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借机发泄
作品名称:藤 作者:老翁 发布时间:2015-06-20 14:42:21 字数:3970
第二天早晨,我和慧文,孙八斤,老大一起去坡地商量如何引水。观察一番我问老大:“大哥,这条溪流每年发洪水吗?”
“俺活五十年也没见发洪水,山洪顺果园后面的壕沟排进牧马河,不会进入这条溪流。”
“我认为沿着果园边,分别开一条引水渠,再将溪流从引水口处用石头拦截,并将下面的溪流沟填平,让泉水改道,从两条引水渠流过。这样既节省资金又能扩大耕种面积。你们看如何?”我把自己的方案提出供他们参考。
“好办法,开这种小水渠很快,拉几方大石头磊个拦截坝,在用推土机把壕沟填平,既省工又省钱。俺赞成老美的办法。”孙八斤指手画脚的说道。
“好,一会俺就找人画线,先把引水渠弄好再填沟。”老大说完招呼也不打,匆匆离去。
“老美,你瞅瞅老大的急脾气,办事儿从不拖泥带水,俺喜欢和这种人打交道,爽快。”孙八斤看着老大的背影赞叹着。
“孙老哥,你河对面的三百多亩小流域收成如何?”
“不好,种庄稼光长秸秆不长颗粒,看着挺红火,没收成。怎地,你又打甚主意?”
“育肥牛需要青储食料,你那三百亩正好做青储食料基地。你详细计算一下每年的平均收入,我们高于你每年的收入租赁那片地,你看如何?”
“老美,俺就纳闷哩!你甚也懂?”孙八斤瞟我一眼又说:“那片地几乎没收入,除去种子化肥和人工费,俺就剩一堆废秸秆,今年俺都不想种哩!干脆俺无偿奉献,省得俺劳心费神。”
“钱一定要给,到时看效益再协商。老哥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河北?”
“明后天俺去市科委查一下详细地址,从市里直接走。”
“哦,一定把食料配方搞到手,育肥牛是快速增肥,食料起到关键作用。挑选耕牛你老哥没问题,关键是饲养环节必须掌握好,我们要打有准备仗。另外注意一下牛舍的建造,这方面全靠你老哥掌控了。”
“哈哈……和你老美一起干,俺又省心又开心,该想到的你全想到哩!老弟你就等好吧!哈哈……”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看到人民日报报道海南一位企业的干部停薪留资,回家乡开办养鸡场的报道,我就动了去农村发展的心思。因为我十一岁跟母亲和哥哥姐姐被迁回东北老家呆了七年多,父亲平反全家返城又下乡当了两年知青,青少年的时光几乎都在农村度过,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之,插队第一年,在一片荒芜的盐碱地上实验种植蔬菜成功,获得地区科学种田模范标兵称号,更使我特别喜欢农村这片的广阔天地。在我第一次和慧文去她老二的果园,路过这片坡地时,萌发了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立体农业的念头。尤其在前一年古董生意走人瓶颈的时候,更加坚定走立体农业发展的道路。
虽然在古董行当已有一定的基础,我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文化底蕴和鉴赏知识,远远跟不上古董界千变万化的发展形势。就如我买白毛的老瓷枕,萍萍一眼看出瓷枕画工的现代意思,而我直到现在也没完全弄懂现代意思与古代意思的真正区别。对于艺术赏美修养的不足,要靠时间和系统学习才能弥补赏美的薄弱点,像我这种凭感觉和运气在古董界混,早晚会被淘汰。而且,做古玩生意的初衷是为了及早摆脱我的经济困境,并没有把这个生意当成一种长远的事业,只是过度而已。
我回到家中言芳说天津胖子来电话,让我一回来就给他去电话,有要事相商。我估计胖子白天不在家,就说晚上给胖子打电话。等言芳上班走后,我把那批布币拿出来分类整理,刘驼子带温大肚火急火燎的赶来,一进门就问两个碗卖没卖。看情形他们去了刘晓那里,是奔两个耀州窑刻画碗而来。温大肚看完大碗问我怎么卖?我说四万。温大肚从一万开始还价,出去进来几个来回,最后给到二万五。我咬住三万不松口,气的温大肚又拍肚子又瞪眼睛。
“老美,大肚子在你这儿买的东西没一个赚钱,这次你让让价不行吗?”刘驼子开始为温大肚说话。
“这物件是正宗窑口,一个六尺五的临汝窑刻画碗还卖八千,这两个碗三万是对温老板的优惠价,别的老板我少四万不卖。”
“再让点。”刘驼子仍然不死心。
“不让。再磨牙我不卖了。”我本来不打算卖给温大肚,所以态度很坚决。
温大肚拿出三万元,从中抽出一张递给刘驼子说:“今儿你就赚老美一百,俺一分不给你。”
我笑着收起钱说:“我知道你看一巴掌,以后温老板和我做生意不用耍手段,直来直去挺好。呵呵!”
温大肚拍拍他的肚子说:“姐姐的,你老美是个好生意人。要是坨子知道俺看一巴掌,他手指头不会弯曲,五个指头铸铁般宁折不弯哩!嘿嘿……”
“老美,白毛买到二十一个小木雕牌,是一佛二菩萨十八罗汉,雕工非常细。晋中几个人都给一百二一块,俺知道你喜欢鼓弄那玩艺,你跟俺一起去瞅瞅。”刘驼子拿着那张伟人像上下呼扇地说。
“好,我骑摩托去,温老板的车里味道不对。嘿嘿……”我开玩笑的说道。
“最近学乖了!不带妖魔鬼怪哩!嘿嘿……”
“我骑车方便,你们先走一步,我随后就到。”我送走他们,把布币收拾停当,骑摩托直奔白毛那儿。我进门白毛就说识货的来了。我看看木雕牌问白毛:“打算怎么卖?”
