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连载】《东李西麻》第十二章 艰难的较量(下)
作品名称:东李西麻 作者:苍生1 发布时间:2012-02-10 15:22:50 字数:5662
(四)岛山十日战
原来,岛山石城新筑,更加坚固,明军大炮不能撞破。城上列置房屋,其屋跨出城外。倭军得以居高临下,从孔穴中放丸如雨。山下都是烂田,我兵没有着脚处。伏下则铳丸难及,起立则必须横趋方能避免。而伏者又苦于田泥没至膝上。倭军的炮弹都用碎铁制成的,以药煮过,发之无声,中者立倒,而且一丸可伤多人。我军既不能察见城中情势,又不得近于铳丸之下。仰攻多所损伤,不得已屯驻在铳丸所不到之处。
杨镐便招李德馨道:“降倭等欲出计毁城,试使为之。但此城极为高险,我兵多伤,堪为忧虑。天兵今日四面列围不动,刈草打粮,以为休息之计。你国兵与降倭,可持干柴挨牌,试为火攻。并填城下井泉,使倭贼不得取水。”
李德馨领命,与权栗诸将尽入木栅内土墙之间,各以兵进抵城底。然而倭军铁丸如雨,透入挨牌,死伤甚多,勉强攻打一阵,不得已撤回。
二十七日,天下起大雨来了。此时蓝江上有倭船近泊江岸,准备接应城内军兵。浙兵放炮,有一艘倭船被炮触碎,其余诸船均逃出浦外。
有数名倭兵揷书于竹竿,执旗下城。杨镐命军士取见,原来是清正副将阳为给朝鲜庆尚道兵使成允文的书信。内云:“清正在西生浦未回,只小将等在此。若差朝鲜将官一人,同我往西生浦讲好。则两国之人,不至多死矣。”
杨镐还送而告谕道:“清正若来降。则不但一城之人免死,当奏朝廷,除官厚赏,决不负也。”仍旧派遣一名明军带着令箭,偕通事官前往使他出来。
城虽不下,而倭兵内部已是军心动荡。有一名倭兵直投军前投降,杨镐便赏银挂红,令他骑骏马向城内夸示,其后便不断有倭兵出城投降。清正只得严守城门,不许出入。
杨镐又令通事朴大根及倭军降卒招谕于城下。但见降倭呼语城内道:“杨经理愿意媾和,欲与加藤公面议之期,城外百步相见。”清正在城内闻听,准备前往。浅野幸长道:“敌情莫测。公受太閤命,为一方重寄。切勿轻出,贻笑外国。不过虽然如此,不出则等于向他们示弱。料想他们未识公面,仆请为公代行。”众倭忙将二人劝止。于是答复道:“欲战则战,欲和则和。开一面容我出城,且遣将官则当议和事。”实际无非缓兵之策,想待援兵至而已。
我军将岛山城重重围困。倭军在城中饥渴,每夜出城汲水。杨镐又令朝鲜别将金应瑞率标下降倭埋伏在泉水之旁。倭人来汲者即上前擒拿,连夜竟擒获百余人。杨镐大喜,即赏红缎一匹、白金五两。看那倭俘时,都是饥羸不堪仅剩声气。诸将于是道:“城内粮绝久围,必将自溃。”
二十八日,雨下不止。到晚上开始,西风大作,天气甚寒。我和杨镐尚且居于帐篷之中,而战士则临时构筑草房而居。浙兵围守江岸,最为艰苦。
二十九日,风仍大作,天气凛冽。我军多备火具,为攻城计。而城内铳丸雨下,不得近前。
午后,蓝江倭船二十六只顺流而上,至岛山倭窟相望处。倭将一人率五六人溜出城外,呼唤船上倭兵。明军一阵火炮乱轰。申末时分,倭船终于退去。
杨镐再令明、朝联军持挨牌及草束遮拥前进,准备以火攻薄城。而倭窟铳丸如雨,才进木栅外,不得前进。
昏后,各兵更欲前进。而倭兵放火炮,诸军退缩。杨镐只得和我回营。
诸将于是商议道:“此城水道甚艰,粮运难继。我兵只须四面围而困之,清正可不战坐缚啊。”杨镐点头称是。于是下令各兵分屯山下,设草房下营,周匝围绕,密不令透;命朝鲜接伴使李德馨、都元帅权栗等催运粮饷,为久住之计。
