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定慧一体第三(1)(2)

定慧一体第三(1)(2)

作品名称: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      作者:秋水霞衣      发布时间:2016-11-12 00:37:10      字数:4061

  定慧一体第三(1)浅解
  我们已经知道修学佛法的三种基本学业是戒、定、慧。戒是指戒律,就是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定是指禅定,就是摈除内心的一切杂念;慧即智慧,是指窥见法的真谛,获得智慧解脱。
  在这三种学业里,戒如果只是就一般的戒律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过失就可以了。可是定和慧却是指的见性,内心没有任何妄念,同时也获得了最圆满的智慧解脱。
  定和慧是一不是二。只要内心清净了,对外界任何情境上都不起心动念,这就是进入了禅定状态,同时内心生起了最圆满的智慧觉照。在这种真空状态下,自己就不会被世间任何的虚假所迷惑,也就是只要不和自己的利益有染著,便可以直接看透一切人的起心动念,所以自己也就不会上当受骗。换种说法,也就是一真而一切真,一法可破世间万法。
  我这里所说的上当受骗并不是指的自己在财物上吃亏,而是说对于这个虚假的世界,我们只要生出任何一种念头都会破了我们的法身。不管是好的念头还是坏的念头,也不管会让自己破财还是盈利,都会使我们脱离自己的本性,而转入世间的轮回。所以说,没有什么比这种当上的更大的了。
  定慧是一体的,只要有“定”同时也一定有“慧”;反过来说,如果有“慧”同时也一定有“定”。如果说见性是先有定后生慧或者是先有慧后生定,这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有这种说法的人他的内心肯定不是良善。
  “定”是指一切妄念都没有,如果按他所说的只是有“定”,那么连正念都没有,正念也就是圆满觉智,圆满觉智就是这里所说的“慧”。什么都没有,就好比是漫漫长夜到处昏昏蒙蒙一片,无异于把自己和这个世界完全空掉了,所以这不是见性,也不可能再生起智慧。因此,先有“定”后生“慧”这种说法本就是谎言。
  “慧”是指圆满的智慧觉性,它是在一个人在对外界没有任何妄念的时候才生出的,只要有任何一个念头都不会生出“慧”。而“定”是一个妄念都没有,如果没有“定”,先生出圆满智慧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说先有“慧”后生“定”也是谎言。
  有这两种说法的人他们肯定是没有见性,而他们硬说是自己见性了,所以他们本身一定不是善良的人。定慧是等同的,根本就不可分割,它们是一不是二。
  定和慧是不可以形容也不可以捕捉到的东西,人们会觉得很抽象而难以理解,所以六祖又用“灯”和“光”来做比喻。这里所说的灯是指点亮的时候才叫灯,而不亮的时候它只是很随意的一个物件,可以用“灯管”或“灯泡”等任意名字来表达。“灯”和“光”本就是一体的,有了“光”才可称为“灯”,而有了“灯”才放出了“光”。“灯”是“光”的形体,而“光”是“灯”的妙用。
  “定”和“慧”就和“灯”和“光”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不是二,也根本无有先后。
  “一行三昧”是就见性而说的,就是说在修行的时候,心、口、身是统一的,而不是口是心非,口中说着一套,身体却做着另一套。所谓“一行三昧”,就是指无论在什么地方,行住坐卧都保持着一颗正直的心,在一切事上都不和自身的利益得失有染著。
  有的人认为一行三昧就是头脑中一个念头都没有在那里静坐,这无异于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无情的石块或木头。没有圆满的智慧觉性,更没有智慧的妙用,还言什么修行,更如何能够成为“菩萨”和“佛”!只是一个劲地打坐、观心,只是执著于让自己不起心不动念,而不懂“一行三昧”的真意,这样的人很容易进入“魔道”。
  定慧一体第三(2)
  “善知识!本来正教就没有顿渐只说,是因为人的根性有利有钝。迷人就要一点一点的循序渐进,慢慢契入;悟人立等悟彻佛理,当下识得本心。对于自见本性来说,这两种人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名来区分他们。”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先祖以来,便立下了以无念为宗,以无相为体,以无助为本。所谓无相,是说于相而离相;无念,是于念而无念;无住,便是说的人的本性。对于世间的善恶好坏,乃至仇人与亲人,有言语碰撞或者是有欺诈纷争的时候,把这些都看成是虚无的假象,而不去考虑报复或陷害。念念之中,都不去思考眼前这个环境。若是前念今念后念,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相续不断地出现,这就叫‘系缚’。在外界法相上,念念都不住心,这便是‘无缚’。这就是无助为本。”
  “善知识!离开外界的一切法相,就名‘无相’;不在相上起心,就是法体清净。这就是无相为体。”
