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唐朝征诏第八

唐朝征诏第八

作品名称: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      作者:秋水霞衣      发布时间:2016-12-15 23:59:21      字数:3768

  唐朝征诏第八
  唐朝中宗神龙元年的正月十五,武则天与中宗下了一道诏书说,“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处理完朝政的闲暇时候,每次探究一乘佛法,两位大师都相互推让,并说:“南方有惠能禅师,他曾密受五祖弘忍大师衣法,是一个传佛心印的人,可以将他请来求教。于是皇帝派遣薛简带着诏书到曹溪去迎请六祖,希望大师能够大慈大悲,感念皇上的恩典,早日到京城来。大师接到诏书后,上表宣称身体有病不能够前去,愿意在山林之间终其一生。
  薛简说:“京城里的禅宗大德都说:‘想要学得佛道,就必须要坐禅,修习禅定功夫。如果不是因为修习禅定而得到解脱,这样的人从来没有过。’不知道大师您是如何讲法的?”
  大师说:“道是由心而悟出的,怎么在于坐呢?经中说:‘如果有人说如来的法相是若坐若卧,那他就是在行邪道。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无生无灭,这才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这才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是无有一法可证,哪里还有坐或不坐呢?”
  薛简说:“弟子回到京师以后,皇上必定要问我,希望大师慈悲,给我指示一下佛法心要,我回去后好传奏给皇太后和皇上,以及京城中所有学道之人。好比是用一盏灯点燃千百盏灯,使幽暗的地方全被照亮,光明将永无穷尽。”
  大师说:“道没有明、暗的分别,明、暗是新旧更替的意义。说光明永无穷尽,也是有尽,因为这两个名字是相对而建立的。《净名经》说:‘佛法是不可比拟的,是因为没有相对事物的缘故。’”
  薛简说:“光明比喻智慧,黑暗比喻烦恼。修道的人如果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怎么能出离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呢?”
  大师说:“烦恼就是菩提,不是两样东西,也没有什么分别。如果以为是用智慧来照破烦恼,这是二乘人的见解,也就是以羊车、鹿车来比喻的根机。有上智大根性的人都不是如此见解。”
  薛简说:“如何才是大乘的见解呢?”
  大师说:“明和无明,凡夫以为是两样东西,有智慧的人了解它的性体本就是一。这无二的性体,就是真如实性。在凡愚之人身上不能减少,在圣贤之人的身上也不会增加,住于烦恼之中不会散乱,居于禅定之中也不会滞于空寂。不是断灭,也不是恒常,没有来也没有去,不在中间以及内外,无生无灭,性相一如,永无改变,称之为道。”
  薛简问:“大师所说的不生不灭,和外道有什么不同呢?”
  大师说:“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以灭来终止生,或以生来显现灭,灭还是不灭,生也只是说不生。我所说的不生不灭,本来就是无生,现在也无所谓灭,所以和外道不同。你如果想要知道佛法的心要,只要对于一切善恶诸法都不去思量,自然就能悟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无穷。”
  薛简承蒙大师指教,内心豁然领悟,于是辞别大师返回京师,将大师的话表奏皇帝。这一年的九月三日,有诏书奖谕大师说:“大师以年老多病而拒绝诏见,愿意终身在山林中为朕修道,这是国家的福田。大师就好像维摩诘居士托病居住毗离耶城,弘扬大乘佛法,传授诸佛心印,讲说不二法门。薛简回宫传奏大师所指授的如来知见,是朕积善而有余庆,宿世种下的善根,才得以幸逢大师出世教化,得到顿悟上乘的妙理。承蒙大师恩典,当顶戴感恩不尽。”并恭敬地奉送给大师摩纳袈裟和水晶钵,下赦令让韶州刺史重修寺院,赐名大师的故乡旧宅为国恩寺。
  【原经文: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拜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剌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唐朝征诏第八浅解
  由武则天和中宗请安秀二师进宫中供养而知,当时的朝廷对于佛法是多么的重视。虽然修学佛法最终是无一法可得,可是随着懂佛法的人越来越多,社稷便会越来越稳定,百姓也会越来越安居乐业。
