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史记是拿来评说的>第六章第三节:开国难,守成更难

第六章第三节:开国难,守成更难

作品名称:史记是拿来评说的      作者:穿越中的书生      发布时间:2015-08-05 16:12:38      字数:3037

  第六章第三节:开国难,守成更难
  
  秦文公在位50年,在位太久,儿子竫公熬不过文公,在文公44年,过早地崩了,提前出局了。秦文公的孙子秦宁公继位。一些文献将秦宁公定为秦宪公,实则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二者就是一人。出现这种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传抄过程的笔误,不去细究了,从史记吧。否则一谈这问题,又考又据,难免离题万里了。
  
  秦宁公是一个有作为的少年天子,看看他的政治履历吧,就可见有多强悍。宁公十岁即位,第二年,就迁都平阳,一个十岁的小儿,就敢玩迁都,佩服。同年,发动了对西戎的进一步战争。史记上说的荡社,其实,就是西戎国毫王的地盘,据说这个毫王,还是成汤的后人,大有来历呢。不过,就算老子是李刚又如何,战争,靠的是刀枪棍棒,名头,少来。这个强势的秦小主,对成汤后人这个光环,根本不感兴趣,什么潜规则,俺不懂。地盘,我要,毫王的颈上人头,我也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件,这就是我宁公的人生名言,这才是王霸之道!
  秦小主对毫王的战争,第三年就结束了,结果简直没悬念,毫王完败,地盘全被秦小主所占。毫王很狼狈,灰溜溜地离开了自已的根据地,逃到其它西戎部,苟延残喘地寻求政治避难去了。这个秦小主,的确少年心事,初生牛犊不怕虎,对这个毫王,硬是不依不饶,继续在西北,广发海捕文告,跑得脱,是马脑壳。宁公12年,也就是秦小主有生的最后一年,终于手刃了毫王,并斩除了毫王的所有族众,完成了自已的历史使命。秦小主的一生,从武功上而言,的确完美,给秦国在西北地区,树立的巨大的威望。秦小主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不过,从他击溃毫王的事件看,秦人已经不是“或居中国,或居戎狄”的“西北漂”,而是西北地区新一代霸主的代言人了。信号很明显,秦人的战斗力与国力,已经悄然升级,对付这些西戎军,已非昨日可比,要吃掉一族或一部,那就是小菜一碟.
  
  秦小主死得太早,否则,秦国的大好局面,会继续开花结果,一片灿烂。天妒英才吗?可能。但一定会继往开来吗?未必!一国如一家,家一大,子弟就多了,什么鸟,都出来了。秦宁公死后,一场宫廷政变开始了!先说说《秦本纪》上这一句的断点吧,“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生出子”,这一句还可以断为“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生出子”(中华书局即如此断)。如果这样一断,情形就完全两样了。即前一种断点,武公德公系同母所生,母不知名,妾鲁姬子生出子;后一种断点,武公德公之母是清楚的,但出子之母系妾,无名。哪一种断点更为清楚呢,聪明的你,自择吧!
  
  回到主题。宁公死后,留有三子,长子武公,次子德公,还有一子就是出子。武公德公系嫡出,出子系庶出,按照老规矩,当然是武公继位。不过,宁公死得太早,儿子们都还小,出子当时才五岁,依此类推,武公,德公顶天了,也不会超过十岁。子幼母弱,大权旁落,政局被权臣弗忌、威垒、三父等把持着,秦王室随时都有灭顶之灾。格老子的,这三个跳蚤,真不地道,宁公一“洗白”,就急不可耐地跳了出来,决定废出太子武公,立根本没希望的幺儿出子,做秦的第一把交椅。目的嘛,司马昭之心,你我皆知,不过是弄一个木偶在前台,这三个跳蚤好在后面操控而已,想得真美啊.
  出子立了五年,死了。死因不详,是三父等人杀之,还是同门相残呢?不知道,反正崩了。废太子武公被重新推到了前台。武公是根正苗红的宁公种子,绝对是另一个宁公的翻版,强悍指数,直逼乃父。武公一上台,二话没说,接过宁公的枪,继续讨伐西戎的彭戏部,攻至华山下,才鸣金收兵,有种,真他姐姐的有种!随后,又来了一次迁都,定居在平阳宫。这一次的迁都,军事目的不大,政治上,可能是有深意的。目的嘛,可能是为了脱离三父等人的掌控,也可能是为了清算这三个乱臣贼子,在悄悄布局。这不,到了武公三年,不超过十三岁的秦武公,就完美地平定弗忌、威垒、三父这三个跳蚤的混乱。史记上说为了给出子报仇,个感,太史公这一说法,略显有点牵强。如果出子不死,武公能混出头吗?能名正言顺收拾残局吗?历史,有时,也可以作另一面来观,千人一面,反而就无趣得紧了!
  
