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星期三
作品名称:一个血透病人的自白 作者:清水闲人 发布时间:2016-12-23 19:28:21 字数:3566
今天中午2点10分,桦搭我到医院。
床位表已经贴出。我今天的床位是15号。床上上午时段的病人是“开麻将馆的”,已经下机,在穿衣服。我换上拖鞋称好体重到医护室向医生报告了体重后就回转到我的15号床位,床上已换上了新被褥。我调整好床位后就上床躺下,准备接受下午的透析。一会,看到金妹从我床边走过,我叫她说今天仍然给我打针。她笑笑,点点头。不一会就到西药房拿了托盘和针头过来为我打针了。要我的针就是好顺利的。我说,我的针还真的要你来打的。几分钟后,待我的机器自检结束,还是她过来为我上机。今天上机早,才1点8分。
躺在床上好困,就想睡觉。然而,两位护工在收拾我边上4号床位被褥时在争论着什么问题,很有意思,我就睁开着双眼,听她们说话。
“打破五绸缸当砚瓦的砚瓦是什么?”张红在问雅琴。
“古时人磨墨用的砚瓦。”雅琴不加思索地回答。一边配合着张红换被褥。
“错了。”张红说,“这砚瓦是搓大布线用的。你没有搓过大布线吧?所以你不会知道的。我小时候倒是搓过大布线,纳袜底用的大布线。”
小时候我也常常看到我的母亲搓大布线,是用自己菜地里采摘的苎麻加工成丝后来搓的,搓时,在大腿上有放上一块像是瓦片的东西,这东西就是“砚瓦”吗?我还得考证一下。
这时,我又听到对面12号床位杨富元的女儿在跟11号床的病人在聊天。她坐在床尾,一口气地数落着自己的弟弟,怎么把照顾父亲的事都搁给她一个人了,说他很忙。说到起劲处,屁股摆动起来竟然把床铺也震动起来。已经上机,躺倒在床上的老人生气地责怪起女儿:“日索,日索,没有坐像。”
“坐到那边去,不要坐这里。日索,日索,你爸爸都生气了。”护士金妹刚过来给14床病人上机,听到老人生气也就对老人女儿这样说。她是要她坐到休息室去。
“好吧,我到外面出去坐。”老人女儿一边说着一边也就起身走开。在走廊上,看到正在为5号床病人量血压的王医生,就同王医生打起了招呼。“王医生嗳,我爸的两只腿好粗哇!”说着并用两只手的大母指和食指比划成一个圆形给王医生看。
“腿粗倒不重要。”王医生一边收拾4号病人手臂上的血压器一边回答,“关键是不要不能呼吸。你爸的心脏很不好,你们得小心一些。”
“他夜里睡不着,就坐在床上东看看西看看。我们只有不哭电话他。”老人女儿说。
“他老是这样坐着这腿哪有不粗起来的?”王医生说着人已在走廊上。
“他老是说这后背的骨头痛。”杨富元的儿子也从休息室出来,站到了王医生身边,在对王医生说,“说是里面的骨头烂起来了。还经常吵着要出院!”
王医生听着他们姐弟的说话,人也到了4号床,要为4号床病人量血压。
“王医生嗳,”4号床病人邵仁善问王医生,“我的腿还是很粗吧?”
听了病人的话王医生掀开病人的棉被看了看病人的两条腿后说:“这两腿倒还不粗。只是你的身体老是这样软弱不行哇!不能这样瘦下去,要吃东西,不然没有力气的。”
“吃不下,也睡不着呵!”病人呻吟着说。
一会,王医生就过来为我量血压了。尔后,我也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
醒来时已是两点多钟。对面杨富元的女儿又在同11床病人在聊天。听她说,这次回来已有50天了,过几天又要过去了,她的老公在那边,在安徽,是养蜂的。这次过去可能就要春节前才回来了,父亲的病让她也很不放心,不过去一下也不行,可能要让她的老公回来一下。
“喉咙痛。”床上老人在轻轻叫唤。他女儿赶紧过去附身下去问父亲,“要不要给你喷一下?”一边又对身边11号病床病人说,“我爸这张嘴也烂得不成样子,这火的!”
