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史记是拿来评说的>第五章第十四节:自是人生长恨水朝东

第五章第十四节:自是人生长恨水朝东

作品名称:史记是拿来评说的      作者:穿越中的书生      发布时间:2015-08-03 16:31:42      字数:3439

  第五章第十四节:自是人生长恨水朝东
  
  周朝传位至周郝王,已经是最后一代周天子了,从谥法上看,郝字意为惭愧。虽然,这个周郝王真算不上什么昏君,甚至也没上演过内乱的大戏,不过,依历史的成败论看,周之一国从他手上丢掉的,惭愧一番是必须的,这就是历史真实的评价,任何人都不能走出这样的终极审判员,毫不例外!
  
  周郝王在位60年,据一代史家司马光推断,周郝王在位期间,周王室已是债台高筑,穷得叮当响,这是历史的真实吗?《史记·周本纪》上说“西周故天子之国,多名器重宝。”。依此可见,大周的国库,可能干净得像叫花子的讨饭家伙,但债台高筑,恐怕是司马光想当然耳。周郝王虽然落拓,但最后献给秦昭王的,是“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有土有民,有城有邑,如何看,都是一超级土老肥,债台高筑之论,司马光之断,恐有误。这有点像《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一样,再混得蹉跎,出来还是爷,这不是茗烟一辈可以想象的。再谈一个比较八卦的问题,据说,周郝王活了100岁以上,且属于自然死亡,算是一个高龄君王了。在这样的冷风冷雨中,还能存活这么久,也真不容易,亏他了。司马光说,周赧王降秦和迁于项城,此说,同样可能也不太靠谱。因为史记上说得很清楚,降秦的人,是西周武公。也就是在降秦后的第二年,即周郝王60年,西周武公与郝王都死了,完成了他们“光荣”的历史使命,安静地闭上的眼睛!
  
  周郝王时期,周国所统治的区域,已经很小了,还要命地分为东西周两个小公国,呵呵,天下共主嘛,再落难,那个谱,还是要的。来谈谈自已对于这个东西周二个小公国的一点个见。关于东周王和西周王,历来有多种说法,太史公对于这两个周室下的两个小小公国,说得也很含糊,甚至朦胧得令人找不到北。说老实话,我第一次读史记,还真没弄懂呢。所以,这两个小小国,必须得说清楚,否则,读史记时,这两个小小公国的那一堆烂事,还真是拦路虎,晕乎乎的,令人不舒服!
  我们知道,周平王东迁后,定都成周,也就是洛邑,原来的镐京,早已被占领,已谈不上国都问题了,这是清楚不过的史实,没什么好争论的。之后的周天子,都定居于此,无迁都之说。但是,到了周敬王时代,这种一成不变的定例,被打破了,因为发生了“子朝”之乱。子朝杀了当时的周天子周悼王,占据洛邑,自称为王(可能就是当时人称的西王)。公子丐在晋人的支持下,攻击洛邑,没有攻下,退居翟泉,也自立为王,就是周敬王(当时人称东王)。东西王对立,这期间,可能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小战争,史记上没说,这个,不能闭门造车,真不能信口乱开黄腔了。这种东西对立的“天有二日”,支撑了四年后,史记是这样说的,“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说得很清楚吧,也就是说四年后,晋国联合其它诸侯国,又一次对占据洛邑的西王子朝,进行了军事进攻和军事威胁,子朝在洛邑臣服,去王位。注意这一句中的“诸侯城周”,如果当时周敬王进入了洛邑的话,诸侯就没有必要城周了。城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修建周城!这,可能是当时东西王和谈的条件,就是周敬王不入洛邑,子朝继续占据洛邑,晋和其它诸侯国,一起为周敬王在洛邑的附近,新建了一座规模很小的新洛邑,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完美地解释“诸侯城周”这一句的。如何解,都没有这种解法,经济适用。好了,新洛邑建成了,但是,子朝并没有死心,过了12年,又作乱。周敬王又在晋人的帮助下,打败并杀死了子朝(有人考证,没杀子朝,这已无关大局)!但,老洛邑可能是经历了太多战火,已经荒废,从周敬王开始,之后的周王,就一直定居在新洛邑了。明白了吧,在周敬王时代,又有一个新洛邑了,旧洛邑已在战火之中,灰飞烟灭了。有些城会衰败,有些城又会新立起来,它们的命运,多像人,也像历史,那么的让人不可理喻啊。
  