  武公10年,秦国出兵,攻占了邽、冀之地,在原来的西戎区,设置了县。可别小看了这个县制,这是秦人第一次政权机构的设置,这已是治国之道了,而不仅仅是原来占地和掠夺财物,打家劫舍。县的设立,说明秦人已经注意到了,如何将占领区化为已有,能同化与管理西戎各部了。后世之蒙古,军力之强,令人咋舌,所得之土,横跨亚、欧、非,不可谓不广。惜其只知占领,不知巩固,得国不过百年,即亡,何哉?以有限之兵,夺无限之土,如此恶性循环之,焉有不崩盘之呢?一如现在有些企业,不断地连锁,不断地复制,最终,同样走上的不归路,令人不禁为之惋惜。古人不识在扩张中巩固,在巩固中扩张的理,尚情有可原的话,今人再走古人之老路,岂不悲夫?武公11年,秦国继续出兵,灭了周国都附近的杜伯国、郑国、西虢等几个小国,收复了西周所沦陷的地区。同时也在这些地区,设置了县。一城之攻占掠夺,不如一城之化为已有,秦人,已经不再是一群游牧武夫,而是一群也通政治方略的“西北漂”了,令千百年后的我,不禁为之狂点大赞呢!
  
  武公在位20年,死了,死时定了一个很残酷的制度,活人陪葬制。为什么之前的秦人没有这样的制度,在武公时期,会忽然出现呢?是夸耀国力的强大,还是秦人解决俘虏的一种办法呢?不得而知。武公崩了后,33岁的武公的弟弟德公继位。德公在位很短,只有两年,不过,也做了几件大事。第一,迁都。从平阳宫迁到雍,有饮马黄河之志;第二,梁国、芮国来朝贺,自愿当属国;第三,定伏天,用杀狗来避邪。伏天可能跟农业节气有关,杀狗呢,可能就有点一厢情意了吧。这事,狗有何罪啊,真真岂有此理,小心,动物保护主义者,找你的麻烦呢!
  德公死后,德公的长子秦宣公立。宣公时代,正好是东周“子穨之乱”时期,有大臣建议宣公借东周之乱,大捞政治资本。宣公很低调,说这是东周自家的事,即使强出头,也会枪打出头鸟,没什么好果子的。低调如斯,好。宣公4年,秦与晋之间发生小磨檫,发生河阳之战。此战,规模很小,秦小胜,但较之老牌诸侯国晋国,还是不能相提并论。宣公在位12年,政事基本清明,秦国因此得到了难得的休养之机,这为秦国进一步的提升,不能不说是功德一件。
  宣公之后,其弟成公立。在位4年,基本无战事,也无大事。德公与宣公的休养生息,冥冥中,是在为另一个更为强力的秦王的上台,暖场呢。
  
  好了,从秦宁公到秦成公,这些非子的子孙,的确有种。不禁让秦国的国力和军功得到了发展,开疆扩土,而且还创造性地建立了占领区的县制。虽然在宁公与武公交接之间,出现了子小母弱,权臣做乱的变数,不过,这样的变数,为害不大,且时间又短,只不过是前行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已,这,并没有因此改变秦国继续做大做强的步子。如果说秦襄公得国不易,那么,从秦宁公到秦成公,这些秦国的儿男,的确是好样的。没有固步自封,反而各有特色,令秦国的气象,为之一新。能打,必痛打之,如秦宁公,击杀毫王,一生无悔,直至生命的尽头。要么,就是认清行势,低调做人,如秦宣公,不打没必要的仗,精打细算,政事清明,如此这般,秦国岂有不继续发达之理?
  
  开国难否?难。守成容易否?肯定不易。时与势不同也,各自所对的局面,不同也。如果,开国是机缘巧合加血拚奋斗而成的话,那么,守成,就是一种信念的坚守与不移了。从这一层面来说,开国难,守业更难,这真不是一句虚话,于今,也有其不可稳的借鉴意义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