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部分
前言之前
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只是一个回忆录之流的本子。故而在文中会出现如下情况,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相互转化,没有注重小说写作的种种描写……特别是第一部分前传,采用的正是一三人称混合写。之后的章节则都是第一人称。
第一篇【昔年的序】
我的记性不怎么好,到过的地方,说过的话,过了一些日子就会忘记。而此时,我是怎么也记不住偌大的民院的,当然,这只是相对于我曾经的民中而言的。在这里,也生长着一大片如独山一样的樟木。一直,我都很喜欢这种连叶子都带着让人消魂的香气的树木,并视为珍爱。
我居住在半山腰上,一栋听说已有三十年历史的楼的楼顶下,那里有这栋楼通向屋顶的通道,唯一的。听说,这座山叫励志山,山上的亭子叫励志亭。就是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的那个在树林深处的亭子,像一个空中楼阁。站在并不宽敞的阳台上,可以静静地观望近处的稻田,远处的群山……
然后,我想到了自己在独山读书时居住过的那个小屋的阳台。
这不是我想要来的地方,可我还是来了并注定了与之“纠缠”四年,甚至更多年。
突然,我的泪水变得像个小女生,乖乖的,不再肆意无边无际。那是因为,这里也生长着一大片如南方一样的樟木。我说过的,我很喜欢这种树木,没有来由的。或者是与之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发生过,抑或者是那种幽幽的香气让人无法割舍,却刻骨铭心。
从花溪大道旁的校大门一路上来,都是郁郁葱葱的樟木。我说的是单独的一株,郁郁葱葱,我喜欢这样的比喻。一直延伸到宿舍门口,然后又延续下去,与原来的重合。我爱死了这样的延续,当然也羡慕这样的延续,犹如生命的延续。
我多想任性子慢慢地走下去,可我怕自己会走丢,然后找不着回来的路。
我喜欢坐在宿舍的楼顶。观望远方苍翠的山群,近处泛了黄的稻田,矮小的土丘,还有漫长的铁路;仰望天边鲜红的云霞,妩媚的夕阳,黑夜里眨巴的星斗,还有明明亮亮的如盘之月。和我们宿舍的四个人,或者,一个人。
我们几个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站在楼顶,望着火车驶来或者驶去的方向,诉说着各自过去了的故事,以及将来的想法,或者此地。关于此地,我知道的很少,而我知道的有关此地的事情或者消息都是他们告诉我的。
我的记性不好,总是记不住很多很多的事情,而他们总是和我说这里的一切,或者与之有关的。比如樟木,他们说他们叫香樟。比如迎评,然后,我也和他们一样,想做些正事。
十月,在最开始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那个丫头死去的消息。我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能够安静下来,坦然地承受这一切。我的泪水有肆意的冲动,但已所剩无几。
然后,我把自己的生活紧紧地狠狠地压缩,不留下一丝可以插针的缝隙。我害怕见到其他的人,然后,精神崩溃。那些日子,我总是一个人去屋顶坐很多很多的时候,观望远处忽明忽暗的灯火,仰望夜空里也如灯火一样的星星;静静地聆听不明去向的列车路过时的轰鸣,或者说轰隆,偷听天上的她和那些长着翅膀的人儿的私语……
原本,我们以为会记得很多的事情,却不想随着时光莫名的流转,被我们记得的也就只有那份感觉了。无论欢乐,或者痛苦。
月末,是我来到这个世上二十年的纪念日。那个晚上,我们五个人坐在楼顶,喝着呛人的可乐,或者啤酒;吃乱七八糟的东西,说着过去或者将来的事情,依旧。
他们问起那个丫头的事情,然后,我慢慢地说给他们静静地听……