  京师众多的僧人,竟无人能悟得一乘佛法,于是安秀二师便把惠能大师介绍给圣上,说他亲受五祖忍大师衣钵,传佛心印。于是皇上才派遣内侍薛简带着诏书去迎请六祖。
  到了六祖处,薛简向大师说起京城中的僧人对于修道的见解,说必须要坐禅习定,也就是参禅打坐。六祖当时给他予以指正。修禅是由心而悟,怎么会在打坐上呢?学佛就是无一法可得,又有谁见过如来的真实相?如果有人说如来佛像是若坐若卧,那他就是行邪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在世间无一处执著,却会遍及一切处,那种无生无灭的无上大涅槃,岂是凡夫可以得见的?
  【突然想起小时候做过的一个梦,那时自己还很小很小,一个人蹲在房前的墙根下玩泥巴。忽一抬头,却见西天出现了一座登天阶,从天空一直延伸到地面,通体透明,光鲜而不夺目。台阶的上面有一尊巨大的佛陀,笑眯眯地望着我,这里用“尊”是因为他明明是人形,但绝非肉身,只可心灵接纳,身体却有一种无法触及的“虚”。我于是脏着两只小手欢快地跑上去,与他长久地对望,并贪恋那境地,却是再也不肯离去。他的手上突然就多出了一个注射用的针管,然后让我转过身去,从后背给我注射了一针。他仍然那么笑眯眯地看着我,嘴唇慢慢地启动:“你下去吧,现在你已具有了无上的法力,去完成你拯救世人的使命!”我听话地跑下来,然后身后的一切都消失不见。
  从那以后,自己竟是再也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眼见着伙伴们或是自己的兄弟姊妹高兴地玩耍,自己却是无论如何也融不进去,是一种心的隔离,任何力量都无法逾越。就像我在十八岁的日记中所说:“……什么都是假的,连同人的行动、言语、甚至感情都是假的。为世人的重视而把自己伪装起来,从而得到人们的同情、喜欢和帮助。可我不会伪装自己,不愿意去乞求别人给我一点爱,把什么都埋藏在心里。……”自己在一旁发呆,那许多的来自于天际的遐想却充盈着自己的头脑,明明觉得有一个地方非常适合我,可是无论如何我也找不到。自己一直这么茫然地活着,在自己内心的境界中活着。直到遇到了师父,叫我读坛经并赐我“妙有”这个法号的时候,我才突然觉得,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也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完整的表述出了这个自己在内心珍藏了三十多年的梦,因为在现实世界里对任何一个人说,他们都会认为我在说谎,而佛陀的那句话,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口的。】
  薛简于是请求大师给他指示佛法心要,他好回去复旨,也好传达给京城的那些学道人,让他们也都能够明白。就好像是“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其实他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道本来没有明暗,有明有暗便是有生有灭,虽说是长明,但这个明依然是相对于暗来说的,所以依然会有暗的时候。法是用什么都无可比拟的,因为法便是让世间的一切法都寂灭,没有相对的事物存在,这才是真法。
  般若之智人人具足,对于凡愚之人也丝毫不会减少,而对于圣贤之人也不能够增多,处烦恼之中不会散乱,在禅定之中也不会停留于寂灭。烦恼就是菩提,只在于“迷”和“悟”。因此说,“以智慧照破烦恼”,这只是小根性人的见解。
  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在生灭轮回之中执著于一端。想以长生来终止灭,也就是以长生来显示灭的断灭,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要是有“生”的现象,就一定会伴随“灭”,因为它们是一不是二,这便是世间的因果轮回。而佛法所说的不生不灭,却是断了世间的因果轮回,也就是断了生灭。“生灭灭已,寂灭常乐”,这才是无上的佛道。
  最后大师告诉薛简佛法的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心不执著于外境一切善恶的境界上,便可自见本心,清寂湛然,智慧妙用无穷。
  大师拒绝进宫,“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回去复旨后,皇上下诏书对大师大加赞扬,赠送给他摩纳袈裟和水晶钵做为礼物,并把他的故乡旧宅赐名为国恩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