“不要。”我听到老人还是拒绝女儿给他喷药水。
“想不想吃东西?”女儿又在问。
“……”老人怎么回答没有听到。只是听到他女儿说还有两只包子,是昨天下午买的,今天不吃掉就要扔掉了。但没有看到她起身去拿,估计老人也不想吃,一个嘴巴烂着的人怎么吃东西呵!这真是一种煎熬。
杨富元的儿子在同王医生说了几句话后就走了,他在江山化工总厂上班。儿子走后不久,老人的老婆从休息室走出来,在老人床边,附下身在问老人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老人则很不耐烦。女儿则一边问她母亲要不要吃包子,一边也从床尾拿出一个塑料包,没等她母亲回答就从塑料包里拿出两只包子到休息室去了,是放在微波炉里热一下。休息室里有一台专门为病人准备热食物用的微波炉。当然,医生护士晚上要加班时,自带的晚饭也放在这微波炉里热。
王医生为病人量好血压后,把血压器放到走廊上的工具椅上后,就靠在12床床背上在看起电视。
“王医生。”11床病人在叫。王医生应声过去。
“帮我热一下饭。”病人一边说着一边递过来一只塑料饭盒给王医生。王医生没说什么接了饭盒就去休息室。一会出来把饭盒交给11床病人后,又想靠在12床床背上再看看电视,5床病人又在叫:“王医生,王医生。”
“老李,什么事?”王医生一边应一边走过去。老李也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头子——看样子也是近90岁的人了,每次都是他儿子带他到透析室后就先走了,留下他一个人。只是我看这老人每次的状态还都是很好的。
“帮我看看做了多长时间了。”老李对床边的王医生说。
“刚做了两个小时多一点。”王医生看看机器显示屏上时间后回答老人。
“王医生嗳,”那边10床的病人汤文英又在叫医生了。今天怎么没有看到她的爱人——那个高个子老人。她可是血透病人中得重点监控的对象,每次上机后都会出现高血压的人。听到她的叫声王医生可不敢怠慢,赶紧过去到10号床边询问病人。
“哪里不舒服了?”王医生关心地问。
“没有不舒服的。”汤文英微弱的声音。
“那你叫我干什么?”王医生问。
“……”
“你说么!”王医生还是耐着性子再问,但病人还是说不清楚要王医生干什么。王医生看她这种样子有点不高兴了,于是,抬高了声音对病人说:“有什么你就直说吧!”
“我是想让你帮我把我的饭菜拿到微波炉上热一下。”病人总于把话说出了口。
“好呵。”王医生爽快地答复,“饭在哪?”
“在那里——”汤文英伸出一只手并用这只手的手指指向休息室对王医生说,“在柜子里。”
王医生走出了透析室到休息室,一会,又从休息室出来,站在10号床边走廊上,对汤文英说:“我找遍了柜子的每一个角落,没有看到有什么饭菜或者其他食品。”
“我带来的饭菜就放那里呵?”病人说,“哦,可能是挂在那墙上吧?”说着又从被窝里伸出手指着休息室的方向。
“那墙上没有挂着的东西呵!”是王医生和杨富元女儿几乎同时说出的声音。他们俩同在汤文英的指点下看了看休息室那边的墙上有什么东西挂着没有。
“不会是谁给我拿去吃了吧?”汤文英悄悄嘀咕。
“这怎么还有人会拿去吃的。”杨富元女儿说。
“好了,”王医生说,“你就再耐心等一会吧,还有一个小时十几分钟你就下机了,下机后再吃吧!”
后来病人还说了什么就没有听到了。王医生则还靠在杨富元的病床后靠背上继续看他的电视。杨富元的老婆在一边吃着女儿刚才微波炉热好的包子,一边在问女儿什么时候去安徽。
“这两天我就要过去。再不过去一下那边不行了。”女儿说。
“养了多少蜂?”王医生问。
“150多箱。”杨富元女儿说,“我们在那边大多都在山区里面,好辛苦呵!”
“蜂蜜给谁的?”王医生又问。
“有江山蜂业公司自己过去收购的。”杨富元女儿说。
“这些蜂公司更挣钱。”一旁也在看电视的4床病人邵仁善的老婆插了一句。
“是的,”杨富元女儿接着上说,“我们养蜂做蜜的人不如他们收购蜂蜜的人,大头的钱还是他们挣。”
“你现在还在卖菜吗?”王医生突然问起杨富元老婆这个问题。老太婆刚吃完两个包子用纸巾在擦手。
“让我的媳妇夺去了!”老太婆愤愤地对王医生说。她的意思大概是菜场的摊位让她的媳妇给占去了。“气死我了!”老人还有气。
“不要种了,这么大岁数的人了!”王医生在安慰她。
“我也叫她不要再种菜了。”杨富无女儿对王医生说,“81岁的人了,也可以玩玩了。”
“我想再自己挣一点钱,哪天不会动时好有用。”老人说。
“还是养好身体重要,有吃的多吃,有玩的多玩。”王医生说。
“钱不是没有。”老人很自豪,“我们俩人都有养老金,用不掉。”
“你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邵仁善的老婆问。
“我爸有1800,我妈也有600元。”杨富无女儿说。现在农村8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有养老金外还有补助金。“他们俩平时也舍不得多花钱,省吃俭用。”
“吃好一点。”王医生又在对老人说,“吃好点毛病也会少一点。”
“这几天我妈她老是说皮肤过敏。”杨富元女儿对邵仁善的老婆说,“我让她到医院看看,她又说不需要,就为了省钱。”
“不是有合作医疗的吗?”王医生说。电视又在播放广告了,他说了这句话人也就离开了12床位。
“合作医疗能报销多少钱?”是杨富元老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