“一块二百,一共二十一块给四千。”
白毛一报价我就知道总算逮住他一次,这次必须在白毛身上把假瓷枕亏的钱找回来。这物件是黄杨木雕,见方二寸,厚半寸左右,局部可称微雕工艺。是佛寺主持房间装饰物件,没有把玩的皮壳,好像带有一层薄薄的黄霜似的。每一块的价值应该在千元以上。我呵呵一笑说:“不少给,两千七。”
“少,一口价,三千五。”
“两千八。”
“别说哩!老美心思三千,是不是?”
“既然心照不宣,成交吧!”我递给白毛三千又说:“我买你的物件没赚过钱,这次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白毛接过钱问我:“老美,这是做甚的?”
我把东西装进背包说道:“应该是佛寺主持主房间装饰用的东西,我主要看对它的年份和工艺,想赌一把。”
一位晋中老客问道:“老美,你看甚年份?”
“元末明初。从佛像的造型来看,基本断定是元代东西。”我有意气气白毛的说,就为解我被白毛欺骗的心头之恨。
“怎地?那么老?”白毛一脸迷茫的问。
“应该不会错,这几个物件从选材到工艺堪称完美。你们应该知道,百年的黄杨树也很难取到二寸见方的木料。而且从纹理上看是一块木料,我估计应该是三到五百年的老树种,非常稀罕的好物件啊!”我在淋漓尽致的发泄着心中憋闷已久的郁闷。
“完哩!都他娘的怪你们几个瞎货,让老子吃这么大的亏。真他娘的背气。”白毛开始埋怨那几个晋中老客。
“哎!有本事你再从老美手中买回来,埋怨俺们有甚用!”一位叫李子的老客不满地瞥着白毛说道。
“是呀!你白毛有本事再买回来。”另一位老客也拱火的说。
“老美,你多少钱卖?俺今天豁出去哩!”白毛被晋中几位老客刺激得跃跃欲试的说。
“真想买?”我不屑一顾的瞥着白毛问道。
“买!开价吧!”白毛晃晃满头白毛的脑袋说。
“一件一千五,你自己计算我卖多少钱?嘿嘿……”我幸灾乐祸的说。
“你……你……”白毛和几个老客都惊呆了。
“别你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我走啦!哈哈……”我开怀大笑的走出去,直奔三姨夫豁牙子那里,在路上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呀呗呀!你来的正好,俺正想给你打电话哩!”三姨夫豁牙子站在门前说:“有个后生刚刚拿回来几个信皮,有三个是毛像邮票,现在就去瞅瞅。”
我和三姨夫来到那家,十几个信封当中竟然有一个黄军邮封。黄军邮是1953年2月,为了优待军人寄信,邮电部准备发行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邮票共3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图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军徽下面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800元”字样。第一枚底纹为橘红色,俗称“黄军邮”;第二枚底纹为紫色,俗称“紫军邮”;第三枚底纹为蓝色,俗称“蓝军邮”。每枚邮票图幅为21毫米×32毫米,齿孔14度,胶版。
这套邮票于1953年7月初开始印制,是新中国第一套军用邮票。邮票分批印完,陆续下发到各部队和军事机关,每位官兵每月可得到2枚用于通信。邮票下发后,有的部队反映,在没有信箱代号的情况下使用军人贴用邮票容易泄密,邮票使用范围和对象也难以控制等。为此,有关部门决定“延期实行”,停止使用。后来,军队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将没有下发的邮票全部销毁,但在个人手中的军人贴用邮票仍被使用。黄军邮的邮票我到见过几枚,实寄封只是听郭彬提到过,他也没见到实物,实属罕见品。还有三个毛像晋绥加盖,其中一个是非常罕见的毛像朔州加盖。我心里在想:美事儿都赶在一起,这种古董生意,不是半年也遇不到一件像样的物件,就是几天里遇到的都是好东西,这种现象真够神奇。我问货主打算咋卖?
“俺听说毛像信皮值钱,一共给两千。”货主是个年轻后生,看上去很憨厚。
“能少吗?”我怕一下应价他反悔,所以反问道。
“你给个价。”
“不少给,一千。”
“千六。”
“千二。”
“千五,不能再少。”
我快速将信封装进背包,递给他一千五说:“有东西尽管往外拿。”
“没甚哩!有一个盘子刚被晋中老客买走。”
我没再说什么,匆忙离去。将三姨夫豁牙子送到他门口我没下车,拿出五百递给他说:“三姨夫,东西不错,给您五百别嫌少啊!”
“不少哩!俺发现你的物件给你去电话,路上慢点骑。”
我又去刘驼子家一趟,进门见温大肚正在把玩那两个耀州碗,他见到我就问:“老美,有收获吗?”
“有,我把白毛的木雕买了,来给坨子送好处费。坨子呢?”
“多钱买的?”刘驼子大门外进来问。
“三千,这三百是给你的。”我递给刘驼子钱后问他:“听我三姨夫说,你搞到一件青铜尊,能不能让我开开眼?”
刘驼子二话没说拿出那个青铜尊给我看,尊瓶盖上趴着三个小老虎,尊身的两道箍纹也是十几个小老虎组成,高一尺左右,只是坑口不太好,有许多小老虎被锈斑包裹的看不清楚眉眼,做工也不是很细。温大肚说他给十五万,刘驼子嫌少不卖。问我是不是有心思买?我说我有自知之明,没钱也没销路,只是好奇想看看。