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毛泽东精神(1)>毛泽东精神(2)

毛泽东精神(2)

作品名称:毛泽东精神(1)      作者:老吴      发布时间:2015-12-29 19:07:58      字数:5853

  (二)
  毛泽东少年时代对屈原情有独钟。1961年秋近70高龄​,对屈原还赞不绝口:“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成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屈原坚韧不屈精神的肯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也是毛泽东对求索精神的自我鼓励。爱国忧民的情结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成为毛泽东精神的奠基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毛泽东博大胸怀的真情写照。毛泽东将自己的全身心献给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而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无私才能心地宽广,才具有远见卓识​,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践自己的抱负,达到胜利的目标。1910年,毛泽东便借用《呈父亲》这首诗表明了自己宽广的胸怀,远大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少年毛泽东目睹旧中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惨状,忧国忧民,壮怀激烈。毛泽东从小就有志气,有虎气。1909年的《咏蛙》便是霸气十足:“独座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作者托物传情,表达了年轻的毛泽东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与生俱来的英雄意识。青年毛泽东十分重视锻炼身体,依季节的变化进行冰水浴、时光浴、雨浴;旅游,登山,露宿,长途步行和体操,拳术等各种文体活动。为的就是有一个健壮的体魄。为的就是实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伟大抱负。正如在《征友启示》中提出的“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世界英雄豪杰传》、《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给年轻的毛泽东的内心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而成为他崇拜的对象,甚至给予他终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马克思在回答什么是人生的幸福时干脆果断:斗争。毛泽东斗争的人生观同马克思一致。他在1919年的《湘江评论》中宣称:“人类解放的运动突飞猛进,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惧怕的?”。他还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澎湃豪情,惊天动地。“我们不怕天,不怕神,不怕鬼,不怕死人,不怕军阀和资本家”。有这种雄心胆量,浩然壮志,世间还有什么可以惧怕的,还有什么目标不能达到的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种迎风劈浪,奋勇搏击的豪迈气势无不使人为之振奋!毛泽东在《奋斗》一诗中更是直抒胸意:“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既是作者自励的人生箴言,也是青年毛泽东向旧世界发出的宣言!艰苦奋斗,改天换地。毛泽东一生身体力行,为祖国,为人民,甚至为全世界劳苦大众奋斗终身!
  毛泽东在1919年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中就提出“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指出思想、政治、经济的解放。“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这不是凡夫俗子具有的情怀。这是一代伟人向大地苍生发出的吼声。具有惊颤鬼神,摇曳天地的雄伟气势和胆魄。而一首《沁园春·长沙》则把毛泽东情系大地,心忧天下的胸襟倾吐的淋漓尽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该诗其实就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真实写照。它有“峥嵘岁月”地深情回顾​,有“鹰击长空”“竟自由”的豪情壮举,有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澎湃激情,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博大胸襟,更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势!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6页)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他在秋收起义中险些丢了性命。但他对起义人员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指明了方向。红军在1927年9月“三湾改编”中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为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1928年4月28日,朱毛红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第四军。虽然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但它最后选择向南挺进走了弯路,最后失败了。因此,朱德选择了向井冈山靠拢与毛委员会合,才有了开天辟地的,中国革命根本性胜利。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形成的“党指挥枪”的决议是中国革命通过长期的斗争实践总结的指导原则。它是毛泽东精神的具体体现,它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就是在病中,毛泽东依然斗志昂扬,乐观向上。《采桑子·重阳》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诗人赞美“战地黄花”“胜似春光”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热情讴歌,是对革命前途的盛情展望。可是,当时有人怀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前途,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但是,毛泽东毅然相信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之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支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燥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诗人的豪情,战略家的胸怀!中国革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巨人,这种坚贞不渝,百折不饶的信念和精神,才能勇往直前,铸就辉煌!
  在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连一向反对毛泽东的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不得不承认:“坚决地有计划把握奋斗精神的要算是润之同志​。不知怎的,那种精神也是对革命前途更深刻的认识的结果吧”。彭德怀后来回忆毛泽东在茨坪会见他,向他详细地谈了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前途的看法,以及为什么必须建立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在中国得以存在的独特原因,中国目前进行民主革命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等等。这一席话使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在井冈山这种恶劣的斗争环境中,毛泽东没有凡夫俗子的那种悲观失望的情绪,他总是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坚信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明天一定能到来。他始终用这种精神鼓励着他的战友和同志们!一位连长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经过毛泽东思想地熏陶和战斗生活地洗礼,红军战士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支由共产党指挥的农民革命武装充满了无限生机。