我对杨镐道:“围师必缺。现在山城久攻不下,恐当开一面,使倭贼得遁,而设伏于要路以邀击之为妙。”杨镐闻听,张大眼睛,举手对我道:“将军只要还我一个活清正。”我见他如此,知多言无益,便不再作声。
我们又连夜设伏,至第二天早上焚营退走数里,以诱倭兵来追。倭兵欲追,然而狡猾的清正却止住道:“他们举火而退,不设殿后,不以夜间而以早上,这是将诱我而歼之呵。”我伏兵只好出来,重新将他们围困。
至此我军分兵围十日夜,不能攻克。其时天气严寒,明、朝联军顿兵城下,也供应不足,受饥挨冻,冰雪裂胄,士卒堕指。杨镐意甚不乐,将更议进攻,而议犹未决。而清正虽称诸酋中最为强悍有谋,至此也是无计可施。倭军缺粮少水,饥饿难当,都嚼纸充饥,煎壁土为食,刺马饮其血,马匹杀尽则只好饮尿便以解渴。每次用饭,严令先食能用炮者,其余听其饿死。夜间则冒险偷出城外,搜寻明人尸体,取所佩糗粮牛炙为食。天降大雪,士卒冻瘃,有的坠指。到了三十日,万余倭军能战斗的仅剩下千余人。自将佐以至兵卒,个个颧落眼陷,状如饿鬼。众心惶惶,朝暮不保。
清正日夜盼釜山倭营入援,望眼欲穿,心胆俱裂,至欲拔剑自裁。后来看到我军也稍稍懈怠,于是令人约日请降,求我军缓攻,实际上却密求救于行长等。
杨镐信了清正的鬼话,不但不求再发援军,反而报喜道:“倭将清正势逼乞降,臣不许之,必当生擒以献。”明朝上下闻报,无不喜跃。
二十六年(1598)正月初一日,有一名倭兵出城递送清正书信道:“清正前月二十二日来此。而此地无识字者,招僧人之识字者于西生浦,始见贵国书。当共约三国之和。”
杨镐投谕帖令速降。清正副将金大夫持答书招通事官传致道:“明日晌午,贵官与吾会于南山,商议和事可也。”
杨镐不答,盘诘所擒倭兵。那倭兵答道:“清正、山时麻、顿吾、黑田、甲斐守诸贼俱在此城会议道:”天兵来朝鲜者累万,粮尽则回。天兵去后,我兵直抵王京留屯,仍将三道军粮,入犯大明,则可以得志。’”
追问城内兵力。那倭兵答:“清正所率精兵三四百,各阵调来者通共二万余。前日太和之战,大半折损了。”至此清正诈降阴谋,显而易见。
正月初二日,天下大雨。塘报釜山西生浦的倭军万余人将前来增援;又有自釜山来,分乘数百艘战舰泊盐浦,与城内倭军遥相呼应。杨镐急令摆赛、颇贵领兵驰往箭滩,吴惟忠、茅国器领兵把截江岸。而自雨后北风连吹,士卒冻栗,战马饥冻乃至倒毙,军容索然。
初三日早上,清正传言要和杨镐面约,然而终究不来。
初四日,杨镐不再等待,和我督诸军四面薄城,欲为火攻。而倭兵于城外,先自明火放炮。杨镐斩士卒之退却者;又以游击李化龙观望不前,捆绑循示军中。诸军见此,争相进击。至天明,倭军炮愈急,明、朝联军死者甚众,只得仍旧收兵而退。
这边城内倭军也筋疲力尽,清正几乎绝望,准备再次拔剑自裁,而救兵真的出现了。
原来,在梁山的黑田孝高派人向釜山告急道:“蔚山急矣。即陷,诸城随之,不可不赴援。”诸将颇以为然。小早川秀秋、毛利秀元、黑田长政、加藤嘉明、森忠政、蜂须贺家政、藤堂高虎及其子高良、胁坂安治等率骑兵五万自彦阳、昌原分道赴援,击破高策部明军,俱赴蔚山。小西行长则抢先一步自水路入援。他怕我军乘虚袭击釜营,将大兵仍旧留驻大营,只拣选精锐三千,每船士卒不多,惟遍插旗帜蔽江而上,虚张声势。
这时恰明军右协兵拾得倭书,内称:“加德、安骨、竹岛、釜山、梁山等地十一倭将领六万兵来救,坚守以待。”天空忽然下起大雨。杨镐在岛山之役中屡屡受挫,锐气尽丧。自觉以数万大军,旬日攻不下一个小小岛山。顿兵坚城,竟成深入之孤军,越想越后怕。现闻陆路倭兵大至,水路又是旗帜蔽江,不由大惧,也不打探确切,便向李德馨问计道:“城险难拔,救兵势大,计将安出?”