而此时,我已明白,那是她在用她的生命替我做的祈祷。遇上这么几个情投意合的家伙,我想我会把他们如樟木一样,珍藏于心间,千年万年。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里。然后,我坦然地接受了那个结果,忘了过去的忧伤;和他们一起去“流浪”,在这个满是樟木生长的地方。我想让远在天堂的她得到安宁,不必再为我担惊受怕。
我从花溪大道旁的校大门走来,穿越繁盛的樟木林,路过美丽的状元桥,经历幽静的柳竹园……
郁郁葱葱的樟木,如盛世,落英缤纷。
然后,我打开宿舍的窗户,静静地观望。或者站或者坐,在屋顶,向着南方,默默地念着一句别人不懂就说是乱七八糟的句子。
“樟木。月末,来过。亦如传奇。”
——2007年11月16日于花溪民院十二栋宿舍
第二篇【而今的序】(一)
假若记忆是一抹抹油彩,我作的画将是零乱一团,描摹不出初见你的样儿。
想那一瞬间,我是把你记在心里的。
也许是深刻,也许是经历太多也只记得那幕而已。
似这夜里车窗外的灯火,虽星零点点,却是无法忘却。
许只有记得的人才懂得珍惜,许只有失去过的人才会珍惜。
其实,我也可以像风一样,走得潇洒。
但也就多了点记得,也唯记得而已。
爱情是一场华丽的人生演出,不求等价但求用心。
那么联系是必要的,没有人会承受那重复的,呼之及来,挥之及去。
承受总有底线。
这半年的奔波,换成如今的结果。
有人说这是运气,有人说这是上天安排。
我只想说,天上的人儿跟上帝讲了我的故事。
夜夜三更而眠,身体日渐消瘦。
许太多人认为是抽烟喝酒所致,但我知道就好了。
亦如四年前的春夏。
然后是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们。
假若以为选择轻而易举,我当时也不会被逼得泪落如雨。
一个选择,往往需要太多的勇气,而且还要有一个信念做为支撑的。
我很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在这个我陌生的城市汲与的帮助。
我也感谢那些让我寒心的,看不起我的人。
这一路,有太多的事,太多的只能独自承受。
第二篇【而今的序】(二)
“我所以为的,也许并不是真的。
我终于还是回不去了,回不去那座南方的城市。
或许他会还在虹桥上,还会在风雪中,望着一辆辆车,静静等我。
或许,他也会来到这座城市,然后听别人说起我的故事……
我将不会知道他的以后,不知道他会有怎样的生活。”
经过一年的构思,我还是决定要写,因为我曾经答应过她,给她写个传记。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种精神感染了我。
朋友曾问过我这样一段话:是什么东西让你一直很坚持,坚持到现在。
我说那是一种精神。
这是从她生命里所散发的一种东西,我能体会这种精神。
是去年十二月末,我才懂的,或者说体悟到的。
每个人的心处都藏着一段记忆,痛苦而美好,美好而痛苦。
再写,本不为怀念,因为怀念已是无用。
其实我是想写给某个人的,想让这种精神支撑着每一个人。
当然,这才是价值,也是一场生命演绎结束后的完美。
每个人都需要一种寄托,也许这才是属于我的。
在身体疲倦时,在无人说话时,在想与某人说事而不得时……
寂寞是一杯酒,现在的是酒水,过去的是杯子,喝完在还没添加新的酒水时,我们总是看着空杯子沉思。
南方的城市,已经变换了模样,快认不得了。
我也将回不去(其实我已不想回去,更愿意在外边摸爬滚打),因为我有了另外的想法。
但其实,这也是你所期望的,我知道。
我将会有另外的生活,也会有长大后遇见的爱人,甚至儿女。
也许,我将不会再与人说起你,也不能把这个传记完成。
但你教会我的,带给我的感动,将会永远地激励我,敦促我,做成你希望的优秀。
往事是一杯平淡的酒水,不比现在的浓烈,但不会醉,也不会伤身,更不会伤心。
也许这是一种逃避的方式,但拒绝悲伤,在人生中又是很有必要的。
或许,那个人会一直等你;抑或许,你突然记得有个人在等你而转过身时,正看见人家远去的背影。
你等不到我来看你,见那最后一面。
我也等不到你回来,再陪我看雪花飞舞满整座城。
就连我读过的那所大学,你也没到过。
在光阴的两岸,你永远十八岁,而我将一年年地长大、变老。
——2011年12月16日月枫林于凯里
第三篇【将来的序】
【一】