  毛泽东精神是无形的、威力巨大的战斗力。它使红军指战员和人民军队能冲破任何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1930年1月,朱毛红军​由闽西进入赣南。“风卷红旗如画”(《如梦令·元旦》)红军打破敌军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会剿”并连克江西的宁都、乐安、永丰等县;“风卷红旗过大关”(《广昌路上》),同年2月在吉水县南、吉安县值夏一带,给贸然进犯苏区的敌军以歼灭性打击;3月23日红四军主力攻克南康县城。25日攻克大余县城;4月1日,朱毛率红四军主力向南雄进发,打通闽、粤、赣边境,跨越梅岭关。一路夺关斩将,乘胜攻克南雄县城;5月2日攻克寻乌;7月攻占樟树镇;7月底在进军途中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革命风暴迅猛异常,国际悲歌慷慨激昂。诗人史诗般地描述了战争的艰险,表达了红军指战员的雄心壮志。恢宏气势,一泻千里,就是一副反“围剿”的壮丽画卷。9月17日,红一军团攻打长沙。“这次战役是自有红军以来地一次打战”,“把敌军威风完全打落,使之不敢看红军”;10月4日,向吉安城发起总攻,使赣西南根据地连成一片;12月下旬,在小布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上提出反“围剿”的战略方针:“敌进我还,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2月30日,在龙岗围歼张辉瓒部;1931年1月30日,取得东韶战役的胜利。朱毛红军和根据地军民无不欢欣鼓舞,毛泽东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一首:“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又是一副反“围剿”的壮丽史诗。
  毛泽东爱兵如子。在中央红军反第二次“围剿”的一次战斗中,有位战士负了伤,他看见后,马上跑过去,扯下自己的衣襟,给他包扎,然后背起来就往卫生队送。那个战士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他,问:“同志,你做什么工作的,怪面熟的”毛泽东含糊地说:“我们都是红军,经常见面”,当他得知是毛主席时,顿时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这是前沿阵地,太危险”。毛泽东在1931年4月提出;“坚决的进攻,艰苦的奋斗,长期的作战,以消灭敌人”的战略决策。5月中旬在不到半月的时间,乘胜追击,连打5个胜仗,即东固、吉水、永丰、广昌、建宁之战。歼敌3万余人。毛泽东喜形于色,豪情满怀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词:“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诗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雄伟气势:“横扫千军如卷席”;又无比辛辣地嘲笑了反动派“有人泣”的惨败景象。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精神地光辉写照,也是中国革命辉煌历程的壮丽史诗。1931年6月在建宁准备第三次反“围剿”期间,经常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生活。“没有调査,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的座右铭。毛泽东一生重视调査研究,认为只有调査研究,才有实事求是的基础,才有行动决策的依据,才有争取胜利的保证。11月27日,毛泽东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在接受红军和一支由火炬组成的队列检阅时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兵士劳苦群众的国家。它的旗帜是打到帝国主义,消灭地主阶级,推翻国民党政府......为全国真正的和平和统一而奋斗”。这也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它成为人们的信仰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1931年到1934年,毛泽东名义上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华苏维埃主席,但实际上已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核心领导之外。由此陷于政治困境。1931年9月到瑞金城南的东华山一座荒芜的庙宇“恢复健康​”;1932年10月达到闽西长汀福音医院“强制休假”;1933年以王明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推行“进攻路线”,清除和反对毛泽东在苏区的正确路线和作风。1934年1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将黎川失守完全加罪于萧劲光一个人,并主张将其杀掉。萧劲光在八十年代回忆说:“我得以释放,能活到今天,是毛主席同‘左’倾机会主义斗争的结果”。这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左’和右同样有危害性”。就是在这种被误解、被排斥的艰难日子里,毛泽东没有消极沉沦,而是积极主动地忙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工作,调査研究,读书作文,向中央提建议。他不是真正“养病赋闲”。1933年4月,在沙洲坝看到群众饮用池水不卫生,带领群众干部挖掘出一口水井。这就是著名的"红井”。当时挖井的时候,有群众迷信,毛泽东说“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算账好了!”,并说“不要信天命,要信革命!”。沙洲坝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的恩情,在井边立了木牌,上面写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一红井保存至今,人民永远饮水思源。1934年27日。毛泽东反复强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并提出著名论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都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都要打破反革命”。毛泽东心系人民群众。从土地分配,生活劳动,到柴米油盐,无不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欢乐疾苦放在心上。他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他才有力量、有信心、有希望!他开创的人民事业才能成功。这才是毛泽东的胸襟!这才是毛泽东的精神!
  1934年4月28日。广昌失守。王明、李德指挥的战役导致中央根据地北大门失守​。中国革命处于危难时刻!6月16日发表《华北宣言》。号召一切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为保卫中国领土独立而作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7月15日发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声明强调,工农红军将“不辞艰苦,以最大决心派遣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就是在这样一种内困外扰的情形下,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1934年夏,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査研究和指导工作。天不亮,他爬上会昌城西北的岚山岭,心潮起伏,诗兴喷涌。在形势危急,军情紧迫,而自己不能参与筹划指挥的两难境地,面对郁郁葱葱的大好河山,词人没有忧虑和愤懑,人们看到的是在逆境中艰难跋涉的伟岸身躯;展望根据地未来的发展,诗人心情豁然开朗。坚韧的意志,博大的胸襟,越然纸上;艰难困苦,个人荣辱,抛在脑后。“东方欲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字字珠玑,句句号角!它永远激励和鼓舞着为祖国独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红军指战员所向披靡,从胜利走向胜利。(待续)
  说明:文章参考资料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为主。
  2015.9.9-12.26f.y​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