下的葱,竟又粗又绿,有一尺多长;两棵柏树也有碗粗;成片的板栗树上仍然挂满了没来的及采摘的板栗,有的早已裂开了口,成熟的栗粒从长满尖刺的壳里探着脑袋;大片大片的山楂树上缀满了一簇蹙红艳艳的山楂……
  明天就是母亲的三年忌日,这个日子是早已掰着手指一天一天数了很久。下午,便是淅沥的小雨。起初几滴,随后便密集了起来,秋天的雨多了稍许的寒意,我的心里竟多了份欣喜。倚在沙发上,不开电脑,不开电视,心却飘逸了起来。这样的日子,我应该是与那位鼻梁高挺、额头晶亮、慈眉善目、眉目清秀的叫做“老美”的那个可爱的人巧笑逗趣的。或者,这样的时候,她会坐在客厅里,一边不紧不慢地磕着瓜子,一边在看各色综艺节目。或在新闻时段,一本正经地给我指点奥巴马、金正恩、朴槿惠等世界名人的。或者搬一个马扎,端坐在阳台上,看来来往往的车辆……或者,打开录音机,听京剧、豫剧、黄梅戏,间或,轻轻哼唱一段:听着自己的往事,唱着自己的寂寞。然而,这些,在三年前戛然而止。她只端坐在照片里,目光淡定地注视着我。晚饭未吃,我料定,今夜一定会有场欢会啊。放下手里的一切,静静地等待入梦。侧卧、平躺,数羊、数鸡、数狗、数星星……年轻的、年长的,忧伤的、浅笑的,那么多时光呼啸着奔来;那么多亲切的身影奔来;那么多热切的眼神拥来……我知道,人生是一场相逢,人生又是一场遗忘,心无旁骛,万物皆美。然而,我该从哪一段梦起?又该遗漏掉哪一段?我还知道,生命是一场只来不去的旅行,所以留心和感谢每一道风景,没有能回去的时候,所以做最想做的事,说最想说的话。可,太多太多的话,哪一句在先?哪一句在后?今夜,注定无眠。今夜,难以入眠。
  (三)
  一大早便起床。
  先烧上一大壶热水,用洗净的大红色车载水壶泡上一壶正山小种,母亲在世时,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红茶的口感,再查一下昨晚下班后买下的四样点心,四样新鲜水果,母亲爱吃的豆腐、煮的正好的鸡、母亲最爱吃的排骨炖冬瓜也用饭盒一样样装好;酒还是用比较温和的“兰陵王”,筷子用不锈钢的最好,结实、好看、耐用......清晨的马路上湿漉漉的,可能是最晚下雨的缘故,虽然有点清冷却多了份清雅,秋天早晨的阳光洒下来,没有任何杂质,如这个温和可亲的城市,洁净、温润,泛着光泽,通透而又亲和。
  接上三哥三嫂子,一个多小时便赶到了蒙阴。大哥、二哥二嫂是早等在了院子里。大哥早上3点便从青岛动身,即使雾大路远,却也按时到达。
  哥哥嫂子们准备的丰盛的供品、待烧的纸钱、冥币、热气腾腾的饺子、专门定做的几套冬装......装了满满的一车,我知道,这些最新鲜的水果、各色点心、母亲生前喜欢的面食、鸡鱼肉菜……一定是哥哥嫂子们穿行在不同的柜台前,在记忆中比较哪一种更讨喜,也在心里与之讨论着,林林总总,只想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送去最丰盛的宴席。
  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母亲父亲长眠的山坡。
  秋天草长,从七月十五至今不过两月,母亲父亲的坟竟长了那么多的杂草,远远看去,竟多了许多心酸,忍不着泪快步走到母亲的坟前,知道母亲一定与我们急迫的心情一样。
  山风一个劲儿地扑面,热辣辣的,如同长久的思念,让飘拂的发丝在风中飞舞,一如母亲温存的抚摸,那些热切的风,是一个又一个结实的拥抱吗?各色精致的小盘一一摆上,四个儿女,满满的四大份,小小的供桌实在放不下,只好延伸到供桌的很远;哥嫂专门订定的冬衣一一展开。敬上一杯香茶,那么远的路程,茶仍然滚烫;酒是浓香的,是因为思念的芬芳。香纸一一摆开,竟也是伸展到很远——母亲在世时,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想来,母亲用钱的地方一定很多,怎么会让母亲手头紧张呢?
  端起酒、敬上茶,大哥、二哥、三哥,还是父亲母亲最疼爱的我,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对父母叙说着家里的种种、亲人的种种以及对她的思念、叮咛——从来没有感觉到是阴阳两隔,总感觉到母亲还在我们身旁,静静地听我们说着家长里短,只是母亲选择了静听,但母亲的那些牵念、那些爱都存在我们的心里。
  兄妹四人,一次次地回忆父母生产爱说的话、做过的事,那些生活的琐事、那些记忆里的故事,都是刻在了我们的心里,每一次的叙说,都是一种追忆,都是一种强化,都是一种对母亲父亲永生的感激。在一次次在叙说中,我们把对母亲的爱藏进骨髓里,让那份相濡以沫的深情浸透了精神的芬芳,让那份长久、那份宁静的爱永驻心间,并把这份爱,传承给我们的后世子孙,源远流长。
  时间,会在爱里凝固,爱会在世间永恒。
  (四)
  一晃便是三年。
  我知道,再多的伤口,都会消失在皮肤里,溶解到心脏里,最后成为心室上最美的花纹,相生相伴,日夜疯长,终至成为皮肤的一部分,成为身体或生命的一部分。而一段时光鲜着,一段时光沉着,一段时光笑着,一段时光泪着,时光就这样连绵不断,就这样层层叠叠,在流动的岁月里,春夏秋冬,朝霞暮雨。
  时光仍然正在流动,而我的忧伤却一直站在那里,那么哀伤地注视着流动的时光和这个光影斑驳的世界。我知道,美丽易逝,岁月如梭,在岁月人生之间,我仍然会一次次回到父母长眠的地方,我会永远记住母亲的真、善、美,记住母亲留下的爱意芬芳,秉持母亲传承给我的信仰、一种坚守,葆有一份美丽的情怀,在内心里找到永恒的美好,开阔出锦云般的又一方天地。让母亲的爱,在岁月中凝成挺拔的身影,由悠远走向辽阔,由苍茫走向深邃。”
  “亲,终于又拜读到您的文章了,但远方却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安慰您……”
  读完女神作家冰清新发布的文章之后,远方马上给女神作家冰清发了一个大哭表情的信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