李德馨道:“清正围在孤城,这是天意。此机一失,后将难图。大人以一万兵专防箭滩、彦阳之路,为迎击之计。则此处战场甚好,我得形势之便。贼兵虽来,足以厮杀,不难制服。”
杨镐道:“累日攻城,兵多损伤。不得不解围而退,再图后举。”
李德馨力争,辞气壮厉。其奈此时杨镐已成惊弓之鸟,不肯听从,仓促传令诸军焚烧粮饷器械,命令摆赛、杨登山殿后,准备连夜退往庆州。
摆赛不肯退兵,独请决战,杨镐不听。摆赛于是横卧马前不起,作歌讽刺他。然而杨镐最终还是绕道策马而去。我至此孤掌难鸣,只得随后也去。
蓝江船上的倭兵见明军撤退,争相登陆。杨镐在前闻报,传令突骑迎击,斩九级,倭军这才退后。但由于诸军此前没有任何准备,群龙无首,遂一哄而散。李如梅军率先奔逃,九将兵相继奔溃。加藤清正在城内见状,知道援兵已到,乘机出城,会同水陆两路援倭反攻,纵兵追杀。明军凡行动稍缓者都被杀死。
游击卢继忠率三千人防守西江口,由于没有接到撤军通知,结果倭兵杀到,所部全军覆没。吴惟忠、茅国器两营浙兵在箭滩未及撤回,则干脆断后回军拒战,掩护他部撤退。李芳春也邀截倭军归路,斩百余级。倭军追杀十数里,见讨不到便宜,这才退还。
总计蔚山、岛山大战十日,明军前后阵亡、坠崖、溺水连同走失不及归队者共计约近二万,尤其撤兵之日损失最为惨重。游击陈寅、陈愚闻、陈万金都中丸,其中陈万金伤重而死。其资粮器械,遗弃蔽野。祖承训遭此窝囊战,想想心有不甘,于夜半率敢死士二十人潜入西生浦,拔吊桥上牌子而回。
倭军前后也阵亡约一万。清正趁此修缮城壁,筑造甬道以通汲水。又在杨镐驻扎的山上另筑一城,以成掎角之势。
杨镐到了庆州,意甚茫然。三协兵俱撤回庆州,恐倭兵乘胜夹攻,又掘河筑城为固守计。杨镐随后又和我奔星州,后退王京。令祖承训、茅国器、卢得功屯于星州,李芳春、牛伯英扼守南原,吴惟忠往来岭南以为应援,我则率兵屯于安东申饬各营,以图后举。
蔚山、岛山之战,明军谋划多时,且倾海内全力,合朝鲜举国之众。至此大败亏输,朝野无不嗟恨。战争中,我们奋勇攻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由于杨镐坐失浙兵先登的战机,又不听我网其一面的建议,甚至不战而退,终致惨败。
总督闻败,也十分懊丧。然而事已无奈,只得将诸路兵马撤回王京,以图再举。明军被迫采取守势,而倭军也精疲力尽,无力反攻。朝鲜战争再次暂时进入相持阶段。
我虽为钦差提督南北水陆官兵御倭总兵官,但没有实际上的军事自主权。壬辰战争时,李如松上头只有一个经略宋应昌。而我除了经略,还有经理。并且提督此后增至四人,我沦为一路主将。蔚山之战后,我的意志十分消沉。当时左右曾这样揣度我:“提督以西方宿将,到处有功,未曾一败。而蔚山之战,大功未就,年且衰老,水土不耐,公私忧愤,必欲回去,图做别总兵。”
(五)丁应泰上疏
蔚山之败,杨镐却会同邢玠向朝廷假报捷章,称尉山大捷。邢玠在题本中报功道:“是役也,奋勇争先,战胜攻取者,诸将之戮力;设伏用正用奇者,提督麻贵之苦心。”我自己也昧着良心说假话道:“倭奴盘踞七年,自蔚山大战败绩,不敢远出樵采。”
当时诸营上军籍,准备向朝廷如实汇报士卒损失殆二万。杨镐大怒,屏弃不报,将其驳正,只称百余人。
赞画主事丁应泰闻尉山之败,甚为惭惋,遍慰问诸将。这一问却惹出事情来了。
原来岛山一战,南兵损失颇多。南将以杨镐坐失战机致遭惨败,普遍对他不满。其中浙兵损失最为惨重。因为最后才得到撤兵消息,为倭兵所迫大多堕水而死。游击陈寅还在撤退途中了丸,被部下抬着退回王京。
