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连载】芳草萋萋(五十二)
作品名称:烟雨春晓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1-03-12 10:56:02 字数:3773
第五十二章反思
夏之阳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中队暂时还没有安排他站哨,他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他坐在床上,随手拿来一本《中国新闻事业史》,正专心地看着,通讯员王辉笑嘻嘻地来了。
“夏之阳,指导员让你明天到支队参加首届团代会。”
“明天?几点开会?”夏之阳觉得很意外,“就我一个人?”
“还有副指导员与你一起去,上午八点在支队大礼堂召开。”王辉说,“在看什么书?这么认真?”他看到书的名字,笑着说:“这么专业的书,能看懂吗?”
“反正也没有事,随便翻翻,消磨时间。”夏之阳笑笑。
“不打搅你了,早点休息吧。”王辉说了一会话,就走了。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夏之阳就匆匆地起了床。洗漱完毕,同副指导员一起,背着挎包走向了汽车站。
早晨的空气异常清新,明亮的星星还没有隐去,一轮皎洁的月牙挂在西边天空。汽车站里人很少,夏之阳和副指导员顺利地坐上公交车。副指导员也是个书迷,读过不少书。一路上,他们从现代文学谈到古典文学,从新闻写作谈到社会现状……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赶到支队时,太阳刚刚升起,一道道金辉洒向郁郁葱葱的山岭,洒向整洁的支队部营房。
夏之阳跟随副指导员来到支队大礼堂,团员代表大会准时召开。支队政委在开幕式上说:支队首届团代会现在召开了,这次会议共到团代表八十五人,任务是以十三届四中全会为指针,总结团的工作情况,并对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发奖。
支队党委代表发言说,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多读书,读好书,强化军人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并带动战友们共同努力,健康地成长。
总队党委也发来了贺电说: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风尚,爱军习武,努力培养军地都欢迎的人才,把共青团组织真正办成青年之家。
支队团委会书记作了工作报告。从领导的工作报告中,夏之阳了解到,支队的团员们做出了许多让人敬佩的工作。五中队三班的全体团员们坚持十几年如一日,为当地老百姓做好事;二中队的战士苏建设,不顾个人安危,跳进长江救落水儿童;政治处干事李兵在全国青年读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全国法律知识比赛中,全支队有七十二名战友获得三等奖……夏之阳出神地听着,感到与他们相比,自己太渺小了。他只是读一些书,什么成就也没有做出。仅仅拘泥于个人的天地中,能有什么出息呢。指导员曾批评他几次,提醒他不要只埋头看书,他还有点不服气。现在看来,自己的视野多么狭窄,思想多么肤浅。今后,一定要真正地把心胸敞开,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到部队的洪流中,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
下午,分组讨论工作报告。副指导员让夏之阳写了一篇汇报,代表分组在大会上发了言。
夕阳西下,回中队的路上,夏之阳和副指导员坐在公共汽车上,谈论着团代会上的情形。刚来中队不久的副指导员是江苏淮阴人,他中等身材,只有二十三、四岁,圆圆的面庞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
“你写作能力很好啊,今天会上,那么短的时间里你写出的汇报,,内容很丰富,也很有激情。”副指导员夸奖他说。
“副指导员过奖了,我写东西只是随心所欲,总写不到点子上去。担任中队报道员有一年多了,一个字也没有发表过。今天开会,见到好多领导和同事,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夏之阳说。
“为什么?”副指导员笑着说。
“我在支队学习一段时间的新闻写作,宣传股的领导为我费了许多精力和心血。同我一起学习新闻报道的战友,好多都发表了作品,有的被调到宣传股,有的参加了总队的学习。我却华而不实,投了那么多稿子,一篇也没有见报,怎么不让人汗颜?”夏之阳摇摇头说。
副指导员看了看夏之阳,露出睿智的目光说:“写新闻可不是简单的事,要有对政策的把握,又要用具体的事实说话。光有好的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武警部队兵力分散,执勤任务又是那么繁重,常年驻守在厂区里,接触社会少,要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更是不易了。”
夏之阳深有感触地点点头。
汽车穿过S县城,在县城的东南方,著名的碧江方塔耸立在夕阳中,显得特别雄伟。据说,这座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建于一零六八年的北宋年间,高四十八点五米,共九层,塔身为方形,故称为方塔。整个塔身非常坚固,造型美观,建筑精巧。夏之阳久久地注视着方塔,思绪万千,直到塔身消失在视野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文化,作为一名炎黄之孙,要继往开来,做出一些无愧于先辈的成就来,肩上的担子是多么重啊!