  “善知识!在任何境界上,心都不会被染著,就叫‘无念’,就是在自念上能够离开外面的境界,不在境界上生心。如果只是什么都不去想,所有的念头都除去,无论是妄念还是正念一个念头都没有,就入死地,而致使自己在外道受生,这就是大错而特错了。学道者要认真考虑,若是不能识得法的真意,自己错倒也罢了,就怕误导了他人。自己迷惑不见真法,又毁谤了佛经。所以才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为何要立无念为宗呢?只是因为口说见性但心中迷惑的人,于境界上产生念头,只要起念就是邪见,一切烦恼过错从此而生。自性本来没有一法可得,要是有所得,不论是祸还是福,都是烦恼邪见。因此这个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说‘无’,是无什么?而‘念’,又为何物?无,说的是无二相,无有尘世间的忧愁烦恼;念,说的是真如本性。真如就是念的受用体,念就是真如的妙用。只要是真如自性中起念,并非是因为身体各器官的感觉所产生出的念头。真如亦是本性,所以起正念;真如自性若是没有了,自身的感官和外界的色彩声响当时就会坏了我们的法身。”
  “善知识!在真如自性中所起正念,六根虽然也有见闻觉知,但在万境上都不会住心,因而真性自然能够常在。所以说,‘能正确地分别诸法相,第一要义便是自性如如不动。’”
  【原经文: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定慧一体第三(2)浅解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助为本”,这是慧能大师在这里开示的一个重要的修行法门,也是禅宗修行的三大根本要领。
  “无念为宗”,并不是指的以心中任何念头都没有为宗旨,而是说的“于念而无念”。意思就是,虽说是“无念”,但并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而是所念与世相没有任何染着,就是对世间的一切都不去执著,这样就不会生出贪爱怨恨等念头。自己处于真空境界,也就是出世间。而这时头脑中的这些与世间万物都没有任何牵连的念头就叫做“正念”。这里所说的“正”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整体,一种状态,而不是俗世间正邪的正。这种正念便可破了世间任何虚假,直接看清事物的本貌。
  还是拿前面提过的一个例子打比方。村子里常来一些外地人宣传他们的产品,说只要去听课就能得到免费赠送的礼品。结果他们不仅将邪说灌进了一些人的头脑,而且还骗走了许多的钱财。听课本身没有错,我们对这个物质世界总是了解的不够,所以就要从各方面来补充自己的知识。但必须具有完整的分析能力,也就是以“无我”的状态来审视一件事情,才能够看到对方的本来意图。
  “听课”与“赠送礼品”根本就没有丝毫的逻辑关系,不能够构成因果,而在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情况下,这些人搭着工和车油钱,只是来这里为了给你送礼品?
  明智的人如果想到这些,就知道他们一定是有什么阴谋,因而就不会要那些所谓的“礼品”,因为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就不应该拿。
  “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就不应该拿”,这就是正念,是在自性起用时最圆满的觉智。因为没有“贪”的因,就不会有上当以后的“恨”的果。这样也就是所说的用自身的法性破了世间法。所以,这“无念”和“正念”也不是很难理解的事,因此也就会明白了“无念为宗”的真正含义。
  这里还要解释下,自性起用没有上当和怕上当而没有上当,虽然结果相同,但因一个是“无我”一个是“有我”而不同。前者属于出世间,没有轮回;后者却是世间,有轮回,总有一天你会上当,或者是拒绝了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无念为宗”其实也就包括了“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也就是“于相离相”,“无相”不是说什么物体都没有了,而是那些物体不会与自心发生任何染著,不在相上住心,也就是“离相”。“无住生心”就是说的心不会在任何物上停驻,不会生出任何喜欢或讨厌等念头。
  有的人以为“无念”就是什么都不去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也就是修“无想定”,这样就如同入了死地,虽然果报是在无想天,但那是属于外道婆罗门的最高涅槃处,五百大劫后再坠欲界,一个大劫就是世界经过一次成、住、坏、空,所以更是大错。最怕的就是修无想定的人不知道自己错了,还要这样教给别人去做,毁谤了佛经,这个罪过就更大了。
  一个人如果本来已经看破了红尘,自见了本性,却又对世间某物质生出贪恋,也就是镜中取像或者是心有所住,于是又会堕入生死轮回。因此我们要守住自己的真如本性,在任何境界上都不起心动念。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