  到了周定王时代,也就是周定王元年,他封他的弟弟姬揭于河南,就是西周桓公,西周国的来历,就是从这时期开始的。说是为了纪念周公,好祭祀。原因可能没那么简单,有点像一家有老大老二,娘老子已经管不住这两兄弟了,老大倍受痛爱,老二不干,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家。家犹如国,桓公这一支,要单干,周定王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他已经罩不住了。对外,周定王是龟儿子,对内,也四分五裂了,这就是周定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那么,另一个东周国又是如何来的呢?历史上对此无定论,只说说太史公的观点吧,否则这话题就会越扯越复杂,没个结束了。西周桓公死后,西周威公立,西周威公死后,立子姬朝为西周惠公。史记上说“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仙人板板的,关键是这一句的“其”字,作何解,是大有名堂的。对此,先贤们又分为二种观点,一种说法是,东周惠王是西周威公的儿子,西周威公立姬朝为西周惠公,姬朝的兄弟不开心,一生气,拉了一点人马,占据了巩,自称为王,这就是东周国的来历;另一种说法是,东周惠王是西周惠公的儿子,从娘老子那里分了点家产,自家单干,占据了巩,自立中央,是为东周国。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东周国是从西周国分离出来的,并且赵国与韩国二个强国,是支持东周公国自治的,这从现有的史源,是可以查到的。有些史书称这两个小小国,为东西周公国,的确,从地位而言,这都是周天子的嫡系,如此称呼,也不算过分。只不过,周天下都要灭亡了,公国也好,侯国也罢,名份还有这么重要吗?
  
  好了,基本上说清楚了吧,再来总结一下吧,加深印象。当时的周慎靓王,住在规模很小的新洛邑,西周公国的君主住在河南,也叫王城,东周公国的君主住在巩,各有一些人马,周天子所能管理的,可能就只有新洛邑那一片小小的天了,格局,真的小到极点了。到了周郝王时代,周王室更破败了,史记上说“王赧徙都西周”,也就是说周郝王又从新洛邑迁都到了河南,其目的,很有可能是西周君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这时的周王室,连汉献帝都不如,诸侯,哪个还听周天子的?赤裸得很,天子算个鸟,有枪有炮有地盘,那才是真正的大爷!
  
  周郝王八年左右,东西周公国这两个兄弟之邦,或者是父子之邦,还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打了起来!看看这些周文王的子孙,国都要亡了,还在为那点小利,死掐呢。感叹吧!没法,大周的这些大爷,就喜欢这样玩,不玩死,没法停止,这简直就像中了魔咒一样,越败越争,越争越败。甚至周在快灭国之前,苏代等纵横家,还在周与秦之间来回走动,大发其横财呢!我每次读及此处,都会联想到现在的什么师,不仅吃周国的原告,还吃秦国的被告,两面通吃,那一付肥嘟嘟的园脸,面目之可憎,不是吃法律漏洞的讼棍,又是什么呢?
  
  西周君在被灭掉之前,终于,“雄”了一把,联合东方诸侯,打出周天下的旗号,出兵伊阙,攻击秦国。不过,势与时皆过了,这样的雄起,不过只是加快了自我灭亡的步伐罢了!兵败,西周君献出土地与名册,划入秦国。七年后,东周君也被秦所灭,八百年的周朝,就如此落下了大幕。从周文王的精心布局,到周成王、周康王的成康之治,再到周穆王的南征北伐,周平王的黯然东迁,周威烈王的宗法败坏,再到各种花样翻新的宫廷内乱,大周,即使是神打的金刚,也会被折腾得体无完肤的。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这里面有政治原因,也有人为祸害。大周是靠礼法来治理天下的,成也是它,败也是它。春秋时期,周还能维持,是因为春秋五霸这些强人,多少都还有一些宗法的观点。一到战国七雄年代,什么宗法啊,哪一年的黄历,我只相信枪有多猛,刀有多快,其它的,免谈。孔子想中兴周礼,这,多少都有点不合时宜,他根本走不通,这是历史的必然。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万世师名,因为,敢于在式微时代,唱出自已的歌,这样的歌者,是值得尊重的。另,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已经改变,铁器的使用,使得生产力提到了极大的提高。粮食一多,能养活的人,就越来越多。但,土地只能呈阶梯式的增长,人口呢,却呈指数级的疯涨,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在战国时期,日益尖锐,这,就是商鞍等法家,要变法的真正原因。大周呢?政治上走的是宗法制,那是一种自觉性的游戏规则,完全靠良心。经济上呢,大周也从未进行过变法,甚至改良的想法,都没有过。从这两方面而言,淘汰是必须的,根本没什么好伤感的。这,这就是天道,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永远地。
  
  如果历史的进程,恰如流水的话,那么,周郝王只能算是周朝的最后一朵残花了。花虽有意,但流水无情,这事,的确自古难两全!或许我只能站在这样的花朵下,轻轻地说:再见了,周郝王!再见了,周朝!
  
  _《周本纪》完_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