陈寅想起岛山初战时,杨镐鸣金收军致使他们攻寨功败垂成,十分愤怒,便借此和杨镐中军周升向丁应泰告发道:“岛山之役,遗弃资粮器械无算,我兵死者甚众,以军中带来杂役及买卖人等顶补其缺。干没饷银,不分给各营,军马绝粮累月。”
丁应泰一听,也觉义愤填膺,准备参劾。于是便前来拜见杨镐,故意询问岛山之败的善后之计。
杨镐犹然不知丁应泰意图,向他出示几张纸,扬扬自得。
丁应泰接过一看,原来是阁臣张位、沈一贯的手书,并所票留中未下旨者。内中所云,无非岛山之战,杨镐功多,张位欲为奥援,俾得褒宠,云云。张位有“祸福与君共之”语,沈一贯则有“上疏须先投揭,以便措手”等语。
丁应泰看罢,不由得怒火中烧。回去后即抗疏陈列败状,劾杨镐二十八条罪状、十条羞耻之事。劾李如梅当斩者二,当罪者十。并发张位、沈一贯与杨镐私书。验进退情实,首论张位、沈一贯交结边臣,扶同欺蔽;杨镐附势煽祸,饰罪张功,及我和李如梅按律悉当斩。连同杨镐驳改阵亡兵马卷册封进。
六月,丁应泰的奏疏送达京师。
万历帝先前听说明军在蔚山、岛山大捷,斩俘倭寇千余人,并将残部围困于岛山石城内,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嘉奖:“东征再捷。此皆总督运筹,抚镇奋勇,以致将士争先效劳,有些奇捷,朕心嘉悦。杨镐亲冒矢石,忠尤可嘉。邢玠赏一百两,杨镐、麻贵各八十两,再发太仆寺马价银五万两犒赏将士。”
嘉奖令及犒赏银两均已发出,正要举行庆功仪式时,忽然接到丁应泰的奏疏。万历帝一边览疏,体味着奏疏字里行间的凛然正气,一边不住地摇头叹道:“御极二十六年,未见忠直如此人者!”当即将“丁应泰”三字题写在御屏间。
万历帝自觉继沈惟敬之后,再一次遭到了臣下的蒙蔽和愚弄,当下大发雷霆道:“此役谋之经年,倾海内力,加以全朝鲜之兵,期于必克。今乃如此,其罪当归杨镐。”传五府六部九卿科道会议,准备法办杨镐。另遣兵科左给事中徐观澜查勘东征军务。
杨镐以丧师被参,归咎于中军周升,传令将他逮捕。经略标下将官周冕领浙兵三千驻扎王京,素与周升相善。闻周升无罪被囚,勃然大怒,当即召聚浙兵将攻杨镐。杨镐开门静待,其心腹将领副将彭友德、游击许国威等也擐甲勒兵以待。
正当双方剑拔弩张、局势一触即发之际,陈寅驰至其营,极力谕解。周升最终蒙释,明军内部也避免了一场自相残杀的恶斗。
杨镐毕竟还有些人缘。朝鲜王遣陪臣崔天健具奏,为杨镐辨护,请回乾断,崇励镇抚,以毕征讨。万历帝虽然不许,毕竟有些心动。其部将许国威率诸将上本申救,也为他辩解;而朝内则有首辅赵志皋极力营救。最终免于逮捕,罢官听勘(后来明军取得朝鲜战争的最终胜利,杨镐官复原职。);我和李如梅等则责令以功赎罪。
万历帝既放过杨镐,转而迁怒于疏荐杨镐的阁臣张位,将其削籍为民。
张位初官翰林,声望甚重,朝士都希望他能得大用。然而待他真的“大用”之后,开始招权立威,素望渐衰。丁应泰弹劾他和杨镐朋党欺国,杨镐拔擢系由贿赂所他所得。万历帝怒下廷议,张位惶恐奏辩。而给事中赵完璧、徐观澜再交章弹劾。张位更加窘迫,竟强自辩解道:“群言交攻,孤忠可悯。臣心无纤毫愧,惟上矜察。”此言无异于火上浇油,万历帝大怒道:“杨镐由卿密揭屡荐,故夺哀授任。今乃朋欺隐匿,辱国损威,犹云无愧?”于是将他夺职闲住。
另一当事大臣沈一贯则因上疏颇为惭惧,认罪态度好,得到万历帝的原谅而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