秋天的气息渐渐浓了,微风吹拂着,让人感觉非常惬意。快到中秋节了,一位老乡请了假,就要回家了。老乡临走时,问夏之阳有什么话要给家里人说,夏之阳长叹一声,百感交集。离开家两年多了,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了。说什么呢?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算了吧,就报个平安好了。
新兵时,夏之阳最怕训练,现在,他却希望去训练。训练场上的紧张,会让人忘却内心的烦闷。晚饭后,夏之阳常常叫上郑华和秦国民两位新同志,来到军体训练场地,帮助他们加强训练。特别是郑华,单双杠成绩总是上不去。夏之阳虽然不会像班长那样强迫他训练,但也盯得很紧,一点也不让郑华偷懒。慢慢地,郑华的军体成绩上来了,夏之阳感到很欣慰。
新同志来到中队后,老战友对自己的要求渐渐放松了。中队连续出现几件事,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有些战友不假外出,甚至彻夜不归,与驻地群众的关系暧昧。还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书在战友们之间传播……
针对这些现象,指导员组织了一次“反腐防腐教育”。教育课上,指导员列举了腐朽腐败思想的几种表现,以及对部队建设带来的危害。强调大家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下课后,指导员带着各班班长,检查了各个班的床铺、抽屉、柜子等,结果一无所获,没有发现内容不健康的书籍。
夏之阳突然想到,前一段时间,有几位战友偷偷地传看着一本好像叫《玉女经穴》的书。他也看了几页,其中介绍的内容好像是宣扬科学知识,其实是传播低俗、黄色的东西。不知这些家伙把那书藏到什么地方去了?指导员肯定知道了这本书,要不然为什么要搜查呢?
经济领域开放了,思想领域也在无形中摆脱了世俗的羁绊。这种变化,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是通俗文学,甚至庸俗文学的盛行。大街小巷,在人群比较集中的汽车站,火车站等地方,兜售小报刊杂志的商贩随处可见。《新大众文化》、《通俗文学》等等之类的杂志,其印刷质量粗劣,内容大都是男盗女娼、痴情怨恨的文章,再加上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很能吸引人的眼球。
夏之阳想到自己向报刊投的那些稿件,内容都是那样的一本正经,并带着幼稚的激情,没有一点刺激,有谁会喜欢看?一篇篇的稿件被编辑们“枪毙”掉,丢进废纸篓里是必然的。
人与人的相处,需要的是臭味相投。文学艺术对大众来说,大概只有投其所好,才会有市场。
高雅的文学,阳春白雪的艺术自然是人类所必需的。但有些人总是喜欢让美好的生命沉浸在腐朽的气息里,喜欢把美好的人生麻醉在纸醉金迷中。他们自然也会对那些精神的财富嗤之以鼻:不管饥饿,不管寒冷,什么文学艺术,还不是空谈,有什么用?!
夏之阳把一年多来辛辛苦苦写的稿件翻看了一下,这些稿件都被编辑否定了,它们真的一无是处,毫无价值吗?自己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领导的期望,自己的梦想,家人的期盼……这一切是动力,也是压力,折磨着他的身心。如果改变自己的初衷,去迎合大众的口味,也许能很快成功。可自己的本性和良知告诉他不能那么做,必须一如既往地探求人生的真谛,鼓励人们追求上进,追求善良,追求光明的精神境界。只有摈弃庸俗思想,腐朽气息的侵袭,人生才会永葆活力。
夏之阳想起在团代会上,团委书记表扬的那些战友,他们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他决心走自己的路,努力读书、学习,奉献于社会,决不与社会上庸俗的气息同流合污。
社会要改革,首先应该改革的是人们的思想和意识,让人们有理想、有道德,和睦相处,克服一切劣性恶习。不能是简单地“放”,让人们无所顾忌地去争名夺利,让人们的情感和私欲恣意地泛滥。
夏之阳看到一篇题为《中国人的性格负面》的文章,文中说,中国人最反对个性,中国人用“集体涅槃”的方式搞的“无差别境界”,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死亡崇拜”。人人必须迎合世俗,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风格与庸俗大众稍有不同,就要倒霉。“我出不了头,你也别想出头”,一切“向下看齐”……
这样的言论虽然有些偏颇,但社会上还是有这种现象的。这样的心态,若不去彻底地改革,中国的经济会腾飞于世界吗?中华民族会走向伟大的复兴吗?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一个思想意识落后,甚至愚昧的民族,大概也不会有光明的前途。
夏之阳入党两个月后,大队教导员来到中队,专门找到几名预备党员谈话。夏之阳早已知道教导员要来谈话了,他已作好了充分地准备。党章上的知识、党的发展史等等,他已烂熟于心。可教导员只提了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入党?
为了名,为了利,为了提干,为了增加一层保护衣……肯定什么样的目的都会有。但面对教导员,谁也不会说这些。战友们回答的都基本上一样,那就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夏之阳虽然说了许多,可还是有一些目的他没有讲,那就是为了更好地接触生活,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了解上层的方针政策。再说,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人都生活得幸福。这也是每一位有正义感的人所追求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