时隔多年,再度翻开《那些樟木,还有那些慢慢淡忘甚至遗忘的年月和事情》的时候,渐渐地发现,原来在时光淡去以后我的怀念,也只不过是无法触及。也许,只有在如今遇到了挫败,我才会想起她来。想起她说过的那些话,想起那些她陪在我身边的教我为理想奋斗的日子,想起在她离去以后我在大学里浑浑噩噩的那些岁月……
那几个笔记簿里的纸张,在跟随我辗转多次后,已经脱落得厉害。我没有买来胶水,然后把它们粘起,只依然把它们夹在应当的位置。
而写作这一篇传记,是经过了一年的思考与准备,我才下定决心来写的。它将会作为独立的一篇,除在《那些樟木,还有那些慢慢淡忘甚至遗忘的年月和事情》的【1】至【5】部之外。因为是传记,所以在取名时费了很多时日。不想俗气,作成“某某传”的形式,在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中,我选择了用“她这一辈子”这个名。
这个名,是那天我在凤城面试完以后,在回筑城的途中想到的。记得那天很冷,车出凤城时就下着大雨,坐在车里连外边的景状都瞧不明白。后来车在穗县的某个镇的街上堵近一个半小时。在这寒冷中,百无聊赖的等待中,我想到了这个名。
而这一卷的内容,将放在本书前面,采用一、三人称混合写的方式。
【二】
没有什么事情会触及我,除了在这漫长而孤独的旅程。在这繁复劳累的征途上,我才会思绪烦乱,会想到她,会想到我和别人的以后。没有人会告诉我,告诉我这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但我知道,这一路是她和我在一起的那些岁月、那些经历、还有她的那些言语,支撑着我,让我可以走到现在。并且,还将不畏艰难地走下去。
也许没有谁知道,我到底从她的身上体悟到了什么。其实,我也可能是不清楚的。但假若不曾到过她最后停留的城市,不曾听过那些关于她在那种城市的故事,如今的我又怎能做成她希望看到的样子。
只是,她也许是看不到的。
“我相信我的眼睛不会看错。”我想,她也许希望我做成积极向上而优秀勇敢的人,该好时好,该坏时坏。总之,是最好的那个。我知道。所以,我知道这背后的支撑,尽管人已经不再。
【三】
写给已经逝去的人,也写给我,但最主要的我是想写给某个人的。
也许她不会去看,因为她不想触及。但当我把自己分身在局外人来看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她应该感谢他生命里那个曾经的人。
相遇总是最美丽的章节。也许,曾经的记忆让她怨怼于他。也许,只是她还不知道,在那份深情背后的追寻。
但其实,一切都不重要。不只是记录,而是在记录之余思考,与人分享她的魅力。还有那些激励我的精神。
【四】
假若你不曾别去,那么如今的我们将会怎样。关于这样的疑问,在遇到挫败或者失落时,我问过自己许多次。但是,我知道永远将没有人能给我答案。
关于她,对于我来说,已成缺憾。
我只有那么一点盼望,盼望那个留在我身边的人,也坚定、坚强,相信我如她一样。
【五】
时隔多年了,很多事情都不再记得,只能从以前的记录中寻找。而以前的记录也只有从《那些樟木》系列中寻找。但渐渐地发现,那其中也有很多事情是记录不清晰、甚至错误的。
也许,我将写得不够完整,甚至会有偏差。
也许,我将不会写得深情,甚至只当是为一个人写作传记。
也许,很多人认为我是忘不了,但其实也是忘不了。
我只想将她走以后,我的感受说与她听。
或许,她真能听见。
——2011年12月18日月枫林于凯里
第三篇那夜筑城的雪
似那年的雪
纷飞,在嘈杂的都市
你还会在我身边
陪我,看到最后一片
是你在舞蹈吧
想让我分享你的喜悦
这么些年
我憋住不说的话
只是我不知道
这种命运的牵惦
突然间成了缺
没了光点
那夜筑城的雪啊
我还漂流在梦的边缘
想起你
也许会来与我相见
似那一年
你走时的等待
望穿了整条无人的街
只为再见我一面
也许明天
我也会等你出现
哪怕化身别人
静静地把我观望
让我再遇见你
也许只为看一场雪
在那座城市
在我心深处
——辛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夜筑城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